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刘艳
出版社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父母眼里,认为自己是最了解孩子的人,但是,你们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孩子的心理世界你们了解吗?相信没有几个父母能给出肯定的答案。孩子们不但有物质方面的需求,更需要心理上的理解和帮助,尤其在孩子的急风暴雨时期,他们急切需要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行为的帮助……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做最知心的父母,让孩子享受到最好的教育,做一个身心健康的“小天使”!本书这是这么一本书,它将为你明确地说明父母的哪些行为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详细告诉父母应该如何做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帮助孩子走向成功。

内容推荐

孩子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心理世界。他们不但有物质方面的需求,更需要心理上的理解和帮助,尤其在孩子的急风暴雨时期,他们急切需要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行为的帮助……

孩子是一本书,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父母都在一页页往后翻,但要真正读懂却十分不容易。为人父母者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孩子越大,就越不了解他。本书正符合家长们的需要,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采取更好的教育方式,同时能增进孩子与父母的感情,让父母与孩子成为朋友。

目录

第一章 了解孩子,从这里开始/1

 1.爱孩子从懂孩子开始/3

 2.言行,孩子内心的外在表现/7

 3.“眼”为心声——读懂孩子的眼神/12

 4.“不听话”中的心理需求/16

 5.成绩起伏暗藏心理玄机/21

 6.观同伴关系,察孩子内心/25

 7.了解孩子,从兴趣爱好开始/30

第二章 父母是天,孩子就要“听天由命”吗?/35

 1.包办代替——孩子自卑的源泉/37

 2.听话的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42

 3.松紧有度,该放手时就放手/47

 4.家长权威——影响孩子成长的根本/51

 5.教孩子学会说“不”/55

 6.不要用“分数”抢走孩子的快乐/60

 7.限制孩子思想:扼杀孩子天性/64

第三章 物极必反,教子需要“行之有度”/69

 1.教育孩子要把握“度”/71

 2.父母过度干预,孩子备感压抑/75

 3.过度的保护,让孩子成了“低能儿”/80

 4.批评过度,孩子只会丧失自信/84

 5.超前教育,可能得不偿失/89

 6.禁止有度,孩子玩游戏不是错/94

 7.过度纵容,让孩子误入歧途/98

第四章 聆听孩子,叩开孩子的“心灵之门”/103

 1.聆听孩子的“坏心情”,解析孩子的坏情绪/105

 2.聆听孩子的“好心情”,快乐一起分享/109

 3.蹲下来听孩子说话/113

 4.让孩子把话说完/118

 5.最大限度地相信孩子/122

 6.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127

第五章 沟通无限,做孩子的“铁哥们儿”/133

 1.做孩子的“心情医师”/135

 2.与孩子做朋友,学会自然沟通/139

 3.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空间/144

 4.情感沟通,莫让孩子受早恋困扰/149

 5.要善于为孩子保密/153

 6.及时赞美你的孩子/158

 7.关注亲子交流,关注孩子成长/163

 8.鼓励孩子,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168

第六章 修正品德,美化孩子的“心灵花园”/173

 1.告诉孩子莫与人攀比/175

 2.学会共享,莫让占有欲驾驭孩子/179

 3.让孩子拥有宽容之心/184

 4.矫正孩子的偷窃行为/189

 5.以身作则,让孩子从小学会诚实守信/193

 6.帮助孩子逃离骄傲的魔掌/198

 7.莫让嫉妒恶化孩子心灵/202

 8.切忌出口成“脏”,让孩子远离不文明/207

第七章 扭曲心理,源于父母“出手教育”/213

 1.因为害怕,所以服从/215

 2.怀疑自己,拒绝与人交往/220

 3.反抗到底,越打越不认错/225

 4.动口不动手,莫让孩子出手伤人/229

 5.为避免“皮肉之苦”,能瞒则瞒/234

 6.化解孩子的攻击行为/238

第八章 不良情绪,青春期的“大难坎儿”/243

 1.掌握孩子不良情绪的航线/245

 2.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250

 3.用适当的方法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254

 4.对孩子不要斥责和说教/258

 5.理解孩子混乱的情绪/263

 6.积极回应孩子的不良情绪/268

第九章 生性多“疑”,无止境的“为什么”/271

 1.孩子总有“十万个为什么”/273

 2.不要嘲笑孩子的问题/278

 3.讲孩子能听懂的“语言”/283

 4.不要漠视、回避孩子所问的问题/287

 5.难以说明时多查阅书籍/292

 6,尊重孩子的意见/297

 7.鼓励孩子的多疑/301

 8.引导孩子自己解答/305

试读章节

3.“眼”为心声——读懂孩子的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孩子的眼神中,可以洞察出孩子真实的内心世界。全面观察孩子,观察他们的一点一滴,尤其不要忽略对孩子眼神的观察。眼神是孩子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

从眼神中走进孩子的内心

眼神最能表达出一个人内心的想法,尤其是心灵纯洁的孩子的眼神,最能流露出其真实的感受。对于幼儿来说,由于对周围世界认识的不足和表达能力的欠缺,眼神往往是他们表达心声的重要手段。而作为父母,读懂幼儿的眼神,能更好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建立起更加和谐亲密的关系。

当孩子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或者是一个内向、不善表达的孩子遇到困难时,他的内心是极度恐惧而无助的,他往往会来到父母跟前,用一种求救的眼神看着父母,请求你的帮助。这时父母应马上放下其他事,来到孩子身边,用身体的接触给予孩子安全感。

如果发现孩子跟你讲话时眼睛不敢看你,东张西望,眼神游离不定,这说明孩子对谈话的内容不感兴趣,或有什么不便说的事、可能是他做错了事,但还没有被发现;也可能是孩子身上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让他感到不安。如果是孩子对所说的话题不感兴趣,父母应及时调整谈话内容,吸引孩子的注意。如果孩子有“隐情”,父母要以自己真诚而坚定的眼神回望孩子,让他感觉到父母的信任,并以循循善诱的语言引导他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感觉到父母是理解他的。

当孩子有了高兴的事,或在游戏中有了新的发现,我们常会看到孩子发亮的眼睛,说明孩子想得到父母的肯定与鼓励,并与他一起分享快乐与喜悅。此时,父母应该迎着孩子的目光,送去微笑与赞赏,并及时配以语言和动作的鼓励。孩子会觉得父母就是他的朋友、他的知己,与他同欢乐、共呼吸,他的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从而感到信心倍增,力量十足,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会随之愈来愈浓。

细心的父母会发现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有进步,或者想表现得更出色时,他不用语言,而是用充满期待的眼睛看着父母,如果父母能及时回应,他们的脸上会露出满意的微笑。其实这些孩子都是重视心灵体验的孩子,在这一过程中,父母与孩子已完成了一次心灵的对话。所以父母一定不能忽视孩子期待的目光,也一定不要吝啬自己充满关爱和鼓励的目光,从孩子的眼神中找到孩子的需求,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

孩子眼神中的含义

如果孩子的目光迟疑,对任何事物都视而不见,这表示孩子心里有难言之隐,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在他身上。面对这种眼神,家长应当亲切劝慰,热忱开导,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心事,并积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和妥善解决遇到的“难题”。

如果孩子的眼睛闪烁有神、眉飞色舞,表明孩子心情很愉快。这时,家长应一面与孩子共享欢乐时光,热情夸奖孩子的成绩,同时也要告诫孩子不要因此而骄傲,引导孩子走向新的更高境界。

如果孩子眼神无光、昏昏欲睡,表示孩子对眼前的事物毫无兴趣,或者到了已经十分疲倦的程度。这时家长要根据实际情况,转换新的学习或游戏内容,或者改变方式,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兴趣。但如果孩子仍然没有兴奋表现,就需要及时安排孩子去休息。

如果孩子眼中闪光、目不暇接,表示孩子对眼前的事物感到新鲜、兴趣百倍。这时,家长要懂得如何深入引导孩子观察、欣赏,并帮助他们进行有条理的学习和思考。

如果孩子两眼凝视、聚精会神,表示孩子精力集中,想要深入探索真谛。这时,家长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引导,帮助孩子解开更多的奥秘。  如果孩子一直呆呆地看父母的脸色,这表示孩子有事想要企求家长。应该针对孩子的疑难,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并且尽量去满足孩子的要求。

如果孩子低眉顺目、不敢正视你,表示孩子正在进行自我反省。这时,家长要给予孩了热情的关怀和鼓励,不要对其进行严厉训斥。

如果孩子紧盯某物、恋恋不舍,表示孩子对该事物产生了爱慕和新奇感。这时,家长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或满足孩子的心愿,或帮助孩子解除疑惑。

如果孩子怒目而视,表示孩子心里极度不服,想要进行反抗。这时,家长要努力帮助孩子看清是非,让孩子心悦诚服。

用限神与孩子交流

每个人都渴望被爱,渴望被人关心、被人信任,尤其是孩子。他们渴望生活在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里,渴望拥有理解他、信任他、爱他、像朋友一般对待自己的家长。父母若想让孩子感受自己的爱时,不仅需要靠有声、有形的语言和动作,更多则是用眼神,用无声的心灵交流。

有个孩子在日记中写道:“我是亲近爸爸还是远离爸爸,完全由爸爸那双眼睛来决定。爸爸绝大多数时间看我时的眼睛比看别人时都要亮,亮得我只想扑到他的怀抱里。但也有极少时间,爸爸看我时的眼睛很严肃,而且缺少光泽,这时我就不得不选择躲得远远的,而爸爸的这种眼神,大多都是在我犯下严重错误的时候。”

孩子的心灵是最敏感的,对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有深刻的领悟。

父母的眼神里如果充满了慈爱、幸福,任何人看了都会陶醉:“你看,某某看儿子或说起他儿子时,眼睛都会发光……”

然而当孩子犯了错误时,父母的眼神就会显得很沉重,很有穿透力,似乎能看透孩子的五脏六腑,让孩子面对这样的眼神不敢说谎。

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最多的应该是传达力量、理性、自信心与纪律,这跟母亲所传递的那种温暖、拥抱与慈爱有些不同。可见父亲的眼神对孩子走向独立、培养责任心是多么重要。

父母若能以一种温和、平等的方式与孩子进行眼神接触,再搭配适当的语言,便可以将爱与教育完美地结合起来,让孩子在父母温柔而充满爱的视线里获得快乐和自信,从而健康茁壮地成长。

P12-15

序言

“望子成龙,盼女成风”是每个家长的愿望,正因为如此,所有的父母都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孩子,但是,他们不知道,正是他们的这些“爱”压得孩子透不过气来,让孩子的心理受到很多不良的影响。

在父母眼里,认为自己是最了解孩子的人,但是,你们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孩子的心理世界你们了解吗?相信没有几个父母能给出肯定的答案。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孩子们大多都有了自己的独立居室。但是,孩子的心理空间并非因为物质空间的扩大而“水涨船高”。事实上,孩子希望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秘密,有自己自由自在的、独立的时间与空间。在父母一厢情愿的“围”、“追”、“堵”、“截”下成长起来的孩子,通常缺乏自律,情绪起伏不定,应对挫折的能力较差,这无疑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一个发育正常的孩子,除了生理需要之外,心理需要也是必不可少的。作为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满足孩子的生活需要,一般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尊重和满足孩子正当的心理需求,却是许多为人父母者尚未重视的问题,不了解孩子的父母根本发现不了孩子的心理需要,所以,他们很难与孩子相处,也很难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学会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体验孩子的真实感受,多一分对孩子的理解,少一分对孩子的训斥,只有这样,才能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成长氛围。如果你拥有一颗童心,再加上你对孩子的关心与爱护,就一定可以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成为孩子的心灵导师。

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通常都会说:“你该如何如何”“你犯了什么错”,可是事实上,你们或许忽略了孩子正以他们的眼光在看待成人。例如:晚上十一点多,孩子尚未入睡,而父母也毫无要上床的迹象,这时赶孩子快快上床,他或许会说声“哦”然后乖乖入睡,然而心里却在想:“当大人多好,不用早睡,如果我是大人就好了。”如果孩子是带着这种心理入睡,那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就不完全,因为孩子是带着不甘心入睡的。其实仔细思量:孩子心里有这种感受是正常的。在小孩的眼中,大人也一样有瑕疵的,只是他不敢说出来。作为父母,你应该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以身作则,才能正确地指导教育孩子。

本书是一本教育孩子的书籍,它明确说明父母的有些行为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详细告诉父母应该如何做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呼吁父母做孩子的大朋友,多听听孩子的心里话,给孩子塑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们放松地讲出心里所有的喜悦、困惑、恐惧、失望、压力……

本书将告诉你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知道孩子在想些什么,如何理解孩子的情绪,如何正确地对孩子进行指导。当孩子感觉到你理解他的时候,他才会真正感受到你是爱他的。如果你能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充分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意愿,那么,沟通与理解、管教与合作、赞美与批评就都会变得十分容易,教育孩子就会成为一种快乐的体验。

编者

2008年5月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