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俊国,用友大学执行校长,高级工程师,国际项目管理专家,国家认证系统分析员、高级企业培训师。本书是一本可以轻松阅读的项目管理图书,其中收录了他在项目管理领域内的散文四十余篇。每篇文章探讨一个独立话题,紧密围绕项目实施的主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ERP项目管理散记/用友ERP系列丛书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作者 | 田俊国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田俊国,用友大学执行校长,高级工程师,国际项目管理专家,国家认证系统分析员、高级企业培训师。本书是一本可以轻松阅读的项目管理图书,其中收录了他在项目管理领域内的散文四十余篇。每篇文章探讨一个独立话题,紧密围绕项目实施的主题。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可以轻松阅读的项目管理图书,收录了作者多年项目管理的各类经验。概括起来,全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形散而神聚。全书以散文为主,没有框架结构的限制,作者写起来轻松,读者读起来方便,数千字成一文,每篇文章探讨一个独立话题,紧密围绕项目实施的主题。 事异而理同。虽然多数文章冠以ERP项目实施的大标题,但文中所阐述的道理,不只适合于ERP项目管理,更适合于所有的项目管理,也可推而广之到企业管理中。 通顺有条理。行文力求通顺、流畅且条理清晰,或案例引发总结思考,或观点援引案例佐证,重点要点一目了然,详细阅读耐人寻味,详读泛读两相宜。 情真又意切。这里的情更多是指“情境”,大量案例、情境多为作者亲历,不少观点和经验当属作者在实践中的切身体会和独到总结。实践出真知,真实甚至带“土香味”是本书的又一个特色。 目录 第1章 论成败 掌握主动——与其等死,不如找死 走出混沌——从“三边”工程到实施方法论 前车之鉴——“六拍”项目的深度思考 失败归因——IT项目四大败因分析 痛定思痛——ERP项目失控的九大原因 斗转星移——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变迁 数字说话——效益才是硬道理 第2章 说规划 谋定后动——信息化规划势在必行 错落有致——集团企业信息化规划原则 掌握规律——ERP实施项目的六大特点 驾轻就熟——成熟软件背后的四重内涵 准确度量——软件项目规模估计有法可效 科学估算——应用PERT估计项目工期 一将难求——四种人不适合当项目经理 团队建设——搭班子,还要带队伍 同曲异奏——高效能项目团队的五大特点 因势利导——掌握团队表现的规律 合文齐武——项目激励和约束 知人善用——有效激励的五大要素 第3章 谈控制 因果并重——重结果,更要重过程 追本溯源——莫把手段异化为目的 幸福曲线——实施ERP与学弹钢琴 步步为营——谨防滚雪球效应 按图索骥——项目进度控制要领 变更控制——牵一发而动全身 阶段评审——让过程规范起来 团队磨合——如何快速度过震荡期 挣值分析——进度和费用控制的良方 说到做到——兑现承诺的5C法则 张弛有度——项目冲刺管理 走为上计——项目管理中的放弃艺术 第4章 话体会 乐此不疲——三句感言和一个境界 不进则退——变革的关键成功要素 不得不防——管理者的三大悲哀 不可不察——项目管理的ABC 不能不做——营造和谐的项目氛围 不要不说——该冲突时就冲突 系统思考——系统论与项目管理 处事要诀——懂得分享和欣赏 协作双赢——服务制胜飞轮 说好再做——向沟通要效率 它山之石——资深项目经理的经验谈 第5章 录往言 采访札记——谈ERP实施过程中的项目管理 古语今鉴——程序员的君子五德 做客网聊——谈IT项目管理 实话实说——重实效,树丰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会议讲话——西安金源电气ERP项目启动会致辞 酒会致词——聚为京城增辉,散可火光燎原 附录A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附录B 用友ERP系列丛书介绍 试读章节 掌握主动——与其等死,不如找死 一谈到ERP项目,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不容回避,那就是:不上ERP等死,上ERP找死。这句话在业界流传很久,影响很大,以至于几乎所有涉足ERP的人都知道这句话。据我后来了解,这句话大概是柳传志先生在总结联想ERP项目实施经验时讲的,从这句话诞生到现在的近十年时间里,有很多很多企业界同仁,也有很多很多ERP项目实施顾问,更有很多很多个项目,都在用其真实的经历验证或是反驳这个论点。 说上ERP是找死的道理是什么?如果这句话成立,为什么明知道上ERP是找死,还有那么多企业要上?这句话常让我想起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上讲的那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大概不上ERP就相当于“亡亦死”,与其不上ERP而坐以待毙,还不如主动撞上去找死试试,所以上ERP就相当于“举大计”了,举大计还是有成功希望的。 上ERP就一定是找死吗?我们要分析一下这句话背后的逻辑,或者说支撑它的依据有哪些?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那时候企业上ERP是一个什么样的背景和环境,在当时那个环境下,上ERP是找死说得也有道理,也确实有不少企业为此投入的数百万的巨资打了水漂。不过,时过境迁,今天的形势与往昔有了什么变化?我们要重新审视一下。 首先,十年前我们是怎样做项目的,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又应该如何做项目?在当时,国内企业管理还很不成熟、不规范,甚至计划经济的影子还没有完全消退。当时的企业管理根本没有很多先进的理念,很多决策是盲目的,甚至是按上级计划简单执行,当时所谓的ERP理念与企业实际的管理距离也相差很远。现在的ERP实施过程有标准的实施方法论指点,整个过程分几个步骤,每个步骤有哪些作业,每个作业中甲方应该做什么,乙方应该做什么,应该有哪些阶段性成果以及如何检验这些成果等都有了非常具体的规定。特别是最近几年在国内掀起项目管理热潮,各行各业项目管理的意识和水平都大有提高,ERP买施领域也不例外。 其次,ERP是空降到国内的,就像当年的马列主义思想传入中国一样,有一个被大家学习和接受的过程。ERP的概念是IT企业率先在国内推广的,并且有“ERP”这三个英文字母的洋称呼,也使其一开始就戴上了高科技的神秘面纱,企业界人士也因此误以为ERP是庞然大物,并没有把它和企业业务、事务紧密联系起来,这也是我们当年走弯路的主要原因。直到2007年,用友公司提出“懂业务,就懂ERP”的口号,才拉近了ERP和企业管理事务的距离。我前不久拜访了一个早在2003年就认识了的客户,听这位老总讲,他20岁时就开始在工厂做计划员兼采购,那时候应该是20世纪70年代。厂里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只能整天拿着一个算盘,算来算去。然后按订单排生产计划,再查库存量,核定库存空缺,再下采购订单。每天要花几个小时算账,算完就在小本子上记下,拟好订单后,采购人员就照单抓药,该采购的采购,该领料的领料。当时他就想能否借助什么工具来替他完成这些工作。2003年,他在我们的邀请下做了一次ERP沙盘模拟后,才知道自己一直想要的工具就是ERP,只不过起了个神乎其神的名字而已。后来他说,其实20年前他就懂得ERP,所以ERP本质上是业务。 第三,还要有政府的大力推动。当年我们国家的CMIS工程、863计划,都是政府投入巨大的资金帮助一些企业实施信息化的。虽然这些企业最后没有几个非常成功的,但是客观上还是起到理念普及和人才培养的作用,当然,负面的教训就是使得一些企业过早地尝到了ERP实施失败的经历,成了惊弓之鸟,以至于当年投巨资上ERP失败的企业,至今仍没有勇气面对失败,重新选型实施。“十五”期间,我们国家就已经提出“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重要战略。这些年来,各级政府机构,如各地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局企业信息化办公室等都花了大量的财力物力组织企业学习培训,树立了不少示范企业,政府的导向作用对推动ERP的普及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四,从企业来讲,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竞争的加剧,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和控制的意识在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打造企业内部运营管控体系才是应对国际竞争的法宝!但在十年前,很少有人能认识到这一点。 最后,就是实施ERP的人员基础,十年前企业上的ERP普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第一代实施ERP的人都是企业中的IT大腕,使得企业的ERP系统只有少数人能够操作和维护。另外,当时的IT从业人员比较浮躁,第一代从事ERP实施的人后来很快就被进入中国的外企挖走,当时的ERP项目失败与企业关键人员流失有很大关系。前几年,我在一个企业讲ERP的时候,这个企业的老总说:我什么都不担心,就担心一点,担心ERP实施成功了,培养了一批人,这些人走了,ERP又坍塌了。因为他们企业以前的项目就是因为这个失败的,当时从事该领域的人员特别少,而且非常浮躁,搞IT的又好找工作,都能拿高薪,所以一不如意就辞职。现在中国的很多大中城市,电脑的普及率已经超过50%,中国网民数量也已经超过一亿,电脑的普及为企业信息化奠定了很好的人才基础。 在以上五个因素的作用下,如今的形势已经不再是上ERP找死了,反倒是不上ERP等死成了大家的共识。尤其是入世六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不上ERP没法面对国际化竞争。 现在的ERP普及到了什么程度?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我最近几个月遇到的案例。有一位企业老总,他买了我们的ERP,我闲聊中问他: “你为什么想起要上ERP?”他说:“坦率地讲,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想清楚为什么要买ERP,但是我周围的企业,我的同行企业、上下游企业都上了ERP,以我多年做企业的经验,隐约觉得我的企业不能在这方面落后,就像您家的小孩到了六七岁还没上学,尽管不识字的家长不完全理解孩子为什么要上学,但别人家的孩子都上学,咱们的孩子就要上学。”可见在政府、供应商的大力推动下,ERP普及已经深入人心。还有一家企业之所以找我们买ERP软件,是因为他是国内一家知名制造企业的原配件提供商,这家知名制造企业就要求他说: “你要是再不上ERP,就停止给我们供货!”所以,很多事情就是大势所趋,周围的环境可能逼着你来上ERP。 再举一个例子,有一个采掘业企业,信息化水平相当低。他们的一把手上了EMBA,在EMBA课堂上参与了一个信息化与企业管理的案例讨论。这个老总后来跟我交流的时候说:“在EMBA班上,我有很多次讨论都显得出类拔萃,突然在这节课上,我发现自己跟傻子似的,觉得自己跟其他同学差距很大,坐不到一个班里。回来以后,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赶紧得上信息化!”可见,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国际的竞争、上下游企业,甚至高校的管理课堂,都在探讨信息化管理的话题,不上信息化几乎是等于与世隔绝! 前几年,业界都在讲,信息化是一个是非题而不是一个选择题。不少企业领导者还存在上ERP就是找死的心理阴影,同时,也存在不上ERP就是等死的竞争压力和推动力。现在看来,上ERP是必然,就像一位老总讲的:“你不上,竞争对手上,你的客户要求你上。”不用ERP武装自己的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就像当年大清朝用木船土炮和外国列强的坚船利炮对垒一样! 最后还借用柳传志先生的话来说明主动找死比坐着等死要好得多。他在谈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时说道:“如果联想没有经过ERP的整合,没有一系列的重大改革措施,还是个比较老旧的企业,那么不管我们怎么努力,双方(指和IBM)是没法磨合的。”P2-5 序言 这是我写的第二本以ERP项目实施为主题的书。前一本《ERP项目实施全攻略》出版后,网上出现了一些较好的评价,时不时能收到一些读者朋友的电子邮件与我探讨项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甚至还有企业和咨询公司邀请我讲课。上个月,我向出版社再订三百本以送客户,被告知首印的一万册以告售罄,可见还蛮受欢迎。我深知这些都是读者的厚爱,这种厚爱大大鼓舞了我,也成为这本书得以完成的最大动力。 2007年初,因为工作原因我再次离别妻子,只身来到西安任用友软件陕西分公司总经理,平时工作强度和压力较大,工作日很少有属于自己的时间,而周末却形只影单,百般寂寞。所以,写书的方式也有所改变,平时偶来灵感或有思路的时候就以最快的速度拟好题目,草列提纲,暂时封存,偶得片闲再打打腹稿。周末,形影相吊时,或是彻夜难眠时,或是出席无聊会议时,便拿出事先拟好的题目和提纲来填空,不参考任何书目,仅凭腹稿,倒也效率很高。多数文章都是一气呵成的,有时一晚上可以写成四五千字。因为写的时候感觉酣畅,相信读者读时也不会晦涩。我想这些文章是我对过去一年多寂寞周末思念家人的最好纪念。本来打算今年“五一”期间截稿,不料耽误了几天却赶上了汶川大地震。自5月12日至今,我的生活节奏被彻底打乱了,西安的余震和有关余震谣言不断,每天晚上守着电视,感动和着泪水,忧伤伴着哀叹,惶恐以至失眠,每每到深夜犹不能寐。就在刚才又发生了一起强烈余震,连续几晃后我匆匆下楼,院子里早已是犬吠人闹,邻居们面带惊恐。想想汶川那么多死难者和那些坚强活下来的、还要坚强活下去的失去亲人的乡亲们,我们这点痛楚又算什么。短暂惊惧之后,我又回到楼上,继续写作。借此出版之际,对汶川地震的死难者们再次默哀,对坚强的灾区人民致敬。 和前一本比,这本书在表现形式上更随便一些,更像一本项目管理的散文集。我喜欢这种比较随意的形式,不需要系统化的框架结构,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不求自成一体,但求言之有物,四十余篇文章,都是实战项目中的心得体会。读者可以选择性阅读,如果能给读者以启发和感悟,将是我最大的荣幸。 全书分为五章。 第1章,论成败,收录文章7篇。主要包括企业信息化历程和在企业中的变迁、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手段的演进、早期一些信息系统项目失败的原因分析以及信息系统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方法等方面的文章。古人讲,前车覆,后车诫。重要的是在失败的项目中找到教训,成功的项目中总结经验,从现代企业发展的趋势审视企业信息化的趋势。 第2章,说规划,收录文章12篇。主要包括企业信息化规划、IT项目规模及工期估计、项目经理及项目团队组建以及项目激励等方面的内容。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项目实施中,规划并不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唯一因素,但没有规划的项目是肯定不会成功的。 第3章,谈控制,收录文章12篇。主要论述项目实施过程中结果和过程、目的和手段、过程控制的经验和方法、阶段冲刺的建议以及兑现客户承诺的原则等内容。项目管理是目标管理,目标的达成既需要充分发动团队成员和外部资源的积极作用,更需要在项目经理的控制下有序进行。如何做到管而不死,放而不乱?这就是控制的艺术。 第4章,话体会,收录文章11篇。主要论述一些有关项目管理的软性话题,如变革管理、冲突处理、营造团队氛围、沟通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还有一些个人或他人就某个方面的心得体会。项目管理是一门经验学科,优秀的项目经理是在项目中培养出来的,只有经历项目,并不断总结,才能逐渐提高,臻于成熟。所以,项目经理之间经验和体会的交流应该不拘一格,多多益善。 第5章,录往言,收录文章6篇。主要是在以往工作中与IT项目有关的讲话稿、聊天记录和采访记录等。感觉对读者有一些借鉴作用,就一并收录。 把这5章的第一个字串连起来,正好是“论说谈话录”,就算是对ERP实施项目管理的一番东拉西扯,品头论足吧。 在这里,需要说明几点。 第一,本书虽然名为《ERP 项目管理散记》,但内容绝对不仅仅适用于ERP项目实施,甚至也不仅限于项目管理。因为管理是相通的,其中的不少论述对传统项目管理甚至企业管理也很有借鉴作用,请读者自鉴。 第二,这些文章多是一家之言,我说过,并没有太多的引经据典,重在实用。囿于笔者的阅历和经验,书中难免存在不足和争议,还请读者不吝赐教,我非常愿意和各界同仁交流,我的E-mail是:tjg@ufida.com.cn。 第三,本书的部分文章在我的个人博客和其他网络媒体上发表过。大家知道,文章一放到网上就不可控制,有的断章取义,有的改头换面,但我可以保证书中所有文章属于本人原创。 最后,非常感谢用友学院朱春燕女士、用友大学梁巨平女士在百忙之中审校了全书,并提出不少宝贵意见。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 田俊国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