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全球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研究领域数十位权威专家主笔,上千幅图片精彩呈现!论述严谨、富于探索,全方位揭示神秘奇幻的两栖及爬行动物世界;行文唯美、趣味生动,多层次呈现爬行及两栖动物非凡的生命历程!
本书由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研究领域的世界一流专家蒂姆·哈利代和克莱格·阿德勒共同主编,由来自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世界自然资源监测中心等机构的数十位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撰写,内容涵盖了全球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最详尽的研究成果,具有内容丰富、观点前沿、资料准确、图片精美等突出特点。
这本《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百科全书》由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研究领域的世界一流专家蒂姆·哈利代和克莱格·阿德勒共同主编,由来自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世界自然资源监测中心等机构的数十位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撰写,内容涵盖了全球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最详尽的研究成果,对已知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每一科类均有详细的论述,介绍了已知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种类生活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生理特征、生活习性等,并附有相关的知识档案、资料摘要、分类列表,再辅以极具科学性和前沿性的特别专题深入阐述这两类动物的生理机制、自然史等各主要方面,多层次、全方位、多角度、细节化地展现生动的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世界。同时,书中千余幅高清晰度的彩色照片将各种类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表现得栩栩如生,使其主要特点和显著特征跃然纸上。全书内容都是根据最新科学发现、最新分类方式以及最新资料撰写而成,具有内容丰富、观点前沿、资料准确、图片精美等突出特点。
亚洲龟危机
——国际交易对龟生存的威胁
龟在东亚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龟是四种圣物之一,往往与水、黑色和北方联系在一起。这种动物代表着长寿、力量、财富和持久。活龟曾经被作为贡品献给中国的帝王;淡水龟通常被养在寺庙的水池中,并经常出现在古典绘画作品中。4000年前的占卜仪式中,人们用龟壳进行占卜。人们对龟的欣赏包含了从象征和美学意义一直到实际应用的诸多方面,包括作为传统药物和食材。这种食材的价值不仅仅是含有蛋白质和热量——龟肉被认为是一种“热”的食物,它能加速血液循环从而温暖人的身体。龟骨特别是胸甲被广泛运用到传统医药的制造中,而龟苓膏也非常流行,它被认为是一种解毒物质,据称还具有抗癌功效。
传统上对亚洲陆龟和淡水龟的收集和开发是作为生活所需和少量的地区性交易,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在交易限制相对较松且消费者有足够购买力的地区,如中国台湾和香港,就逐渐减少当地龟的供应量而是增加进口量。目前,也有大量的龟被进口到中国内地。
最初,这些龟从越南和孟加拉国出口到中国,这些国家积极增加龟的出口数量以作为一种收入来源。随着交易量增至每年数百吨,出口国的龟种群逐渐被耗尽,因此人们又开始开发新的资源——越南商人开始从邻国老挝和束埔寨收购龟;孟加拉国出口的龟还包括从恒河平原其他地区收集来的。新开辟的陆上直接交易路线为从中国云南省到缅甸,空中线路则到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以及泰国。
大部分用于交易的龟是由专业猎手或者植物园工人从野外收集来的,龟交易链则包括由存储仓库、中间商和出口商组成的庞大而井然有序的网络系统。
由于对野生种群开发增加,许多有魄力的个人开始更新饲养中华鳖的技术。中华鳖养殖技术于19世纪60年代在日本取得突破,并在该国和中国台湾得到改良,且于20世纪80年代被引进到新加坡、泰国和马来西亚等热带地区。在热带环境中,中华鳖生长和繁殖速度加快,终年都可以产卵和孵化出后代。由于东亚地区的市场对其需求巨大,龟养殖很快就成为水产业生产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1996年和1999年,泰国和马来西亚龟的年产量分别达到600万和140万只。人们试图养殖其他一些种类,如大型亚洲本地鳖,但是最终证明这些品种的经济效益不高。由于几年后龟养殖业在中国本土也迅速兴旺,导致泰国和马来西亚龟的出口数量下降,龟产量减少并造成亏损。
亚洲龟贸易中的一个数量较少但是相对效益较高的部分为用于国际宠物交易,丰富多样的龟品种供应给欧洲、美国、日本和其他地区的龟发烧友。为了便于航运,宠物出口商一般会从大量的作为食物贸易的龟中挑选出幼龟,并把它们运到海外进口商手中。这种交易中的大部分龟为当地普通且价值一般的种类,但是也有一些商人专门从基本未开发的地区收集不寻常的龟品种。当一些人们不熟悉的龟被当做新品种时,市场需求激增,甚至数千美元才能买到一只龟。这种意外之财加剧了这种交易,并刺激了批发商去开辟新品种的来源地,将这种大量的交易扩展到原先没有受到这种影响的地区。
龟普遍生长速度缓慢,成熟较晚且每年繁殖率较低,因此不适合大量开发,尤其交易的对象是成熟且具有繁殖能力、在自然状况中死亡率很低的成年龟时,更是如此。过量收集用于出口,导致了在几年内地区性龟种群数量的急速下降,有些出口国形成了本地龟数量的”真空”期。而且不仅是龟的数量锐减,包括穿山甲、蛇、懒猴在内的任何在野生动物交易中有价值的动物都遭此一劫。
从20世纪90年代早期起,对这种交易产生的影响的关注开始增加,并在90年代末期得到广泛响应。1999年1 2月,在束埔寨金边召开的一个研讨会让人们意识到龟类的处境:亚洲野生龟种群的数量在整个大陆大幅下降,很多种类都已陷入即将灭绝的危险中。1999年亚洲龟的交易量已达到了8000吨,90种亚洲陆龟和淡水龟中幸存的67种生存已受到威胁,其中有18种已被列为濒临灭绝的种类。所有关于亚洲龟生存危机的事实都在尽可能广的范围内公布出来,然而与大象、油泄露事故或者国际政治事件相比,亚洲龟却又不具备太多的新闻价值。
随着对亚洲龟关注的增加,人们也采取了相应的行动,包括在1997年将锦龟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中,并于2000年将亚洲盒龟中整个属于闭壳龟属的种类列入CITES附录II中。各国国内野生动物保护法以及贸易条例已更新,规定或更改了交易龟的配额数量,并强制执行管理制度,对非法运输龟的船只予以没收。另外,中国在新疆建立了一个保护区专门保护中亚玳瑁。贯穿整个亚洲的数量众多的国家公园、野生动物禁猎区以及其他的保护区域,或多或少地为许多(尽管不是全部)亚洲龟提供了庇护所。
鉴于过度开发利用所带来的压力,一些人认为人工饲养龟对挽救一些种类的龟来说是很必要的措施,更多人认为这种举措能够维持”保险性数量”,为更多保护行动提供支撑。2001年1月,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举办的一个研习会将分散在世界各地致力于保护龟繁殖的机构集中在一起,并将其联合起来成立了龟拯救联盟。
目前,龟的保护已经取得了很多重要的进展,但是以后所面临的挑战还很艰巨。对龟类交易(不管是用做食物、医药或者宠物交易)的全盘禁止是不可能的,甚至是不合情理的。人们所面对的挑战是如何减少对野生龟的需求,并且使龟的延续发展和满足市场需求保持数量上的平衡。具体的措施如:以人工饲养的种类来满足市场的大部分需求;对野生种类进行可行性的管理;并在龟生长旺盛的地区实施有效地保护措施。陆龟和淡水龟作为亚洲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已经存在了2亿年,而且它们理应在其非凡的进化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P142-143
美丽壮阔的大自然是人类生生不息的家园,而生活在其中的各种生机盎然的动物则是人类最亲近的朋友。在这个动物大家庭中,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因其独具特色的外貌、别具一格的生活习性、扑朔迷离的进化史一直强烈地激发着人类对它们的好奇。深入了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相关知识不仅能满足人们对它们的好奇和研究兴趣,还能有效培养人们热爱生命的真挚情感,帮助人们了解大自然的运行规律,感悟地球生命进化史的博大和壮阔。
在脊椎动物的进化史中,两栖动物是从水中到陆地上生活的承上启下的关键群体,从它们开始,脊椎动物才在陆地上打开局面,从而发展出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和人类,因此,两栖动物的起源和进化是脊椎动物史上的一场革命,研究两栖动物有着重大的意义。两栖动物中,人们熟悉的青蛙是跳跃健将,更是捕虫能手,是农民们的好帮手。而蝾螈也是神奇而隐秘的两栖动物,它们有着可爱的外形,并且在数亿年的进化中成功地开辟了广阔的栖息地,体现了两栖动物宏大的生命史。爬行动物是第一批真正摆脱对水的依赖而征服陆地的脊椎动物,也是统治陆地时间最长的动物。恐龙就是远古爬行动物的代表,这种“史前巨兽”给了人们太多的想象和惊叹,关于恐龙时代的科幻小说、影视作品是人们长期津津乐道、炙手可热的题材。经过数代的进化,现代的爬行动物我们可以看到行动迟缓、长寿善躲的龟;行动迅捷、外观奇特的蜥蜴;悄然无声、令人胆寒的蛇;体形硕大、冷酷凶猛的鳄鱼等等,各种爬行动物都有着非比寻常的特点,比如,遇险时蜥蜴尾巴的自断、变色龙变换体色;鳄鱼依靠温度决定性别;有的蛇拥有极具杀伤力的毒液……这些爬行动物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且因其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而成为人类热衷探究的动物群体。
然而,对于现代社会,特别是都市中的人们来说,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更多的只是动物园里铁窗后一个个形单影只的身影,丧失了自然赋予它们的野性和活力。人类活动对动物栖息地的不断破坏与占领不仅威胁到越来越多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生存,还造成了人们与大自然的疏离,人们对于环境破坏所产生负面影响的感觉也越来越迟钝——对气候变化、臭氧层被破坏、污染极其敏感的两栖动物恰恰可以充当环境变化的风向标。更为严重的是:人造化学品的大量施用、国际食品交易、药品交易、皮革饰品交易、宠物交易等引起的滥捕滥杀等,使得越来越多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品种灭绝或濒临灭绝,这极大地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对地球实现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加深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理解对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益处,建立自觉保护各种生物的意识有重要作用。这也是我们引进并出版这本《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百科全书》的宗旨。
本书由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研究领域的世界一流专家蒂姆·哈利代和克莱格·阿德勒主编,由来自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世界自然资源监测中心等机构的数十位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教授撰写,内容涵盖了全球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最详尽的研究成果,对已知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每一科类均有详细的论述,介绍了已知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种类生活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生理特征、生活习性等,并附有相关的知识档案、资料摘要、分类列表,再辅以极具科学性和前沿性的特别专题深入阐述这两类动物的生理机制、自然史等各主要方面,多层次、全方位、多角度、细节化地展现生动的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世界。同时,书中千余幅高清晰度的彩色照片将各种类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表现得栩栩如生,使其主要特点和显著特征跃然纸上。全书内容都是根据最新科学发现、最新分类方式以及最新资料撰写而成,内容丰富、观点前沿、资料准确、图片精美是本书的几大突出特点。我们力求以这种科学、新颖的体例将读者们带入一个知识丰富、奇妙多彩、充满启迪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世界。
“阅读本书你将会发现,原来世界上最令人激动与着迷的物种有不少是属于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
——美国“华盛顿邮报”
“该书论述的科学性、缜密性以及令人愉快的阅读情境是显然的,展现了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宏大的生命史。”
——亚马逊网站
“对于全世界的人们来说,阅读此书无疑能在最大程度上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欧洲生物多样性工作组理事:格克·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