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乱世的标本(中国历史上的乱世人格症)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许晖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史书里有多少人生故事?扒拉扒拉看,二十五史正是个人生的万花筒。史书里有多少人生智慧?无论巫人、侠客、忠臣、奸雄、名士、义妓,无论皇帝、后妃、太监、公主,既然人生辉煌,彪炳史册,自有其独特的生存之道。二十五史,行行都是古人的经、权与道、谋,字字都是对今人的启悟与警示。可皇皇巨著,艰深晦涩,不如许晖这本读史笔记轻松易读。

本书精选了各个代表性王朝不同身份的14类典型性人物——阉人(竖貂)、刺客(高渐离)、丞相(李斯)、使节(苏武)、僭主(王莽)、农民领袖(黄巢)、亡国之君(李煜)、朋党(胡旦)、文人(李清照)、忠臣(岳飞与袁崇焕)、叛臣(李全)和妓女(秦淮二艳),从他们身上抽取出13种不同的“乱世人格症”——阉竖人格、刺客人格、仓鼠人格、守节人格、僭主人格、独裁人格、诗人人格、朋党人格、文人人格、忠臣人格、无政府主义人格和妓女人格,缕述了这13种人格症的形成过程以及个人命运的历史细节。

内容推荐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目标之一是“改造国民性”。“国民性”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中国人的性格日积月累积淀而成的民族潜意识的总和,这个总和又反过来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中国人的身上。尤其是在乱世里,这个总和表现得更为鲜明和淋漓尽致。我称之为“乱世人格症”。

本书精选了各个代表性王朝不同身份的14类典型性人物——阉人(竖貂)、刺客(高渐离)、丞相(李斯)、使节(苏武)、僭主(王莽)、农民领袖(黄巢)、亡国之君(李煜)、朋党(胡旦)、文人(李清照)、忠臣(岳飞与袁崇焕)、叛臣(李全)和妓女(秦淮二艳),从他们身上抽取出13种不同的“乱世人格症”——阉竖人格、刺客人格、仓鼠人格、守节人格、僭主人格、独裁人格、诗人人格、朋党人格、文人人格、忠臣人格、无政府主义人格和妓女人格,缕述了这13种人格症的形成过程以及个人命运的历史细节,以期还原抽象的“国民性”概念于鲜活的个人命运之中。

目录

【春秋】竖貂:自我阉割的第一刀

【战国】高渐离:他到底为谁行刺?

【秦】李斯:做厕鼠,还是做仓鼠?

【秦】徐福:道不行,乘槎浮于海

【西汉】苏武:背叛和守节

【新朝】王莽:邀名、非人情、阴谋家的僭主

【魏晋】竹林二贤:暂时“隐”稳了和欲“隐”而不得的时代

【唐】太平公主: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唐末】黄巢:我花开后百花杀

【五代十国】李煜:政治家和文学家的两难

【北宋初】胡旦:是“君子朋”,还是“小人朋”?

【北宋末】李清照:离乱之后再忆“金石良缘”

【南宋初】岳飞:国家主义的刺青

【南宋末】李全:一只无政府主义的狡兔

【明末】袁崇焕:1650年北京城的生死场

【明末清初】秦淮二艳:妓女和遗民的双重交响

附录 风吹柯尔克孜李陵、李白身世考

试读章节

竖貂:自我阉割的第一刀

中国古代的读书人统称为“士”。“士”是象形字,象形男人的生殖器。“寸”是指事字,一只手的手腕处掩着一柄小刀。“士”和“寸”组合在一起就是阉割的意思,拿刀割去男人的生殖器。周朝时把阉割过的男人称为“寺人”。“寺”就是“士”和“寸”的组合字。

《春秋左传·僖公二年》出现了有史可稽的第一个著名的“寺人”:“齐寺人貂始漏师于多鱼。”齐国的寺人貂,开始在多鱼这个地方泄漏齐国的军事机密。这一句记载犹如空谷足音,奠定了这个叫“貂”的人寺人之祖的地位;同时,更指控貂是一个间谍。可惜,关于间谍的指控却仅此一句,下文再无记载。《左传》惜墨如金的简洁文风,让我们错过了一个也许更加精彩的传奇故事。

宫刑的起源很早,学者们相信,至迟到夏禹时代,宫刑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刑罚。据《周礼》记载:“夏宫辟五百。”夏朝的宫廷里有五百人施了宫刑,正说明宫刑的技术手段已足以完成大规模的惩罚。宫刑又叫“去势”。“势”同样是男人生殖器的代称。不过,宫刑是他阉,是“五刑”中仅次于死刑的惩罚。而寺人貂却是白宫,自我阉割,为的是进入齐桓公的内廷。

寺人貂,又叫竖貂、竖刁、竖刀,最通行的称呼是“竖貂”。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名字,不知道是他一出生就起了这个名字,还是因为他是寺人才起的这个名字。“竖”的本义是短小,引申为童仆,又引申为宫中供役使的小臣。貂是一种动物,长于寒带,聪明伶俐,生性慈悲。北极圈内的猎人捕貂,常常假装快要冻死的样子,躺在貂出没的地方。貂看到后就跑出来,用自己的身体去温暖人。猎人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捕到了貂。历史上有很多以动物入名的人,比如董狐、阳虎、西门豹、乐羊等等,竖貂的最初命名应该与貂这种动物有关。可以想象,作为齐桓公的男宠,竖貂一定是个美男子、小白脸,他穿着用貂皮和貂毛装饰的短上衣,更显得貌美如花,更能得到齐桓公的欢心。竖貂用自己的身体去取悦齐桓公,与貂用自己的身体去温暖人是多么的相像啊。

“竖貂”这个名字开创了两个传统:一是后世关于宦官的更加著名的称呼“阉竖”——毫无疑问,这个称呼来自竖貂;一是一种官职的装饰。《汉官仪》载:“中常侍,秦官也。汉兴,或用士人,银珰左貂。光武已后,专任宦者,右貂金珰。”从秦朝沿袭下来的文官中常侍,按照礼制,帽子上装饰着“银珰左貂”;汉光武帝刘秀以后,这个官职就专用宦官充任,装饰也改为“右貂金珰”。宦官充任的这个官职,借鉴了竖貂的装饰灵感,使这一装饰固定为一种代代相袭的礼制。

齐桓公在名臣管仲的辅佐下,成为春秋乱世的第一位霸主。但是他和管仲的遭遇却一波三折。

齐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弑襄公,自立为齐国国君。仅仅一年,公孙无知被杀。齐襄公的两个弟弟争位,管仲拥戴的公子纠自鲁奔齐,鲍叔牙拥戴的公子小白自莒奔齐。为了阻拦公子小白,管仲带兵埋伏在路上,一箭射中了公子小白的衣带钩,小白顺势装死。公子纠得意洋洋、慢条斯理地赶往齐国,六天后到了齐国,却发现小白已经抢先入齐,登上了王位。这就是齐桓公。齐桓公发兵攻鲁,杀了公子纠,又想杀管仲。鲍叔牙阻拦说:“君将治齐,即高傒与叔牙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国国重,不可失也。”鲍叔牙真是管仲的知已,他评价管仲说:“君王您如果只是想治理齐国,高傒和我就足够了;但是如果您想称霸诸侯,则非管仲不可。”齐桓公虚怀若谷,听从了鲍叔牙的劝谏,封管仲为大夫,把国事都委任给他,四处攻伐,开辟了称霸的新局面。

齐桓公有三位夫人,王姬、徐姬、蔡姬,都没有生子。齐桓公又置了六位如夫人:长卫姬,生武孟;少卫姬,生惠公;郑姬,生孝公;葛赢,生昭公;密姬,生懿公;宋华子,生公子雍。六位如夫人各育有一子。齐桓公和管仲喜欢郑姬生的孝公,把他托付给宋襄公,欲立为太子。“雍巫有宠于卫共姬,因寺人貂以荐馐于公,亦有宠,公许之立武孟。”(《春秋左传-僖公十七年》)可是一个叫雍巫的人受宠于长卫姬,经过竖貂的引荐,也得到了齐桓公的宠幸,雍巫趁机替长卫姬说话,齐桓公又答应立长卫姬的儿子武孟为太子。

雍巫可不是一个等闲之辈,他就是中国史上著名的易牙。竖貂把易牙引荐给齐桓公之后,易牙就做了齐桓公的御用厨师,此之谓“以荐馐于公”。有一天,齐桓公闲极无聊,开玩笑地对易牙说:“听说人肉很好吃,我还没有吃过。”易牙回家就把大儿子烹了献给齐桓公。这就是“易牙烹子”这一成语的来源。虽然杨树达先生考证说易牙是北方的少数民族狄人,而狄人有“易长子而食”的习俗,但是把长子烹了献给齐桓公,毫无疑问是取媚之道。

P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22:3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