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具有特殊的身份、地位,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公共责任,因此,领导的说话不同于普通人,必须把握好分寸,有更多的讲究和忌讳。普通人说话不得体,可以一笑了之,无关紧要;但作为领导,轻则有失身份,在公众面前丢了面子,重则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为此承担领导责任。因此,自觉学习领导说话艺术,提高说话水平,对于领导者来说显得至关重要。本书从领导如何阅读、写作、倾听、沟通、开会、激励下属、在不同文化之间搭建桥梁等方面,详细阐述了领导的说话艺术,为各级领导者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说话水平、,培养语言风格、树立领导风范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指导。
著名领导力大师沃伦·本尼斯曾说:“领导者与常人的区别在于,领导者能够把握说话的技巧,清楚明白地表达人类共同的梦想。”作为领导,必须出入各种公众场合,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谈判、演讲,说服他人,激励员工,和各种人打交道,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说话的艺术。本书详细阐述了领导如何阅读、写作、发表演说、倾听、与小组和个人交流,以及如何在不同文化之间搭建桥梁,同时还配备了大量操作性很强的练习,为各级领导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说话水平、培养语言风格、树立领导风范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指导。
第1节 领导才能发展阶段
一切从新手开始
任何理论都来源于实践。也就是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会有一些创造性的做法,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其中一部分有心人还对其反复地使用。既然这些做法能够一次又一次地解决同类问题,那么其中必然有一般的规律性的理论存在,只是人们没有意识到而已。作为领导艺术的理论也是如此。
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不同领导身上都有一些共同素质,这些共同素质中最典型的就是非凡的语言交际能力。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并不是一开始就表现出来的。在成为领导之前,你可能是通过自己的摸索攻克了实际工作中的许多技术难关,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并且仔细地总结了相当多的经验。成为领导以后,当员工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就会向你求助,这时你自然而然地便会想到自己当初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但现在你不需要亲自动手去做,你需要做的是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告诉员工,晓畅易懂地使员工领会你的意思,语言交际的重要性在这个时候也就体现出来了。在反复地传授经验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最好的方法就是讲故事。将自己处理问题的经验以讲故事的方法告诉员工,给员工强烈的现场感与亲切感,从而更有效地帮助员工处理所遇到的问题。在新问题的不断出现与解决的过程中,你的领导才能也就不断地成熟,经历也越来越丰富,这样也就不断地有新故事发生。如此循环往复,领导的能力也就自然会不断地提高。
没有人天生就是领导者,领导都是被后天形势逼迫而训练培养出来的。
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你往往忽略了他人的存在,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钻研工作上,关注的都是工作本身。同时也正是因为这种专注,让你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从而为上司所赏识,被提拔为部门的领导。在走上领导岗位以后,随着需要沟通交流的场合的增多,语言上的不足与尴尬往往也就显露出来了。你可能是一名刚被任命为科研室主任的科学家,虽然曾经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学难关,可是此时,你必须对其他科学人员讲解大量的试验原理;你可能是刚被提拔为车间主任的熟练技术工人,虽然能够熟练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但是作为车间主任,你必须将自己的经验通俗易懂地传授给其他工人……
这种种情况都是初为领导者的新手可能遇到的。因为当你走上领导岗位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虽然在以前做得是那么出色,可是作为一名领导,你需要做的更多的是与下属沟通,去帮助解决其他人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这时对你语言表达上的能力要求就更高了。由于在过去的工作中不需要太多的语言交际,这时你就有可能因为语言表达问题而使自己陷入窘态,即使是名人。
沈从文虽然只有小学文化,可是他硬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写出了一篇篇展示湘西水土风情的、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品,成为著名的京派作家。成名以后,他在胡适的邀请下到上海公立大学去任教。上第一堂课时,教室里爆满,连门口外、走廊里都有人。原来,听说大作家沈从文要来上课,大家奔走相告,都慕名而来,想领略一下沈从文的风采。面对这么多人,沈从文感到前所未有的紧张,他呆杲地站着,几乎沉默了十几分钟。好在大家都读过他的作品,都是他的崇拜者,所以没有人起哄,教室里很是安静。大家静静地等着他,用期待的、鼓励的眼光看着他。等他稳定下来,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课,可大家还没听出意思来,他就戛然而止了。这份讲义他准备了好几天,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原本是两个小时的课程,他十几分钟就讲完了。他在讲台上走来走去,觉得实在没有什么说的了,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就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这样一行字:“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
沈从文虽然不是什么作家协会的领导,但是他在教室里给众多学生讲课的情形,却与领导给员工讲话类似,都要把自己所要讲的内容说清楚,让人容易领会把握。像沈从文这样的例子不仅中国有,在外国也不少。
莱斯是世界上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联邦保险公司的副总裁。他刚进入保险行业不到3年的时间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当时,公司在加州举行了一次盛大的聚会,被邀请的都是保险事业的成功人士,莱斯也在被邀请之列,并且被邀请作30分钟的讲演。
莱斯兴奋至极,因为他知道自己提升的机会来了。离聚会还有一周时间,他就认真地把演讲稿写好,还专门请人仔细地修改润色过。然后每天早晨上班之前、晚上下班之后,他都对着镜子练习。他把每一句话、每一个手势甚至每一个表情都演练得非常熟练。他完全自信,这次演讲一定会很成功,他甚至好像听到了听众雷鸣般的掌声。
到了聚会那天,他又在房间里准备了一下,效果很好。聚会时,该到他讲演了。当他站起来,看到台下黑压压的一片时,内心突然一阵恐惧。他说:“大家好,我……”一句没说完,他就两耳嗡嗡直晌,大脑一片空白,站在那里不知所措了。恐惧开始支配他,他想逃走,开始后退,后退……突然一个趔趄,他掉下了讲演台。现实中听众的哄然大笑代替了想象中的热烈掌声。可能没有什么比这更丢脸面了,所以他感到实在不能在这个公司再待下去了,便递交了辞职报告。他的上司说服他收回了辞职报告,并帮助他恢复了自信,从而也成就了现在的副总裁。
紧张与恐惧让莱斯在几千名成功人士面前表现得如此尴尬,几乎在以后的工作中丧失了信心与勇气。P1-3
当你翻阅本书的时候,说明此时的你或者正充满豪情地准备向领导的岗位迈进,或者已经是领导中的一员了。而你之所以翻开本书,是不是因为遇到了语言方面的困难或者挫折,正急切地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的确,要成为一名成功的领导,说话可能是你要克服的最大的难关。作为领导,必须具备领导的才能,特别是说话的艺术才能。著名的领导力大师沃伦·本尼斯曾经说过:“领导者与常人的区别就在于,领导者能够把握说话的技巧,清楚明白地表达人类共同的梦想。”从准备成为领导的那一刻起,就决定了你必须建立自己的威信,必须写作,必须演讲,必须说服别人,必须与客户谈判,必须激励员工,必须与各类人打交道,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说话的艺术。无论你的教育背景、实际的工作能力如何,只要你的目标是成为一名成功的领导,那么就一定要加强说话艺术方面的训练。
为什么如此强调说话艺术的重要性呢?根据哈佛大学对各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工作状况的分析,一个成功的领导每天的时间安排是:20%的间阅读,20%的时间写作,30%的时间作报告,30%的时间开正式会议。哪一部分时间与说话没有关系呢?虽然这些成功的领导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教育背景、社会阅历也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所有人都非常重视语言在领导技巧中的核心作用。卡耐基也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约有15%取决于技术知识,85%取决于口才艺术。”在现代的交际型社会里,说话艺术对于一个普通人的成功尚且如此重要,更何况是领导。如果你的语言使用不当、空洞乏味、味同嚼蜡、拖沓烦琐,就会让人感觉你本人的性格也是如此。尽管你很有气质,恐怕还是没有人会服从你的领导。
领导的说话艺术有一定天赋的因素,但其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因为说话的艺术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而不是静态的。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加上勤奋努力与持之以恒,在领导的成长道路上尽情地体味其中的艰辛与快乐,不怕人笑话,毫不松懈地坚持自己的目标,你就可以熟练地掌握语言的技巧,成长为一名成功的领导。
那么究竟如何使用语言的技巧呢?任何领导的成长都有一个过程。本书将领导才能的发展大体分为新手、学徒、熟练或精通3个阶段,这样你就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不同阶段,来决定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学起。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技巧,从来没有什么万能的技巧。
作为一名成功的领导,不仅要学习口头语言,而且还要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无声的领导”具体而详细地讲述了肢体语言的方方面面,让你闪亮登场。“模仿造就成功”,这句话在领导的说话艺术方面也同样适用。你虽然没有领导的经历,但是历史上以及现实中却有大批的成功领导能够给你做榜样。模仿他们的成功经验,像领导一样阅读、像领导一样倾听、像领导一样写作、像领导一样沟通,你终将成就自己的辉煌。
同时,作为领导你就必须要站在听众面前演讲,无论人数多少,你都必须沉着应对。“发表演讲”对演讲前的准备、开始演讲以及演讲中应该避免的种种问题都作了充分的说明,将助你成功。
会议也是领导所必须面对的,如何让会议有效呢?本书提出了解决“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方案,保你在操纵会议的时候驾轻就熟。
面对全球化的大背景,作为领导的你不可能熟视无睹。本书最后1章为你讲述了如何搭建文化的桥梁,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
本书以理论结合实际,并且配备了可操作性很强的练习,一册在手即可以帮你掌握领导的成功艺术。无论你处在领导才能成长的哪一个阶段,都可以在里面找到适用于自己的方法。任何技术都是需要经过不断的训练才能熟练掌握的,正所谓熟能生巧。离开了日常的活学活用,再好的技巧也只是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