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权力背后的权力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谭渊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官场有其专门的学问。可官场上的人,一般都不把它当成学问,一般说“混混”。其实并不然,官场上的学问要远远大于其他学问。

本书是作者将自己关于官场和权力的研究成果编篡而成,分为晋升之道,迁官之途,罢官之因和隐官之用四部分,总结了中国历代为官之经验,历代官员遭罢之原因等。

内容推荐

官场,是当官人的舞台。这舞台说大则大,说小则小,大到天下芸芸众生,小到具体的官府衙门。在这舞台上不时不刻在演着戏,幕幕出出,换来换去,没始没终。

有的人为官是为了精忠报国,救民生于水火,为天下开太平。有的人为官是为了光宗耀祖,扬名后世,衣锦还乡。有的人为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聚敛钱财,鱼肉百姓……

那些能够在官场中官运亨通、历经几朝的人们,那些能够几经沉浮终将浮上水面的人们,无不具有能够影响官场上下的权力背后的权力。

要掌握权力背后的权力,就要了解官场四维——升、迁、罢、隐;就要学会并且熟练地掌握官场中求取功名利禄的晋升之道、避祸就福的迁官之途、持盈保泰的退隐之法,同时也要牢记那些官场中的失败者用自己的前途和性命给后人留下的丢官之戒、罢官之因。

本书总结了中国历代为官之经验,历代官员遭罢之原因。

目录

第一篇 晋升之道

一、忠诚尽责晋升术

二、择明主而仕术

三、以才干而升术

四、以政绩而升术

五、以学识而升术

六、谦恭礼让术

七、揣度迎合术

八、以谏而升术

九、人情投资术

十、奇货可居术

十一、未雨绸缪术

十二、毛遂自荐术

十三、因时顺变术

十四、韬光养晦术

十五、结交贵人术

十六、委曲求全术

十七、借力使力术

十八、以退求进术

十九、下以马威术

二十、欲取先予术

二十一、制造假象术

二十二、排斥异已术

二十三、拉大旗作虎皮术

二十四、借尸取义术

二十五、勤于汇报术

二十六、随机应变术

二十七、亲情关系术

第二篇 迁官之途

一、寻求发展机会而迁

二、避祸而迁

三、守节而迁

四、政见不合而迁

五、仕途不进而迁

六、得民心而迁

七、迁官以转机

八、以官从商

九、忤上而迁

十、欲有所为而迁

十一、转变晋升途径而迁

第三篇 罢官之因

一、失去靠山

二、仕未得主而罢

三、站错立场

四、遭主猜忌

五、以谏遭罢

六、不善奉上

七、贪恋权势

八、自作主张

九、心地偏獗

十、因才遭忌

十一、助纣为虐,自食恶果

十二、以贪而罢

十三、渎职而罢

十四、失职遭罢

十五、遭人陷害

十六、恶贯满盈

十七、愚忠遭亡

十八、刚愎自用

十九、作茧自缚

二十、以昏庸而罢

二十一、私生活随便

二十二、言行乖张

二十三、惹火烧身

二十四、因文遭罢

二十五、锋芒太露

二十六、晋升太快遭忌

二十七、同僚不和

二十八、酒后泄愤失言

二十九、弄巧成拙

三十、因循失职

三十一、徇私舞弊

三十二、遭报复而亡

三十三、郁愤高傲

三十四、授人以柄

三十五、自投死地

三十六、违抗命令

三十七、谋反而亡

三十八、所用非人

三十九、弹劾权臣遭罢

四十、以疏问亲

四十一、居功骄世

四十二、贪得无厌

四十三、用人疑人

四十四、愚直忤君

四十五、不务正业

四十六、贪财而亡

四十七、设计骗财

四十八、靠山失势

第四篇 隐官之用

一、以隐待机

二、难展抱负而隐

r三、以隐保盈

四、仕途不进而隐

五、退隐以示抗议

六、隐于朝

七、以隐保节

八、道不行而隐

九、保持国威而隐

十、保全身家而隐

十一、隐以表明立场

十二、退隐以适其任

十三、隐而不绝于仕

十四、愤世嫉俗而隐

十五、性格孤傲而隐

十六、矢志力学而隐

十七、以隐求仕

十八、退隐以释疑

十九、心仕身隐

二十、得其宜而隐

试读章节

 二十九、弄巧成拙

即本想卖弄聪明,反而做了蠢事。这里指曹植为争立太子,讨好其父曹操,娇情迎上,结果为曹操发现,失去父宠,没有被立为太子。历朝历代,为官者当抱朴守拙,讷言敏行,以谋事成功为能。若反其道而行之,使乖弄巧,耍小聪明,不仅会出乖露丑,且失去成事、晋升之机宜。

事例

曹植:使乖弄巧,贻误前程

曹植(192—232年),字子建,魏武帝曹操之子。

曹植自幼敏慧好学。其父曹操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身边不仅聚集着众多的文臣武将,也围拢着不少名重一时的骚人墨客。曹操留守的邯城成了当时名驰遐迩的文人荟萃之地。曹植在这样的社会、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加上自己的天赋与勤奋,很早就有才名而受时人推重。曹植十余岁能诵读诗、论及辞赋十万言,并写得一手文采斐然的好文章。对于曹植的如此才情,曹操开始也不相信,怀疑曹植的文章是请人代作,总想找个机会当面考考他。建安十五年(210年)冬,邺城铜雀台落成。曹操觉得机会到了,便以突然袭击的办法,通知几个儿子来到台上,各写一赋盛赞铜雀台。曹植握笔,略加思索,便一挥而就,然后恭敬地将《登台赋》双手呈给曹操。曹操览毕大喜,说了句:“此赋可观。”当时,曹植只有十九岁。十九岁便有如此才华,曹操不由得心里一动,考虑自己今后是否该将继承权交给曹植。

曹操自从动了立嗣的念头后,便开始有意识地给曹丕、曹植一系列实际锻炼的机会,同时也想进一步考察他们兄弟二人在治理国家方面,谁更有才能。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植被封为平原侯。这一年,曹操亲率大军到潼关攻打马超、韩遂的军队。曹丕留守后方,曹植随父亲征。

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植二十三岁,被改封为临淄侯。临淄在平原郡的东边,靠近大海,有渔盐之利,比平原郡富足。临淄更是个古老的都城,一度人口稠密。但即便如此,几经战火焚劫,这里也百业凋敝,户口大减,不复有往昔的繁华。曹植在封地常常微服出访,体察民情。

曹植在临淄没住多久,又被曹操召回邺城。原来曹操将率领大军讨伐孙权,要曹植留守邺城。邺城乃曹操发祥之地,是他休养生息的大本营。今令曹植留守邺城,足见曹操对曹植的信赖与期望。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植二十四岁,又随父西征张鲁。出散关(今陕西宝鸡县)至河池(今甘肃徽县),大败张鲁后,曹操班师回京,于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晋爵为魏王。立哪个儿子为魏王太子,这问题更显得迫在眉睫了。然而,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曹植由于公子哥儿的任性所为,失掉了曹操的宠爱。

一次,曹操离邺城外出,曹植在一个随从的怂恿下,竞私开王宫的大门——司马门,乘车到只允许王公本人行走的“驰道”上跑了一圈。曹操闻知,大为震怒,立即杀了曹植的随从,并迁怒于曹植,深责他蔑视法度,辜负了自己的信任。曹操历来执法极严,曹植明知这点,竟敢以身试法。在曹操看来,曹植简直是不把他这个父亲放在眼里。这确实使曹操伤透了心。从此,尽管曹植多次认错,一再请求宽恕,然而,曹操对他的信任毕竟大不如前了。

曹植还有一个弱点,就是贪杯误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仁为关羽所败。曹操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率领大军前去解围。临行前,曹操派人去叫曹植,欲吩咐军机要事。不想,曹植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前来。曹操大失所望,他暗自思忖:领兵出征乃头等大事,而曹植出征箭还如此纵酒无度,全不以军情为重克制自己,将来一旦继位,岂不要贪杯误国。于是,当即下令收回成命,取消了曹植的南中郎将军职,不让他率兵出征了。  曹操更为不能容忍的是,他发觉曹植竞与一些人串通一气,弄虚作假,欺骗自己。曹植的好友杨修、丁仪等人,很赏识曹植文武双全的才华,极盼他能被曹操定为太子,以继大业。于是他们常常为曹植出谋划策,博取魏王欢心。曹植每次应召,他们往往揣度曹操心事,预先设计一些方案,教曹植应对。这本为关心曹植,不想却弄巧成拙,害了曹植。一次。曹操的问题尚未讲完,曹植便急不可耐地做了回答。曹操大起疑心,一再追问何以知道必提出这样的问题。曹植不敢隐瞒,只得供出杨修。曹操心里很是不悦,深怪曹植品行不端,竞矫情迎上。曹操三思之下,终于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正式立曹丕为太子。太子名位虽定,但曹操还在犹豫,不断地测试曹丕、曹植二人的才情、胆识。一次,曹操命曹丕、曹植同时走出邺城的一个城门。事先,他命令守门者不得放行。曹丕到了城门,见守门人奉令闭门,便转回去了。曹植则斩兵夺门而出。曹操先是为曹植的果敢精神高兴,待知道这原来又是杨修所教,曹操顿时大感失望。曹操痛心地认为,曹植本无经邦治国的胆略、才情,一切均为他人操纵,且小小年纪,就如此不诚实,将来终难成大业。至此,曹操悉心稳定太子曹丕的名位,并借故杀了杨修。曹丕终于成了夺嗣的获胜者。

点评

曹植聪明敏捷,但失于轻浮、外露,无深沉器量,文人气质多,政治家气质少。在雄才大略、胆识过人的曹操面前,曹植本欲表现自己,反弄巧成拙。曹植与杨修这种锋芒毕露的人交往,并用其谋划,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他没有被曹操看中,可谓“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P166-168

序言

《权力背后的权力》终于杀青问世了。你也许会问,何为《权力背后的权力》?

官场,是当官人的舞台。这舞台说大则大,说小则小,大到天下芸芸众生,小到具体的官府衙门。在这舞台上不时不刻在演着戏,幕幕出出,换来换去,没始没终。

有的人为官是为了精忠报国,救民生于水火,为天下开太平。

有的人为官是为了光宗耀祖,扬名后世,衣锦还乡。

有的人为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聚敛钱财,鱼肉百姓……

那些能够在官场中官运亨通、历经几朝的人们,那些能够几经沉浮终将浮上水面的人们,无不具有能够影响官场上下的权力背后的权力。

要掌握权力背后的权力,就要了解官场四维——升、迁、罢、隐;就要学会并且熟练地掌握官场中求取功名利禄的晋升之道、避祸就福的迁官之途、持盈保泰的退隐之法,同时也要牢记那些官场中的失败者用自己的前途和性命给后人留下的丢官之戒、罢官之因。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旧唐书·魏征传》)

敝人先是在大学期间研究历史,后来在某市政府为官数年,可谓边学、边研究、边实践,三位一体。现在将自己关于官场和权力的研究成果编篡成为这部拙著,也算是送给官场中人的一面镜子,供大家借鉴。

敝人认为,官场有其专门的学问。可官场上的人,一般都不把它当成学问,一般说“混混”。其实并不然,官场上的学问要远远大于其他学问。

你不信,请你看看,有哪位是靠“混混”,能在官场立足?又有谁靠“混混”成就一番事业?

大多数人不解其味,不懂其理,这也正说明了官场学问的玄理深奥。涉猎官场的书籍虽然很多,但没有一部书可称得上是研究中国官场的力著。

敝人不敢说,《权力背后的权力》对官场研究的如何如何,但有一点,这本书可以让你重新来认识这个世界,建立你自己的世界。

作 者

2010年2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