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世界电影经典解读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作者 周文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河流中,电影不过是短暂的一瞬间,不过,凭借其独特的魅力,仅仅一百余年时间,它已享有了自己的辉煌,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大批优秀的电影人创造了许多的经典作品,这些经典已成为我们人类绚丽多彩的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是对世界经典电影的分析、解读。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对《罗生门》、《精神病患者》、《邦尼与克莱德》、《美国往事》、《天堂电影院》、《上帝也疯狂》、《死亡诗社》、《阿甘正传》、《毕业生》、《低俗小说》、《大话西游》、《毒太阳》、《花火》、《地下》、《无人地带》、《春去春又来》等二十余部电影进行了有关解读与分析。

电影经典解读,解读影片与导演、解读自己;解读主题、人物、形式,风格、镜头、技巧;解读社会、人生、宇宙。

目录

罗生门

精神病患者

毕业生

邦尼与克莱德

上帝也疯狂

卡门

美国往事

死亡诗社

天堂电影院

阿甘正传

低俗小说

杀手莱昂

大话西游

毒太阳

地下

《罗密欧与朱丽叶》后现代激情篇

花火

《我的父亲母亲》与《一个都不能少》

无人地带

春去春又来

试读章节

罗生门

一、剧情梗概

日本平安朝时期,大雨滂沱,古老破败的罗生门下,在此避雨的樵夫、行脚僧与打杂的正谈论着一桩离奇的凶杀案及其审判。

武士武弘与妻子真砂在森林里碰到强盗多襄丸,真砂被强暴,武士被杀。后来,多襄丸被抓。在纠察使署,证人樵夫与当事人多襄丸、真砂、借女巫还魂的武士一起交代这件案子。

多襄丸说,他一看见美貌的真砂就打起了主意,将武士骗到山上设陷阱将其捆绑,之后当着武士的面占有了他的妻子。真砂迷恋他的男性魅力,要求多襄丸与丈夫决斗,谁赢就跟谁。双方大战二十多回合,武士被杀。

真砂说,她被多襄丸强暴后,丈夫对她极为蔑视,在悲愤与恍惚中,她扑向武士,结果误杀了丈夫,自己自杀未遂。

借女巫之口的武士却说,强暴发生后,多襄丸要带真砂走,真砂让多襄丸先杀死武士,多襄丸大为惊讶,认为这女人太狠毒,就问武士如何处置她,真砂害怕而逃走,多襄丸追她而去。之后,武士羞辱、悲愤交集,于是自杀。

作为旁观者,樵夫说,多襄丸占有了真砂后要带她走,真砂要求两人决斗,开始,武士和多襄丸不愿意为一个女人决斗,真砂调唆、刺激,两人终于厮打起来,武士最终被杀死。

三人正在罗生门谈论,这时传来弃婴的哭声,打杂的当着樵夫和行脚僧的面剥去了婴儿的衣服。此事触动了樵夫,他承认自己偷走了插在武士胸口上的短刀,然后收养了弃婴。罗生门的雨渐渐停了,雨过天晴。

二、影片结构

本片导演黑泽明(1910—1998)出生于日本东京,是家中的第8个孩子,父亲是一名严厉的军人。黑泽明白幼就在严格的家教下学习剑道、书法、绘画,一度曾立志当一名画家。1936年以助理导演和剧本撰稿人的身份进入东宝电影公司的前身PCL电影公司,投身名导演山本嘉次郎门下学习导演和编剧。1943年执导处女作《姿三四郎》,在日本一举成名。1950年,《罗生门》问世,接连斩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成为日本与亚洲第一部走向世界的电影,它奠定了黑泽明在世界影坛大师级导演的显赫地位。以后的几十年里,他执导的《七武士》(1954)、《蜘蛛巢城》(1957)、《影子武士》(1980)、《乱》(1985)等都是世界电影史上影响巨大的作品。黑泽明的影片大多蕴涵着深刻的道德观念与哲理,影像风格极具特色,对世界电影的发展影响深远。1990黑泽明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1998年,这位世界电影界的天皇病逝于日本,享年88岁。

半个世纪来,《罗生门》一直被认为是最具价值的电影之一,哺育和影响了无数后代电影大师。影片深刻的思想、丰富而有创意的影像结构与形式,即使在今天,也仍然是难以比肩的典范。

本片结构,从时间和空间上来看,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下午时分,大雨中的罗生门,樵夫、行脚僧与打杂的谈论林中杀人案,这是影片的现实时空,是影片的大框架,三人在此回忆、评论事件,可称之为第一叙述时空。第二,同一天上午,纠察使署,见证人樵夫、行脚僧与当事人强盗多襄丸、武士妻子真砂、武士的代表女巫对武士被杀事件提供呈词,可称为第二叙述时空。第三,三天前,丛林中,武士被杀案件的具体呈现,纯粹的故事时空。

罗生门下的谈论,作为现实时空,它包含了已经过去的纠察使署与丛林两个时空;作为第一叙述时空,由它的叙述带出纠察使署与丛林故事。因此,它对整个影片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既是影片最外围的最大的结构框架,也是影片的轴心,是影片的意义层。它的收放范围决定着影片其他部分的布局,在整体上,它由现实回到过去,又从过去回到现实,唯有它可以在三个时空之间自由往返,但是,就在几进几出、来回穿梭之间,影片的意义已经生成。最关键的是这层时空相对于其他两个时空是一个居高临下的位置,是一个超然的审判与评论场所。这在后面还将讨论。

纠察使署部分既是罗生门部分的回忆,同时,它又担负着对三天前的叙述与回忆,是影片的中间层,起着承接的作用。如果说罗生门部分是对叙述的叙述,即樵夫与行脚僧对三位当事人叙述的转叙述,那么,纠察使署部分则是当事人直接的陈述。丛林部分是故事的展示,是对前面叙述层的再现,与第二叙述时空密切关联,二者共同完成每一个当事人的叙述,这部分处于结构的最内层。

抛开时空观念,换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另一种影片的结构,即一个故事与它的四个版本。

在茂密的丛林,炎热的季节,一名武士的妻子遭遇强暴,武士被杀,现在的任务是追查杀人凶手。这样一件事,完全可以拍一个精彩的福尔摩斯探案,但是编导却选择了一个“复杂”的叙事,将这一简单的事件讲了四遍,而且每一遍都不一样。

派克·泰勒在其论文《罗生门》作为现代艺术》中曾说,《罗生门》配得上作为现代艺术的主要人工制品这一地位,因为它与现代性的典范毕加索的艺术有共通之处。他指出,影片的性质是立体的——它那时间上的多透视类似未来主义绘画的多空间透视,尤其是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和“镜子前的姑娘”以及杜尚的“下楼梯的裸体女人”这样一些现代艺术的标本。而这些画的多面性在于把一个单一的现实分解为它的各个部分,即辩证的、共鸣的、竞争的、对立的局部。这个现实归根结底是一个,但是透视是分离的。

泰勒其实只说对了一部分,即《罗生门》的多样性,但是,却与毕加索、杜尚等人的未来主义、立体主义完全不一样,因为《罗生门》并不是“把一个单一的现实分解为它的各个部分,即辩证的、共鸣的、竞争的、对立的局部”。影片故事的四个版本根本不存在这样的关系,不是一个故事的不同方面或不同部分,也就是说,四个版本不是一个完整故事的某一个局部,而是彻头彻尾完全不同的四个故事。四个故事彼此独立、封闭,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关联,它们合起来不可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立体的故事,更何况它们根本无法融合为一体。这也正是《罗生门》与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在结构上的区别。

一个故事与它的四个不同版本,这显然是使影片真正有价值有创意的结构形式。而它的原型就是影片的来源,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筱竹丛中》。剧作家桥本忍在改编剧本时,原样保留了小说《筱竹丛中》的这种结构。正是通过这种结构,内容的多义性、模糊性才真正得到体现,一个形式就是内容甚至决定内容的绝好范例。

当然,后来,黑泽明在桥本忍的改编本中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不仅增加了大雨滂沱中的罗生门与门里的讨论,而且使它成为整个影片的连接线索;同时,不是叙事上简单的串联,在影片的意义上,它还是对四个故事的超越。这一点在后面的影片主题上还将详细谈到。P2-5

序言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河流中,电影不过是短暂的一瞬间,不过,凭借其独特的魅力,仅仅一百余年时间,它已享有了自己的辉煌,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大批优秀的电影人创造了许多的经典作品,这些经典已成为我们人类绚丽多彩的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是对世界经典电影的分析、解读。对经典的分析、解读,自古便有“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的不同观念,与现代的阐释学相对应,即所谓还原文本与创造性“误读”的区别。笔者以为,两者各有千秋,各擅其长。

首先,“我注六经”式的还原文本是基础,通过对原作品内容、形式、风格、技巧等的分析,充分地了解、回溯原作者的创作心理轨迹,从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学习与借鉴。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电影创作与此同理。所以,将一部经典电影从主题、人物形象、结构形式、镜头语言等方面进行分解、探讨,从而抵达导演的创作原旨,对电影的学习、鉴赏来说是一条极好的途径,这是此书的主要目的。基于这个前提,对电影原文本、对导演创作初衷的还原式解读也就成为本书内容的主要部分。

其次,事实上,笔者更喜欢也更推崇“六经注我”式的创造性解读。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既是包括电影在内的所有艺术经典作品具有无限丰富性的体现,也是我们阅读经典的真正乐趣所在。不管专业人员还是业余人员,在观看电影时,不仅愿意探知、理解导演等主创的意图,同时更希望看到自己,从中联想到自己的情感体验、审美体验和理想,甚至激发新的想象。也只有这样,一部电影才能真正产生共鸣,才有艺术感染力。很显然,看电影过程中的自我观照必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因为如此,一部经典作品也才会在这种多角度审美中不断被挖掘、丰富,成为取之不竭的宝藏。因此,除去上面所述笔者对电影导演、对原作品文本的还原,追溯评析之外,书中另一部分重要内容是笔者的个人化解读,即从作品中看到的导演和从作品中看到的自己,两者相辅相成。

另外,还需指出,电影作为一门技术含量较高的艺术或者说产业,人们常常陷入技术迷恋,对镜头画面、镜头运动、场面调度、剪辑等导演处理技巧孜孜以求,这是应该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对一部电影来说,超越这些之上,最重要的还是导演等主创人员的思想、情感,想象力和对世界独特的感悟能力,像黑泽明、费里尼、塔尔科夫斯基、伯格曼等电影艺术大师莫不如此。

丹尼斯·塔诺维奇是一名波斯尼亚导演,《无人地带》是他的第一部电影,该片深刻地揭示了波黑战争的荒诞与残酷,这个处女作就让他获得了2001年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和2002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在拍这部电影之前,他一直是战地电视、记者,拍摄过三百余部战地纪录片。他的一段话曾令笔者深深动容。他说,他在战争蹂躏下的波黑的感受,就像看到梵·高的绘画变成了黑白颜色。梵·高的绘画以色彩浓艳闻名于世,被称作生命与太阳的颜色,试想一下,生命与太阳的颜色变成黑白,那将是怎样一种体验?于是,他用电影给出了自己心灵的注释。

当一个导演沉醉在社会、人类与宇宙无限的深邃之中时,他再用电影的无限生动去表达,将轻而易举。所以,佛祖释迦牟尼不经意问拈花微笑便成妙悟,西施轻轻一皱眉头便妩媚万千,塔尔科夫斯基捕捉生命宛若倒影、宛若梦境(伯格曼语)一相反,邯郸学步、东施效颦都成了千古笑柄。

电影经典解读,解读影片与导演、解读自己;解读主题、人物、形式,风格、镜头、技巧;解读社会、人生、宇宙。

后记

多年来,我一直担任影视专业经典电影的读解课程的教学工作。由于其经典性,面对一拨又一拨的学生,大部分影片都是固定要讲的,所以,到现在,那些影片不知已看过多少遍,其中的台词、细节早已滚瓜烂熟,上课也根本不用看什么备课笔记,讲义早已内化于心。

早就有将授课内容写成书的想法,算是对过往的一个总结,却因懒散之故一直未能付之笔端。今年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的编辑陈琳把此书报了一个选题,获准通过,于是,一纸合同签字画押,终于使我不得不安坐于书桌前。后来的写作过程中,陈琳会时不时电话或短信问候,语气尽管随意,于我却是催促与激励。也就不敢懈怠,终于还算按时完工。所以。此书从选题策划、申报到写作完成,陈琳无疑都是大功臣。在此,衷心感谢。

此书的真正写作时间是暑假期间,7月中旬正式开始,9月初接近尾声,但拖到国庆才彻底结束。8月是大规模集中写作的时间,正逢北京奥运会。于是。看比赛、写作,加上雷打不动的每周两晚羽毛球活动,就成为最重要的事情,三者互相调节。倒也其乐融融。此刻已是寒冬,而夏日的沸扬犹在昨天。

至于写作,因为都是透熟于心,所以比较顺利,只是每部影片的开头显得较慢,诸如构思全文、寻找适当的语调和语境。而一旦切入,后面就滚滚而下。

感谢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多年来对我工作与生活的关心。感谢单艳红、郑世明、祝虹等老师对我的帮助。

感谢妻子对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生活上的悉心照顾。

最后,感谢优秀的电影创作者们用作品带给我们的精神愉悦,感谢给我启迪与借鉴的电影研究的专家与学者。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能力所限,许多方面都还未能尽善尽美,留下诸多遗憾;同时,错漏之处不可避免,还望各位方家批评指正。

周文

2008年1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6:4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