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风云》一书,是一部以中国辛亥革命为背景,以山西辛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史学鸿著,是近百年来所发表的众多反应山西辛亥革命战争作品中的难得一见之佳作。
全书真实生动地再现了清朝末期山西辛亥革命波澜壮阔与错综复杂的历史画面,出色的描绘和颂扬了中国同盟会员与革命志士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不屈战斗的曲折历史过程和悲壮事迹,有着深广和坚实的思想内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三晋风云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若舟 |
出版社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三晋风云》一书,是一部以中国辛亥革命为背景,以山西辛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史学鸿著,是近百年来所发表的众多反应山西辛亥革命战争作品中的难得一见之佳作。 全书真实生动地再现了清朝末期山西辛亥革命波澜壮阔与错综复杂的历史画面,出色的描绘和颂扬了中国同盟会员与革命志士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不屈战斗的曲折历史过程和悲壮事迹,有着深广和坚实的思想内容。 内容推荐 甲午、庚子之后,清政府屡屡败于列强,内外交困。为摆脱困境,清政府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要求各省选派学生赴日留学,学习军事。 当时,孙中山在日本创办“中国同盟会”,旨在推翻腐朽的清政府。山西委派的留学生温寿泉、乔煦、荣炳、张瑜、黄国梁、阎锡山、赵戴文、马开崧等人一到日本就受到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纷纷加入同盟会。学习期满回国后,他们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发展了一批同盟会会员。为夺取兵权,掌握军队,与在北京创办《国风日报》的景定成、王用宾积极配合,同山西巡抚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使山西的新军基本上掌握在同盟会手中。他们积极响应武昌起义,举行了武装起义,杀死巡抚,举阎锡山为都督,组建了军政府。 袁世凯对山西的革命军进行了血腥镇压。娘子关失守后,山西的革命军从南到北展开了武装斗争,光复大同、运城。经过激烈的浴血奋战,拼死搏杀,直至辛亥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目录 第一回 孙中山伦敦蒙难 乔义生冒险搭救 第二回 析国弊孙文东京谈革命 听教诲众生立志人同盟 第三回 续、王、弓塞外结义 贺炳煌定襄办学 第四回 张侉子店内纳徒 福寿山两堂相争 第五回 赵贵根大闹赌场 弓富魁义结贵根 第六回 小状元揭竿而起 王建屏混入教会 第七回 谷思慎宁武办中学 为争矿李培仁蹈海 第八回 保矿权成立矿务公司 王用宾主笔《晋阳公报》 第九回 政闻社不慎泄机密 南桂馨大闹锦辉馆 第十回 革命未成内纷争 太谷改线闹罢工 第十一回 梁善济设计罢工败 定成主办《国风日报》 第十二回 未举义全家遭残杀 靠美色学津升标统 第十三回 揭隐私攻击丁夏 被追捕嵩山藏匿 第十四回 乔装扮李嵩山脱险 士官生北京相聚会 第十五回 为得赏丁抚下禁令 铲烟苗血染开栅镇 第十六回 汉捷往访开栅血案 《国风》发起拔“丁”运动 第十七回 杨彭龄人晋当兵 双塔寺歃血为盟 第十八回 九楼巷德懋开设拳房 为革命国华誓不娶妻 第十九回 升标统伯川被荐 退老兵彭龄告急 第二十回 彗星两现杜羲编 思慎言行被侦探 第二十一回 《国风日报》显神威 树帜赴陕探消息 第二十二回 亮臣定缓和革命计 伯川定罢兵驱巡抚 第二十三回 阎标统签发起义令 张树帜传令费周折 第二十四回 姚以价挂帅首举义 杨彭龄破釜坚军心 第二十五回 义军奋起毙陆抚 伯川被举任都督 第二十六回 以价防守娘子关 藩库被抢无法阻 第二十七回 乱兵焚抢商民遭灾 作义意外截获宝财 第二十八回 张煌诈计赚旧关 都督发令遣兵将 第二十九回 清廷被迫命袁出山 禄贞受命进攻山西 第三十回 梅九受约回晋阳 绕道平山作宣传 第三十一回 建公团西峰领命 陈其采逃跑告密 第三十二回 朱鼎勋宣抚晋军被扣 娘子关组建“燕晋联军” 第三十三回 周符麟重金买刺客 景梅九演说定军心 第三十四回 绶卿大意遇刺身亡 何遂悲恸人忙无智 第三十五回 鸿门宴反被樊哙控 阎都督痛悼吴绶卿 第三十六回 李嵩山夺枪大同遇害 二勇士报仇英勇献身 第三十七回 顺潮流朱善元革命 夺枪支高保印献身 第三十八回 何遂练就敢死之队 筹款提起社会问题 第三十九回 梅九定分兵南北 生裕做上党说客 第四十回 单刀赴会定上党 众人南返越太行 第四十一回 仇亮力谏阻议和 张瑜率兵取代州 第四十二回 公团誓师原平北上 响应太原大同起义 第四十三回 续西峰间道绕雁门 弓富魁怒吼退敌兵 第四十四回 张瑜受挫雁门关 西峰血战大同城 第四十五回 王建基受约援大同 南桂馨南下乞援兵 第四十六回 韩侯岭清军让路 陈政诗夜遁绛州 第四十七回 炳煌缒城烧云梯 侯张费舌编防军 第四十八回 刘汉卿大意失母子 李国华架炮显神威 第四十九回 傅作义乏驴岭夺炮 曹富章归化城起义 第五十回 张占魁光复丰镇 雪花山两军激战 第五十一回 王建基献身秀女村 吴佩孚兵破娘子关 第五十二回 阎锡山仓促北上 温寿泉收兵南下 第五十三回 孔祥熙太谷响应起义 为枪支傅作义险送命 第五十四回 汉卿南下战隘口 隘口捐躯留英名 第五十五回 得胜口虎臣遇害 朱尧妻誓殉夫死 第五十六回 童宝山复叛据平阳 惨杀戮血染海子边 第五十七回 黄河滩都督激军心 大胡子夜战敌丧胆 第五十八回 温寿泉河津整军 侯马镇常樾遇害 第五十九回 樊恩庆伪装投革命 曹富章命送鸿门宴 第六十回 士秀乞师舌辩天下 耀月起草《总统宣言》 第六十一回 陈树藩渡河援山西 袭秦军反被破运城 第六十二回 孔司令拟取包头镇 樊恩庆再设鸿门宴 第六十三回 维藩率队投靠阎 军政分府立河东 第六十四回 余粢潜逃返直隶 岐山攻破绛州城 第六十五回 岐山报秋瑾血仇 西峰拒牧师之和 第六十六回 阎都督包头险遇刺 李德懋开监释囚犯 第六十七回 假内应民军中计 大殿前老人点化 第六十八回 窑工血染五里洞 锡銮派人召都督 第六十九回 王家驹攻拔萨拉齐 老张湾血战卢永祥 第七十回 张瑞玑控诉卢军暴行 云有福泄露民军机密 第七十一回 王家驹刀什尔村阵亡 张先培行刺袁贼身死 第七十二回 续团长议和撤出大同 阎都督接函回旋省城 第七十三回 赵倜率军猛攻茅津 宣统皇帝宣布退位 第七十四回 宋世杰英勇击退淮军 阎锡山无奈乞求世凯 第七十五回 孙中山发电促都督位 阎锡山入主省城太原 第七十六回 潞安兵变劫白银 都督裁军实犯难 第七十七回 续桐溪同意撤公团 陈彩彰二次举义旗 第七十八回 士秀被责心怀不满 开崧走火寿泉中弹 第七十九回 陈彩彰击毙贾耀宸 阎都督设置筹饷局 第八十回 南桂馨运城被拘押 杨沛霖惨死榆木炮 第八十一回 张李被押赴北京受审 孙文为山西题字“博爱” 后记 试读章节 辛亥革命之由来,自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丧权辱国,腐败无能,割地赔款,卖国求荣,被列强一次次瓜分。中华四万万同胞愤其专政淫威,于辛亥年一九一一年八月十九日(农历)在湖北武昌举行武装起义,山西紧随其后。一举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建立民国,首推孙中山之功,然没有乔义生英国冒险搭救,孙中山伦敦蒙难,民国之史将无从谈起。 乔义生,字宜斋。他原本姓张,因过继给姑姑家,遂改姓为乔,山西临汾人,一八八二年出生。孩提时,他看到乡民生病后无医无药,痛苦万分。从小立志当名大夫,为乡民行医问药,解除他们的痛苦。他从小就聪慧,才华出众,敏而好学。十五岁时便赴英国伦敦医学院求学,受业于康德黎、孟森两位医学博士。 一八九六年九月三十日,孙中山因宣传革命,被香港英国当局下令驱逐出境。他游历美洲,经海上颠簸一月后抵英国。那时,清政府得知孙中山被驱逐后,总理各事国务衙门电令各驻外使节,密令相机缉拿孙中山。因此,孙中山沿途的所有行踪均受到清政府侦探的严密监视。只因他在国外,无从下手。 孙中山在英国上岸后,找一旅馆安顿下,就去拜访他的两位恩师康德黎和孟森。他在香港医科大学学医时,曾受业于这两位博士。孙中山经过多方打听,当找到康德黎的家时他兴奋不已,按捺住激动的心,举手按响康德黎家的门铃。一会儿工夫门打开,从里面走出一位老者。孙中山一见老者,深深鞠了一躬,然后说道:“学生孙文拜见恩师!”原来开门者就是康德黎。康德黎愣了好一会儿,突然惊叫道:“啊!是孙文,我的学生,你可好吗!”说着就把孙中山紧紧搂在怀里。孙中山和老师抱在一起,激动地说:“好!好!学生很好。” 康德黎把孙中山领进屋里,十分热情地让孙中山在沙发上入座,让佣人端上水果后问孙中山道:“听说你这几年一直在鼓吹革命,要推翻你的政府,拯救你的祖国。”孙中山说:“对,我的政府腐败无能。因此,我要发动我的同胞和革命志士,共同起来推翻封建制度,建立共和制。”康德黎说:“我对你的革命行动是同情和支持的。”孙中山高兴地说:“那就谢谢恩师对学生的支持了。” 康德黎派人把孙中山的到来告知了孟森,孟森一听说自己的学生来了,十分高兴,马上赶了过来。两位恩师在康德黎家设家宴招待孙中山,康德黎并派人约乔义生前来作陪。孙中山向两位恩师简单叙述了这几年他闹革命的经历。康德黎和孟森对他的革命行动都十分同情。 这时,门铃响了。康德黎起身道:“孙文,我想给你个惊喜。”孙中山有点莫名其妙地说:“是吗?”康德黎出去开门,一会儿工夫,康德黎领着一位小青年来到孙中山面前。只见这位小青年眉清目秀,十分英俊。康德黎给孙中山介绍道:“他叫乔义生,是山西人,今年才来跟我和孟森学医。”孙中山在异地他乡见到同胞十分高兴。康德黎又向乔义生介绍道:“这就是我跟你常提起的孙文孙先生,也是我们俩人的学生。”乔义生一听眼前站着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孙中山先生,十分激动。走上前与孙中山紧紧握手说:“早闻孙先生大名,今日有幸,相得一见。”然后,四人入席。孟森斟了满满四杯红葡萄酒,他端起一杯说:“来,今天为孙文孙先生的到来,干杯!”康德黎说:“也为你二位在伦敦相识,干杯!”孙中山说:“谢谢二位恩师的盛情款待!”喝完酒后,孙中山习惯地用刀、叉吃着西餐。他抬头一看,乔义生还不会用刀、叉,便笑道:“慢慢就会习惯的。”乔义生有点不好意思。 席间,孟森问孙中山道:“孙文,你不是在香港、澳门、广州行医吗?怎么又鼓吹起革命来了?”孙中山叹口气道:“我的国家被糟蹋得满目创伤,面目全非;列强一次次瓜分,他们却一次次卖国求荣。因此,我要改良我的祖国,拯救我的同胞。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弃医鼓吹革命的原因。”康德黎说:“那靠你们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你应该组织一个政党,就和我们英国一样,和他们搞君主立宪。”孙中山说:“在我们国家行不通,一八九四年,我曾赴天津上书李鸿章,要求改良政治,可他根本就不理睬我的建议。结果当年甲午海战就爆发,我国又战败。这使我深深认识到,要依靠清政府进行自身改革,以求富国强兵是不可能的。必须采取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才能挽救我的祖国。这一年的十一月二十四日,我在美国的檀香山集约了华侨志士二十多人,创立了‘兴中会’。我明确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政治纲领。”乔义生在一旁听得入了迷。孙中山继续说道:“‘兴中会’成立后,我便组织了几次武装起义,但都失败了。我只好往来欧洲、美洲、日本。一面筹措资金,一面考察你们国家的社会及历史情况,寻求我的救国真理。” 康德黎听完孙中山的叙述后说:“我们一定支持你的革命主张。”孟森说:“孙文,你放心,有什么需要,你就尽管提,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支持你。”孙中山起身向二位恩师深深鞠躬道:“孙文谢谢两位恩师的支持。” 乔义生自从听了孙中山所讲的革命道理后经常来康德黎家,孙中山也就常给他讲应如何推翻清政府,为何要发动武装起义建立共和制国家。因此,乔义生和孙中山的关系渐渐密切起来。通过孙中山的讲解,乔义生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 这天,孙中山来到康德黎家,和老师见过面后,又和乔义生交谈起来。乔义生说:“孙先生,清政府腐败,我早已知道,可我不知如何是好。以为学医就能解救天下百姓的痛苦,听你讲了那么多革命道理后,才使我明白:要想挽救众多百姓的痛苦,只有推翻清王朝。孙先生,我也想加入‘兴中会’,行吗?”说完,乔义生用渴望的目光望着孙中山,生怕孙中山拒绝他的请求。孙中山见乔义生十分诚恳,高兴地拉住他的手说:“那当然行呀!”乔义生一听,高兴得跳了起来。乔义生在孙中山的介绍下,加入了“兴中会”。 孙中山一到英国,清政府驻英国公使龚照瑷很快就侦知了。他召集手下说:“要严密监视孙文的行踪,掌握他的所有情况,然后寻找机会将其秘密拘捕。”自此,孙中山到康德黎家和其他地方的行踪几乎被清廷所派侦探跟踪。 一天,龚照瑷所派手下回来禀报:“孙文常去的那家叫康德黎,是孙文在香港医学院的老师,孙文去他家的时间都是早上去,一直到晚上才回寓所,所经过的道路有一段路灯少,也黑暗,在此便于下手。”龚照瑷说:“时间就定在今晚,在那段较黑的路上拘捕孙文。一定要利索,决不能让英国人知道。”“是!”那几个手下人走了。龚照瑗见手下走后,十分高兴,想着只要抓到孙文,升官的日子就来了。 孙中山像往日一样,一直谈到晚上八九点钟才回寓所。临走时,乔义生问:“孙先生,明天还来吗?”孙中山道:“准时来。”康德黎、孟森、乔义生一直把孙中山送出门外才回去。 孙中山一出康德黎的家,就被特务跟踪了。孙中山健步向前走着,想着下一步的工作。当他走到一较暗处时,突然窜出几个黑影,把孙中山给绑架了。他们把孙中山关进使馆的一间空房内,高兴地向龚照瑷邀功去了。龚照瑷见捕到孙中山,高兴极了,重赏了手下,吩咐道:“你们立即租一艘船,再做一个大木箱,等船到后,把孙文装进木箱内押送回国,让老佛爷亲手处死这个乱党首领,还怕我们不升官吗!”他们一个个都高兴地大笑起来。那几个手下马上分工,分头去订船、做木箱。P1-4 序言 一 中秋夜,赏月毕,我为若舟先生所著的《三晋风云》一书作序。 我与若舟先生的缘分,由朋友贾莉芳而起。早在十年前,莉芳便给我说起过若舟。莉芳说若舟仅是一个小学毕业生,职业又是个邮局工人,却孜孜不倦追求文学创作,十余年“爬格子”不辍,是她最敬佩的朋友之一。莉芳做人诚实,与我是至交,她的话我自然相信,于是我对若舟心生敬意,产生了一见若舟先生的愿望。然若舟在邮局,我在报社,工作殊途,职业各异,我又时逢全面考察榆次,整整八年一人一骑在榆次山川漂泊,很少有时间与朋友相聚,与若舟先生见面的机会便更难得了。为此,每逢莉芳说起若舟,我心中便甚感遗憾。 2006年秋的一天,我与若舟见面了,在莉芳家中,是莉芳特意安排的。 这次见面,收获颇丰。一是终于见到若舟,消除了心中遗憾;二是增进了对若舟的了解。 若舟l 954年生于太原,后随父母到介休上学,1969年小学毕业,1970年至今先后在介休化肥厂与晋中邮电局工作。若舟是个充满激情的人,参加工作后不久,他便被火热的劳动场面所感动,产生了用文学形式赞颂劳动与生活的激情,于是他爱上了文学。然小学毕业,知识有限,又时逢“文革”“书荒”时代,他心中焦急却无奈何。就在此时,1976年4月5日(清明节),群众自发在太原五一广场悼念周恩来总理,悼诗贴满广场四壁,适逢其地的若舟如获至宝,抄了整整一笔记本。诗抄使他有了学习的范本,却也为他带来了厄运,成为公安局在案的“现行反革命分子”,被批斗,直到1979年“天安门事件”平反后,他的厄运才随之而告结束。 初梦文学,便遭打击。但若舟是个意志坚强的人,虽遭打击,信念依旧。1980年刊授大学招生,1984年成人自学考试招生,他都一一参加,刻苦学习。文化水平提高,更坚定了若舟从事文学创作的信念,1990年至1994年,他连续撰写《鸳鸯泉》等3篇小小说、3篇报告文学和《鸿飞》上、下集电视文学剧本,并相继在《榆次市报》、《乡土文学》刊物上发表。 19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若舟在书摊上发现了一本《山西文史资料》,书中一篇记述山西辛亥革命战争史的文章,激发了他创作革命史著灵感,于是他连续三年收集《山西文史资料》10多本,又用3年时间反复阅读辛亥革命史料,之后从2002年至2004年,他又用3年时间辛劳创作,终于写出了长达40万字的反映山西辛亥革命的章回体史著《三晋风云》。至此,若舟先生已在文学创作道路上跋涉了整整30年。 30年,若舟经历了挫折、艰辛和收获,最终成长为一名作家,圆了他的文学梦,于是我鼓励他加速修改,以使《三晋风云》书作早日问世。 2008年8月初,我再次与若舟见面。这次见面,若舟带来了他的《三晋风云》书稿,并说已商定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请我为书作序。 为书作序,需要认真通读全稿,提炼与归纳作品主题与艺术特色,对书做出客观恰当的评价,是一项艰苦的劳动。但出于对若舟治学精神的敬佩,对朋友30年友谊的珍惜,我欣然接过书稿,而且在回家的当晚,便投入到研读书作的艰辛中。 整整七天,到中秋月圆夜,我终于看完全部书稿。毫不夸张地说,这七天时间,我都是在激动中渡过的。因为从洋洋40万字的鸿篇巨著中,从一页页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了若舟辛劳笔耕的汗水与坚韧毅力,看到了若舟的自强不息精神与追求文学创作的志向,看到了若舟从一名小学毕业生成长为一名作家的不凡历程,看到了一条启迪世人的人生轨迹。 我被看到的这一切感动了。激情促使着我急急结束了赏月,坐到窗前桌旁,伴着窗外流淌的月光,领略书作的风韵。 二 分析与评价一部书作之优劣,首先应该考虑的是书作的选题及有无鲜明特色与社会价值。一部书作如无鲜明特色和社会价值,自然便失去了其创作与出版的意义,更失去了其传世价值与存在价值。认真通读本书后我深深感到,若舟先生所著的《三晋风云》一书,是一部以中国辛亥革命为背景,以山西辛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史学鸿著,是近百年来所发表的众多反应山西辛亥革命战争作品中的难得一见之佳作,有非常鲜明的特色与弥足珍贵的社会价值与历史价值。其特色与价值可从以下五方面得以体现: (一)选择题材的独见性、大胆性和突破性 中国辛亥革命,孙中山先生在日本时曾向阎锡山等同盟会员做过“南响北应”的战略部署,即革命由南方先行发起,阎锡山等同盟会员在北方迅速呼应。综观中国辛亥革命历史进程,阎锡山等同盟会员领导的辛亥革命不仅做到了及时“北”应,而且率先取得了辛亥革命胜利,加速了中国辛亥革命进程,在中国辛亥革命历史上占有重要意义。作者能选择山西辛亥革命为题材,具有非常的独见性。 此外,山西辛亥革命的成功,阎锡山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鉴于中国的特殊国情,阎锡山又是个特殊历史人物,以至半个多世纪以来,很少有全景式展示山西辛亥革命战争史的巨著问世。作者以独见性眼光选择山西辛亥革命战争史为题材,并客观地全景式地展示了阎锡山等同盟会员领导革命军推翻腐败清政府对山西的统治,在全国率先取得辛亥革命胜利,具有超常的大胆性。也正是由于选择题材的独见性和大胆性,从而使作品具有突破性。 (二)截取历史断面的完整性与展示历史画面的全景式性 众所周知,中国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一场发生在全国范围内的推翻清朝腐败统治和封建帝制的资产阶级革命。本书在截取历史断面时,不仅从孙中山于1894年(光绪二十年)11月在美国檀香山建立“兴中会”,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建立“中国同盟会”开始革命写起,一直写到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选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清朝政府被推翻、辛亥革命胜利;同年2月15日孙中山被迫解职,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代表地主买办阶级利益的袁世凯窃取;同年8月25日孙中山以中国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各小党派在北京组建“中国国民党”继续革命。完整地截取了中国辛亥革命的历史断面。与此同时,本书又从1902年阎锡山等山西第一批学员到日本留学,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加入“中国同盟会”,回国后投入推翻封建帝制写起,一直写到山西辛亥革命胜利,阎锡山任山西省都督,邀请孙中山到山西考察,完整地截取了山西辛亥革命的历史断面。在完整截取历史断面的基础上,书中还对两个历史断面内所发生的事件与所有战斗,都作了翔实生动的描写,全景式地展示了山西辛亥革命战争的历史画面,为本书珍贵史料性的体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展现人物、事件的囊括性 本书对相关和参与山西辛亥革命战争的人物与事件都进行了充分展现,具有极大的囊括性。人物方面,书中从朝到野、从庙堂到江湖、从军界到百姓、从党派到帮会、从工农到商学、从秀才到武士、从父母到儿女、从革命志士到佛家弟子,凡相关和参与山西辛亥革命战争的各类人物都作了尽情展现,各色各类人物在书中出现者足足有数百人。如:有同情与支持中国辛亥革命的英国医科大学博士康德黎、孟森,有反对革命的山西巡抚丁宝铨、陆锺琦,有窃取革命果实的袁世凯,有清末皇帝溥仪,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还有山西省都督阎锡山和革命的同盟会员弓富魁、续桐溪、宋世杰等。事件方面,本书不仅记述了孙中山建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中国国民党”等众多政治大事件,以及成立“仁义堂”武术馆等诸多民间事件,还记述了拔“丁”运动、击毙巡抚陆锺琦、血战大同等近百起反应山西辛亥革命战争的事件。人物与事件的全面展示,对山西辛亥革命战争史进行了全程实录,充分体现了书作对史料的囊括性。 (四)拥有常识的广泛性 在记述山西辛亥革命战争史实的过程中,作者还充分注意了有关常识的介绍。如:对美国货币与中国白银的比值、兴中会、中国同盟会、山西同乡会、铁血丈夫团、中国国民党、西社村与上庄村的“仁义堂”武术馆、英国传教士用《辛丑条约》山西赔款创办山西大学堂(山西大学来历)、保德百姓为清宫上贡黄河鲤鱼、《晋阳日报》和《国风日报》创办等各类常识的荟萃与介绍,极大地丰富了书作内容,充分体现了书作拥有常识的广泛性。 (五)忠于史料的真实性 本书素材均来自作者收集的10多本《山西文史资料》与有关辛亥革命的诸多书报,还有部分来自作者的实地考察,书中所有人物均为真名实姓,所有事件及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也都真实无误。真实人名、地名、真实时间、地点和事件,更为本书的史料性增添了无穷的价值。 全面系统地全景式地展示了山西辛亥革命战争历程,使本书成为山西辛亥革命战争史料的集大成,从而形成了本书的价值与特色。 三 分析、评价一部书作的特色与价值,自然也不应少了对书作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的探讨。 《三晋风云》真实生动地再现了清朝末期山西辛亥革命波澜壮阔与错综复杂的历史画面,出色的描绘和颂扬了中国同盟会员与革命志士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不屈战斗的曲折历史过程和悲壮事迹,有着深广和坚实的思想内容。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集约华侨志士20余人创立“兴中会”,宣传革命,历经磨难;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又在日本东京以“兴中会”和其他革命小团体组建起“中国同盟会”,明确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推翻清朝政府,建立民主国家”宗旨,同年10月1日在日本留学的山西青年阎锡山、马开崧、温寿泉、张瑜、乔煦等由黄兴介绍加入同盟会,并报名参加了孙中山组建的推翻清朝政府的纯军事组织“铁血丈夫团”,同时在孙中山领导下制定了革命先由南方发动,山西、陕西适时响应的“南响北应”计划,辛亥革命就在这样的时间和背景下开始了。书作的开篇至第十三回,描述了续桐溪、王建基等同盟会员从日本回国后,以结义、办武术馆、办学、开饭店、保护山西矿产资源、太谷改线罢工、创办《国风日报》、《晋阳公报》、《民报》等形式发展同盟会员,宣传革命,联络革命力量,举行起义的曲折历程。第十四回至第二十五回,描述了阎锡山、黄国梁、张瑜、乔煦等同盟会员被清陆军部重用,任新军标统,掌握了山西军权,然后借交城、文水的开栅镇铲烟苗血案以及山西巡抚丁宝铨与夏学津之妻暧昧关系等理由,驱逐丁宝铨出晋。之后又响应南方革命形势,举行军队起义。击毙山西新任巡抚陆锺琦,组建新的山西省民国政府,阎锡山任都督,在全国率先取得革命胜利。第二十六回至七十三回,描述了山西革命军在山西各个战场与清军浴血奋战,最终推翻清朝统治、推翻封建帝制、取得革命胜利的悲壮历史画面。第七十四回至八十一回,描述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以及山西革命军的反袁战斗。全书在以主要篇幅描写同盟会员和革命志士投身山西辛亥革命战争的同时,还对陈其采向清军告密、同盟会员们认为推翻帝制便是革命胜利的革命不彻底性认识等进行了反映,增加了书作思想的深广度和坚实度。 《三晋风云》的艺术风格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恰当地运用章回体表现形式 《三晋风云》是一部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题材再现特定历史时期生活画面和历史发展趋势的纪实性长篇传记小说,作者采用传统的“章回体”表达形式,以分章标回之法揭示每段故事内容,使全书段落整齐,故事连接,段意一目了然。作者“章回体”的应用,融传统文学手法和历史题材于一炉,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增加了读者与作品的亲和力,从而引发和增加了读者对书作的阅读兴趣。如:第四十四回“张瑜受挫雁门关,西峰血战大同城”,第四十九回“傅作义乏驴岭夺炮,曹富章归化城起义”,第五十回“张占魁光复丰镇,雪花山两军激战”,第五十一回“王建基献身秀女村,吴佩孚兵破娘子关”等分章标题,不仅使每章段中的内容观题即明,而且极富感染力和吸引力,使读者观题即生阅读之欲。 (二) 白描和对话技法的出色运用 《三晋风云》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事件的描述,作者都是不求细腻,只求传神;不重背景描绘,只重主体突出;不追求浓烈色彩,只崇尚朴素自然;只用最简练的白描笔墨和最简练的对话语言来勾勒人物形象,描述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形成了本书艺术风格的又一特色。如第十三回巡抚丁宝铨命标统夏学津抓捕革命志士的描写,即是很好的范例。 用白描技法和对话语言塑造人物形象、描述事件的发生,成就了本书的创作艺术风格。 (三)塑造人物形象具体、生动 山西辛亥革命吏无前例,波澜壮阔,与清兵的一场场战斗更是激烈悲壮,彪炳史册,展示了山西人民的革命英雄气概。作者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历史题材,以翔实的史料和饱满激情,赞扬了阎锡山、姚以价、温寿泉、荣炳、马开崧、张瑜、乔煦、续桐溪、王建基、弓富魁等一大批同盟会员和革命志士,塑造了一大批为山西辛亥革命胜利而英勇战斗、流血牺牲的英雄人物,不失为本书创作的又一艺术风格。 此外,语言朴实流畅、细节描写生动等也是本书创作的艺术特色之一。 本书在艺术创作方面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情节的衔接与连贯方面,主要人物的塑造以及用词的准确方面等等,但正所谓瑕不掩瑜,这些存在的问题丝毫影响不了本书的出版价值,本书作为迄今为止中国史学界唯有的最为全面系统最能全景式地展示山西辛亥革命战争的一部书,还是当之无愧的。 若舟先生能以一小学毕业生完成汉语言大专进修,并创作出如此有价值的鸿篇史著,其成就令人赞叹,其治学精神更令人敬佩。有感于此,写下前面的话,权为与若舟先生缘分的纪念吧1 2008年中秋草于榆次王村别墅得益第书楼 后记 一九九六年,在地摊上翻阅旧书时,一本《山西文史资料》映入我的眼帘,这是一本“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专辑”第一辑。我便随意拿起翻阅,没想到山西辛亥革命的悲壮历史让我无法释手,我便坐在地上慢慢细读。 辛亥革命,山西的仁人志士为推翻清朝的统治,进行了艰苦卓绝、英勇牺牲的革命斗争。他们不但在山西的土地上,而且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如:临汾人乔义生在英国搭救孙中山,芮城人景耀月为孙中山起草《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安邑人景定成在北京创办《国风日报》以策应山西的革命党人。还有外省来山西参加革命的,如:湖北人孔庚、湖南人仇亮等。还有在山西大地上捐躯的外省人,如:湖北人王家驹、刘汉卿等。因此,孙中山对山西的辛亥革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因对《山西文史资料》中的辛亥革命回忆爱不释手,便与地摊老板达成口头协议,只要有《山西文史资料》定要给我留下。经过三年多时间,共给我收集到十多本。我便对有关辛亥革命部分如饥似渴地细读、精读。每篇回忆都要读上几十遍。每次读完,那些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那些英勇就义的仁人志士的音容笑貌就浮现在我眼前。二○○一年的一天,当我看完那些惊心动魄的回忆后,我想,为什么不能用文学的形式把这些人物活生生地跃然纸上,为什么不能用文学的表达方式让这些人物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让后人对这段历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于是,我便开始动笔创作。可由于本人文化水平低.没写讨内容浩瀚、人物繁多的历史性纪实小说,曾几易其稿,也多次想放弃。后经朋友的鼓励和支持,终于在二○○四年完稿。我创作的目的是:希望此书成为广大读者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份生动教材。 在这里,首先我要特别感谢在我创作道路上给予热情鼓励和大力支持的山西省晋中市原文联主席刘思奇先生,晋中市《乡土文学》总编辑高厚先生、副总编辑张迎建先生,晋中市文化局副局长任晋文先生。其次,特别要感谢为我的小说作序的山西省民间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晋中市《榆次时报》记者韩杰先生。同时,还要感谢晋中市榆次区老龄委副主任贾莉芳女士,榆次区第二中学王丽娟女士,晋中市邮政局郭丽娜、白芳女士,她们都为小说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 真诚地感谢山西人民出版社郭永慷先生,孔庆萍、马秀萍女士,由于他们热忱帮助,费心劳作,伏案圈点,《三晋风云》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出版。 谨在此对所有帮助和支持我的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若舟 二○○八年十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