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你才何曾用?
2012年初,华南理工大学大学生钟滔做了一次“转型期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结果让人惊讶:从2003年到2011年,我国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由212万剧增到660万,就业难年复一年;同时,用人单位却年年面临招人难。中小企业本可以吸纳75%就业大军,平台多年来却成了一地“空台”。两者似乎陷入了一个“相看两厌”的怪圈。
关于人才、关于人尽其用的话题,唇枪舌战,莫衷一是,打得社会炽热。
这逼得我们去历史中追寻一点回答。
说项论刘
项羽与刘邦,生死对头,后人翻到历史,怎么也避不开。
尽人皆知的项刘,又莫过于鸿门宴。鸿门宴最揪人心,还是那项庄舞剑。
项刘争霸,刘邦是个赢家,鸿门宴上他赢,乌江一战他也赢。但刘邦赢得十分不光彩:包括那次逃离项羽的追杀,为让车逃得快,多次将子女推下去;包括项羽要烹他老爸,他不去跪地求饶,居然声称要分一杯羹。如此绝后空前的赤裸裸人物,将中国传统伦理彻底颠覆,千载而下,无论如何,千夫所指。
所以,我一直很疑惑毛泽东对刘邦以及刘邦对手的评价。这到底又是什么原因?
在刘邦的生性中,由于出身极端低微,与生俱来,就是痞。痞之外,就是无能。刘邦到底有什么本事?回答十分让人沮丧:什么也没有。用他自己的话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中,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扶百姓,给饷馈,不绝粮,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功必取,吾不如韩信。
什么本事也没有,反倒一脸痞相的刘邦,居然成就了惊天大业,他到底靠的是什么呢?同样让人惊讶:全靠什么本事也没有。不信翻《史记》,他说得最多的一句,叫“如之奈何?”换成白话:我怎么办?自己时刻一脸茫然。
本事之外,刘邦倒不是一无是处。因为自己无能,所以他很容易发现他人之能;因为生性就痞,自己鸡鸣狗盗,所以嘻嘻哈哈的容人之量,实在超越了任何人。即使项羽仁而爱人,抵不上刘邦寡而薄人。
如果硬说刘邦还有本事,那也就只有一条:善于用人。因为容易发现人,又能容人,兼善用人,凭这简单的一条,他真赢了。
用他自己的话说:子房、萧何、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未必项羽就不会用人,而且仅仅是败在用人?
项羽出身贵族,有很强的优越感,这很容易造成他瞧不起人。项羽瞧不起许多人,包括给他打江山的人,韩信这样一个人才,就愣是让他给抛掉,反为对手所用。刘邦总结经验:项羽败在仅一个范曾做谋士,还不知道用。一句断了对手终生。
作为统帅的项羽,他最大的短处,正在于过于能干。霸王自己炫耀说:力拔山兮气盖世。话虽有点过头,但不是吹牛皮。他为这个才能高兴,外人看了替他捏汗:你自己这么厉害,下属往哪里摆啊?果然,自己力大无比,蔚为万夫之雄,这加紧了他的傲慢,让他有绝对信心,瞧不起任何人。
贵族身份加本事高手,这两样绝对优势,到了统帅项羽身上,居然都成了毁他的缺点。全世界论本事,论地位,都没有人能超过他,那么天下到他眼里,就是个人的天下,他不可能将别人当回事。
你不把别人当回事,别人当然也不大可能将你当回事。孟子说,君若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你既然已负天下人,天下人必然也要负你。项羽先负人,再是人负己,几经折腾,活活把自己逼进独立王国。
贵族战不胜痞子,本事家赢不了无能家,这是楚汉之争的结论。这个发现让人惊讶。我们关心的是,这到底是偶然之果,还是必然之因?
天生妒忌
看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失道求仁,失仁求义,失义求礼,失礼求法,这是历史的逻辑线。如果还可以加一句,则是失法求诈,这个发现让人震惊。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人性,看出一种领导风格背后的无奈现实。
领导的对象从来不是别的,而是人。说得更清楚,就是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就是天下的人心可以被抓住。
人性共同的弱点,是一个人最让人反感的,往往不是他人无能,而是他人太有才能,这是人性要命的弱点。
这一点地球村内,任何一国人也不例外。派金森曾用一个故事,很好地解释了这个复杂的现象:
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三是聘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根据派金森定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可以走了。
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减轻了他的负担。由于助手的平庸,不会对他的权利构成威胁,所以这名官员从此也就可以高枕无忧。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只能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这很好地解释了历史上“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现象。尤其是当你的才能,影响到了某些人。是以,除了历史上那些为避祸的隐士,真正有才能的人,到了现实之中,往往成为他人眼中钉。莎士比亚专门写了个《奥赛罗》。伊阿古就是因为妒忌奥赛罗,一心想除掉奥赛罗,结果制造了一场悲剧。在人性诸恶德方面,妒忌是不分国界,是人性中最广泛且人皆具备的恶德。
天赋之才,更容易被众口铄金,被口水淹杀,成为牺牲品。明白地被人搞死,还要说成什么天妒英才。历史上最无奈的例子,就是苏东坡。
苏东坡为才所累,备受世人折磨,茫然之后愤然说:我愿生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激奋之声,触目惊心。然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耳!
漫长的中国历史上,真正具备东坡才能,想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的人,唯一的办法,就是装傻。孙子兵法说:能以示之曰不能。在一个什么都不能的人面前,任何人都有一种优越,而不是被他人之才胁迫的压力感。
刘邦的出现,是才能者之间妥协的结果。而他妙在根本不需要装,本身就十分无能。在每一个人妒忌的本性中,荒谬的情形只能是:被什么都不能的人管着,没有压力,而且能看到自己的成长空间;被那种有干之才管着,只能承受心理上的卑微感与失落感,以及难有出头之日的落寞感,以及屈辱感、沮丧感。
集体之中,各方利益较量,平衡的结局,都是以刘邦胜出,项羽休息告终。人性在这里制造出一个巨大的黑洞,许多讲究尊严与血性的项羽栽到洞里,丢了小命还天真地喊,此乃天亡我也,非用兵之罪。
无用者用
作为洞穿人性的伟大政治家,毛泽东一定是从这历史故事中看出了教训。
人作为社会人存世那一刻起,作为具备自然人性的自由之人,就必然要被套上社会的枷锁,在人性集体的合力面前,我们不得不委曲求全。 但仔细一想,有时又不尽然:如项羽一样有才干的人,无可避免地有着毛病,就是傲慢与自负,情绪化与偏激。而且他们真正的才能,一般都没有自己吹嘘的那么大。这在历史上有无穷多官僚文人可以为证。
事实上,如果全是如项羽一帮业务高手混在一块,结果不大可能是成果如云,效益如雨,而是全面内战的总爆发。道理很简单,能人都是刺猬,而且相互看不起。所谓各以所长,相轻所短。这又是人性中的又一个陷阱,里面结满了要命的毒果。这些毒果,跟妒忌是好朋友。这时,什么都不能干,近似废人的刘邦来了。
刘邦们来了,他们能干什么呢?
具体事情,他们什么也不做,事实什么也不会做。但他们一来,就让能人个个心平气和,该摆到哪,绝对让你摆到哪,不多你一分,不少你一两。于是大家心气顺了,笑骂几句刘邦,鄙夷一两声,全部安心去做事,不急、不躁、不吹牛、不打架。
这样看来,社会缺了刘邦这样的“疑似废人”,还真是彻底不行。与其说是刘邦无能成就了自己,不如说:是每个人身上,更确切地说,是能人身上都要命的妒忌与相轻成就了他。刘邦整个就是一胶水跟润滑油。
一直被我们忽略的事实是,是胶水跟润滑油决定机器的方向盘,而不是汽油决定机器的前途命运,这就好比,是屁股决定人的脑袋,而不是脑袋决定人的屁股。所以人类社会,许多事情初看让人惊诧,再看又有几分道理,最后一看,只能发几声苦笑。
辩证法告诉我们:凡事矛盾地看,一分为二地看。对刘邦也只好借辩证法来看。中国古人老子早就看透了,他说:有无相生,器用者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按老子的解释,一个东西什么最有用?空的那部分。比如房子,门、窗、屋子内空荡荡的空间,才是有用的,最无用的,往往是砖头。虽然砖头正是房子的中坚,是力能扛鼎的猛士。
套用到人类社会,就可以这样说,项羽是有能的,有用的,所以只能做砖头,而砖头的墙存在后就不能用了。倒是像刘邦这样无用的人,才是社会真正有用的部分,是真正的栋梁之材。这个结论十分荒谬,但却道出了现实。今天的社会,依然还在用这个道理。
回头再想,谁说刘邦真笨到百无一用呢?至少他除了容人,也还有野心,早年见始皇帝,即抒发感慨:大丈夫当如此也!等到大事成功,老粗的他,大字不识得几个,一时兴起,也能像模像样地哼出几句: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对比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我们可以发现,刘邦吟咏的风云,虽是虚的,但它可以化云为雨,滋生万物。倒是项羽,拔山显得十分霸蛮,而且动作只具备观赏的审美价值,不具备多少实用性的意义。
才必有用
项羽跟刘邦,是各具其才,各有缺点,各怀优长。但项羽最后死了,就死在刘邦的才能之下,则无论如何让人感慨万端。
客观地说:项羽之长,长在业务;刘邦之长,长在管理。就个人能力,如果单打独斗,则十个刘邦也不是对手。项羽当年正是这么想的,所以发出单挑邀请信,可惜刘邦耍赖不干。
刘邦胜项羽的秘密,就在于刘邦会管理,会通过以人制人来将自己搞成大赢家。以人怎么制人?说白了,就是利用人性的弱点。利用人贪婪的本性,给予利益诱惑,利用人逃避祸害的本性,给予直接威胁。一手威逼,一手利诱,就是大棒加胡萝卜。
人性生而好妒忌,再加威逼跟利诱,三点,就构成了一个三角枪,每一面都咄咄逼人,锋芒毕露。谁能想到,这样一来,本身在人心中间,造成一个巨大而中空的黑洞。正是这个黑洞的存在,给了刘邦们可乘之机。这也是从古以来,人们在不断地骂领导无能,却又总是亲手选上那些无能的人做领导的真实原因。
古今中外,即使真正具备大才能的人,如果像屈原一样,只具其才,而没有手腕,则基本上也都会被绝大部分人否掉。之所以有大才的人没被否掉,不是因为下面的人们多么羡慕他、向往他,真心实意拥护他,而是,他手中一定握了大棒加胡萝卜。
人性如此,说到这里,已让我们感到心中灰暗。毕竟,人群中的绝大多数,本身都期望有一个公平与正义的环境,能够让自己发挥才能。尤其是自己彻底失势,完全被他人控制了的时候。虽然,人在春风得意的时候,从来都不会感觉刘邦有多么不好。
要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制度比人能保障“天生我才必有用”。如果只强调道德,就像去吹高飘的云,飘啊飘飘过千万里,最后不知道在哪里下雨,而我们唇干舌燥,又只能望梅止渴。法制却是云下的土地,是底线。我们踏在地上,虽不高缈,但是实在。
法限底线,德引高尚;站在地上,头望云朵,非常靠谱。
P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