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公民的烦恼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徐志频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天生你才何曾用?

2012年初,华南理工大学大学生钟滔做了一次“转型期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结果让人惊讶:从2003年到2011年,我国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由212万剧增到660万,就业难年复一年;同时,用人单位却年年面临招人难。中小企业本可以吸纳75%就业大军,平台多年来却成了一地“空台”。两者似乎陷入了一个“相看两厌”的怪圈。

关于人才、关于人尽其用的话题,唇枪舌战,莫衷一是,打得社会炽热。

这逼得我们去历史中追寻一点回答。

说项论刘

项羽与刘邦,生死对头,后人翻到历史,怎么也避不开。

尽人皆知的项刘,又莫过于鸿门宴。鸿门宴最揪人心,还是那项庄舞剑。

项刘争霸,刘邦是个赢家,鸿门宴上他赢,乌江一战他也赢。但刘邦赢得十分不光彩:包括那次逃离项羽的追杀,为让车逃得快,多次将子女推下去;包括项羽要烹他老爸,他不去跪地求饶,居然声称要分一杯羹。如此绝后空前的赤裸裸人物,将中国传统伦理彻底颠覆,千载而下,无论如何,千夫所指。

所以,我一直很疑惑毛泽东对刘邦以及刘邦对手的评价。这到底又是什么原因?

在刘邦的生性中,由于出身极端低微,与生俱来,就是痞。痞之外,就是无能。刘邦到底有什么本事?回答十分让人沮丧:什么也没有。用他自己的话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中,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扶百姓,给饷馈,不绝粮,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功必取,吾不如韩信。

什么本事也没有,反倒一脸痞相的刘邦,居然成就了惊天大业,他到底靠的是什么呢?同样让人惊讶:全靠什么本事也没有。不信翻《史记》,他说得最多的一句,叫“如之奈何?”换成白话:我怎么办?自己时刻一脸茫然。

本事之外,刘邦倒不是一无是处。因为自己无能,所以他很容易发现他人之能;因为生性就痞,自己鸡鸣狗盗,所以嘻嘻哈哈的容人之量,实在超越了任何人。即使项羽仁而爱人,抵不上刘邦寡而薄人。

如果硬说刘邦还有本事,那也就只有一条:善于用人。因为容易发现人,又能容人,兼善用人,凭这简单的一条,他真赢了。

用他自己的话说:子房、萧何、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未必项羽就不会用人,而且仅仅是败在用人?

项羽出身贵族,有很强的优越感,这很容易造成他瞧不起人。项羽瞧不起许多人,包括给他打江山的人,韩信这样一个人才,就愣是让他给抛掉,反为对手所用。刘邦总结经验:项羽败在仅一个范曾做谋士,还不知道用。一句断了对手终生。

作为统帅的项羽,他最大的短处,正在于过于能干。霸王自己炫耀说:力拔山兮气盖世。话虽有点过头,但不是吹牛皮。他为这个才能高兴,外人看了替他捏汗:你自己这么厉害,下属往哪里摆啊?果然,自己力大无比,蔚为万夫之雄,这加紧了他的傲慢,让他有绝对信心,瞧不起任何人。

贵族身份加本事高手,这两样绝对优势,到了统帅项羽身上,居然都成了毁他的缺点。全世界论本事,论地位,都没有人能超过他,那么天下到他眼里,就是个人的天下,他不可能将别人当回事。

你不把别人当回事,别人当然也不大可能将你当回事。孟子说,君若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你既然已负天下人,天下人必然也要负你。项羽先负人,再是人负己,几经折腾,活活把自己逼进独立王国。

贵族战不胜痞子,本事家赢不了无能家,这是楚汉之争的结论。这个发现让人惊讶。我们关心的是,这到底是偶然之果,还是必然之因?

天生妒忌

看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失道求仁,失仁求义,失义求礼,失礼求法,这是历史的逻辑线。如果还可以加一句,则是失法求诈,这个发现让人震惊。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人性,看出一种领导风格背后的无奈现实。

领导的对象从来不是别的,而是人。说得更清楚,就是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就是天下的人心可以被抓住。

人性共同的弱点,是一个人最让人反感的,往往不是他人无能,而是他人太有才能,这是人性要命的弱点。

这一点地球村内,任何一国人也不例外。派金森曾用一个故事,很好地解释了这个复杂的现象:

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三是聘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根据派金森定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可以走了。

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减轻了他的负担。由于助手的平庸,不会对他的权利构成威胁,所以这名官员从此也就可以高枕无忧。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只能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这很好地解释了历史上“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现象。尤其是当你的才能,影响到了某些人。是以,除了历史上那些为避祸的隐士,真正有才能的人,到了现实之中,往往成为他人眼中钉。莎士比亚专门写了个《奥赛罗》。伊阿古就是因为妒忌奥赛罗,一心想除掉奥赛罗,结果制造了一场悲剧。在人性诸恶德方面,妒忌是不分国界,是人性中最广泛且人皆具备的恶德。

天赋之才,更容易被众口铄金,被口水淹杀,成为牺牲品。明白地被人搞死,还要说成什么天妒英才。历史上最无奈的例子,就是苏东坡。

苏东坡为才所累,备受世人折磨,茫然之后愤然说:我愿生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激奋之声,触目惊心。然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耳!

漫长的中国历史上,真正具备东坡才能,想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的人,唯一的办法,就是装傻。孙子兵法说:能以示之曰不能。在一个什么都不能的人面前,任何人都有一种优越,而不是被他人之才胁迫的压力感。

刘邦的出现,是才能者之间妥协的结果。而他妙在根本不需要装,本身就十分无能。在每一个人妒忌的本性中,荒谬的情形只能是:被什么都不能的人管着,没有压力,而且能看到自己的成长空间;被那种有干之才管着,只能承受心理上的卑微感与失落感,以及难有出头之日的落寞感,以及屈辱感、沮丧感。

集体之中,各方利益较量,平衡的结局,都是以刘邦胜出,项羽休息告终。人性在这里制造出一个巨大的黑洞,许多讲究尊严与血性的项羽栽到洞里,丢了小命还天真地喊,此乃天亡我也,非用兵之罪。

无用者用

作为洞穿人性的伟大政治家,毛泽东一定是从这历史故事中看出了教训。

人作为社会人存世那一刻起,作为具备自然人性的自由之人,就必然要被套上社会的枷锁,在人性集体的合力面前,我们不得不委曲求全。  但仔细一想,有时又不尽然:如项羽一样有才干的人,无可避免地有着毛病,就是傲慢与自负,情绪化与偏激。而且他们真正的才能,一般都没有自己吹嘘的那么大。这在历史上有无穷多官僚文人可以为证。

事实上,如果全是如项羽一帮业务高手混在一块,结果不大可能是成果如云,效益如雨,而是全面内战的总爆发。道理很简单,能人都是刺猬,而且相互看不起。所谓各以所长,相轻所短。这又是人性中的又一个陷阱,里面结满了要命的毒果。这些毒果,跟妒忌是好朋友。这时,什么都不能干,近似废人的刘邦来了。

刘邦们来了,他们能干什么呢?

具体事情,他们什么也不做,事实什么也不会做。但他们一来,就让能人个个心平气和,该摆到哪,绝对让你摆到哪,不多你一分,不少你一两。于是大家心气顺了,笑骂几句刘邦,鄙夷一两声,全部安心去做事,不急、不躁、不吹牛、不打架。

这样看来,社会缺了刘邦这样的“疑似废人”,还真是彻底不行。与其说是刘邦无能成就了自己,不如说:是每个人身上,更确切地说,是能人身上都要命的妒忌与相轻成就了他。刘邦整个就是一胶水跟润滑油。

一直被我们忽略的事实是,是胶水跟润滑油决定机器的方向盘,而不是汽油决定机器的前途命运,这就好比,是屁股决定人的脑袋,而不是脑袋决定人的屁股。所以人类社会,许多事情初看让人惊诧,再看又有几分道理,最后一看,只能发几声苦笑。

辩证法告诉我们:凡事矛盾地看,一分为二地看。对刘邦也只好借辩证法来看。中国古人老子早就看透了,他说:有无相生,器用者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按老子的解释,一个东西什么最有用?空的那部分。比如房子,门、窗、屋子内空荡荡的空间,才是有用的,最无用的,往往是砖头。虽然砖头正是房子的中坚,是力能扛鼎的猛士。

套用到人类社会,就可以这样说,项羽是有能的,有用的,所以只能做砖头,而砖头的墙存在后就不能用了。倒是像刘邦这样无用的人,才是社会真正有用的部分,是真正的栋梁之材。这个结论十分荒谬,但却道出了现实。今天的社会,依然还在用这个道理。

回头再想,谁说刘邦真笨到百无一用呢?至少他除了容人,也还有野心,早年见始皇帝,即抒发感慨:大丈夫当如此也!等到大事成功,老粗的他,大字不识得几个,一时兴起,也能像模像样地哼出几句: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对比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我们可以发现,刘邦吟咏的风云,虽是虚的,但它可以化云为雨,滋生万物。倒是项羽,拔山显得十分霸蛮,而且动作只具备观赏的审美价值,不具备多少实用性的意义。

才必有用

项羽跟刘邦,是各具其才,各有缺点,各怀优长。但项羽最后死了,就死在刘邦的才能之下,则无论如何让人感慨万端。

客观地说:项羽之长,长在业务;刘邦之长,长在管理。就个人能力,如果单打独斗,则十个刘邦也不是对手。项羽当年正是这么想的,所以发出单挑邀请信,可惜刘邦耍赖不干。

刘邦胜项羽的秘密,就在于刘邦会管理,会通过以人制人来将自己搞成大赢家。以人怎么制人?说白了,就是利用人性的弱点。利用人贪婪的本性,给予利益诱惑,利用人逃避祸害的本性,给予直接威胁。一手威逼,一手利诱,就是大棒加胡萝卜。

人性生而好妒忌,再加威逼跟利诱,三点,就构成了一个三角枪,每一面都咄咄逼人,锋芒毕露。谁能想到,这样一来,本身在人心中间,造成一个巨大而中空的黑洞。正是这个黑洞的存在,给了刘邦们可乘之机。这也是从古以来,人们在不断地骂领导无能,却又总是亲手选上那些无能的人做领导的真实原因。

古今中外,即使真正具备大才能的人,如果像屈原一样,只具其才,而没有手腕,则基本上也都会被绝大部分人否掉。之所以有大才的人没被否掉,不是因为下面的人们多么羡慕他、向往他,真心实意拥护他,而是,他手中一定握了大棒加胡萝卜。

人性如此,说到这里,已让我们感到心中灰暗。毕竟,人群中的绝大多数,本身都期望有一个公平与正义的环境,能够让自己发挥才能。尤其是自己彻底失势,完全被他人控制了的时候。虽然,人在春风得意的时候,从来都不会感觉刘邦有多么不好。

要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制度比人能保障“天生我才必有用”。如果只强调道德,就像去吹高飘的云,飘啊飘飘过千万里,最后不知道在哪里下雨,而我们唇干舌燥,又只能望梅止渴。法制却是云下的土地,是底线。我们踏在地上,虽不高缈,但是实在。

法限底线,德引高尚;站在地上,头望云朵,非常靠谱。

P40-46

书评(媒体评论)

公民关心社会,是天经地义的。工人、农民、企业白领、机关干部,都有权利以公民的身份,发表自己的意见,包括公民权利、民主意识、文明秩序、核心价值。比如自由、理性、人权、法治,比如无罪推定、程序公正、游戏规则、言论自由,比如公权力的限制和私权利的主张,等等。

——易中天

中国的公民社会建设既缺乏像古希腊那样的顶层设计,百年来的不断革命又将底层社会包括传统的乡村自治也摧毁了,我们面临着废墟上重建一切的问题。我相信市场经济天然的平等、契约、法制精神,实际上使我们内心里都有了基本的公民意识。现在我们面对的问题是,唤醒每个人内心里的公民意识,搭建行使公民权利的平台。没有公民社会,神马都是浮云;建设公民社会,从我做起,从现在开始。

——著名社会活动家 伍继延

在当前群体性事件频发,社会不稳定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探求其发生原因及其化解之道,已经成为很多社会科学研究者的重大课题。群体性冲突事件的主要症结在于官民矛盾,减少群体性冲突事件,缓解社会冲突,必须改写某些不合理的社会规则,重建普遍的社会信任,开放公民参与,让公民参与真正成为社会稳定的缓冲器。

——著名学者 于建嵘

社会转型在我看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重建我们的国家价值。我们不能只是讲利益,利益就是个铜臭,没有价值的国家是一个没有尊严的国家,是一个得不到尊重的国家。国家的价值就是这个国家国民的价值,也就是说是国家的人的价值,国家“人”的全部的权利,全部的尊严的总和,构成了这个国家的价值。

——著名时评人 笑蜀

作者对当下社会前沿、敏感问题进行体察,目光冷峻,情感真切。以一个观察家的视角,从某些典型事件切入,设法寻找隐藏在背后的东西。

——著名作家 王跃文

在一个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历史与文化深处那些闪光的东西,总是显得遥不可及,也与喧哗而平淡无奇的生活毫不相干;但是,志频兄的作品,却以独一无二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向世人证明:那些深刻的见解和令人震撼的思绪,其实与每一个人都近在咫尺。

——《法人》杂志总编辑 肖黎明

目录

上部 不忍细看的历史

 术 历史这把双刃剑

 诚 剪不断的谎言

 礼 “礼”被打丢之后

 智 天生你才何曾用

 法 让变化跟上计划

 权 改变现实,或者被现实改掉

 人 怎样才能救得男人?

 文 文人末路与文化强国

 虚 杨修,一块法治的绊脚石

下部 难以确定的明天

 公 泛反官不如淡化权力

 名 拒绝名人,关心自己

 利 明天谁给你送信

 场 今天中国人的多多少少

 食 食色不是性

 色 抛下偶像的爱情

 非 失去导师的文化

 是 “商人诚信”的陷阱

 俗 《百家讲坛》酝酿“草根大师”

 性 李敖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举 贾利勒:“公民政治家”

 分 “弱者生存”揭秘

 明 明天中国人的烦恼

内容推荐

为什么今天中国人“满足多反而抑郁大,享受多反而幸福少,安宁多反而焦虑重”?

为什么我们虽然年龄不同,身份各异,隔地遥远,却长年累月连绵不断地遭遇相近烦恼事?

青年有就业挫折、中年陷人际纠葛、大家遇心灵危机。生活越丰富,内心越空洞。每个人像陷身泥潭,越摆脱,越烦恼。

《公民的烦恼》通过切入历史来反照现实,为当代人寻找出路。举凡诚信、礼义、才智、法治、人文、虚术、名利场、食色、俗性、居家、饭局、自由、未来等,均有透析。《公民的烦恼》作者通过观察五千年来所积累的、至今仍在拖累中国人的共同的文化陷阱与集体无意识心理,以抽取中国史上貌似戏剧性、实则贻害至今的典型事件方式,逐一剖析。洞察趋势,点破谜局,微言大义,意在深远。

《公民的烦恼》作者徐志频以“公民价值观”为手术刀,穿透中国历史,盘点传统文化,阐明当下生活。告诉读者,你的烦恼从何而来?是怎么回事?怎样去解决?

官员读,谙熟治乱成败的智慧,莫负公权

文人读,通达政治与道德关系,不凭想象

公民读,认识公民精神的可贵,勿忘私权

编辑推荐

为什么今天中国人“满足多反而抑郁大,享受多反而幸福少,安宁多反而焦虑重”?为什么我们虽然年龄不同,身份各异,隔地遥远,却长年累月连绵不断地遭遇相近烦恼事?

观察家徐志频震撼发声:解剖中国历史,棒喝现实陋相;再踩社会痛点,探寻中国出路!谁看穿了文化陷阱,谁就占领了文化制高点!谁洞察了制度弊端,谁就赢得了改革主动权!

《公民的烦恼》由易中天、于建嵘、笑蜀、王跃文、伍继延、肖黎明郑重推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0:2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