你最重要的工作是你的孩子……你完全没有倒带重来的机会。财富应该用一种良好的方式反馈给社会,而不是留给子女。你的最大资产就是你自己,对你自己投资是你能做到的最好的投资。
巴菲特独特的教育方式,让他的孩子一个个都以不同的方式取得成功,他们每一个人都掌握了一种原则,而这种原则在巴菲特看来,就是正确的处事原则。
学习一位世界投资大师的家教之道,中国的父母一定会从中受到某些启发。本书是一部值得年轻人参考的奋斗指南。它会告诉你怎样去做,怎样去爱,怎样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更重要的是,它还会告诉你,成功其实离你很近,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
股神巴菲特因其卓越的投资成果而为世人所推崇。对其家庭教育方面,人们却了解得不多。其实在这一点上,巴菲特同样可以作为我们的楷模。本书向我们揭示了巴菲特如何融合投资智慧和浓浓的父爱,向自己的三个儿女传授面对未来世界所应抱持的生活以及投资态度,最终建立属于自己的成功人生。
本书精心选择了巴菲特给儿女的一些忠告,总结出他向儿女们所展示的成功经验和投资哲学,供为人父母者及青年朋友们借鉴。
忠告5 要有领导者的胸怀
要想出人头地,要想在事业上有一番作为,应该先培养自己的领导才能,要有领导者的胸怀。因为你不可能给别人打工一辈子,总有一天,你要做老板,为自己做事。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巴菲特刚刚过了75岁生日就当起了甩手掌柜,他一直远离电脑,同时让手下的经理们保持高度自主,但他却照样获得了丰厚的投资回报。
巴菲特如今依然是美国第二大富翁。从《华尔街日报》对他的高度评价可以看出,他不仅是一个天才的投资者,还是一个非常成功的领导者。
巴菲特在管理上完全是奉行无为而治。他很少召开会议,也从不要求他的经理们经常向他汇报工作。他从不直接干预42家子公司的经理们,而是让他们自行经营公司业务。他经常毫不掩饰地描述公司的日常情形:“这儿没有多少事可做。”他甚至有时间为《温柔地爱我》这首老歌填写新词,以便能为朋友比尔·盖茨的生日聚会助兴。
无为而治是管理上的至高境界。一个领导者,应该积极发挥出管理者在各个岗位上的力量,善于激发他们的智慧,使自己从日常细小的事务中摆脱出来,自然能够释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把握大局。这样貌似无为的状态,其实更加有为。
在巴菲特决定把他的慈善基金交给女儿苏茜打理的时候,他告诉女儿:一定要培养自己的领导才能,一个管理者应该具有一定的领导才能。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意识,从自己年轻的时候,就着手培养锻炼领导能力。而与领导能力对应的,最关键的是要有一个领导者的胸怀。如果没有领导者的胸怀,那做起领导来也不会是得心应手的。而巴菲特认为女儿苏茜恰恰就具有这样的胸怀。
在巴菲特三个子女的成长过程中,他从来没有给他们设置成长的模式,他希望他们能够顺其自然,自己锻炼自己的能力。就像巴菲特自己,他的今天都是靠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
作为一个年轻人,不管将来能否真正成为领导者,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都要始终有一种动力和目标,那就是培养锻炼自己成为领导者。不想做将军的士兵永远都不会是一个好士兵,不想做领导的员工,也不会是一个能有巨大贡献的员工。巴菲特始终这样认为。
作为一个领导者,要有怎样的能力才能够无为而治呢?
一般领导者需要多种领导风格,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权威性、民主性、亲和性和教练性。苏茜是一个能与众人融洽相处的人,所以巴菲特认为她完全可以成为一名亲和性的领导。但是亲和性对一个领导者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一个领导者要具有多种本领,所以在专业权威方面也一定要加强。
另外,遇到重要抉择的时候,虽然可以尝试民主的决策,但是,如果这个民主决策最后的结果与苏茜的期望背道而驰的话,巴菲特建议女儿按照她的方法来,那就是坚持自己。这是一个领导者要有的基本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不要一味地寄希望于所谓的民主决议,有时候作为领导,就要做领导者应该做的事情。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必须根据情况的不同,采用最合适的领导风格。有的时候你是亲和性的领导;有的时候你是权威性的领导;而有的时候你又可以是民主型的领导。总之领导的风格不是固定的。作为领导者,必须是一个多面手,根据不同的事情做出不同的决定,这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
巴菲特在上大学的时候,已经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就是负责为当地的很多人送报。既要不影响学业,同时又不想放弃赚钱的途径,所以在那段日子里,他同时管理着6个村庄的50个报童。这些报童居住在不同的地方,个性各异,随时有人会放弃工作。但是作为管理者的巴菲特,却因此掌握了他独有的领导才能。毕竟做这样的领导者有些让人头疼,因为他管理的是些缺乏纪律性的孩童。但是巴菲特做得很好,因为都是在和人在打交道。所以一个人的领导能力是需要培养的,没有人是天生的领导者。巴菲特也是一样,他的领导才能也是逐渐培养起来的。
巴菲特告诉女儿,要了解每一个员工的性格、爱好,掌握他们的特长和弱点,然后在需要的时候,让他们发挥才能创造效益。一个领导者如果不能了解每一个员工,那么他称不上真正的领导者。
巴菲特说他实际上只有两项工作,一项是资金配置,另一项就是吸引并留住才华横溢的经理来管理各种各样的业务。
他认为,他收购来的公司的经理,已经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证明了自己的才干,他要做的就是不挡他们的路。“如果我的工作是管理一支高尔夫球队——而且杰克·尼克劳斯(美国职业球手,被认为是世界最有成就的高尔夫球选手)愿意为我打球,那么他不会从我这里得芏1关于如何挥杆的指导。”
他给这些“球手”的授权力度非常之大,“放手让下边去干”。子公司的经理人能够完全支配自己的时间表,有完全自主的决策权。
对中国任何一个企业的领导者来说,要做到放心大胆地授权给手下的经理们,显然都是不太现实,况且中国也欠缺“世界级的球手”。但是从巴菲特的做法我们应该意识到,给予经理人们充分的发挥空间,能够更有效促进他们的成长,也更能赢得他们的忠心。这对于高级经理人才来说,是最受鼓舞的一种被领导方式。当然,企业的领导者在将管理权下放之时,仍然需要对手下的经理人给予一定的帮助、协调和指导,让大家在多变的市场中共同进步。随着经理人的成长,逐步加大放权力度,循序渐进,领导者自然就会慢慢变得像巴菲特那样拥有更多时间去做更重要的事。
实际上,巴菲特并非真得像他说的那样“没多少事可做”,他只是把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用来思考和阅读而已。他在75岁高龄之际仍然能保持敏锐和透彻的洞察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大量的阅读和独立的思考。这一点,非常值得中国企业的领导者好好学习。
巴菲特名言 5
只做一个平庸者,是做人的失败。
作者手记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领导者,在现实中总是有平庸的人。但是,正像巴菲特所说,在开始的时候,不妨先尝试一下做个领导者,培养自己的领导者胸怀吧!
所以,不要抱怨自己的平庸,那是自己错过了锻炼自己成为领导者的机会。年轻的朋友,不妨从现在开始,也许明天就会发现,原来你根本就不是什么平庸者。
P19-23
作为投资人,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是成功的:作为父亲,他也是出类拔萃的。尽管他的三个儿女没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承认,巴菲特的儿女们现在生活得很幸福,毕竟他们都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且也都有了一定的成绩。
这,也是作为一个父亲可以值得骄傲的。
现实社会是个充满机遇与陷阱的社会,大家都知道商场如战场。不过,巴菲特从来没有把这种没有硝烟的战争带到他的家庭中去。在他的孩子面前,他是一个乐观而开朗、永远自信的父亲,而不是整天眉头紧锁、郁郁寡欢的父亲。这给我们中国的父母以启示,即使我们不能为孩子创造像巴菲特所拥有的那么多的财富,但是一定要传达给孩子乐观、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培养孩子拥有积极心态是我们能够做到的。
巴菲特对孩子向来是宽容而开放的。他常说孩子不是父母的私人财产,他们有自己的未来,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自己将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巴菲特认为,作为父母要教给孩子的,应是在社会上生存的本领,而不是一些限制他们能力的教规教条。
我们总是教导孩子去努力,去创造更好的生活,而巴菲特却告诉他的孩子们,在创造生活的同时要懂得享受生活。没有享受,创造又有什么意义呢?
就是巴菲特这种独特的教育方式,让他的孩子一个个都以不同的方式取得成功,他们每一个人都掌握了一种原则,而这种原则在巴菲特看来,就是正确的处事原则。
学习一位世界投资大师的家教之道,中国的父母一定会从中受到某些启发。同时,本书也是一部值得年轻人参考的奋斗指南。它会告诉你怎样去做,怎样去爱,怎样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更重要的是,它还会告诉你,成功其实离你很近,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
谨以此书与天下所有希望成功的人共勉。
编者
巴菲特首先是一个父亲,然后才是一个投资者。
巴菲特告诉我们,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让孩子做他们自己喜欢的事情。巴菲特让我们知道,孩子需要尊重和鼓励,更需要肯定。父母没有剥夺他们自由的权利。我们能做的是引导,是理解,是赞扬。不要再随意否定孩子,否定他们其实就是否定自己。
巴菲特的真诚忠告也会让孩子们有所触动。这比我们苦口婆心的劝说要有效得多。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
除了是一个称职的父亲,巴菲特作为投资家的成绩是令世人膜拜的。在本书中,他除了让我们更加近距离地感受到抵达财富之门的天籁之音外,还让我们对创造财富有了更多的自信。在此,感谢巴菲特,感谢他的忠告。
最后,特别感谢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出版指导、北京习美文化公司的策划运作:感谢徐国红、付艳梅、汪晓晨、田珍华、黄德福、汪婷、余治国、田世荣、罗妙梅、徐源、毛泉涌等朋友给本书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意见与建议。本书的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朋友斧正,交流邮箱:bjxim@yahoo.com.cn。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