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录了十多年来中国石油新疆扶贫工作的历程,汇集了扶贫工作的典型事例,还收录了部分挂职扶贫干部及部分县委、县政府的署名文章。我们对新疆扶贫企业报送的120多份材料进行了筛选、修改,有的文章进行了重新组编。全书共七章30多万字,用纪实的手法向读者介绍了中国石油定点扶贫工作取得的成就、农牧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巨大变化和挂职扶贫干部的精神风貌,同时反映了新疆部分石油企业在其他县的扶贫工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责任--中国石油新疆定点扶贫纪实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作者 | 王志刚 |
出版社 | 石油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记录了十多年来中国石油新疆扶贫工作的历程,汇集了扶贫工作的典型事例,还收录了部分挂职扶贫干部及部分县委、县政府的署名文章。我们对新疆扶贫企业报送的120多份材料进行了筛选、修改,有的文章进行了重新组编。全书共七章30多万字,用纪实的手法向读者介绍了中国石油定点扶贫工作取得的成就、农牧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巨大变化和挂职扶贫干部的精神风貌,同时反映了新疆部分石油企业在其他县的扶贫工作。 内容推荐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部署,切实履行好国有企业的责任,进一步做好新疆地区的定点扶贫开发工作,中国石油定点扶贫与援藏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力量,对十多年来定点扶贫工作的典型经验和有关资料、图片进行了收集整理,编辑成姊妹篇《责任》一书和《心愿》画册,以记录历史、总结经验、启迪后人。书和画册用纪实的手法,向读者展现了中国石油和所属在疆企业在新疆开展定点扶贫工作的历程。用情景交融的方式,描述了扶贫干部同当地干部群众改造贫困农牧区面貌的生动场景。书和画册内容丰富、真实生动、语言朴实、思想性很强,读来令人感动。它们的出版,对于推进中国石油的定点扶贫工作具有特殊意义。我相信,新阶段的新疆定点扶贫工作在集团公司党组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在挂职扶贫干部的积极努力下,在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绩。就像这部书和画册的名字一样,承担起中国石油的责任,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同一个心愿。 目录 特稿 定点扶贫共建和谐 第一章 光荣的使命 肩负民族期望 同奏和谐篇章 奠定致富基础 第二章 希望的春天 真情像草原一样广阔 “石油渠好,石油人更好” 石油渠浇开“幸福花” 防病改水工程纪念碑- 莽莽的生态林 绿洲上的排碱渠 游牧民搬进了新村 努拉洪村换新颜 幸福在和甫村扎下根 牧民欢歌 “我家住上了抗震安居房” 风雨不动安如山 第三章 腾飞的翅膀 系统培训提升素质 有一种行为让我们感动 尼勒克校园风景线 充满“油味”的教室 春漫山普拉 撒播希望的种子 乌孙山下盛开教育之花 希望小学和爱心桥 英格堡小学的欢乐 玉尔其乡有了希望小学 从马背学校到石油希望学校 为了牧区孩子的明天 喀拉苏乡的门诊楼 且末医院纪事 乡卫生院里的笑声 和布克赛尔草原的赞歌 救死扶伤呵护生命 石化医疗队在皮山 我们的医院建成了 第四章 真诚的爱心 孔雀河畔和谐曲 情到深处最动人 石油人的真情捐赠 情系箭乡 受灾之后 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心心相印互助情 山那边有亲人 爱心超市扶贫济困 助学帮困设基金 扶贫助教联系点 “1+1”的效应 第五章 美好的开端 万顷荒坡变良田 焕发生机的疏勒县 承载希望的三塘湖 从破产走向新生 追求发展创造和谐 走向双赢之路 沙海里的牙瓦通古孜村 致富能手吾玛尔别克 马宇华打出致富牌 种法宝的致富法宝 到村入户整村推进 活跃的村委会 红火的农家地毯编织业 且末听玉 第六章 神圣的职责 唯有你最可爱 难忘巴里坤 农民朋友的贴心人 托里县感怀 美好的回忆 摇篮中的呼唤 石油开发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艾里窝依牧场水井诞生记 不辱使命 真抓实干 扶贫攻坚心在木垒 难忘的调研之旅 实事求是确立扶贫项目 在察布查尔挂职扶贫的日子里 发扬石油精神做好扶贫工作 为乡村教育倾注真情 我和察布查尔有个约会 我在托里县的扶贫工作 风雪托里行 心系察布查尔 草原情结 吉木乃并不遥远 抗洪四昼夜 挂职扶贫工作是我一生的光荣 值守一生的坚韧 扶贫“金点子” 第七章 和谐的赞歌 定点帮扶促进发展 真情扶贫结硕果 石油人的真情援助 石油人爱洒察布查尔 爱心扶贫构建和谐 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推动扶贫开发工作全面发展 一次难忘的培训 石油大开发且末大发展 中国石油人的情怀 大事记 附录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公司)历任定点扶贫与援藏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公司)历届挂职扶贫干部名单 背景资料中国扶贫工作概况 后记 试读章节 努拉洪村换新颜 3年前,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扎格斯台乡努拉洪村还在乌孙山脚下的山梁上,距县城约60千米。村子里低矮潮湿的房屋、土墙羊圈显示出原始村落的落后模样。生活在这里的哈萨克族牧民们,世世代代沿袭着“日出而牧,日落而息”的单调方式。到20世纪90年代,由于受恶劣的自然条件的影响,这里人、畜与草地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加上频发的自然灾害,村民们的生活水平逐年下降,陷入贫困之中。 从2002年起,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在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下,着手实施牧民定居工程。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大部分散居在大山深处的哈萨克牧民相继搬进了砖木结构的抗震安居房。但由于地方财政匮乏,难以实现全部牧民的定居生活。2003年秋天,独山子石化捐资60万元兴建的努拉洪石油牧民新村,在伊宁市至昭苏县24千米处的公路附近竣工了。从此,久居深山的40户哈萨克族牧民全部住进了坚固抗震的安居房。这意味着他们从此告别了行路难、看病难、子女上学难的艰苦岁月。时隔4年,实现定居的40户牧民的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现在的努拉洪牧民新村,规划整齐,布局合理,水、电、路基础设施完备,呈现一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景象。村里有3家日用品商店,一家木工作坊和一家铁匠铺,听得见电动机的轰鸣声和叮当作响的铁锤声。走出大山后,牧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多种经营的发展使他们开始走向富裕路。女村民沙依甫加玛丽说:“以前住在山里的时候,家离学校10多千米,没有交通工具,我的两个孩子骑马上学,每周有5天的时间借住在亲戚家,给亲戚家添麻烦不说,孩子在来回的路上还会有危险。一年春天,大儿子托合江放学骑马回家途中,天降暴雨,过小河的时候,被山洪连人带马一起冲翻在急流里。幸亏被一位过路的牧羊人发现,及时救上了岸。要不是碰上人,我的孩子就没命了。现在好了,学校就在离家不远的地方,不翻山,不过河,孩子上学方便了,我们也不提心吊胆了。”曾经死里逃生的托合江说:“现在,我家离学校近了,我和弟弟把过去骑马赶路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今年,我弟弟上五年级,我已经读初中二年级了,我们俩学习都不错。上学期期末考试,我4门主课平均分数85分以上,在班里排第四名呢。”托合江还说,他以后想考师范学院,毕业以后回村里当教师。沙依甫加马丽家搬进努拉洪村后,政府给她家分了15亩承包地,2006年种了8亩小麦、7亩牧草,再加上饲养的30只羊和7头牛,年人均收入达到了2500元,生活比山里的时候富多了。 已到花甲之年的马纳拜,过去由于常年居住在山里低矮潮湿的土坯房,患上了严重的风湿腰腿疼。他说:“中年的时候,咬咬牙,挺一挺就过去了。后来年龄慢慢大了,因为交通不便,犯病的时候只能忍着。时间一长,病情越拖越严重,到后来只有拄着拐杖才能出门。住上砖木结构的抗震安居房以后,村口就是通往县城的柏油路,还能坐上客运车,到县城和伊宁市看病太方便了”。马纳拜的儿子说:“从山里搬出来后,我们有的是劲儿挣钱,给老人看病也不愁没钱了”。马纳拜老人经过两年治疗,就完全甩掉了拐杖,还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轻活儿。 新村的吾拉再是个二十六、七岁的年轻人,长年在外打工。他家的新居十分整洁,哈萨克族的传统装饰品应有尽有。由牧转农后,2006年家里种了12亩红花,收入3600元,他和弟弟打工收入13000多元,再加上老人帮人放牧的收入,家里去年收入215万元。这在以前他们一家想都不敢想。吾拉再的父亲卡得江回忆说:“9年前我家在山里养的40只羊,一夜之间全被狼咬死,家里人伤心得很,就再也不养羊了。现在定居新村了,养殖户都入了保险,那样的事情再也没有了。” 哈斯提尔是个年轻人,他家搬到新村后,最初他只是跟着别人出去干活。这两年通过看电视、听广播,他知道了还有劳务经纪人这一行当。于是,2006年秋天他动员、组织村里60多名闲散劳动力,到30多千米外的产棉区去摘棉花。在两个多月时间里,他当经纪人组织劳务输出,挣到了3600多元。他说;“假如现在我家还住在大山里,因为没有钱,也没有电,我就无法从电视里学到这么多挣钱的本事。多亏右油上的人帮助,不然,我们现在还只能在大山里过穷日子!我汉语说得不错,通过这两年锻炼,我可以到县上与汉族兄弟谈事情,语言交流没问题,去年还学会了签订合同书呢。如果条件允许,我还想跑得再远点,挣更多的钱。”独山子石化公司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建造了一个移民新村,哈萨克牧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变,催生了一代追随时代步伐的新牧民。 P46-48 序言 早在1998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公司)在新疆的定点扶贫工作就受到了中央国家机关的表彰。2005年7月我到新疆尼勒克县调研时,又进一步耳闻目睹了中国石油十几年来在县里及北疆几个贫困县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大量工作。当地的干部群众热烈诚挚地欢迎感谢中国石油的同志,双方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解决中国部分地区的贫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缓解和消除贫困,实现全民族的共同富裕,是党的宗旨,是政府的责任,也是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迫切愿望。而要真正实现这个目标则是一项极其繁重、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政府的支持、群众的奋斗,也需要全社会真心诚意的热情帮助。在这个过程中,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事业单位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称赞。 从“八七扶贫攻坚”到现在,中国石油和在疆石油企业一直在新疆边远地区定点扶贫。十多年来,在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扶助弱势群体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协助地方政府建设和完善了一批与农牧民生产生活相关的基础性工程项目,为贫困县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为提高农牧民综合素质,根据贫困县科技、教育、卫生方面的薄弱环节,建立与完善了部分基础设施。并先后选派了70多名优秀干部到贫困县挂职,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扶贫攻坚,主要领导也经常深入贫困地区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对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的贫困县已经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在发展新疆地区石油工业的同时,把扶贫工作和支援地方建设作为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有力地支援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缩小区域差距和城乡差别、为贫困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石油正在一如既往,认真履行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 贫困地区的群众不仅把你们当作石油战线的同志,更把你们当作是党和政府派来帮助他们的使者,你们所做的任何好事、实事,都会被他们理解为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我认为,对中央国家机关、中央国有企业从事定点扶贫工作的同志来说,这是最高的褒奖和荣誉。这对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边疆安全和民族团结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扶贫开发取得了很大成就,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扶贫开发依然任重道远。党的十七大已经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将惠及十几亿人。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难中之难在农村的贫困地区。为了实现全面小康,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了共同富裕的伟大理想,社会各界应该怀着更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去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中国石油定点扶贫与援藏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编写的反映新疆定点扶贫工作的《责任》一书和《心愿》画册,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真实生动地记录了中国石油十几年来在新疆地区开展系统扶贫工作的历程,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这本书和画册好就好在“责任”和“心愿”上,特别是总结出的一些创新性的扶贫工作方法和经验,值得借鉴。 感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对扶贫工作的支持和贡献,也感谢编辑本书和画册的有关同志。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 2007年11月28日 后记 《责任》一书和大家见面了。这本书和画册《心愿》用不同的形式,记录了十多年来中国石油新疆扶贫工作的历程,汇集了扶贫工作的典型事例,还收录了部分挂职扶贫干部及部分县委、县政府的署名文章。我们对新疆扶贫企业报送的120多份材料进行了筛选、修改,有的文章进行了重新组编。全书共七章30多万字,用纪实的手法向读者介绍了中国石油定点扶贫工作取得的成就、农牧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巨大变化和挂职扶贫干部的精神风貌,同时反映了新疆部分石油企业在其他县的扶贫工作。 在《责任》一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扶贫办,以及八个扶贫县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得到了新疆油田、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独山子石化公司、乌鲁木齐石化公司、新疆销售公司和新疆石油运输公司的大力支持;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给编写工作提供了很多方便,《北京文学》总编室主任朱吉余同志参与了编审工作,给了很大的帮助。塔里木油田和华北油田派出专业人员参与执行编撰。作家王铁为本书封底创作了赋文,杨振同志参加了图片的选编,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写人员水平所限,书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2007年11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