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如何节省医疗费用
分类
作者 赵国雄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医疗费出奇地昂贵?什么是医疗费水分?什么是医疗费用陷阱?医疗费用水分与陷阱之是偶然发生吗?患者能够避免医疗费用水分与陷阱吗?为什么说依靠常识就可以防范医疗陷阱?什么时候需要警惕与预防医疗费用陷阱?

这一系列的问题全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本书记载的都是作者亲身参与调查研究的实例,作者在两年的时间里,接触了许多患者,记录积累了这些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的种种遭遇,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内容推荐

医疗费用虚高造就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已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热点。如何防范住院医疗费用水分和陷阱?本书通过各类医疗费用陷阱和成功防范陷阱的实例介绍、住院医疗费用清单的实例分析,教患者自学三招,防止“滥用药物”、“扩大手术”等“过度医疗”行为。此外,还介绍了如何降低交通事故的医疗费用支出,以及医疗事故赔偿金分步计算实例。学会三招,不仅仅是为了节省住院医疗费用,更关键的是帮助患者及其家庭避免陷入无法摆脱的巨大身心痛苦之中。

本书内容全部来自作者经手的真实病例,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网站曾作相关报道。

目录

卷首语 对读者说的几句话

绪言 住院患者为什么要自学三招

第一部分 自学三招防范医疗费用陷阱

 一、患者应清醒保持重要常识

 二、如何避免被诱导落人陷阱

 三、学三招自觉增强防范意识

A.住院费用账单一日清

B.用好知情权与选择权

C.医疗第三方模式介入

 四、降低交通事故医疗费用

例1 “医院杀人案”双方后悔莫及

例2 雇主不堪重负闷死车祸受伤者

第二部分 住院医疗费用陷阱实例

 实例1 使用危言耸听的语言

 实例2 患者应当过问麻醉方案

 实例3 12万元只问了无关问题

 实例4 大学学历患者遭遇陷阱

 实例5 被藏匿的化验单

 实例6 维生素居然致死

 实例7 12万元人财两空

 实例8 一本五利4000元

 实例9 生米煮成熟饭

 实例10 当护士的姐姐也上当

 实例11 包治百病,多多益善

 实例12 18万元换来更严重伤害

第三部分 成功防范医疗费用陷阱实例

 实例1 骨折手术费用减半

 实例2 交通事故医疗费用大缩水

 实例3 模仿血尿,诈骗车主

 实例4 成功阻击滥用营养药

 实例5 揭穿“杀鸡用牛刀”的把戏

 实例6 纠正重复计费方式

 实例7 事先防范(患者来信三则)

 实例8 为患者着想的好医生一例

第四部分 住院医疗费用清单实例分析

 实例1 4万元住院费用清单实例分析

 实例2 3万元住院费用清单实例分析

 实例3 5万元住院费用清单实例分析

 实例4 12万元住院费用清单实例分析

第五部分 医疗事故赔偿金分步计算实例

第六部分 防范陷阱关键在于患者自己

附录

 附录1 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聚焦新医改系列

 附录2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报道深化医改

 附录3 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报道医疗第三者

 附录4 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报道上海医疗第三方

 附录5 卫生部人工关节价格招标结果数据表简介

致谢

出版后记

试读章节

到哪里寻找最好的医生?

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或许今后会发明一种方法,证明某位医生是水平最高的医生,但是很遗憾,这种方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发明出来。

按照作者的观点,要了解某位医生的真实水平与服务质量,需要调查该医生曾经服务过的患者,看看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所有患者对该医生的评价,以及患者经过诊疗后的长期疗效。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经过专业评定,再通过与其他医生相比较,才能大致确定该医生的专业服务水平。

由于医生所处医院情况不一样,患者病症情况也不尽相同,加上医疗主管部门行政能力有限等因素,上述的评价体系在实际中难以存在。

应该怎样判断医生的水平?

对于花费较大的疾病,患者一般会到大医院就诊。由此,这个问题演变成在大医院的医生中间,如何寻找好医生。

缺乏医疗专业知识的患者不可能充分了解疾病以及治疗过程的来龙去脉。如果患者自己想办法判断医生的水平高低,本身就是错误的开始。错误的开始很可能导致痛苦的结局。

对于缺乏医疗专业知识的一般读者,作者不准备在这个方面多作解释,而决定给出一个干脆的结论:医生与医生之间的医疗水平差异是有限的,只要年龄、资历、医院级别大致相同,医生的专业水平也应该大致相同。年龄、资历对医生的专业水平的影响也是有限的。比如,40岁的医生与60岁的医生在专业水平上应该没有实质性的差距。

在实际情况中,医生的执业经历、医院内业绩评估、患者的反馈评价等,这些信息患者无从得知,所以,泛泛议论哪个医生好,哪个医生差,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患者口口相传、互相推荐,也可能谬误丛生,因为追根溯源,一开始的评价依据就是偶然的、单方面的、非专业的表象信息。

态度好是否就是好医生?

态度好总比态度生硬、冷漠好。但态度好与医生的服务水平和医德医风并无必然联系。笑容可掬,和蔼可亲,轻声细语是一个可以接受的开始,但不是全部。

在这之后,患者应该看一些实质性特征:

(1)医生是否具体解释他观点的思维过程,比如对患者说明,“因为这样,所以应该怎样”。

(2)医生是否说明治疗费用的具体构成,越具体越好,尤其是能在纸面上比划给患者看。

(3)医生在预测疾病后果时,尤其是在预测较为严重的后果时,是否以书面方式在病历上予以记录。

(4)医生在给出重大建议时,比如,建议住院、建议手术、说明手术范围与性质、建议放置外科植入物时,是否将建议的具体内容、建议的依据、建议的选择范围充分文字化。在建议使用单价较高的医疗产品或外科植入物时,是否书面说明推荐产品的名称、生产或经营单位、推荐依据、特点介绍、相互比较,以及多种选择范围。

(5)在说明重大治疗建议时,是否将谈话环境安排在一个较为正式、专门的场所。

(6)医生在与患者交谈、回复患者的疑问时,是否能针对患者的具体提问答复,而不是转移话题,或避实就虚。

(7)医生是否愿意真实而又充分地提供其他类似患者经其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8)患者手持费用清单要求医生给予详细说明时,医生是否表露出不耐烦的神情。  (9)手术主刀医生是否与患者直接沟通,而不是仅仅让助手医生与患者接触。

(10)手术前,在患者签署各种知情文件时,是否给予具体解释,而不是催促患者,给患者制造精神压力,让患者匆匆一读而过,使阅读、理解文件变成一种空洞形式。

医生是否可能会骗人?

是的,任何行业都可能存在骗子,医疗行业也是如此。

一般成年人的法则也适用于就医过程。比如,对于陌生人,一般成年人表面上可以表现出礼貌与风度,但心底里通常会保持一定的警觉与审视。患者就医过程中也应该持有这种心态,这并不过分与多余,因为医生自己在消费活动或在其他社会活动中也是如此。

由于医疗产品的供应商大多已经是私有属性,供应商与医生联手,就会有某些医生纯粹出于一己私利而将各种医疗产品使用于诊疗过程当中。由此,患者应该对医生各种诊疗建议与观点保持有足够的审视与警觉。

几乎所有的医疗产品都有回扣,尤其是单价达几十元及几百元的产品,回扣范围大致在20%~30%的水平,这些回扣与医院没有关系,是供应商直接提供给医生的。包括药品、医疗设备、手术材料、卫生材料、化验试剂,其中回扣数额最高的是外科植入物。

外科植入物回扣高的原因是:①单价高,几千几万元的外科植人物比比皆是,医生一台手术后现金回扣往往高达几千元上万元,而且往往一天可以做好几例手术。②外科植人物价格容易定得高。因为这些东西放在患者体内,患者自己无法直接看到,所以无法判定其真实价值。患者往往认为这些东西都是高精尖的东西(图1-1为从患者体内取出的骨科钢板钢钉,收取患者价格为3万元。这些东西并无多少技术含量,读者可自行判断其价值)。P9-12

序言

对读者说的几句话

本书记载的数十例真实住院病例说明,住院患者应当自学三招,防范巨额医疗费用陷阱,避免由此带来的巨大身心伤害。

这些受害患者及其他们的家人,没有谁事先认为自己是愚笨的。这些上当受骗的人并非都是农村来大城市求医的人,其中不乏具有大学文化水平者。

买了不称心的衣服,可以不穿,最多是浪费点钱。

去饭店吃饭吃得不满意,可以不做回头客,最多也就是浪费点钱。

医疗过程中,吃不必要吃的药、做不必要做的手术,不仅仅浪费患者大量钱财,而且会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身心双重的、挥之不去的痛苦。

当患者明白自己已经遭受了过度医疗的伤害时,痛苦往往已经无法摆脱与逆转。这时候,再多的议论对患者已无多大意义。

所以,应当事先防范。

事先防范,住院患者并不需要拥有专业医疗知识。

事先防范,住院患者所需要的仅仅是常识。

本书通篇说的是常识。

后记

第一次接触作者,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敦实的身材,板寸平头,匆匆赶来时的满头大汗。没有多少应酬的对话,三言两语就直奔主题。我感觉他是一位实践者,一位行动者,一位敢于吃螃蟹的行动者。

关于医改问题,牵涉到亿万大众的切身利益。怎样深入进行下去,至少目前大多数人还在萦萦地观望着、盼望着。我的作者赵先生是一位具有名牌大学医药学专业背景的业内人士,他对当前医疗行业一些明摆在面上的问题,结合他自己早年从事医药销售工作的经历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答案就是本书中总结一些实例得出的结论:患者们行动起来,增强防范意识,齐心协力制止虚高的医疗费用。这不仅是在维护自身的权益,而且也是在切切实实地推动着医改的深入。

看病难、看病贵这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各国的医疗运作体制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作为一个正处于深化改革开放中的发展中国家,我们能不能通过我们富有成效的医改实践,为世界各国端出一个为各方所称道、所仿效的中国模式?

编完本书,感慨良多!我在医学院校工作了20多年,书中记载的这些触目惊心的实例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看到校园里这些医学专业的莘莘学子,我想起了朱镕基总理在任时曾经对财经专业学生的殷切题词:“不做假账”。我不是总理,但我也想对医学生们说一句:“病人为上”。

责任编辑

2008年7月23日于同济校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