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之所以是名人,是因为他们都有不平凡的成就。名人之所以是名人,是因为他们都有不一样的家庭教育,不一样的学校教育。
那么,名人的成长环境和普通人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
为此,本书作者阅读了大量的名人传记,参阅了众多的名人资料,对名人的成长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名人的成长进行了逐一解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名人成长密码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李秀萍 |
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名人之所以是名人,是因为他们都有不平凡的成就。名人之所以是名人,是因为他们都有不一样的家庭教育,不一样的学校教育。 那么,名人的成长环境和普通人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 为此,本书作者阅读了大量的名人传记,参阅了众多的名人资料,对名人的成长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名人的成长进行了逐一解码。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有关中国名人成长的研究性读物,更是一部适合家长和老师阅读的关于如何培养和教育孩子的启迪性图书。 再有名的名人,在成名之前也是一名普通人;再有名的名人,在成名之前都离不开父母和老师的教育。 名人之所以是名人,是因为他们都有不平凡的成就。名人之所以是名人,是因为他们都有不一样的家庭教育,不一样的学校教育。那么,名人的成长环境和普通大众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 读完这本书,你就会发现,每一个名人都曾经是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日后都有可能成为一位名人。 你想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位名人吗?请拿起这本书吧! 目录 孔子:母亲让他知书达理 鲁班:家庭的熏陶使他处处“留心” 墨子:老师教给他做人的道理 孟子:母亲的举动令他顿悟一生 扁鹊:父母给了他一颗仁慈的心灵 司马迁:父亲的一句话开启了他的漫游生活 张衡:祖母的故事燃起他探密太空的欲望 华佗:母亲让他拜师学艺 诸葛亮:叔辈们的勉励让他深受鼓舞 王羲之:父亲的一本书激发了他的灵性 祖冲之:祖父发现了他的兴趣所在 郦道元:父亲鼓励他写一本地理书 李白:伍婆婆磨针让他茅塞顿开 杜甫:公孙大娘舞剑让他记忆犹新 司马光:父亲教他诚实做人 苏轼:老翁的点拨让他幡然醒悟 岳飞:周师傅引领他走上习武之路 文天祥:父亲教给他正直为人 郑和:父亲为他打开外面的世界 王冕:大自然让他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唐伯虎:祝枝山的引见让他走向成功 吴承恩:一本书让他萌生了写作的念头 李时珍:落榜给了他一个崭新的世界 戚继光:父亲的一席话让他铭记一生 徐光启:传教士开阔了他的科学视野 冯梦龙:田夫的歌谣成了他创作的源泉 徐霞客:游记书促使他走出书本看世界 宋应星:老农让他明白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李自成:父亲发现了他的兴趣所在 石涛:师傅告诉他学海无涯 郑板桥:后院的竹林给了他绘画的灵感 林则徐:母亲的教诲影响了他的一生 张振勋:姐夫的一句话激发了他的斗志 康有为:祖父的藏书开阔了他的视野 詹天佑:父亲保护了他的天性 齐白石:一本书让他如获至宝 孙中山:太平天国的故事让他热血沸腾 鲁迅:一部电影促使他弃医从文 冯如:舅舅带他走上命运的征途 李四光:一块石头激发了他的好奇心 竺可桢:父亲让他持之以恒 阿炳:愤然击鼓让他迷上了音乐 徐悲鸿:父亲教他学会欣赏大自然 茅以升:一次塌桥事故让他耿耿于怀 朱光潜:父亲的“禁书”让他眼前一亮 老舍:刘大叔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沈从文:课堂外的生活让他受益一生 高士其:校长的表扬鼓舞了他的一生 冼星海:西洋音乐打动了他幼小的心灵 傅雷:母亲的眼睛让他终生难忘 华罗庚:王老师发现了他的数学天赋 钱钟书:作文获奖给了他足够的信心 聂耳:邻居木匠给了他音乐启蒙 吴健雄:科学家的故事让她如痴如醉 赵丹:经常看戏的他想一试身手 贝聿铭:一座高楼让他为之神往 杨振宁:《神秘的宇宙》让他梦想成真 金庸:一本书引发了他对武侠的兴趣 邓稼先:《万有文库》给了他一个全新的世界 李政道:父母给了他一个安宁的读书环境 李嘉诚:茶客的一句话让他谨慎一生 袁隆平:一次郊游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丁肇中:苏东坡的名言让他受用一生 崔琦:母亲的决定改变了他的一生 成龙:武侠片激发了他的武侠兴趣 张海迪:一本书练就了一位“当代保尔” 李远哲:居里夫人让他崇拜有加 李宁:父亲助他走上体操之路 杨利伟:第一次看飞机让他激动不已 邓亚萍:父亲给了她一个梦想的翅膀 试读章节 孔丘的父亲是一个力大无比的武官。3岁时,他的父亲去世了,父亲的前两个妻子和子女把他们母子赶出家门。母亲带着他回到了曲阜阙里的娘家。 孔丘和母亲来到曲阜时,正是周围各诸侯国大兴周礼的年代,因为鲁国懂得的周朝礼乐最多,各国纷纷派人到鲁国取经。每当贵宾来临,就会隆重接待,场面非常热闹。孔丘住在城里,见得多了,就对礼乐产生了特别的爱好。 孔丘的母亲是位贤良的女人,她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了儿子的身上。有一次,孔丘与另一个孩子相互间拉拉扯扯,母亲看见了,当即制止了儿子。她要求儿子举止要文明,不说粗话,不做粗鲁的游戏,做一个规规矩矩的孩子。从此,当别的孩子在大街上追鸡逐狗,在树林草丛中捉虫捕蝉时,孔丘玩的却是祭拜的游戏。他模仿贵族们祭祀时的大礼,把祭祀用的器物,按照礼数摆放得整整齐齐,还分出等级。摆好后,就练习磕头行礼…… 正是母亲的言传身教,才使孔丘从小就知书达理,具备了成为圣人贤士的最基本素质。 有一年的秋天,乌云滚滚,寒风飕飕,落叶从树上纷纷飘下来,随风翻飞。这时,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地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坐在一旁的母亲心疼地说:“孩子,歇一会儿吧!” “好啊!”孔丘答应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当时行礼用的器具),不声不响地走出了屋门。 母亲忙说:“孩子,外面风大,天又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 孔丘一脸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 “你行大礼干什么呢?”母亲问他。 “如果我现在不学好礼仪,长大后就不知道怎样做人了。” 母亲听了孔丘的话,惊讶得说不出话来。见儿子将自己的话牢牢地记在心上,母亲别提有多欣慰了。 那时候,要进入上层社会,必须先学会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礼,就是周礼;乐,就是周朝的音乐和乐器;射,是指射箭技能;御,是指驾驭马车的技能;书,是会写字做文章;数,是会计算。 孔丘天资聪颖、善于思考,他谨遵母亲的教诲,努力做一个正人君子。此时的孔丘,胸中有丘壑,希望能一展自己的抱负。 为此,他曾向老聃学习周礼,向苌弘学习乐谱,还向鲁国乐官师襄子学习琴艺。一次,孔丘弹奏一支曲子,一连弹奏了十多天也不调换。师襄子建议他换个曲子,孔丘说:“我已经熟悉这支曲子了,但还没有领悟弹奏它的技术。”过了些时候,师襄子说:“您已经掌握了弹奏这支乐曲的技术,可以弹别的了。”孔丘说:“我还没有领悟它的用意。”又过了一段日子,孔丘仍在弹奏那支曲子,师襄子不耐烦地说:“您已经了解它的用意,可以换换曲子了。”孔丘说:“我还没有领悟它描写的人物形象呢。”又过了一些时候,孔丘终于停下不弹了,他默然有所思,向远处眺望,说:“我可能领悟到了,这人又高又大、皮肤很黑,眼睛向上看,好像要统一四方,好像是周文王吧!”师襄子听了非常震惊,说:“这支曲子就叫做《文王操》啊!” 孔丘孜孜不倦地在求学道路上探索和进取,他向名人学习,也向平民百姓学习。他没有辜负母亲对自己的殷切期望。 三十而立的孔丘办起了私学,招收了很多学生,据说前后大概有3000多人。孔丘招学生不分贵贱,所以入学的学生有贵族子弟,也有平民子弟,有鲁国境内的青年,还有鲁国以外的学子。孔丘培养学生有一套独特的方法,循循善诱。孔丘对待这些学生,就像当年母亲对待他一样,特别注重人格教育。事实证明,孔丘施教有方,在他的学生中,精通六艺的得意门生就有72人。这些学生都成了远近闻名的贤德君子。 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可以说,孔丘受到了母亲极大的影响,他的学术以礼仪为规范,以仁爱为根本,培养出的是品学兼优的道德君子,这跟母亲当年教育他时的初衷是一致的。 孔丘在教育上是成功的,但在仕途上却屡屡碰壁。他曾出任过鲁国的司寇,但终因得罪国君而丢了官,他伤心地带着学生离开了鲁国。 公元前498年,为能寻找到一块实现自己抱负的乐土,孔丘开始周游列国,期望能遇到一个贤明的国君,以便施展自己的才华。但是他的满腔学问和治国主张,没有人感兴趣,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犹如丧家之犬,处处受到驱逐。他游历了整整14年,历经磨难,仍无结果,只得返回鲁国,这时他已68岁了。 晚年,他整理了《诗》、《书》,并编撰了一部名叫《春秋》的编年体史书。 公元前479年的初春,孔丘病倒了。一天清晨,他拄着拐杖,站在门口低声唱道“泰山要倒,梁柱要断,哲人也像草木一样,要枯,要烂啊!” 他的学生见后赶快扶他上了床。从这一天起孔丘不发一言,不进水米,7天后便离开了人世。 孔丘死后,他的弟子将他的言论编成了一部名叫《论语》的著作。在接下来的几千年里,他的思想得到了广泛流传并且牢牢地主宰了中国人的生活。 P2-4 序言 破译名人成长的密码(代序) 人一生中受到的最好教育来自于家庭,来自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因此,教育孩子从来都是千万家庭关注的一件大事。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直接决定着孩子的一生。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个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所以说,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不能取代的地位和作用。 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当下的许多家庭教育都是不成功的,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够成才、成名,但是,多半事与愿违。于是,不少家长认为,让孩子成才成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 其实,名人与普通人之间并没有什么绝对的距离。因为,再有名的名人,在成名之前也是一名普通人;再有名的名人,在成名之前都离不开父母和老师的教育。 名人之所以是名人,是因为他们都有不平凡的成就。 名人之所以是名人,是因为他们都有不一样的家庭教育,不一样的学校教育。 那么,名人的成长环境和普通人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 为此,本人阅读了大量的名人传记,参阅了众多的名人资料,对名人的成长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名人的成长进行了逐一解码。 读完此书,你会发现,每一个名人都曾经是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日后都有可能成为一位名人。希望通过此书的阅读,能够促使你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懂得如何去关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让孩子早日成才! 李秀萍 2008年11月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