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十万个为什么/世界科普名著丛书/少年文库
分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作者 (前苏联)米·伊林
出版社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十万个为什么》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对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提出绕有兴味的问题,进行有启发性的解释。“十万个为什么”这个现在巳被国内广为采用的书名,最初是由伊林取自英国作家卢·吉卜林的一句话,当时的《十万个为什么》仅5万字。其他三部讲的是的书、钟表和灯的故事。这些作品都被译为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广为流传。

内容推荐

本套丛书选取一流科学家的经典科普读物,形象地讲述了科学的敬事。这些故事分别从动物、元素、宇宙、大地、物理等方面向读者尽情演绎出宇宙万物的奥秘。并间接告诉读者一个真理:人与世界息息相关,爱护、保护这个世界就是爱护、保护人类自身。

书中的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们用他们在科学上渊博的知识、清晰的思考以及优美的文字和通俗的语言来讨论自己对宇宙、对自然、对生物,以及对人类自己的看法。科学里有许多绝妙而稀奇的思想,却总被关在狭小的盒子里,只有握着钥匙的少部分人才可能走近它们,那不是太可惜了吗?他们把那盒子打开,让思想飘散,摆脱华贵的数学束缚,跳出沉重的历史阴影。他们自觉地承担起向大众普及的责任,因为太多专业化的东西妨碍了人们接近科学的美妙。

目录

一、十万个为什么

 屋内旅行记

 第一站 自来水龙头

人从何时开始洗澡的

为什么用水来洗涤

肥皂泡是怎么工作的

为什么我们要喝水

水会不会炸毁房屋

固体的水

为什么穿上冰鞋不能在地板上滑冰

有没有不透明的水和透明的铁

 第二站 炉子

人什么时候开始会取火

为什么火柴会着火

火柴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为什么水不会燃烧

炉子烧着以后,劈柴到哪里去了

炉子里火旺的时候,为什么呼呼直响

为什么水能灭火

关于炉子的谜

 第三站 餐桌和炉灶

厨房实验室

马铃薯含有什么东西

为什么我们不吃生马铃薯

为什么烘烤的马铃薯有硬皮,煮的却没有

为什么浆过的衣服是硬的

面包的皮是从哪里来的

为什么陈面包会发硬

为什么面团里放上酵母会发起来

面包心里的小孔是从哪里来的

面包的化学史

为什么啤酒会咝咝作响,并且起泡沫

汤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要吃肉

人造食物

盛在瓶子里的美餐

为什么奶会变酸

干酪里的小孔是从哪里来的

为什么干酪放很久不会变坏

古时候的人吃什么

我们喝茶和咖啡多久了

从前的人吃东西用什么,怎么吃

英国最早的餐叉

 第四站 厨房锅架

七样东西七个谜

为什么各种东西要用不同的材料来制

什么材料最坚固又最不坚固

为什么铁要生锈

为什么马口铁生锈不像普通的铁那么厉害

铁器是用什么做的

为什么生锈不像熟铁,熟铁不像钢

害病的纽扣

有没有黄色的铜

除了瓦罐,还有什么东西是黏土制的

从厨房用的瓦罐可以学到什么

 第五站 碗柜

厨房用的瓦罐的显贵亲戚

是谁发明细瓷器的

细瓷器制造的秘密

你的碗柜里有没有用沙制的东西

有没有硬的液体

肥皂泡制造厂

不碎玻璃

 第六站 衣柜

最后一站

镜子的历史

我们衣柜里有些什么

为什么衣服能使人暖和

穿三件衬衣暖,还是穿一件更厚的衣服暖

有没有用空气筑成的墙壁

为什么夏天穿毛呢衣服不好

为什么我们要穿衬衣

二、黑白

 活的书

 帮助记忆的东西

 代替说话的东西

 图画文字

 探险队失踪的故事

 谜一样的文字

 字母的旅行

 不朽的书

 带书

 一个录事的故事

 蜡书

 皮书

 胜利者的纸

 书的命运

三、几点钟

 如果没有钟表,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

 古董店

 一个僧侣的故事

 天空的时钟

 人们怎样用脚步测量时间

 印度托钵僧的玩意儿

 有面没针的时钟

 伊凡尼奇和彼得罗维奇的谈话

 乳钟

 钟和药水

 钟点的“大”“小”

 活闹钟

 马尔克和尤利的故事

 亚历山大城的钟表匠

 《一千零一夜》里的时钟

 火钟和火闹钟

 十字军的战利品

 时钟和井

 谈谈“兔子”

 大汤姆开的玩笑

 奇异的时钟

 巨人和矮子

 三个姊妹三种指针

 纽伦堡蛋和它孵出来的东西

 公爵和小偷

 夏凯马尔和他的太太

 两个孩子

 钟摆说些什么

 几世纪前的技师

 机械人

 发明者的命运

 斯特拉斯堡教堂的奇迹

 大本

 表里的摆

 钟表和拖拉机

 意外的急救

 运输时间

 天文台和疗养院

 会说话的时钟

 再谈天空时钟

四、不夜天

 成千上万的爱迪生

 住屋里面的火堆

 松明代替了火堆

 在火炬光下

 第一盏灯

 灯和工厂的烟囱

 茶壶灯

 没有油池的灯

 烛钟

 几百年的黑暗

 夜晚和白天

 烛的神秘的消失

 有茶壶式烟筒的灯

 奥妙的灯

 最初的路灯

 烛台上的煤气工厂

 最初的煤气工厂

 阔公子、鞋匠和仆人

 很容易解决的问题

 火炉通条和灯

 没有火的灯

 复杂的灯又来了

 俄罗斯之光

 没有火焰的灯

 沙滩上的事件

 爱迪生的灯

 煤气和电的战争

 用松明点燃的电灯

 世界上最大的灯

 和热的斗争

 世界上最好的灯

 从火堆到电灯泡

后记

试读章节

人从何时开始洗澡的

现在几乎没有哪个城市没有自来水。我们每人每天就要用十一二桶水。可是古时候,在十五六世纪,就像巴黎这样的城市的居民每人也只用一桶水。你计算一下,能不能常常洗澡,又有多少水能用来洗衣服和打扫房屋

也难怪他们用水很少,那时候还没有自来水。有些地方的广场上有井,水得用桶去吊上来,就像现在一些小城镇里仍是这样做的。井里经常发现有死猫和死老鼠。

古时候,人不仅缺少水,也缺少清洁思想。人每天要洗一洗,这件事开始不算很久。

300年前,即使国王也不认为必须天天洗一洗。在法国国王华丽的寝宫里,你能找到一张大床,这张床这么大,要是没有一种特殊的工具——“铺床棍”帮忙,简直就没法铺。你能找到一顶华丽的幔帐,挂在4根镀金的柱子上,就像一座小神殿。你可以在那里找到很好的地毯,威尼斯产的镜子,最上等的工匠精制的时钟。但是尽管你怎么找,你在那里却找不到一只洗脸盆。

每天早晨,给国王一块湿手巾,他就用这块手巾来擦拭脸和手。大家认为这样做就足够了。

我们这里的人是比较爱干净的。外国人来到莫斯科,看到俄国人常常去澡堂,觉得奇怪。柯林斯医生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

澡堂在这里很需要,而且获利不少,因为宗教信仰要求俄国人去洗澡。在生着炉子的时候,就常常往他们身上洒冷水。有些人从澡堂里跑出来,在雪里光着身子打滚,随后再回到澡堂里去。

然而我们回到巴黎,巴黎人很少换衣服:一个月一次,多则两次。那时候关心的并不是衬衣清洁不清洁,而是袖口花边名贵不名贵,胸襟绣花好看不好看。晚上就把衬衣和其余的衣服一起脱掉,裸着身子睡觉。

直到200年前,衣服才开始换得勤些了。

手帕也是不久以前才用起来的,一共不过二三百年。开头用手帕的只有少数人。在名流要人中有不少人认为手帕是一种不需要的奢侈品。

床上挂的华丽的幔帐并不只是为了挂着好看,而是为了挡住从房顶上掉下来的虫子。有些古代王宫里,到现在还保存着那种防臭虫的伞。

幔帐对臭虫不起什么作用。臭虫给安顿在它的褶子里还挺舒坦呢。

在巴黎,脏水都是从窗口直接往街上倒的。脏水流到街心挖的一条沟里。沟里的臭味真厉害,行人都忍耐着靠着屋边走。因为那时候的巴黎没有地下水道。

我们莫斯科也很脏。1867年在莫斯科铺设煤气管道的时候,在地底下发现了十五六世纪的木头铺的街面遗迹。在最古老的街面的上面积着0.711米(1俄尺)厚的一层污泥,然后又是一层街面,上面又是一层脏泥。

怪不得古时候人们生病比现在多得多。那时候没有一个人知道,什么地方脏,什么地方就会有疫病。发生过类似的事,整个城市由于可怕的疫病——鼠疫、天花使得荒废了。10个孩子中活到10岁的只有5个。每个角落都有许多穷苦人由于天花和麻风病给破坏了容貌。

是什么使我们变得比古人健壮呢?是自来水龙头,肥皂,洁净的衬衣。

为什么用水来洗涤

为什么水能洗掉脏东西?也许它只是简单地带走污垢,就像河水带走扔下去的木片那样?

那就来试试。把脏手放在自来水龙头下面冲。它会不会变洁净呢?

恐怕不会。你知道没有人会这样洗手的。我们洗手的时候,一直用一只手去搓另一只手。为什么要这样?为了把污垢擦去、刮去。  洗衣服也正是这样。我们不仅仅把衣服放进水里就算了,而是要揉洗它——用手搓甚至用刷子刷。

揉洗衣服,这就是从衣服上搓下污垢,就像我们用橡皮从纸上擦去写的字迹一样。脏东西一经清除下来,水就不难把它冲走了。

肥皂泡是怎么工作的

然而这里我们忘了一件东西,没有它就什么时候也擦洗不干净。这是什么东西呢?

是肥皂。

如果我们洗衣服或者洗澡不用肥皂,那总是洗不干净的。肥皂是污垢的冤家对头。假如说烟炱吧。它特别难洗掉。烟炱——这是微小的炭粒,它的边缘尖锐不平。这样的小炭粒落在皮肤的凹洼里,挂住了,就掏不出来了。

可是你拿块肥皂,好好拭一下。

肥皂向烟炱猛扑过去,拖拉它,把它从坑坑洼洼里面赶出来。

肥皂是怎么干这件事的呢?

那你来想一下。

什么样的肥皂洗东西更好用——泡沫多的,还是几乎不起泡沫的?

是泡沫多的好。由此可见关键在于泡沫。

那么泡沫又是什么呢?

你把它仔细看一下,它全部是由小肥皂泡组成的,由外面包着一层水膜的小空气球构成的。正是这些泡泡把烟炱抓住带走的。烟炱小颗粒沾在泡沫的这些小泡泡上,把它冲去就简单了。

也正是这种办法,工厂里用来把矿物从废石里洗出来。矿物和废石在水里都要下沉。可是如果把它们碾碎了,放在泡沫里,它们就不会下沉了。泡沫的小泡泡有很大的力量。这些泡泡把矿物和废石的小颗粒都带到上面来。在此就开始了选择。废石颗粒不能长时间沾在泡泡上,就沉到桶底去。而矿物颗粒就不会沉。最后在桶里就浮着一层矿物,很容易分离出来。

由此可见肥皂泡并不只是给孩子们玩儿的。人真是聪明——连肥皂泡都强迫替他们工作。P3-7

后记

本套丛书选取一流科学家的经典科普读物,形象地讲述了科学的故事。这些故事分别从动物、元素、宇宙、大地、物理等方面向读者尽情演绎出宇宙万物的奥秘。并间接告诉读者一个真理:人与世界息息相关,爱护、保护这个世界就是爱护、保护人类自身。

书中的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们用他们在科学上渊博的知识、清晰的思考以及优美的文字和通俗的语言来讨论自己对宇宙、对自然、对生物,以及对人类自己的看法。科学里有许多绝妙而稀奇的思想,却总被关在狭小的盒子里,只有握着钥匙的少部分人才可能走近它们,那不是太可惜了吗?他们把那盒子打开,让思想飘散,摆脱华贵的数学束缚,跳出沉重的历史阴影。他们自觉地承担起向大众普及的责任,因为太多专业化的东西妨碍了人们接近科学的美妙。

在书中,作者们将复杂的观点通过简单的语言和事例表述出来,使读者不需要经过复杂的思考,就能轻松地学到许多东西。比如伟大的经典科普作家法布尔,法布尔被誉为昆虫的荷马,科学的诗人。他不仅属于法国,而且属于世界。法布尔除了通过《昆虫记》,以人性观照昆虫世界,将之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向人类展示昆虫世界的灵性以外,还通过《科学的故事》将我们所依存的日常事物化作知识、趣味和美感的世界。读《科学的故事》时,您将会得到如读《昆虫记》一样的美的感受和有益的启迪。

这些书在首次出版后,很快就成为全世界的畅销书,并已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全世界广为流传。

现在我们邀请了几位翻译界的资深人士重新对这些书进行翻译,他们用词准确、文采精妙、通俗晓畅,使更多的中国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能够与大师们的思想亲密接触。如果您能从这套丛书中有所受益,那将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编者

2003年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22:3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