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铁血祭(上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任君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铁血祭》是一部伟大的50余万字的作品,这部小说以民族英雄冯子材麾下战将、著名武术家、黄花岗烈士李德山为主人公贯穿全书,以人带史,再现了晚清那段波澜壮阔、浴血搏杀的历史风云。书中人物栩栩如生,既刻画了以李德山为代表的众多英豪以及黄兴、蔡锷等革命党人的形象,还对晚清一系列重臣铁腕作了细致的复原。小说对晚清政治风云、官场腐败、党人革命、草根命运作了深刻的反思。

内容推荐

广西游勇是中国近代史上极为特殊的一股强大的武装力量。

这是一支铁血劲旅。他们曾使法军闻风丧胆,为清军赢得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洋人不可战胜的神话;他们发动了继太平天国之后举国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以一旅之力与清廷七省数十万大军展开殊死之战;他们屡败屡战,前赴后继,最终成为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西南举事的主力。无数的游勇和会党战士,为谋求中国走向富强,推翻专制,走向共和,奏响了一曲铁血祭的浩歌!

小说以民族英雄冯子材麾下战将、著名武术家、黄花岗烈士李德山为主人公贯穿全书,以人带史,再现了晚清那段波澜壮阔、浴血搏杀的历史风云。书中人物栩栩如生,既刻画了以李德山为代表的众多英豪以及黄兴、蔡锷等革命党人的形象,还对晚清一系列重臣铁腕作了细致的复原。小说对晚清政治风云、官场腐败、党人革命、草根命运作了深刻的反思。

丰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交织在本书的多重描写中,构成本书另一大特色。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一 因康熙誉于成龙是“天下廉吏第一”,天下也就知道了罗城

 二 小寡妇施美人计,蔡清想不到索命的竟是拆字先生!

 三 血腥之夜,李德山这个“猪母”生下了一大窝“猪仔”

 四 “英雄亦平等,隐逸有高才,更问岩深处,桃花开不开?”

 五 康有为要离开桂林返粤,岑春煊决定入京销假觐见皇上

 六 黄槐森感到唐景崧可悲,史念祖可悯,岑春煊可畏

 七 在湘山寺为她俩求得的都是“红颜薄命”下下签

第二章

 一 众兄弟遥祭洪秀全住过的陈家大屋,李立廷造反还是认同康有为的路子

 二 史知县的眼中掠过一丝阴鸷的凶光,他下狠心了!

 三 史以焕抓走人质,陶武举三个条件,逼反了玉林五属会党头排大爷

 四 起义提前到李立廷生日这天举行

 五 “男人有男人的功夫,女人有女人的法宝。”

第三章

 一 “圣祖本仁慈,亏汝污吏贪官,败坏二百余年基业;皇天犹眷顾,助我雄师猛将,统扫十八省山河。”

 二 玉林的枪声淹没了康有为“抚心”之说,岑春煊一外放便密参两广总督

 三 古人说得好:“世无艰难,何来人杰!”

 四 炮炸,既救了玉林城,也救了欧德芳

 五 李德山无奈为军师剃头,毛星楼执意要出家“走菩提路”

第四章

 一 黄槐森在桂平西山设“鸿门宴”,叛徒自古从无好下场

 二 慈禧政变囚了皇帝,却容下与康党关系密切的岑春煊

 三 “康有为的路看来是走不通了,还得另外找一条路才行。”

 四 众兄弟畅玩百色被迫取消,总是鸦片惹的祸

 五 陆亚发剥隘定计,褚大只身闯羊寨;众英雄拼杀仇家,符庆龙宁可自戕

第五章

 一天下一乱,福兮?祸兮?反正是机会来了!

 二 “德山,在这风起云涌之际,你把翼王那首诗,给我写在望江楼上!”

 三 “利害关头,人才又算得了什么?这就是官场,这就是政治,这就是舍我其谁!”

 四 周帮洞前.李德山和陆荣廷两人相背而书,写出的竟同是“以动待动”四个字!

第六章

 一 李花铺白英雄冢,从此红颜不信命

 二 闯罗城,众兄弟悄离大将岭;又一刀,郁芸芳放血苏师爷

 三 陆老幺永乐赠秘图,罗一箫龙岸拜师父

 四 “五小虎”春节摆擂台,曾昭廷舞狮识德山

 五 十五坡梁桂材劫了银船,上榕坪陈嵩澧胜了一仗

第七章

 一 这个戍边名将虽然胜了一局,武人终是看不透这波诡云谲的官场

 二 寡妇坡前,韦五嫂笑谈报仇之事;银海洲上,陆亚发祭奠抗倭狼兵

 三 河池知州都暗中入了游勇,难怪李鸿章说大清是个四面透风的破棚屋

 四 他们都想打游勇的主意,其实这是柄双刃剑,既可杀人,亦可伤己!

 五 阴谋阳举,正谋反用,谁是通吃的赢家?

 六 陆荣廷主谋策反,苏元春最终不敢;王之春乐极生悲,岑春煊横空出世

第八章

 一 岑春煊使出霹雳手段,广西政坛大换血

 二 《三绝碑》前,各人对柳宗元解读不同,联想也就各异

 三 黄留芝围而不歼,得了个一百担烟土的大封包

 四 乾隆特批南丹白裤瑶可以砍牛。葬礼之后,姑娘唱起的是细话歌

 五 八十五岁的冯子材悲情顿起,谈起林则徐的名对

 六 “奴才就是要为主子分忧,千万要记住臣子的本分。”

 七 黄五肥的一条嘉鱼,岑总督的一滩鲜血

第九章

 一 湖南湘军儒帅,会党龙头大爷,双双南下,只是目的各异

 二 双方都在“庙算”,意在“形人而我无形”

 三 贯峒之战,黄忠浩为对手所折服,李德山何尝又不高看了对手一线?

 四 三江口水战异常惨烈,杨小妹倒在李明标身旁

 五 宋江受招安是失算,我们愿受抚是蛰伏。世无全策,当赌则赌

 六 陆亚发和岑春煊,未来究竟是谁陷十面埋伏,谁又重演霸王别姬?

第十章

 一 “我看再参革充军斩决一千个,也无法遏制广西官场的腐败!”

 二 如莺姑娘将宝贞钟表店的枪支弹药转移了

 三 “政治就是杀戳,就是血腥,就是无情无义,就是过招斗法!”

 四 黄留芝扣动扳机,杀了救命恩人朱五

 五 祖绳武计赚覃老发之前,言赵子昂书“宁寿”寓有禅意

 六 全国八总督,世人看好的北是袁世凯,南是岑春煊

第十一章

 一 她在安宁寺为丈夫得一签:“惊涛巨浪拍天涌,欲浮欲沉一轻舟”

 二 如果不是臭弹事件,中国近代史将不会留下这一页

 三 她和他都在黎明前死去

 四 五月十日,千年柳州迎来了一个最为壮丽的黎明

 五 世间之人,无论其何等英雄,总是可以开成比例

 六逢甲必乱,太后被这梦魇般的怪圈吓怕了!

第十二章

 一 世人视之为艳地,兵家视之为绝地,因此不可轻言入桂林

 二 怀远知县弃城携印逃匿,三防主簿却宁受剖腹割舌极刑

 三 世事如棋,人生如戏,谁又不是抨中之子,台上之人?

 四 中渡大捷,游勇一举歼敌四千.

 五 衡州闻变,洪江相逢,妓女陶如兰引发了一阵厮杀

 六 游勇众将在县衙看到了奇特的仫佬族婚礼

第十三章

 一 岑炽作为大卖官的始作俑者,在于成龙像前自谓:“岑某当杀!”

 二博弈双方,从来都是各有各的棋路

 三 驱虎吞狼,各人尽是这等诡秘头脑

 四 双方都有勇士、都有懦夫、都有叛徒

 五 “我们最后可能都在战场上倒下,但不死的是军魂!”

 六 岑春煊为祝圣庵书王守仁的诗自有深意

 七 顾二嫂占了四寨关,褚大嫂将铜鼓旗插上黎明关

第十四章

 一 枯井不可思议地突然冒水,思恩谭知县从此不再言降

 二 褚大“椎牛”祭庙,毛南山乡沸腾了

 三 历史竟是被一千两银子所改写

 四 消息传来,四个铁打的汉子竞抱头恸哭

 五 一个人出卖了朋友,也就同时出卖了灵魂,这种痛苦往往甚于枪刀下的流血

 六 陆亚发遭凌迟剜心极刑,岑春煊喝下解恨的血酒

 七 六甲之役,游勇的鲜血折射出卑鄙者的嘴脸

第十五章

 一 分而能合,散而能聚,前赴后继,自有来者

 二 两军厮杀,胜算的成数总是彼此消长

 三 蹬血踏火的公婆,生同功,死同雄,这样的结局才算圆满

 四 从空间和时问双重意义上考量,这些胜利干战局无利、

第十六章

 一 同是抗法名将,一旦刀枪相向,厮杀更充满血腥

 二 “如果喻游匪是蝉,我等就是螳螂,袁世凯就是黄雀!”

 三 欧四悲嚎一声,抱着褚大的身体昏了过去

 四 李德山痛苦地闭上眼睛,枪口对准太阳穴,扣动板机

 五 一场亘古未有的圣洁婚礼在烈火中举行

 六 岑春煊奏罢古琴一曲《潇湘水云》,袅袅余音,尽将无限感慨洒向滚滚江波

第十七章

 一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镒基,不如待时。”

 二 为大哥报仇,死神降临大隍江口

 三 李德山想不到这个手下,日后竟成枭雄,差点还要了孙中山的性命

 四 策反成了台上公开的话题,就差没有直点黄忠浩的名字

 五 “大人,官场中人不也都像戴面具的傩伎,让人看不出真面目来么?”

第十八章

 一 黄兴说:“李德山同志,自今日起,君已非清朝人矣!”

 二 张鱼书在宜州白龙洞的意外发现,使翼王的诗刻从此名扬天下

 三 烂拳棍武馆好汉显身手,沈亚英黑吃胆大成赢家

 四 赞帅逼赵撵郭整肃广西新军,黄兴计划流产黯然离开桂林

 五 大家都在推动大清国最深刻的改革,同时也进行着最阴险的政治较量

第十九章

 一 李德山喟然一叹:“啊,这局让黄忠浩赢了!”

 二 黄忠浩这厢杀气满堂,胡泰福却在狱中与李德山解读《烧饼歌》和《马前课》

 三 “我们不可莽闯劫狱,得用奇谋怪招!”

 四 岑春煊突然掀起的“丁未政潮”,赵启霖引发的“丁未大参案”,给历史留下了永远的话题

 五 尚未破釜沉舟,孰知鱼死网破?“投降”二字不属于袁世凯!

第二十章

 一 孙中山诗云:“漠漠东亚万云叠,铁鞭叱咤厉天风!”

 二 陆荣廷义释李德山,是要为自己洗脱骂名

 三 “冠三哥,我这个风尘女子不值得你爱啊!”

 四 不知是历史的巧妙安排,还是纯属偶然的巧合,光绪和慈禧竟在二天之内死了!

 五 如莺纵身跃过花墙,向铺满彩云的天空腾身飞去

 六广西党人惟一发动的一次太平圩起义,失败了!

第二十一章

 一 李德山在《技击杂说》中写道:“吾国学者,反舍己从人,不能考其原委,辨其优劣,良可浩叹!”

 二 阿妞说:“平南人在太平天国出了八个王,罗城也应该出个民国的将军!”

 三 广州新军起义失败,李德山痛失李亚善

 四 张鸣歧六十万两银子买官,三十八岁当上两广总督

 五 自杀,他省下子弹,选择了鸦片

第二十二章

 一 李德山在依饭节后离开罗城,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二 莫道三月花似锦,岂知处处藏杀机!

 三 起义前夕,公策和尚占了个“屯”卦,

 四 酣战春云湛碧血,愁看春雨湿黄花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李德山坐在凤凰山上,环视着四周高山、峻岭、隘口,渐被这可攻可守,可进可退的地势所打动。他作为一个从战场上冲杀过来的人,对任何一个可能的布阵厮杀之地,都显得格外地关注,特别是这个硝烟一直缭绕的罗城。

民谣云:“罗城武阳冈,三年反一场。”这既道出了罗城频频造反的强悍民风,也道出了此地是兵家必争之地。清初顺治年问,南明名将郝永忠、李定国、龙韬攻陷罗城,杀清廷首任知县许鸿儒和副将沈帮清,屯兵据守,前后与清兵周旋战斗十余年。道光、咸丰年间,罗城会党首领朱小明起义,先后与大成国陈开、李文茂合军。石达开回师广西,赖裕新、孑L亚福部占据罗城,改为“朝阳县”,战事直到一八六一年始平。堪舆家说,罗城系鲤鱼地脉,某年某日,鲤鱼打挺,必出英雄,干出一番倒海翻江的大事来。

纵观古今,一个人若甘心十年寒窗苦读,老死也想熬个功名正途,天下定当少了好多事情;一个人若真能安贫乐道,老实躬耕务农,人世间也就会少了许多烦恼。天下可偏偏不是这样。如果李德山潜心读书,凭其聪明,定能考中秀才;如果他读完那几年书,老实经营,肯定也是一方豪户。可他偏是听着金田父老讲叙洪杨故事长大的人,自幼就爱练拳脚,心存了谋反之志。休学后,他先拜桂平西山龙华寺一个身手非凡的老僧为师,习文练武,寒暑三载。随后又入广东少林寺四年,除了练就一身少林功夫,还阅读了大量杂家、兵家、阴阳、医卜典籍,被乡人视为文武兼备的奇才。中法之战爆发,李德山投到冯子材麾下任大刀营管带,本想从此做番大事业,想不到清廷竟获胜求和,使中国军人大感羞辱。李德山壮志未酬,不顾冯老帅的苦留,便与先锋营管带陆亚发,后军左营管带褚大,帮带欧四等人甘愿沦为游勇,率数千被裁兄弟,在镇南关外的谅山、文渊、高平一带,以及桂、滇、黔边界辗转周旋,眨眼就是八个春秋。上月,韦玉卿带着玉林五属会党头排大爷李立廷准备择日起事,力请游勇支持的密信,从玉林赶往隆林找到李德山。陆亚发、褚大、李德山、欧四一研究,决定正好乘机转战内地。大计定了,李德山取道凌云、东兰、河池、思恩,进入三防再折下龙岸,沿途发现各地民怨沸腾,队伍若回桂西北,当成蛟龙人海,纵虎入山之势。现朝廷腐败,天怒人怨,正是风云际会,激万千志士仁人联袂而起的大好时机。

李德山作为热血军人,中日之战使他感到从未有过的震惊!屈辱!悲愤!

甲午战争以中国惨败告终。曾不可一世的湘军在日军面前一触即溃,自命劲旅的淮军也不堪一击。花几千万两银子,费了数十年心血建起来的北洋水师全军覆灭!全权大臣李鸿章在日本强权的威胁下,签订了《马关条约》,不但把台湾割让给日本,还要赔偿白银二万万两!中国沸腾了!全国一千三百名在京会试举子愤而上书。冯子材在海州军次,悲愤欲绝地说:“我今日的痛心。视乙酉的十倍也!”消息传到红水河边的游勇营地,李德山和兄弟们抱头痛哭,众人举枪朝天怒射,密集的枪声化成红水河的狂涛,卷起拍天的激浪,雷霆般地滚向天际……

近年广西之事,同样使李德山感到切肤之痛。

法国诱迫清廷签订《中法续议商务专条附章》,增加越南铁路接人桂境条款,建立对汛制度,公然将广西划人自己的实力范围。英国则根据《中英续议缅甸条约》附款专条规定,在梧州设立海关、领事馆,从此广西东大门洞开。

李德山和韦玉卿又议起游勇转入内地之事。

韦玉卿道:“山哥,如果游勇依托龙岸、黄金这两个粮仓屯兵罗城,棋子就好动了。”

李德山道:“队伍是要拉回来,但不宜马上开进罗城。这块风水宝地,紧要关头才可占用。”

“现在朝廷令桂滇黔三省大兵会剿游勇,还不是紧要关头?”  “差远了。”李德山对官军会剿显得不屑。他深知广西游勇是一支劲旅,法国人都闻风丧胆,何况那些临时凑合、缺员欠饷、不肯用命的官军。他正欲解释,突听风传异声,便迅疾将两支三棱脱手镖打出,转身一看,只见一只黄麂从高岩上滚了下来。

“好镖!”

李德山循声往下一看,只见韦五洲和一个捕快来了,他猜想这便是罗城捕快班头张志鸿。一声道:“志鸿老弟,献丑了。”

张志鸿道:“山哥,五洲以前讲你的功夫如何了得,我还半信半疑,这回服了。走呀,酒菜都安排好了。”

这时,山下多吉寺的钟声Ⅱ向了,飘过殿字院墙,飘过竹林古树,一阵阵传来。张志鸿提着黄麂,领头往城角拐弯的“春怡酒店”走去。

酒店不大,客却常满。特别是一些单帮行商、江湖过客,总喜欢到此落脚。其实这些人大多是冲着年轻标致的女老板来的。她姓李名凤,二十四岁年纪,单身带着六岁的女儿阿妞,城里人背地都叫她小寡妇。这两年因有张捕快撑腰,一般人也不敢对她太过放肆。小寡妇见时候不早,便催堂屋两个无赖后生离开,说是家有人来,真是不好意思。

一个瘦后生嬉皮笑脸道:“老板娘,你的狗肉弄好了,我还没有尝啵。”

小寡妇道:“这狗肉不卖。”

“不卖?不卖老子今天偏要吃!”一个满脸邪气的后生把桌子一拍,“入秋天凉,没有狗肉,那今晚我就拿你当被窝。”

小寡妇俏脸一沉道:“放屁。我早讲了今晚我家有客,莫哕嗦,快点走人。”

瘦后生道:“老板撵客,那我们就不给钱。”

“嘿,只要他肯,我也无所谓。”小寡妇眼睛一翻,顺手朝门口的来人一指。那两个赖皮见是张捕快,吓得丢下钱就夺门而出,小寡妇格格地笑了起来。

小寡妇的黄焖狗肉是用罗城独有的煤沙锅来煎炒煽焖,配上冬菇、冬笋,真是色香俱佳;再用椿芽、紫苏、花生、酥饼、香油调的味碟,满屋飘香。几人围着地煤炉坐下,酒过三巡,大家便研究起开台拜会的事来。

张志鸿道:“山哥,这几年城厢一带开台拜会不红火,除了官府镇压防范厉害,就是好多人认为,当年翼王几十万兵马回来都难以成事,今天若没有大英雄出世,难!”

“中国这么大,总会有扭转乾坤的英雄出世的。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现在朝廷在上,对小日本都要磕头下跪,割地赔款;官府在下,却要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搜刮民脂民膏,稍有点血性的汉子,谁又咽得下这口气?国不像国,家不像家,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窝窝囊囊地活,还不如轰轰烈烈地死。其实,一个人死了又算什么?十八年后还不又是一条好汉。这也就是我和陆大哥等人不归农,宁当游勇的原因。”李德山道。

“陆大哥的威名大家都是晓得的。巡防营中不少弟兄都说了,如果裁营,他们就投奔游勇。”

“志鸿,你手上掌握有几多兄弟?”

“如果连三班衙役、巡防营一起算,有四五十个。”

“好!首批拜台人会,他们一定要到齐。这些人几尢过世面,手中有枪,还打过仗。嗨,扛过枪的人不一样啊!”李德山将杯子一举,“志鸿,兵在精不在多。先把这些种子收拢,再撒出去,明年就另是一番光景了。干!”

韦五洲和韦玉卿提议,那天开台一定要找个人来坐“红板凳”。P4-7

序言

我并不认为我们处在一个讲史与读史的时代。在变得愈来愈平坦的世界里,面对海量的信息、海量的写作、海量的发表,历史的讲述与阅读,即使不能被看成是这个海量传播时代的“一瓢饮”,充其量也只能看成是一泓海湾。然而,这一泓海湾较之于其他不少海域,似乎要深厚一些、丰富一些、热闹一些。若干历史小说、文史普及读物,以及以学术的名义、电视媒体的力量策划出来的文史讲座类读物,不时成为出版者与读者追捧、热捧的对象,这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时出现的出版现象,近几年则愈演愈烈。

凡出版业发生某一类追捧、热捧现象,必定与当时社会的某种精神需求和文化时尚密切相关,值得出版专家、社会学家以及社会管理者去做深入研究。以我有限的知识来看,历史读物出版热,与转型时期社会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关:读史使人明智——激烈的社会竞争需要愈来愈多的聪明和计谋;读史使人深沉——浮躁的社会心态需要愈来愈多的自重与自省;读史可以鉴今——多元的社会价值观愈来愈需要历史的镜鉴与比较;读史使人振奋——历史的英雄主义自来是国家、民族、社会继往开来的不竭动力。总之,社会转型时期蕴含丰瞻、驳杂而又鲜活的精神文化需求,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再造中华文明”的民族精神诉求,构成了讲史与读史的时代动因。

我远在广西的挚友、作家任君先生也在撰写长篇历史小说。我不相信这是因为长篇历史小说近来行情看好的缘故。任君写历史题材作品是我一直有所预期的。因为任君既具有讲史的天赋,更具有讲史的激情。讲述那已经远逝的人物与故事是需要激情的。任君平常谈天说事习惯把来龙去脉说得比较清晰,而在对来龙去脉陈述之间又总有情绪起伏和华彩乐章,这样的人可以担当历史小说作家。任君对于自己家乡广西罗城的历史故事从来表现得津津有味,很早——_25年前我就听他大声说过不少罗城的人物故事,历史上与现实中的都有。他大声地说,津津有味地说,十分有把握地说,兼之他那副颇具厚度的眼镜片儿也在熠熠生光,你不能不相信他的讲述。这就是一位历史题材作家的天赋与激情。果然,任君早在1985年上海戏剧学院上学时,就创作过一部大型历史剧《粤西初仕》,描写绝代廉吏于成龙出任广西罗城县令期间的动人故事,此剧激情充沛,后来还获了大奖。有些人总让人感觉着他生来就应当是做什么的,任君让朋友们感觉着他生来就应当去写历史题材作品。因而,当任君告诉我他写了一部长篇历史小说《铁血祭》时,我没有感到意外。

前面我们说到历史题材作品的走红乃是时势造就,然而,任君先生的历史题材创作却并非趋时所致。一个有历史感和地域感的作家,在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地面上,倘若曾经产生过一些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尽管那时代已经十分邈远,却常常能成为他真切的生活实感,浸润他的心田,引动他的想象,形成创作的冲动和感觉。也许,相比较那些史实研究的专门家,作家所拥有的历史知识并不全面准确,研究未必深入,然而,他却能就此写出动人且流传遐迩的优秀作品。尽管那题材放在大的历史时空里,并不一定具有多少分量,那些历史人物也不一定是帝王诸侯,却常常能让作家发现其中蕴含的历史意义和现实认知的价值,他的激情为此而荡漾,思想为此而深刻。相比较那些气象很大的作家,他所把握的题材也许稍嫌单薄,他所刻画的人物也许稍嫌冷僻,然而,他却能进行倾情且一丝不苟的写作,犹如猛虎搏兔,投入自己的全部心力与感觉。任君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值得我们去认识和理解的作家。《铁血祭》就是从他心田里生长出来的家乡历史之花。

当然,如此介绍这位作家的创作心路与作品的写作动因,并不意味着只要具有高蹈的历史观照和意义升华,就可以成就一部长篇历史小说的成功。一部长篇历史小说的气象与格局,必须依赖于事件、人物的传奇以及与当代人审美的融合。我主张长篇历史小说的传奇性,坚守无奇不传的原则。《铁血祭》就是具有很强传奇性的作品。作品的题材是传奇的。那是辛亥革命前,广西一支爱国和反抗清王朝统治的武装力量——游勇的传奇故事,这故事牵出了晚清政治风云、官场腐败与党人革命,牵出了十万会党兵围玉林的历史,柳州兵变的诡谲,激战四十八峒的恢弘,五十二峒兵败的惨烈,黄花岗之役的悲壮,还牵出了革命志士的生死之恋与男女情长。故事的主人公李德山是传奇的。他作为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会员,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英名就足以引人探奇和致敬。而由于他的传奇经历,自然而然地与著名革命党人黄兴、蔡锷、卢焘、黄岱、刘古香等共同演绎出若干铁血故事。同时,作为李德山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小说自然要对晚清重臣铁腕、剿匪平乱、弹劾屠官、掀起诡谲的“丁未政潮”、差一点改变清廷命运的岑春煊、瞿鸿被、岑炽、张鸣歧等作细致的复原。书中对慈禧、康有为、袁世凯、陆荣廷、苏元春等亦作了少而鲜、新而奇的刻画,吸收了晚清史的最近研究成果,再现了他们的艺术形象。至此,我们可以说,《铁血祭》的格局和气象是恢宏的。作品既是一位地域作家对家乡历史以及闪耀于其中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宣讲和致敬,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那个民主滥觞时期的一个独特文本,还是一部值得今天普通读者津津有味去读的历史传奇。

在讲史与读史已经是热火朝天的今天,我的家乡朋友任君先生也奉献了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怀着疑惑的心情——我担心他的创作乃是趋势所为——读完了这部50余万字的作品,我决计接受他的邀约,替作品作序。我要告诉读者,这是一部好读和耐读的作品。我要告诉家乡的历史,家乡又一位具有强烈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作家站立出来了。我要告诉任君,凭着他的天赋与激情,还可以写出更多这样的好作品来。

任君,读者朋友可能以为这是一个作家的笔名。在家乡朋友中,任君这名字也一直让大家感到比较特殊,会让人想起君子、子君、郎君这样一些文雅的称谓。他出身子书香门第,当地的一户世家。任君就是他的本名。

是为序。

2008年中秋节写于北京

后记

伟大的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曾说过:“一个人如果对自己出生以前的历史毫无所知的话,这个人就等于永远没有长大。”直到《铁血祭》完稿的时候,我才突然发现自己长大了,尽管岁月老了,人也老了,而家乡鲜活的历史不老!

我少小就离开了罗城。虽然离开了,却情脉未断,祖宅和亲朋仍在东门。祖父见过大世面,一壶清茶,两根烟杆,总是为老友备着。老人的话题少涉时政,多是闲聊尘封已久的历史、人物、掌故,似乎是在追寻体验那一个个逝去的鲜活的生命存在,去发现一种人性的精神之光。不拘出处,不论尊卑,讲究的只是具体的人和事,以及那些人的遭际和命运。听得多了,我才发现罗城的历史,不,当是广西乃至中国的历史,绝非课本上那些失血、风干、苍白的年代、事件、人名,而是生旦净末丑齐全,一台异彩纷呈的大戏!

就这样,一九八五年,我在上海戏剧学院写了于成龙在罗城的大戏《粤西初仕》,后来还获了奖。在此同时,我也萌动了写李德山的念头。只是史料的搜集太难了,上至京城,下至乡村,断断续续,前后竟长达十余年,备尝了甜酸苦辣。我情愿。因为在李德山和他的战友们身上,长存着沛乎天地之间的一股浩然正气,一股夺人心魄的人格力量。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张扬,是民族精神的最佳体现。鲁迅曾经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从中法战争到辛亥革命这段历史,既是中华民族最痛苦最屈辱的年代,又是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觉醒勃发的年代;既是无数仁人志士救国图存慷慨悲歌的年代,又是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充满希望的年代。

李德山见证了这一段历史。

那个时代的英烈志士众多,但少有像李德山这样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结局又是那么崇高的传奇人生!

《铁血祭》凝聚了众多人的关爱。虽难细列,但心中总是记住,我特别要感谢如下诸位:

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著名出版家、作家聂震宁先生,在本书创作时就提出了极具前瞻性的宝贵意见,并为本书作序。

原广西人大副主任、现任广西文联主席,仫佬族著名作家、诗人潘琦为本书题签。

这些年,河池市委蓝天立书记,谢志刚市长,市委常委、副市长、宣传部长徐贵等领导,十分关心支持作者的创作。组织部、宣传部、财政局、文化局也从不同方面给予作者大力帮助。

罗城王泉忠书记、吴家权县长、周岳云副书记等领导,多年来给作者提供了诸多帮助;原教育局副局长黄炳宣、龙岸文化站石江,多次陪同作者调查采访。

责任编辑林金荣女士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不言的奉献。

今天,我格外怀念父亲母亲。如果说,母亲是将所有的爱都给了我,那么父亲则是用心血栽培了我。父亲不仅为《铁血祭》提供资料,古稀之年还陪我下龙岸采访,殷切之情溢于言表。或许是冥冥之中有定数,2006年8月15日深夜,书稿写至最后一章时,父亲静静地走了,竟然没有惊动在敲键盘写作的我!“父恩如山。父爱无涯”。其实,父爱给予儿女的是整个世界,父爱的炽热,就是人生的太阳,这太阳的光芒,一直照亮儿女前方的路。此书亦是对双亲在天之灵及家人的告慰。

在《铁血祭》出版之际,我再一次回望九十七年前那个鲜花盛开的春天,一个碧血横飞的春天,一个展示希望的春天。写作不言艰辛。我只是记住友人的一句话:争取把《铁血祭》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我渴望对自己的超越。

作者  2008年5月8日写于广西金城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15: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