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益先生学术思想源于《易经》之河图洛书,结合《黄帝内经》等经典,私淑清代名医黄元御,提倡“培补中气”,并由黄氏学术思想,发展为中气升降“圆运动”之学。他在深研黄氏医学的基础上,同时指出黄氏偏于贵阳贱阴,崇补火土,只顾崇阳补火,不顾伤阴劫液,于阴以养阳之义,留有缺憾。因此,他结合王孟英之温病学说,将伤寒与温病及内伤杂病,用现代十二科学说明中医,并统一于“圆运动”的系统之中,解决了古今以来伤寒、温病学派之争的问题。
本书主要提倡中气如轴、四维如轮的“圆运动升降”之学,力主“培补中气”,强调十二经的升降气化,认为人禀造化五行之气质而生脏腑。疾病者,圆运动的混和作用分离而运动不圆也。医药者,使分离的作用,仍复其混和之圆也。中医是生命宇宙合一之学,明了阴阳五行,乃能明了生命宇宙。《黄帝内经》曾曰:“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古者,必合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此篇有之。今之言物者不知有气,言人者不知有天,言今者不知有古,睹此篇必知所返矣。
《惟物论的系统医学》一书分“生命宇宙篇”、“中医原理篇”、“经方用法篇”、“温病篇”、“伤寒论原文读法篇”、“伤寒论方解篇”、“杂症治法篇”、“时方用法篇”八个部分。
生命宇宙篇 本《易经》之河图,用现代十二科学说明中医,本身关系运动真相、宇宙与人类生命的关系,进而取得中医学根本上极大功效的学术。
中医原理篇 本《内经》于实用,可以信从取法的阴阳五行六气四时寒暑二十四节令之大气变化,与生理病理医理之实际着落,认识标准之精义,撷其精华,以整个系统,约而归纳,用惟物理论阐发之。
经方用法篇 即治疗处方之标准方法。古方虽多,归纳为六个公式,以符脏腑五行六气运动之原理。次以六方分辨阴阳对待之治法。再后十方由前六方之单、进而为医学整理《伤寒论》的基础说法,各方之后,又有推论的范围极广,更引申结合病情变化加减的方法。
温病篇 逐一列举相类之各症,分辨了伤寒与温病之纲领,解释经文及其禁忌,并分述了温病、湿热、暑病、霍乱、水泻、痢疾、疟疾、白喉、热伤风、秋燥、时行感冒、小儿病十二门。由于彭子益先生崇尚清代名医王孟英温病思想,曾对《王孟英医案》进行注疏,本书未见医案注疏部分,实乃憾事矣。
伤寒论原文读法篇 分为上中下三编:凡原文之属于营卫脏腑与少阳经本体各病各气,列为上编;原文属于本体复杂的事实,列为中编;原文之由本体发生种种变化各气,列为下编。此外传经另立一篇,疑难各章另立一篇,类证另立一篇。此书读法,有如鸟瞰之明白,只须用过去读《伤寒论》十分之一的脑力便能整个彻底了然。
伤寒论方解篇 将《伤寒论》之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表病营卫,里病六经,作圆运动一整个之观看,乃一整个的总体疗法,即一经一方一法各个病的治法,亦关联与阴阳五行六气整体圆运动恢复正常。与“伤寒论原文读法篇”合看,系统贯穿,理论清晰,注解精简明白。
杂病治法篇 介绍了十二经之升降、关系寒热虚实之辨。其病情温清补泻之恢复,病机用圆运动原理,说明一切治理之方法,并详细疏解,分列施治之法则,为通晓各杂症理论学习之本。
时方用法篇 用圆运动思维阐释时方方义,对传统《汤头歌诀》中时方进行新的解释,辨别病证,论明病理与立方用药之关系,皆极有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