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的溺爱会造成永久的伤害,我们需要对孩子“不”来帮助其塑造完美的个性。说“不”不仅仅是用严厉的爱或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美其名曰为孩子的长远打算。实际上,用错误的方式说“不”或在错误的情境下说“不”,就跟没说一样糟糕。重要的是要知道,该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孩子说“不”。
“不”对孩子的人生具有深远的意义,“不”是通向“是”的道路。本书用生动的事例向你阐述如何对孩子说“不”,帮助你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如何对孩子说不 |
分类 | |
作者 | (美)戴维·沃尔什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时的溺爱会造成永久的伤害,我们需要对孩子“不”来帮助其塑造完美的个性。说“不”不仅仅是用严厉的爱或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美其名曰为孩子的长远打算。实际上,用错误的方式说“不”或在错误的情境下说“不”,就跟没说一样糟糕。重要的是要知道,该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孩子说“不”。 “不”对孩子的人生具有深远的意义,“不”是通向“是”的道路。本书用生动的事例向你阐述如何对孩子说“不”,帮助你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内容推荐 “不”,不仅仅是一个字的回答,而且是一种教养策略。当你需要的时候,通过说“不”可以帮助你的孩子发展出诸如自立、自律、尊重他人、正直、延迟满足的能力和其他许多对成功至关重要的个性品质。虽然说“不”的重要性是明显的,但很多家长却难以启齿——哪怕是在他们知道自己应该说“不”的时候——因为其他的家长和周遭的文化是放任型的。 帮孩子控制他们的强烈需要、愿望和欲望,是爱孩子、关心孩子和引导孩子的一部分,否则他们就会被自己失控的情绪左右。孩子们需要得到处理问题的技巧和观念,这种观念只有通过恰当拒绝才能培养起来。 目录 第一章 为什么孩子们需要听到“不”/1 第二章 在“是”的文化中说“不”/18 第三章 “不”和大脑/32 第四章 自尊:孩子真正需要的东西/47 第五章 教养风格/65 第六章 宝宝的第一年——连接的时机/82 第七章 学步儿和学龄前儿童:限制和后果/96 第八章 童年中期:抓住时机教孩子学好/113 第九章 青少年期:宽松但不放任/125 第十章 不同的网络化:特殊需要的孩子与“不”/145 第十一章 关于“不”的实践问题/166 第十二章 不能总是满足孩子的索要/187 第十三章 培养明智对待媒体的孩子/201 第十四章 “不”不是目的,“不”是通向“是”的道路/214 注释/218 建议阅读/228 感谢/231 试读章节 不久前,我在塔吉特连锁百货购物排队时,前面站着一个男人和他的小儿子,我估计有3岁左右吧。本来一切都很正常,直到那个男孩的视线转向左边,锁定在一排棒棒糖上。 “爸爸,我能要一个吗?”他问道,同时抓起一根来,举到父亲面前。 “不,现在可不行。我们一到家就要吃饭啦。”父亲答道,一丝忧虑闪过他的脸,不一会我就发现其中原因了。 一听到“不”,那个3岁男孩开始了一种重复多遍的路线,他边恳求边呜咽。父亲开始还保持了几分钟强硬的态度,但当小“勒索者”拿出了杀手锏时,他的决心就支离破碎了。那是一声歇斯底里的哭喊:“我要一个嘛!”声音之大足以传遍方圆50英尺。 父亲迟疑了大约一秒钟就妥协了:“噢,好吧。你挑一个,现在不准哭了。” 男孩挑衅地拿了两根棒棒糖,抬头审视父亲的反应。父亲提醒道:“我说的可是一根!”话音刚落,男孩的哭喊又来了。没办法,父亲只好对他耳语:“好好好,但可不能再拿了啊!”男孩意识到这是一场比赛,又抓起第三根糖。眼看父亲要把糖夺走,他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尖叫,开始一场星际拔河战。战斗很快结束,小孩子显然是这场战斗的赢家:他拿着三根棒棒糖得意洋洋地离开,而战败的父亲一路嘟嘟哝哝。男孩不仅赢了一场糖果争夺战,还学会了永久的一课:“不”并不代表行不通,而是意味着摩擦升级。 我想每位家长对这种“战斗”都再熟悉不过了。我们安慰自己,不过是根棒棒糖嘛,或者不值得为这种事情翻脸。不幸的是,随着岁月的增长,这笔赌注越来越大。最近我和一对夫妇谈话,他们已经答应16岁的女儿和一帮朋友到墨西哥度春假。他们是参加了我的一个专题报告后来找我的,那个专题以我的上一本书《为什么他们要那样做》为基础,讲的是青少年的心理。 母亲先开口说:“听您今晚所言,我们真的很担心,不知道女儿度春假中会发生什么事。您说我们是不是犯了个错误?” “那今晚之前你们对于那个决定感到舒服吗?”我反问她。 “还真不舒服,”她回答道,“我们从来不觉得那是什么好主意。但现在我们真的很担心。” “那你们当初为什么又同意了呢?”我问道。 他俩艰难地交换了一下眼神,父亲说:“我们开始没同意,但我女儿不断逼迫。当我们发现她所有的朋友都要去度假时我们就妥协了,条件是她得每天给家里打电话确保安全。同时我们也叮嘱了有关酗酒、吸毒和性方面的法规。” “这么说,你们今晚来我这儿之前,就对那个决定不舒服了,对吗?” “是啊,您说得对,”母亲脱口而出,“想到可能发生的事,我简直担心得要死,直到她回家我才能松口气!”她看了看丈夫,接着说,“我真是讨厌处在这个位置上。我们要么答应她和其他孩子出去玩,要么接下来的几个月她就在痛苦中度过。” 春假旅游和糖果战这两件事例有很多相同之处,虽然对青少年的父母而言,赌注大了很多,但说“不”的困难程度是一样的。坚持“不”和说出“不”同等重要。 “不”:短小而重要的一个字 “不(No)”可不仅仅是个音节,拼写简单,比“是(Yes)”还短。可许多小孩和青少年却不懂“不”的含义或者假装不懂。对他们来说,“不”比“是”更加重要。“不”为自律自尊、尊重他人、为人正直、坚持不懈和其他通向幸福美满人生的性格特征奠定了基础。虽然“不”这么重要,可越来越多的父母却很难讲出口。一次又一次,在无伤大雅的时候、在至关重要的人生路口,我们说不出“不”来,即使我们知道应该这么说。这真是太糟糕了,因为根据最新研究和一大堆报纸头条,如今的年轻人急需“不”的帮助。 为什么我母亲能说“不”? 我8岁的时候,夏天里最喜欢的声音就是冰淇淋车穿过社区时发出的铃声。一听到那美妙的声音,我们就以最快的速度奔回家。我一进家门就满房间地找母亲,尽管已经上气不接下气,我还是费力调整到平常的语调:“妈妈,卖冰淇淋的要来了,所有小孩儿都准备买,您能不能给我一些钱买冰淇淋?” 通常情况下,母亲会微笑着以平静的语气回答:“我可不这么想哦,戴维,今天不行。”她的声音里既没有生气也没有吝啬,她仅仅说了个“不”。当然,我通常会用各种办法提高赌注,希望改变她的想法。有时我装得很乖巧,有时会讨价还价。想到可能是钱的问题,我就试探道:“喔,妈妈,我会买最便宜的那种,有10美分一个的冰棍,我就买那个好啦。” “不,今天不行。”她的话还是没有变。 “10美分啊,妈妈,求你了,你就不能通融我10美分吗?” 我还记得她的回答:“戴维,不是钱的问题。我当然付得起10美分,但我要让你学一些重要的东西:你不可能总是得到自己想要的。”这句话对8岁的我没有任何意义。我记得自己通常会抗议更长时间,直到我发现所有的努力都无济于事,她的态度一点儿没变。然后我悻悻离开,在吃着冰淇淋的伙伴们面前抱怨她。 有趣的是这么多年以后,我还记得那些场景。然而现在我已经能理解她的明智之举,也对她的用心良苦心存感激。因为事实就是这样,我们不会总能得到想要的东西。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学了这一课的人似乎是最能得到满足的人。所以,如果我们这样教育孩子:不管你们想要什么,这世界总会端着银盘送上来——这不是简单地让孩子开心的问题。因为这正是我们大部分家长日复一日所做的事情——忽略了“不”的重要。 为什么现在这么多成年人对孩子说“不”会如此困难?比我们的父辈和祖辈困难得多呢?这容易理解。因为我们所有的人,父母和孩子都沉浸在一种说“是”的文化中。如果我们进一步探索第二章,将会发现,流行文化正在给我们洗脑:任何时候我们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举个例子,晨报上有一则滑雪店的广告,叫嚣着大家日常所见所闻的“变奏曲”——以黑体字印刷:“延迟满足的感觉太差了,同一天就买下全套滑雪装备吧。”当所有人都被感染上这种经受不住拒绝和延迟的毛病,家长们将会发现越来越难教会孩子“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也能生活得很好”的这个道理。 当然,父母也不应该总是拒绝孩子的愿望。经验丰富的教养方式意味着在该说“不”的时候说“不”。帮孩子控制他们的强烈需要、愿望和欲望,是爱孩子、关心孩子和引导孩子的一部分。否则他们就会被自己失控的情绪左右,这比其他的方式都要好。孩子们需要得到处理问题的技巧和观念,这种观念只有通过恰当拒绝才能培养起来。以上的话对好学生和问题少年都适用。 说“不”不仅仅是用严厉的爱或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美其名曰为孩子的长远打算。实际上,用错误的方式说“不”或在错误的情境下说“不”,就跟没说一样糟糕。重要的是要知道,该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孩子说“不”。这样才能让“不”发挥作用,帮他们茁壮成长,更加生机勃勃、坚强而且卓有成就,否则只会把他们一棒子打死。P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