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历史中,在道德规范上值得推崇的历史人物层出不穷,他们的道德品质深深地影响了我们。
本书精选了具有代表性的事例,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历史人物,为广大朋友们的阅读和理解提供了方便,让中国的传统美德不断的继承和发扬!
这是一套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编辑出版的“中华传统美德和修养文库”,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本书是该套文库的其中一本。
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必将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之中,开出更加绚烂的花朵,结出更加丰满的果实。
赵奢年轻的时候,曾担任赵国征收田税的小官。官职虽小,可赵奢忠于职守,秉公办事,不畏权势。
一次,赵奢带着几名手下到平原君家去征收田税。这平原君名叫赵胜,是赵国的相王,又是赵王的弟弟,位尊一时。平原君的管家见赵奢前来收税,根本就不把他放在眼里。管家态度十分骄横,蛮不讲理。他招来一伙家丁,把赵奢和几个手下人围了起来,不但拒交田税,还无理取闹。赵奢十分气愤,他大喝道:“谁敢聚众闹事,拒交国家税收,我就按国法从事,不论他是谁!”管家仗着自己是平原君家的要人,对赵奢的话不以为然,结果,赵奢真的依照当时的国家法律,严肃地处理了这件事,杀了平原君家包括管家在内的九个参与闹事的人。
平原君知道这件事后,大发雷霆,扬言要杀掉赵奢。有很多人都劝赵奢赶快逃到别国去躲一躲,免遭杀身之祸。
可是赵奢一点也不害怕,他说:“我以国家利益为重,依法办事,为什么要逃避?”他主动上门到平原君家去,用道理规劝平原君说:“您是赵国的王公贵族,不应该放纵家人违反国家法令。如果大家都不遵守国家法律,都拒不交纳国家田税,那国家的力量就会遭到削弱。国家一削弱,就会遭到别国的侵犯,甚至还会把我们赵国灭掉。如果到了那一天,您平原君还能保住现在这样的富贵吗?像您这样身处高位的人,如果能带头遵守国家各项法令制度,带头交纳田税,那么上上下下的事情就可以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天下人也会心悦诚服地交租纳税,那么,国家也就会强盛起来。国家强盛,这其实也是平原君您所希望的呀。您身为王族贵公子,又担当相国重任,怎么可以带头轻视国家法令呢?”
一席话,说得平原君心服口服,也对赵奢以国家利益为重、秉公办事的态度十分赞赏。他认定赵奢是个贤能的人才,就把赵奢推荐给赵王,赵王命赵奢统管全国赋税。
打这以后,赵国的税赋公正合理,适时按量收缴,谁也不徇私情,国库得到充实,老百姓也富裕起来。
赵奢不畏权势,奉公执法。人人都这样,何愁国家不强盛!
P5-7
《荀子·不苟篇》里说:“公生明,偏生暗。”可见做事出以公心,事情就能做对;办事出于偏心,事情就会办错。
秉公处事多指人们在办任何事情时都要信守原则,严格按照规定处理,而不能存有私心,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不负责任随意乱来,这是做人的根本。
古人说:“无欲则刚。”要想做到秉公处事,必须无私心。人们往往受到名利、亲情等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干扰,很容易因私心作怪而不能秉公处事。在这方面,我们的祖先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如拒绝贿赂;不受美女诱惑;为了国家利益,举荐与自己有仇的人;大义灭亲,杀掉作乱或叛国的亲生儿子等。
古人说:“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要做到秉公处事,必须具有大无畏的精神,不惧权贵,不惧皇亲国戚,将生死置之度外。
这本书里收了好多历代秉公处事的故事,生动感人,令人百读不厌。这些秉公处事的人不仅在历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发展,而且其事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为社会的公正、公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前不愧古人,后不愧来者,做一个秉公处事的人,为社会的和谐贡献力量,让伟大的祖国日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