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烟雾弥漫你的眼(我在火葬场学到的生命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凯特琳·道蒂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烟雾弥漫你的眼(我在火葬场学到的生命学)》,美国亚马逊读者五星热推,称其为“有毒的鸡尾酒”“故事超感人”“读到第二章就放声大笑的奇书”。

中世纪历史专业出身“乖乖女”——凯特琳·道蒂,殡葬业工作六年真实记录。

我们越了解死亡,就越了解生命和自己。

出于对死亡的恐惧,我们建造大教堂、繁衍后代、发动战争,凌晨三点上网看猫猫视频。

内容推荐

一位年轻的殡葬工来到幕后,大胆探究这门奇特行业可怕(但又迷人)的一切。

大多数人不愿思考死亡,但凯特琳·道蒂,一名二十来岁、中世纪历史专业出身并热爱恐怖事物的姑娘,选择在火葬场工作,将自己病态的爱好转变为一生的事业,她与形形色色的活人和死人打交道,努力在殡葬人的秘密文化中找到一席之地。

《烟雾弥漫你的眼(我在火葬场学到的生命学)》讲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成长故事,古怪的奇遇和难忘的场景比比皆是。凯特琳处理过不同种族、形状和遭遇的尸体,在这个过程中很快成为穿行于死者世界的探险家。她描写了自己如何从火化炉里清扫骨灰,讲述了火化和殡葬业的奇怪历史,并对不同文化中看似古怪、奇妙的丧葬习俗赞叹不已。

她的文字真诚可信,略带讽刺的口吻不忘自嘲一番,原本禁忌的话题变得平易近人、妙趣横生。作为一名拥有从业许可、致力于非传统殡葬服务的殡葬人,凯特琳在本书中呼吁,我们身处在一个惧怕死亡的文化和社会里,应该有更妥当地处理死亡(及死者)的方式。

目录

作者的话

给拜伦刮脸

惊喜礼盒

坠落的声音

果冻里的牙签

按下按钮

粉红鸡尾酒

魔鬼圣婴

快速处理

不自然的自然

唉,可怜的尤里克

厄洛斯与塔纳托斯

冒泡

大净

独自上阵

红木林

死亡学校

运尸车

死亡艺术

浪子回头(就当是尾声吧)

致谢

关于文献

试读章节

一个女孩永远都记得她刮过的第一张死人脸。比初吻和失贞更尴尬的,也只有这个了。当你手里攥着一把粉色的塑料刮胡刀,站在一具老头的尸体前时,时间从未过得如此漫长。

在刺眼的荧光灯下,我盯着可怜的、一动不动的拜伦,足足看了十分钟。拜伦是他的名字,至少挂在他大脚趾上的标签是这么写的。我不确定拜伦是“他”(一个人)还是“它”(一具尸体),但是在亲密接触之前,我至少得知道他的名字吧。

拜伦是(或曾经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长着厚厚的白发和白胡子。他一丝不挂,除了我围在他下半身的一条单子,我也不知道这样做是想保护什么。逝者的尊严,我猜。

他的双眼像两只泄了气的气球,就那样摊在眼眶里,望着无尽的深渊。如果情人的双眼是清澈的湖水,那拜伦的眼睛就是一汪臭池塘。他嘴巴扭曲,半张着发出无声的尖叫。

“呃,嗨,麦克?”我在准备间呼唤我的新老板,“那么,我猜我该用点儿……剃须膏什么的?”

麦克走进来,从一个金属架子上拿下一罐“霸烁”剃须膏,让我注意不要留下划痕。

“你要是把他的脸划破了,我们可没有什么补救的办法。所以小心点儿,知道吗?”

好吧,小心点儿。好像以前我一直都很小心“给别人刮胡子”似的。但我从来没给人刮过。

我戴上胶皮手套,戳了戳拜伦冰冷、僵硬的双颊,抚过长了好几天的胡茬儿。干这活真没有什么成就感可言。我从小一直以为,殡葬师是经过训练的专业人士,精通尸体处理,根本不用普通人动手。不知道拜伦的家人会不会知道,一个毫无经验的23岁女孩正拿着刮胡刀,准备给他们挚爱的亲人刮脸?

我试着把拜伦的双眼合上,但他布满老年斑的眼皮像百叶窗一样,刚一闭上就弹开,好像非要看着我干完这活儿才行。我又试了一次,还是不行。“嘿,拜伦,我不需要你在这儿指手画脚。”没人回应我。

他的嘴巴也合不上。我可以用力把它闭上,但几秒钟之后又弹开了。不管我做什么,拜伦都不打算做一个在午后享受刮脸的绅士,温顺地任由剃须师傅摆布。最后我宣布放弃,直接把剃须泡沫喷在他脸上,然后笨手笨脚地抹匀,活像《阴阳魔界》中用手指涂鸦的阴森小孩。

不就是个死人吗,我自言自语。就是一摊腐肉,凯特琳,动物的尸体而已。

但是用这招鼓舞士气并不管用。拜伦才不是一堆腐肉。他曾经也是高贵、奇妙的生物,就像独角兽和狮鹫。他是圣洁和世俗的混合体,这会儿在生命与永恒之间的中转站,跟我困在一起了。

当我确信自己做不来这行时,已经太晚了。除了给拜伦刮胡子,我没有别的选择。我拿起那把粉色的刮胡刀,它就是这黑暗行当的必备工具。我绷紧了脸,发出一声只有狗能听见的剌耳尖叫,便把刀锋贴在拜伦的脸上,开始了我给死人刮脸的职业生涯。

那天早上起床时,我根本没料到自己要给尸体刮胡子。别误会,我知道要跟尸体打交道,但不知道还要刮脸。这是我在西风火葬场担任火化工的第一天。这是一个家族经营的停尸所,或者叫殡仪馆,叫法不同,就看你住在美国东部还是西部了。停尸所、殡仪馆、马铃薯、山药蛋,反正就是放尸体的地方。

我早早就跳下床——这可是从来没有的事,穿上长裤——我从来不穿长裤,蹬上铆钉靴。裤子太短,靴子又太大,我看起来可笑极了。但我得辩解一下,从没有人教过我烧尸体时应该怎样打扮。(P10-12)

序言

据一名目击了整个事件的记者称,1917年,当法国行刑队正要为玛塔·哈丽执行枪决时,这位因转型为“一战”间谍而名声大噪的艳舞女郎拒绝佩戴眼罩。

“我一定要戴上这个东西吗?”玛塔·哈丽瞥了一眼眼罩,转身问律师。

“如果夫人不愿意,那么戴和不戴也没有什么区别。”律师答道,然后急忙转身离去。

于是,玛塔·哈丽既没有被捆绑,也没有被蒙住双眼。她镇定地看着那些刽子手,牧师、修女、律师纷纷从她身边走开。

直面死亡并非易事。为了逃避它的存在,我们选择被蒙上双眼,对死亡和临终的真实性视而不见。“不知即为福”在这里根本说不通,只能意味着一种更深入的恐惧。

我们尽可能让死亡远离我们,比如把尸体关在不锈钢门后,把弥留之际的病人塞进病房里。在隐藏死亡这方面,我们干得还真不赖,你甚至以为我们将是第一代拥有不死之身的人。但我们不是。我们都将死去,这我们知道。伟大的文化人类学家厄内斯特·贝克说过:“一直在人类心里作祟的,好像只有对死亡的恐惧,别无其他。”出于对死亡的恐惧,我们建造大教堂,繁衍后代,发动战争,凌晨三点上网看猫猫视频。死亡激发出我们作为人类所拥有的每一种潜能和毁灭欲望。我们越了解死亡,就越了解自己。

本书记录了我在美国殡葬行业头六年的工作经历。如果死亡和死尸的真实描写让你心生顾虑,那你还真是挑错了书。现在请你仔细斟酌,是否要继续阅读。书里全部是真人真事,为保护当事人隐私和逝者身份,部分人名和细节略有改动(下三路猛料除外,我保证)。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堪称矛盾混合体,悲伤又搞笑,迷人又古怪,充满了智慧,如同一杯有毒的鸡尾酒,即使你已经失魂落魄,也会让你欲罢不能。她带给死亡一丝生命的气息。”

——多黛·斯图尔特 网站副主编

一般像这样形象又病态的书会令它的读者陷入一阵忧伤,但是道蒂女士——这位令人信任的奇幻死亡之境的向导——却让我们一路笑个不停。

——《华盛顿邮报》

一本改变死亡观的书,不被道蒂的讲述启发是不可能的。

——《泰晤士报》

带着你意料之中的暗黑聪慧、可能意料之外的悲悯和洞见、强大的叙事能力以及生动的描写,作为殡葬从业人员,作者呈现出了心理学家们看起来已经忘记的保护机制——幽默。

——《新科学家》(世界一的英国科学、科技新闻杂志)

我太享受作者的故事了,没想到在读到第二章的时候就放声大笑。作者的幽默感让这一切的描述免除了尴尬。

——读者 Hanna.w.

如果你不怕直视死亡,这本书是为你准备的。如果你怕,这本书可能更适合你。

——读者 Just My Op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3: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