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美林(Merrill Lynch)、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和贝尔斯登(Bear Stearns)——人们在2008年3月以前提到华尔街的时候,不管怎么样也无法回避这五大金融巨头的名字。这便是大名鼎鼎的“五大投资银行”,他们的职责是为企业募集资金,在资本市场上发售股票和债券,同时也充当投资中介,这些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包括公司并购、证券承销、资产重组等,有的还涉足到公司基金管理、财务管理领域。投资银行被誉为华尔街的皇冠,是有史以来最经典的投资性金融机构。“五大投资银行”则是这顶皇冠上最耀眼的巨钻。即使“五大投资银行”中最小的一家——贝尔斯登,还是资本市场的巨无霸。
1923年,由约瑟夫·贝尔(Joseph Bear)、罗伯特·斯登(Robert Steams)和哈罗德·梅厄(Harold Mayer)创建了总部位于纽约曼哈顿的贝尔斯登。最初,它只是一个证券交易场。在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中,它没有裁掉一个员工,仍顽强地生存了下来。1933年,贝尔斯登的第一个分行在芝加哥开设起来;1955年,第一个国际分行在阿姆斯特丹开业了;2006年,贝尔斯登已成为营业额166亿美元,旗下资本667亿美元,监管财产3504亿美元,拥有一万三千多员工的“资本市场巨无霸”。2005到2007年连续三年,贝尔斯登荣登财富杂志的“美国最受羡慕的公司榜”,位列证券公司第二。贝尔斯登有勇于冒险的企业文化,麾下的基金经理们不屑于考虑任何准则,只要能够为贝尔斯登赚到钱,自己就能分一杯羹,因此,贝尔斯登有着“胆大包天”的名声,也是近几年华尔街最赚钱的投行之一。它早在2003年就已经建立了一个叫作贝尔斯登高等级结构化信用策略主基金(Bear Stearns HighGrade Structured Credit Strategy Master Fund)的对冲基金(简称主基金,Master Fund),基金的经理人是拉尔夫·奇欧菲(Ralph R.Cioffi)和副手麦修·坦宁(Matthew Tannin)。这个基金几乎全部投资在结构化信用(抵押贷款证券)上面,一举抢占了抵押按揭证券业务(collateralized mortgageobligations,CMO)的核心市场,使贝尔斯登一度超过了投资银行的龙头老大高盛,成为全球盈利最高的投资银行。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贝尔斯登就成了次贷风暴袭来时投资银行中首先受害的企业。
基金赚钱的方式是其受到次贷危机影响的根源——高杠杆策略。为了实现足够的回报,他们一直采用该策略。基金向大型金融机构隔夜借贷来获得自身资产35倍的现金,然后用这些现金来购买资产创造营收。隔夜借贷通常并不仅限于“隔夜”这样短的时间,可以用两三天,也可以达到一两周。比如,主基金有1美元,就可以借35美元来做生意。假如这35美元收取0.5%的利息,同时也产生了2.5%的利润,那么主基金就实现了70%的回报,净赚70美分。这35美元的借贷到期的当天,主基金就会又向同一金融机构,也可能是其他金融机构借贷35美元。他们用借来的钱去偿还以前的债务,而最初借来的现金还在继续产生利润。因为长期借贷利率较高,主基金宁愿担受劳务不停地滚动借隔夜贷款,也不愿寻找长期借贷。这种杠杆模式对借贷利率极其敏感,假如利息上升0.5%到了1%,则主基金的盈利下降到52.5美分,就会立刻让主基金盈利暴跌28%。
几乎所有的投资银行都采用这样的方法利用外部短期资金赚取钱财,这种策略实际上并非主基金所独有,只存在一个杠杆比例大小的问题。他们使用这样高杠杆能够以小搏大,获得很高的收入,但是也使得他们手里现金短缺。当然求之不得的是投资者带着现金纷纷地涌入,但是当有许多人要撤资的时候却令奇欧菲极其头痛。伴随次贷市场的恶化,2006年9月,主基金遭到了首次大规模提款。“我们需要足够的流动资金。”麦修·坦宁在给拉尔夫-奇欧菲的电邮中说。作为应对,奇欧菲与坦宁想方设法说服了巴克莱提供了4亿美元,建立了另外一个基金,名叫贝尔斯登高等级结构化信用增强杠杆基金(Bear Steams High-Grade Structured Credit Enhanced Leveraged Fund)。这个基金也同主基金一样,投资于结构化信用,只是应用了一百倍的杠杆,以追求更高的收益。但是实际上,他们创建这个新基金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金问题,即通过三倍于原先的杠杆,人为地加大更高的现金流。这一次,他们决定使用长期借贷,而不是隔夜借贷,以求信贷运转良好,减少利率波动的影响。大约一半的主基金投资者被奇欧菲和坦宁他们说服了,以资产转移的形式转到新基金里,但是随着抵押贷款市场的恶化,此时市场已是强弩之末。再高的杠杆也不能发挥威力,他们所持有的结构化抵押贷款证券已经大幅缩水了。奇欧菲又试图靠卖空来返本,但是卖空都没有人接手了,由于市场流量已经基本枯竭了。
P5-7
假如你认为这是一个灾难,灾难已经来临;假如你认为这是一个机遇。那么机遇即将形成。去年我跟大家讲,灾难可能会来,现在我告诉大家,机会的形成已经开始,大家开始准备吧!
——马云
没有经过经济危机洗礼的民族,不可能是经济上成熟的民族;没有经过经济危机洗礼的企业家,不可能是成熟的企业家;没有经过经济危机洗礼的公民,不可能是市场上成熟的公民。
——郎咸平
老子说过一句很辩证的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大意是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福就会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危机中的企业和社会人,如果都能果断的做事、大胆的说话,能不被危机吓到而敢于创新,那么重振世界经济,便指日可待!
——李嘉诚
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
——投资大师 吉姆·罗杰斯
如果下一场金融危机真正爆发的话,我觉得可能主要还是由于缺少资金来适应经济的转变所致。 ——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瓦尔特
我担心,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仍在进入风暴的过程中,而非走出风暴。
——乔治·索罗斯
我们无须重复令全世界都羡慕的老生常谈——中国拥有巨大的内需潜力。大算盘不难打:只要国内需求有较大的扩展,这些年来为外需服务的庞大制造业能力,只要有一部分转向对内,中国经济就不但可能持续高速增长,而且也许对全球经济“过冬”也不无小补。
——著名经济学家 周其仁
我不相信,一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不对实体经济造成重创,我认为这正在发生。
——格林斯潘
亲爱的读者,当你拿起本书时,请一定读完这个故事,即使你决定不购买这本书。因为在这场金融危机风暴席卷全球的当下,你只有两条出路:
要么选择转型,你将成为新一轮财富的拥有者,
要么选择抱怨。你将成为这一轮危机的牺牲品。
让我先来讲一个故事吧:
我有一个表哥,他原先是县城医院的儿科医生,前年在股市里赚了点小钱,抛掉股票后,他辞去县医院的医生职务,花10万元买了一辆小型客车,在家乡小城里专门跑路载客赚钱。他还聘请一位专职司机开车,同时安排自己的亲戚负责收款……
这样一个小生意,一年下来,他发现并不怎么赚钱,辛辛苦苦跑了一年,等扣除各种开销费用,坐下来仔细一算才发现:整整一年平均每月才赚了4000多元——比他在医院的收入多不了多少!
今年春节我回老家,遇到了表哥。他就和我说起生意不好做,想把车卖了,再去上班算了,但是家里开支大,又有两个才几岁的孩子,日子过得很紧张,希望我给他点建议。
我对他说道:“确实,你买车花了10万,每个月才赚回4000多块钱……这样的投资,收益率太低了。”我跟他一起大体算了一下账:“其实,你完全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赚钱,而且不需要资金成本,也不存在风险……”
“有这样的好事?”表哥表示疑惑。
我反问他:“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什么事让你感觉比较麻烦?而且,这种麻烦与你的医生职业有密切的联系?”
“麻烦的事?跟医生职业有密切联系?”表哥一边用手摸着脑袋,一边想。
“现在,对我来说,最麻烦的事就是小孩。每天都要吃奶粉,换尿布……唉,每个月开销真是太大了……哦,特别是,有时候时间较晚了,想要买奶粉时,没有地方可买……”
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他要说的意思。因为在东北,一到冬天,外面的天气十分寒冷,所以各种商店比平时都要提早关门。
而家里有小孩的父母,时常在晚上恰好需要购买小孩急用的奶粉、尿布等——此时,就会感觉相当不便。
“你遇到的问题,通常也就是别人遇到的问题……城里像你这样有小孩的家庭有多少?”
“还真没有统计过,至少有几万吧……”
“那么,你有办法找到这些婴儿家长的联系方式吗……” “让我想想……”表哥凝神思索地说,“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就在县防疫站工作,现在的婴儿,都要打防疫针的,他一定有这方面的详细资料,我找他帮忙不就可以了吗……”
“那太好了!”我满脸兴奋地说:“一个巨大的金矿,一直就沉睡在你的眼鼻底下……”
“你很容易就可以得到这些家长的联系电话,而且,你自身就是一个家长,你有亲身体验,最了解这些家长的需求——你想赚钱,机会随处可得。”
“比如说,奶粉和尿布之类的产品一定是他们最需要的。你何不直接找到卖这些婴儿产品的商店和公司,然后跟他们合作?你可以跟他们说:‘不需要你们出任何费用,我来帮你们做销售。每卖出一件产品,你们分给我一点佣金就可以。’”
“说好之后,你就跟婴儿的家长们联系,跟他们这么说:’我提供婴儿用品夜间送货服务,所有产品都是正规商家生产的,当你们急需时,就直接给我打个电话,我保证半个小时之内送货上门。每次只收5块钱的加急运费就行……’。”
“这样一来,你就不需要付出任何额外的开销,完全是利用已有的家长联系方式和已有的商店货源。况且,这是一个可持续经营和发展的生意,小县城范围不大,当你同这些家长保持长期联系,并赢得他们的信任时,那么他们就自然而然向你购买相关的产品。另外,由于凭着‘先入为主’的优势,其他竞争者很难打进这个市场。”
“你只要紧紧依靠这些客户资源,就能拥有跟多个商家合作的资本,你可以通过打电话和发送宣传单等方式来促销多种相关商品……根本不必存货,也不必投资……你只需跟商家签订好销售佣金合同,就可以轻松赚取你该赚的钱……”
我说到这里,只见表哥豁然开朗地说:“哦,真是太好了……我不用花一分钱,不用承担风险,只要跟这些婴儿家长建立好关系,赢得他们的信任就可以了……我只要聘请一位小姑娘,每天负责接打电话,还有给客户送货上门或者直接促销别人的商品,就可以赚到钱了……”
“不用说,我知道卖婴儿用品的利润相当丰厚i就算不收取送货费,只靠销售佣金提成,我都能赚到不少钱……数量可观的几万家长,每个月支出稳定的大量重复购买……这比开车跑路赚钱容易多了。”
表哥一向眯着的双眼不由得放出亮光……
任何生意,只要改变一下策略,结果立刻就会不一样!
这虽然是一个小例子,却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危机当前,只要我们转变思路,就能化危为机,发现新的机会。因此,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就是要立刻转型。过去,很多企业依靠为别人代加工赚取辛苦钱,而今后,我们必须从“制造”向“创造”跨越才能有所发展。
要实现转型,最根本的是要改变思路。世界第一行销之神讲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汤姆和杰克两个人在同一个地方卖马,他们经营的同样的马,汤姆每匹马只卖500美元,杰克的马每匹却要卖700美元。然而汤姆的生意却很冷清,反而杰克的马却卖得非常快。你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有一天,来了一个客户带着女儿来买马,先到汤姆的马场里,汤姆介绍到:“我这里的马每匹500美元,一个月内,如果你对马不满意,你把马牵回来,我把钱退给你。”之后,这个客户来到杰克的马场,杰克对客户说道:“我这里的马你可以先牵回去骑上一个月,一个月后,我来找你,如果你喜欢这批马,我将给你打扫好马圈,你支付我700美元,如果你不喜欢,请让我牵回我的马,你依然是我最尊贵的客户。”
亲爱的朋友,如果是你,你会买谁的马呢?
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呢?事实上,无论是危机时刻还是经济繁荣的时候,只要你的策略独到,并且能够很好的执行,任何个人和企业都能够超过竞争对手数倍。像杰克这样增加企业利润和销售额的策略其实数不胜数,只是我们平时不去关注而已。
危机来了并不可怕,正如郎咸平教授所说:没有经过经济危机洗礼的民族,不可能是经济上成熟的民族;没有经过经济危机洗礼的企业家,不可能是成熟的企业家;没有经过经济危机洗礼的公民,不可能是市场上成熟的公民。
2008年底,马云,这位最早警示企业要准备过冬的企业家说道:假如你认为这是一个灾难,灾难已经来临,假如你认为是一个机遇,那么机遇即将成型。去年我跟大家讲,灾难可能会来,现在我告诉大家,机会的形成已经开始,大家开始进行准备吧。
英国小说家狄更斯在《双城记》里开头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也是一个最坏的年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也是一个愚昧的年代”。危机当前,我们不仅要保持警醒,更需要转换思路,用全新的策略实现个人和企业的转型。
选择转型,你将实现新的飞跃,选择等待,你将被时代所抛弃。
经济衰退对每个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但它却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们的能力。正如郎咸平教授所说:没有经过经济危机洗礼的民族,不可能是经济上成熟的民族;没有经过经济危机洗礼的企业家,不可能是成熟的企业家;没有经过经济危机洗礼的公民,不可能是市场上成熟的公民。
在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下,你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在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因此,越是在困难的时候,你越要懂得努力。你在困难时期付出的额外努力也将在经济形势好转时为你带来丰厚的回报。那些在困难时期仍积极追求创新的个人和企业日后必将成为市场上的领导者;而那些没有采取行动的企业则很快会发现自己已经被别人落下并且很难追上了。
英国小说家狄更斯在《双城记》里开头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也是一个最坏的年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也是一个愚昧的年代”。危机当前,我们不仅要保持警醒,更需要转换思路。用全新的策略实现个人和企业的转型。
选择转型,你将实现新的飞跃,选择等待,你将被时代所抛弃。
每一次危机,都是人类财富的一次再分配!有人看见机会,抓住机遇,成为下一波财富的拥有者,有人看见障碍,无法突破,成为这一轮危机的牺牲品。
辉煌还是毁灭,由你来选择!转型还是升级,路就在脚下!
没有经过经济危机洗礼的民族,不可能是经济上成熟的民族;没有经过经济危机洗礼的企业家,不可能是成熟的企业家;没有经过经济危机洗礼的公民,不可能是市场上成熟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