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种情形下,一个形象就是一部作品的灵魂,或是支撑一部作品的柱石。文学形象虽然是书本中的人物,但只要你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心理空间,就会觉得他们也是有呼吸、有体温、有喜怒哀乐的感性生命。
本书作者通过比较哦啊形成的看法与观点,全书主要包括了人类反观自我与文学艺术的对象化——哲学视野中的文学纵横之比较、儒道互补的双重人格与桀骜不驯的的叛逆人格——中西文学形象人格类型之比较、人格化的诸神与妖魔化的神怪——中西神话中的诸神形象之比较等二十余篇研究成果。
自序
人类反观自我与文学艺术的对象化——哲学视野中的文学纵横之比较
儒道互补的双重人格与桀骜不驯的的叛逆人格——中西文学形象人格类型之比较
人格化的诸神与妖魔化的神怪——中西神话中的诸神形象之比较
荒唐中的崇高与叛逆者的驯服——堂吉诃德与孙悟空之比较
愚钝者的“精神胜利”与“局外人”的孤独抗争——阿Q与莫尔索之比较
现代世界的荒诞与“边缘人物”的悲哀——狂人、阿Q、孔乙己与格里高尔、“K”等形象之比
人格独立的追求与个性精神的脆弱——中西文学形象人格精神再比较
寻找自我与追求至爱——娜拉与安娜·卡列尼娜之比较
三个被弃女性的不同选择——美狄亚、杜十娘、玛格丽特之比较
跨世纪的“娜拉出走”——两个“玩偶”之比较
战乱中的生死恋与和平岁月里的婚外情——从玛拉到弗朗西斯卡的悲剧转型
在“黑暗王国”里挣扎的两个叛逆女性——卡杰琳娜与繁漪之比较
感天动地的传奇故事以身殉情的爱情绝唱——罗密欧、朱丽叶与粱、祝,柳、杜之比较
奇特的艺术形象深刻的人生象征——“甲虫”格里高尔与“母猪女郎”之比较
青春期的激情与成长中的困惑——从保罗到雅罗米尔
“似傻如狂”与执著的意识指向——堂吉诃德、贾宝玉、尤索林等形象之比较
从“分身人”、“多余人”到“零余者"——拉斯柯尼科夫与奥涅金、“我”、“Y君”等形象之比较
古希腊的悲剧英雄与近现代的复杂人格——阿喀琉斯与福斯塔夫、夏洛克等形象之比较
挑战命运的英雄意志与多元性格的内在张力——俄狄浦斯与哈姆雷特、于连、希刺克厉夫之比较
征服男性的妖妇与走向堕落的反抗——潘金莲与嘉尔曼、华莱丽、娜娜之比较
从父女关系的异变到两代人的形同陌路——雷斯多伯爵夫人、纽沁根太太与瑶、莱安之比较
生动的感性形式与丰富的“心灵内在本性”——从高布赛克与严监生到鲁智深、孔乙己等
语言的个性化与性格的典型性——葛朗台、伏脱冷、潘金莲、林黛玉等人物语言比较
无言的挚爱与人性美的光辉——驹子与“陌生女人”之比较
从外部世界的探险到精神世界的探索——鲁宾逊与浮士德、罗亭及聂赫留朵夫之比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