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讲述了与油气田开发有关的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并结合国内外油田开发实际介绍了许多实用的方法和技能。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石油工程专业、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供其他相关专业教学选用或油田地质工作人员、石油科研人员参考。
本书共分18章,1~9章系统讲述了与油气田开发有关的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10~18章按油气的生、储、盖、运、聚展开叙述,并结合国内外油田开发实际介绍了许多实用的方法和技能。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石油工程专业、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供其他相关专业教学选用或油田地质工作人员、石油科研人员参考。
绪言
第一章 地球概述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第二节 地球的层圈构造
第三节 地球的物理性质
第二章 地质作用
第一节 地质作用概述
第二节 内动力地质作用
第三节 外动力地质作用
第三章 造岩矿物
第一节 矿物的概念及主要物理性质
第二节 矿物的分类
第三节 常见的主要造岩矿物及其鉴定特征
第四章 岩浆岩及变质岩
第一节 岩浆岩
第二节 变质岩
第五章 沉积岩
第一节 沉积岩的物质成分及分类
第二节 碎屑岩
第三节 碳酸盐岩
第四节 煤和油页岩
第六章 古生物基础知识
第一节 古生物总论
第二节 各门类古生物简介
第七章 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一节 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二节 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概念与多重地层单位
第三节 地层划分对比的方法
第八章 构造地质
第一节 岩石变形的概念
第二节 岩层及其产状
第三节 褶皱构造
第四节 断裂构造
第五节 不整合
第六节 同沉积构造及底辟构造
第七节 大地构造简介
第八节 构造图判读及编绘
第九章 沉积相
第一节 沉积相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 冲积扇相
第三节 河流相
第四节 湖泊相
第五节 海相组
第六节 三角洲相
第七节 渴湖相、障壁岛相、潮坪相、河口湾相
第八节 碳酸盐岩沉积相
第十章 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
第一节 石油
第二节 天然气
第三节 油田水
第十一章 油气的生成和生油层
第一节 油气的生成
第二节 生油层研究
第十二章 储集层和盖层
第一节 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
第二节 碎屑岩储集层
第三节 碳酸盐岩储集层
第四节 其它岩类储集层
第五节 盖层
第六节 生储盖组合及其类型
第十三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
第一节 油气运移的概念及方式
第二节 油气的初次运移
第三节 油气的二次运移
第十四章 油气藏的形成和油气藏类型
第一节 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
第二节 油气藏的形成
第三节 油气藏类型
第十五章 油气层的压力和温度
第一节 油气层的压力
第二节 油气层的温度
第十六章 油气田勘探概论
第一节 地壳中油气聚集单元
第二节 油气田勘探简介
第三节 油气田勘探实例——松辽盆地勘探历程及大庆油田的发现
第十七章 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
第一节 油气田地质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油气田地质研究的基础资料
第三节 油层对比
第四节 储集层非均质性
第五节 油层水洗特征
第六节 剩余油研究
第十八章 石油及天然气储量计算
第一节 油气储量的分类与分级
第二节 石油储量计算
第三节 天然气储量计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