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送给丈夫的第一本超量级游戏指南,让父爱也露一手!
教爸爸出招,替妈妈分忧!爸爸这个角色,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孩子的生存质量,以及前途、命运!156个游戏类别,1700种爸爸戏法,让孩子的大脑动起来!等到孩子长大的时候才来看这本书,为时已晚!
做游戏不是一种对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而是造就孩子一身本领的前提,爸爸们,不要到孩子成年的时候才来看这本书!不然为时晚矣,让自己的丈夫也负起教子的责任,给孩子一个万花筒般的童年,是全天下妈妈们共同的心愿,一本幸福家庭必备的育儿书,一本被公认为最有效的多元智能开发全书。
不知如何同孩子玩耍而手足无措的爸爸,妈妈不在家,不懂如何与孩子单独相处的爸爸,出差频繁导致无法陪孩子玩游戏的爸爸,不能定期陪孩子玩的爸爸,内心暗暗发誓要成为好爸爸的爸爸……156个游戏大类,让爸爸明晰每一种游戏性质和行为方法。300幅轻松搞笑的漫图,缓解你的视觉神经。1700多种来源于生活的游戏,每一个家庭使用后都能备享生活中的爱与温暖。爸爸和孩子可以按照书中既定的游戏来进行常规阅读,也可以随机根据游戏内容和难易程度自己设计一些探索游戏,我们建议爸爸先通过浏览插画对本书大致有一个了解后,从第一章慢慢读起,并且一边读,一边认真做书中的游戏。
3.爸爸陪孩子做游戏有什么好处?
挣钱很难,需要付出很多努力,获得名誉更难,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努力,而比这些还要难的就是得到健康,不仅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还要管理好自己的内心。最难的事是管理时间,时间一去便不复返,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仅有一次而已,因此人生也显得格外珍贵。而陪孩子玩的时间就像“49”法则中所说,仅仅占用人的很小一部分时间,而它所带来的好处却有21种,现在让我们分别来看看都有哪些好处。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创造力这个词在字典中的解释为通过多种丰富经验将所学到的知识加以消化最终得到结果,这其中包含有融会贯通之意。大多数的父母都了解这个词的重要性,为了自己的孩子具备很强的创造力,很舍得在这方面投入时间和金钱,但这并非易事。那么打开创意之门的钥匙究竟在哪里?它就隐藏在爸爸的空间感知能力之中,爸爸只需陪孩子去野外活动或在家里多和孩子玩耍,就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爸爸如果带孩子玩得十分开心,这会给孩子的心灵以很大的触动,玩起来会有种无拘无束的感觉,在这种放松的心境下孩子会提出一些出乎大人意料的游戏方法,对于惊喜和悬念的制造也十分拿手。如果爸爸与孩子完全投入到游戏中,会体验到两人浑然一体的感觉,谁是爸爸、谁是孩子已分不清,甚至连自己的存在都被遗忘,只能听见欢笑声。剥开植物的种子看一下Ⅱ巴,它里面是空心的,而正是有了这种空间的存在,生命的孕育才成为可能。和孩子一起玩耍会让人体验到一种如白纸般的纯净感觉,这便是创造力的源泉,所以游戏是产生创造力的最好方式。
提高孩子在学校的演讲能力
我曾在一次活动中要求孩子们以自己的梦想为题进行3分钟的演讲,结果发现爸爸们的脸色都变得很难看。提高孩子的演讲能力,自信心当然不可缺少,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社交能力。平常参加展示会或音乐会、观看棒球或足球比赛都有助于提高社交能力,体验活动更是能带来直接的影响。然而现实生活中带着孩子参加团体体验活动的爸爸简直是凤毛麟角,基本上都是妈妈带着孩子来参加,本该是爸爸大显身手的野外活动却难以寻觅爸爸的踪影。太爱自己的孩子,对孩子也抱有太多期望的妈妈们希望孩子在整个日程安排中学到更多东西,为此她会督促孩子一一完成每件事,结果便不知不觉地开始强迫孩子完全按妈妈的意愿来执行,这样只会使孩子感受到心理负担,从而变得不愿与外界交流。
由爸爸领着孩子来参加体验活动则会不同,爸爸会让孩子独自一人玩上很长时间。实际上,体验活动中父母只能教给孩子部分东西,天空、微风、山川、田野会教给孩子更多的东西,这些都需要孩子自己来体会,这些最容易被忽视的东西,反倒能够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因为当年纪相仿的孩子出现后,他们彼此之间就会打招呼,进行语言交流,彼此产生影响,这就是能提升孩子社交能力的原动力,而爸爸在这里所起到的作用要更胜于妈妈。
让孩子学会关心伙伴,从而受到同学欢迎
观察那些在学校里很受欢迎的孩子,会发现他们对待朋友的态度不同于他人,理解对方心情并能适时关心对方的孩子在朋友圈中总会很吃香。亲切和关爱这两种气质和认知不同,它是长期练习形成的产物。要想让孩子的语言更为得体,家庭成员间的对话就应该多使用请求式语句,比如“这么办怎么样”“能做这个吗”,就像检票口的检票员一一确认票面无误一样,对于孩子的每个错误也要及时予以纠正,即便得不到孩子回应也切忌发火,好的语言习惯能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命令式的口吻则是毁掉孩子关爱他人之心的罪魁祸首。爸爸与孩子所玩的游戏中,大部分的身体接触游戏需要游戏者有颗满怀关爱的心,简单的击破报纸游戏需要去考虑孩子拳头的位置,双手展开报纸让孩子用脚踢破报纸也需要根据腿的移动线路来选择站立姿势。在“现场直播”游戏中,当孩子用肘部击打时,爸爸要将姿势放低,当孩子拿出杀手锏——屁股蹲时,则需要恰到好处的空间和节奏来配合。抱着孩子在地上滚动更是将这种关爱体现到极致,因为稍一放松警惕孩子就有可能扭伤,所以在滚动过程中会一直保护着孩子,而孩子会通过身体感知到这种关爱。孩子最终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目前的状态就是之前父母教育的结果,因此当孩子缺少关爱他人之心时,请爸爸妈妈们在指责孩子之前,首先改变一下自己的语言习惯。
容易适应新的环境
一次在做完有关游戏的讲演后,我抛出这样的问题:“孩子在家里很活泼,但是一到外面就躲在爸爸身后,害怕与外界打交道,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在演讲时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形,孩子和爸爸一起来听讲座,孩子却在大门口就开始抽泣,死活不肯进到会场,此时我会说:“不要勉强孩子,先让孩子在外面转一转,当孩子想进来的时候再进来吧!”当孩子在外面待了一段时间,情绪逐渐平静下来后,再进会场时会发现里面有小朋友在做游戏,此时孩子的兴致来了,就会和爸爸分开,自己开始模仿游戏的玩法,直到快散场时才和爸爸会合。很多家庭现在都只有一个孩子,在这些家庭中不少孩子都出现了社交障碍现象,妈妈即使投入很大精力也难培养出孩子的社交能力,因此爸爸需要参与进来,多带孩子参加一些郊外集体游戏活动就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到了那里会发现有很多小孩,爸爸与孩子两人做游戏的同时还可以学习其他孩子的游戏方法,互相进行比较和模仿,有时候还可以大家一起做游戏,经常出入这些场合,新的环境会带给孩子不同的感受,因为每到一个新环境,孩子就会关心起游戏的玩法。爸爸们还可以不定期地自己组织一晚两日的团体旅行,这会让孩子们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投入到自己喜爱之事中
最近不少孩子的注意力都不够集中,为了提高孩子的精力集中程度,家长会让孩子接受专门培训,但是专注力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什么叫做投入?它是人在集中全部注意力时的一种状态。居里夫人为发现镭会持续研究好几天叫做投入,爱迪生将鸡蛋抱在怀中等待小鸡的孵出叫做投入,来到游乐场第一次登上过山车和垂直升降机时那种人体在空中与机器浑然一体的感觉也叫做投入——投入是一种主体和对象达到了物我一体的状态。要想投入进去,必须事先有主体和对象,主体且不能去评判对象的善恶和是非,不要问“为什么”,一问便会破坏投入程度。经常体验投入这种感觉的人,会具有很强的自由意识,表现出高度的专注力。爸爸和孩子所玩的游戏中,大部分的表演游戏都能够让人投入进去,报纸表演就非常具代表性,当报纸被击破后,人体内的内啡肽随之上升,然后再将报纸撕成碎片抛到空中,让其像雪花一样飘散,这就是投入的表现,孩子们会因此变得格外兴奋,高兴地蹦来蹦去。令人奇怪的是,这个游戏做了上百次,当几十名孩子同时将纸片抛撤在空中时,还没有发生过一起孩子因相互碰撞而受伤的事件,这是因为人体在投入状态下具有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精力不集中的孩子其专注力也会显著提高
最近的孩子最令人担心的就是精力不集中,现实社会中大约有5%的小学生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症(ADHD)。我们的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症状,很大程度上是妈妈造成的,爱得太深有时反而会是一种过错。有很多妈妈对孩子的语气都是命令式的,这虽然是为孩子指引正确方向的一种爱的表现,但它同样也是一种完全不考虑孩子感受的行为,如同做饭时需要焖饭一样,要想改变孩子的想法也同样需要准备时间。老是使用命令式语气的妈妈,内心都会隐隐希望孩子的行为能在短时间得到改变,但这会让内心还缺乏准备的孩子感到无所适从,反而会使情况变得更加恶劣。情况更糟糕的还有使用胁迫式语气的妈妈,孩子稍一犯错就马上加以惩治:“你现在要是不做的话,我就不给你买上次答应的东西!”听到这话孩子赶紧照办,但是内心的抵触情绪会逐渐积累,最终会转变为一种强烈的反抗情绪。上面提到的两种类型妈妈所犯错误的核心都是没有去阅读孩子的内心世界,所下的指令更是完全不顾及孩子的感受,这种方式不叫沟通,而是单方面的意见传达。对孩子太过亲切也同样会带来问题,带孩子去山上或海边游玩这对于好奇心重的孩子本来是件高兴的事,但如果妈妈在孩子提问之前就问:“这是什么花啊?”“那是什么螃蟹啊?”孩子的好奇心会逐渐被消磨掉,最终变得只会依照妈妈的指示和话语来行事。提高注意力的第一步是要肯定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一旦孩子将所有的疑问和盘托出,觉得大人给的答案很有意思,下一回他也许会提出更为刁钻的问题,尽管这对大人来说多少有些头疼,但只要能给孩子一个圆满正确的答复,就会让孩子终生受益无穷。
P31-35
期望子女成才的父亲们首先要学会和子女玩耍
我从事游戏收集活动已有5年时间,虽然这期间有不少人对我这种举动的目的表示难以理解,但我一直没有间断。我的目的并非是为了编写这本书。老实说这谈不上什么目的,只是单纯的收集,因为我总觉得日后一定会派上用场。截止到2004年收集到的游戏发表在2005年出版的《爸爸的游戏革命》一书中,书一经出版孩子们开始更多地关注起游戏来,孩子们尤其受到书中结尾处“这本书之所以能够得以出版,最大的功臣是孩子们”这句话的鼓舞,他们一见到我就缠着要和我一起玩游戏。之后孩子们又自己发明出许多新的玩法,甚至还会给新游戏起名字,遇到这种情形,我会赶紧着手记录,一有空就对其进行整理,到2006年游戏数量已突破600个。这使我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尽管每个游戏的动作各不相同,但是它们无不体现了游戏来源于生活这样一个事实。正是基于此点,游戏数量呈现出几何级数的爆炸式增长。
通常我在关于游戏的讲演中抛出“用报纸能玩什么游戏”的问题时,一大半的爸爸都回答不出;当说出用报纸可以甩纸牌,折成飞机、轮船、帽子的答案后,他们无不面露羞色。仔细研究一下报纸游戏,会发现它竟多达80多种,对于报纸的这种灵活利用会让孩子在妈妈的家庭教育中被忽视的创造天赋重新得到开发,为人父母者从现在起要认识到人性的许多优良品质都隐藏在游戏中,对于游戏教育的态度需要由漠视转变成一种使命感。
实际上我的儿子基范在成长过程中也遇到很多烦恼,他属于做事战战兢兢、比较害羞的性格类型,直到五岁时只要有客人来就会躲在爸爸的身后,但是这孩子却从四年级开始就当众演讲,还担任过话剧主演,所以我得出“我的教育观绝对正确”的结论。他的围棋水平也日渐提高,上五年级时达到了业余四段的水平,现在已成为职业棋手刘昌赫开办的围棋学校的学生。
我的女儿圭丽从小就喜欢画画,在六年级时为《爸爸的游戏革命》画了一些插图。2005年她在上初一时,我为《文化日报》做了10个月的专栏,其中的插图也由她负责。没上过一天美术学院的女儿能画插图,这令我感到十分欣慰,没接受过特别辅导却比受过系统培训的孩子取得了更好的成绩,说到底这要归功于她的成长画册。我从孩子三岁起就将她所画的画收集起来,做成了一本画册。
基范和圭丽的性格也改变了很多,从几年前开始就算对他们发火,他们也不会耿耿于怀,因为他们考虑的是为什么爸爸会发火,之后会及时地予以纠正。我给孩子们制定了一些规则,要求孩子们学会遵守规则,当孩子有违规情况出现,只需向其说明违规的事实,无须去伤害孩子的感情。
感谢正在阅读拙文的读者们,我还想叮嘱一句,实际上父亲和孩子玩耍的时间不会很长,但父亲经常和孩子玩耍,孩子自然会形成开放的性格,家庭气氛也会更融洽。通过游戏我们能发现孩子的素质和才能,还能大量减少课外教育费用。最后我要对参加过我200次以上的游戏讲座和活动的朋友以及“与爸爸一起制造回忆”的4000多会员们表示感谢,对一眼就发现本书的可取之处,并与我签约的桂明熏社长,怀有身孕行动不便的金研室长,提供了很多游戏创意的“与爸爸一起制造回忆”俱乐部副会长朴阳真、金仁秀、李秀岩深表谢意,并希望去年做过腰部手术的父亲在看到本书时身体完全康复。
2008年5月 权五珍
游戏对人的性格塑造的确有很大的影响,多和孩子玩游戏能够让孩子各方面品质得到均衡发展。但是我们很难去衡量游戏所包含的价值,因为它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就像我们同样无法测量妈妈给予孩子的母爱一样,正因为如此,它的无法量化性导致它的价值长期被忽视;此外这种价值也会因社会文化、种族习惯的不同有着不同表现。我在这里所介绍的游戏只是本人48年的人生体验所作出的主观投映结果,放之于整个游戏文化中,只能算沧海一粟,我期待着后来有志于从事这项事业的人能够继续展开更为科学和系统的考察研究。
在编撰本书时我为每个游戏都至少列出了对性格影响的三方面,并且用符号来表示影响程度,这或许会给读者造成仅对三方面产生影响的错觉。其实大部分的游戏对人性的多个方面都会产生影响,书中的有些游戏对人性中的第四个方面也会有影响,但这种影响程度与已经列出第三个方面差别不大,考虑到全书的结构问题,我会对其予以舍弃,希望读者在这一点上不要产生误会。此外,本书在表演游戏中列出了对性格影响的五个方面,其实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强调这是一个对性格的诸多方面都会产生深远和积极影响的优秀游戏素材。
本书在说明游戏对性格的影响时并未将爱囊括,其原因是爱就像是任何美味佳肴不可或缺的调味剂,在每个游戏中都少不了它的存在,它也是所有游戏的终极目标,再在书中重复表述会有累赘之嫌。
游戏即是爱,爱即是游戏。
毫无疑问,没有游戏就没有童年,因为玩游戏最适合儿童的认知方式和娱乐方式,玩游戏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和成长的过程,其意义犹如在孩子的心里埋下创造的种子和幸福的种子。玩游戏是需要伙伴的,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父亲是最有魅力的游戏伙伴。然而,与孩子一起玩快乐而睿智的游戏并非易事,这正是《爸爸的亲子游戏书》的独特价值所在。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 孙云晓
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是人生的幸福时刻,它也会为我们今后的人生带来幸福的回报。和与生俱来的亲切感无法掩盖一样,当沟通和关心渗入孩子的意识之中,即使孩子日后长大成人也绝不会消失。
——摘自《爸爸的亲子游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