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物理学奖是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而设立的奖项之一,旨在奖励那些在人类物理学领域里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本书不但讲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的丰富多彩的经历,还简单概要地展示了物理学发展进程中不同时期的精彩瞬间,使读者在领略伦琴、普朗克、居里夫妇、爱因斯坦等伟大物理学家的风采的同时,也能从通俗易懂的文字中了解到物理学中奇妙的现象和睿智的真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诺贝尔物理学奖明星故事/诺贝尔之星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郭豫斌 |
出版社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诺贝尔物理学奖是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而设立的奖项之一,旨在奖励那些在人类物理学领域里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本书不但讲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的丰富多彩的经历,还简单概要地展示了物理学发展进程中不同时期的精彩瞬间,使读者在领略伦琴、普朗克、居里夫妇、爱因斯坦等伟大物理学家的风采的同时,也能从通俗易懂的文字中了解到物理学中奇妙的现象和睿智的真理。 内容推荐 诺贝尔物理学奖是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而设立的奖项之一,旨在奖励那些在人类物理学领域里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该奖项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奖金,每年的奖项候选人由瑞典皇家自然科学院的瑞典或外国院士、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委员会的委员、曾被授予诺贝尔物理或化学奖金的科学家,以及在乌普萨拉、隆德、奥斯陆、哥本哈根、赫尔辛基等大学、卡罗琳医学院和皇家技术学院永久或临时任职的物理和化学教授等科学家推荐。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它的研究范围从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观粒子到整个宇宙中的各个星系,几乎涵盖世界上一切已知的物质。 本书不但讲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的丰富多彩的经历,还简单概要地展示了物理学发展进程中不同时期的精彩瞬间,使读者在领略伦琴、普朗克、居里夫妇、爱因斯坦、玻尔等伟大物理学家的风采的同时,也能从通俗易懂的文字中了解到物理学中奇妙的现象和睿智的真理。 目录 威廉·康拉德·伦琴 亨德里克·安顿·洛伦兹 彼得·塞曼 安东尼·亨利·贝可勒尔 玛丽·居里 比埃尔·居里 斯特拉特·瑞利 菲利普·勒纳德 约瑟夫·约翰·汤姆生 阿尔伯特·亚伯拉罕·迈克尔逊 古列尔莫·马可尼 约翰尼斯·迪德里克·范德瓦尔斯 马克思·冯·劳厄 马克斯·普朗克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尼尔斯·玻尔 罗伯特·安德鲁·密立根 卡尔·西格巴恩 詹姆斯·弗兰克 阿瑟-霍利·康普顿 路易斯·维克多·德·布罗意 维尔纳·卡尔·海森堡 埃尔文·薛定谔 詹姆斯·查德威克 恩利克·费米 欧内斯特·奥兰多·劳伦斯 沃尔夫冈·厄恩斯特·泡利 汤川秀树 弗里茨·泽尔尼克 马克斯·玻恩 李政道 杨振宁 欧文·张伯伦 唐纳德·阿瑟·格拉塞 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 玛丽亚·戈佩特·梅耶 理查德·菲利普斯·费曼 莱昂·诺斯·库珀 伊瓦尔·贾埃弗 丁肇中 彼得·列昂尼多维奇·卡皮察 阿诺·奥兰·彭齐亚斯 瓦尔·洛格斯登·菲奇 尼古拉斯·布洛姆伯根 亚瑟·莱奥纳德·肖洛 萨拉马尼安·钱德拉塞卡 杰克·斯坦伯格 诺曼·福斯特·拉姆齐 汉斯·格奥尔格·德默尔特 乔治·夏帕克 朱棣文 崔琦 阿尔贝·费尔 试读章节 威廉·康拉德·伦琴(1845-1923),德国实验物理学家,因发现X射线而获得190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异国求学 伦琴的家乡是一个名叫伦内普的德国小镇,小镇紧靠着美丽的莱茵河,坐落在德国西部的平原上。那里土地肥沃,而且盛产煤铁,因此伦内普的工业和农业都很发达。伦琴的父亲弗里德里希·康拉德·伦琴经营着祖传的呢绒商店,他凭借辛勤的劳动和精明的头脑让小店的生意日渐兴隆,也让他们的家境逐渐富足起来。 1845年3月27日,弗里德里希·康拉德·伦琴迎来了他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天,他的妻子夏洛特为他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已经44岁的他,亲吻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为孩子取名为威廉·康拉德·伦琴。 伦琴3岁那年,欧洲大陆上爆发了1848年欧洲革命,德国也不例外,战争几乎波及全国,人们的生活变得不再平静。伦琴一家对当时德国混乱的局势感到深深地忧虑和不安,于是在母亲夏洛特的坚持下,他们一家搬到了阿培尔顿——一个美丽的荷兰城市,远离了国内的动乱。在阿培尔顿,小伦琴的童年生活变得无忧无虑,但是安逸的生活也让他变得贪玩起来。上小学时伦琴就喜欢和小伙伴们在森林里嬉戏,而且非常擅长骑马和溜冰,这占据了他生活中的大量时间,因此他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伦琴的父亲对此并不感到忧虑,反而庆幸祖传的商店未来有了接班人;但他的母亲并不这么想,她认为这样放纵孩子肯定会毁了孩子的一生,于是她坚持让小伦琴去外公所在的城市乌得勒支去读中学,让他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智慧。伦琴小学毕业后,在母亲的坚持下,离开了阿培尔顿,走上了在乌得勒支的求学之路。 乌得勒支位于荷兰的中部,是阿姆斯特丹运河沿岸上的一个重要港口,距离阿培尔顿并不远,这对初离父母的伦琴来说是一个莫大的安慰。伦琴一到外公家,就立刻感受到了外公全家人对他的喜爱,以至于他刚到没几天,他们就带着伦琴把整个乌得勒支游了个遍。就在这里,伦琴见到了巨大的风车,当他了解了风车的原理和用途后,幼小的心灵中就立刻对这些庞然大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尽管所有人都知道小伦琴是一个喜欢风车的孩子,但是谁会想到,孩子童年时的兴趣会对他整个的人生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被学校开除 上了中学,伦琴对于机械原理的兴趣与日俱增,可是由于学习不用功,成绩依然不理想。直到读高中时,他这种贪玩、淘气的习性仍旧没有收敛。17岁那年,班上一名淘气的同学以他们的老师为原型画了一幅长着大鼻子的画像,被老师发现了,当老师追查这件事情时,执拗的伦琴始终不肯按照老师的要求说出那名同学的名字,这种行为无疑激怒了老师。为了维护学校和老师的尊严,校方作出了一个让伦琴全家都感到吃惊的决定,开除伦琴。 伦琴得知这一消息后,感到万分难过,因为与朝夕相处的同学分别是让他难以接受的,他开始怀念在学校的日子。此时,他的父亲为了安慰难过的儿子,找到他,打算把他接回家,一起经营祖传的呢绒店。年轻的伦琴在那一刻是多么地希望继续念完高中,他婉拒了父亲的请求,但被学校开除的阴影却一直笼罩着他。就在他的心情最低落的时候,母亲夏洛特给他寄来了一封信: “你向上帝发誓做了正确的事情,不要因此而气馁……道路总是人走出来的。你要想到因为你是个优秀的青年,所以才遇到那样的事情……母亲是相信你的。” 正是这封充满爱和期望的信让伦琴重新振作了起来,他也突然意识到母亲在他身上寄予了多么大的希望。从此他开始认真学习,并且希望有一天能够再次回到学校,尽管希望并不大。终于,学校里的一些老师为他争取到了参加毕业考试的机会,伦琴似乎也看到了一丝希望。在最后的毕业考试中,他坚信自己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并在乌得勒支高中顺利毕业。可事与愿违,在学校一些思想极其保守的老师的坚持下,伦琴最终还是没有获得高中毕业证书。 孔特老师 成绩优异却拿不到毕业证书,这对伦琴和他的父母都是一个不幸的消息,但是伦琴并没有就此消沉,而是踏上前往苏黎世综合技术学院的求学之路。当时的苏黎世综合技术学院是欧洲最好的学院之一,而且并不需要其他学院所要求必备的学历证书,但入学考试异常严格。当伦琴说出自己想考苏黎世综合技术学院的想法时,母亲对他的决定非常支持,而父亲此时也渐渐地理解了他的想法,因此不再强求他去继承呢绒店,让他专心读书。得到了父母亲的支持,伦琴学习起来格外卖力,他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学习和备考,终于在1865年顺利地考入了苏黎世综合技术学院,学习机械工程专业。 被乌得勒支高中开除这件事一直是伦琴心中的痛,因此他更加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他也沉醉于这个学术氛围宽松的环境里,像他的童年一样幸福快乐,但是他最大的收获并不是这些,而是在这期间他遇到了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人——孔特。 孔特是他的物理老师,因为孔特的缘故,他的兴趣慢慢由机械工程学转向了基础物理学。1868年,他以优异的毕业成绩获得了工程师证书;1869年,他以论文《气体的特性》又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他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做老师孔特的助手,并且以物理学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但在与孔特合作的过程中,却发生了一个意外的小插曲。 一个星期天,像往常一样,伦琴正在协助孔特做一个实验。实验还没有做完,孔特因为有事出去了,独自留下来的伦琴决定继续做完实验。但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缺少了一件必需的实验仪’器,而实验仪器存放的地点是一间孔特专门存放自己精密仪器和玻璃器皿的房问,其他人未经允许是不能擅自进入取放东西的。但伦琴为了保持实验的完整性,决定自己去取这件实验仪器,而且他认为这并不为过,于是进了房间。就在这时,孔特从实验室外回来。当他看到伦琴未经自己允许就擅入存放仪器的房间时,认为这是极其不礼貌的行为,非常愤怒,严厉斥责了伦琴。年轻气盛的伦琴认为自己为了做实验取仪器没有错误可言,而孔特的言行已经对自己的人格构成了侮辱,便同孔特争论了起来,越吵越凶,直至最后摔门而去。在这之后,两人僵持了一段时间,孔特慢慢冷静了下来,觉得当时对伦琴的言辞确实有些过分,而伦琴也开始懊悔当初对老师的傲慢。在一番长谈之后,他们意识到当初不过是个小误会而已,因此两人马上就冰释前嫌,和好如初了。 第二年,孔特受聘于德国的维尔茨堡大学,伦琴也追随他一起回到了德国。这期间,在孔特的精心指导下,伦琴在学术上进步很快,而且也得到了校方的认可。但由于伦琴没有获得过高中毕业证书,按照维尔茨堡大学的规定,这样的情况是不能授予讲师职位的,因此伦琴获得讲师资格的希望也变得非常渺茫。这个时候,孔特站了出来,在教授会上不惜放弃自己的利益来为伦琴争取这个职位,但那些固执的老教授最终也不肯打破惯例。虽然没有成功,但伦琴为此非常感激孔特的仗义执言。 他们就是这样:在工作中孔特是伦琴的老师,在生活中又是伦琴的朋友。1896年,伦琴在伦敦接受皇家学会朗福德奖的时候,含着热泪对在场的人说:“我今日的这份荣誉应归功于在天的孔特教授……当年我做助教时,他始终鼓励我,即使我错了,也从不使我泄气……朋友们,研究学问犹如在黑暗中摸索,多么需要温暖、友谊和帮助啊!”这段饱含激情的演讲见证了一段伟大的师生情谊。 P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