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以江为名,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有甬椒瓯鳌飞云江,京杭苕溪傍钱塘。多水的浙江,谱写了上万年的治水历史,讴歌了几千年的水文化。
浙江的水是源远流长的历史。自古以来,浙江人民“择水而栖,择江而居”,与水紧密相联。从8000多年前的跨湖桥文化和其后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开始,浙江治水文化不断得到演进和升华,逐渐形成了博大精深、绵延不绝的底蕴,将浙江文化的精髓一代又一代传承至今。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浙江水文化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闫彦//沈建华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浙江以江为名,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有甬椒瓯鳌飞云江,京杭苕溪傍钱塘。多水的浙江,谱写了上万年的治水历史,讴歌了几千年的水文化。 浙江的水是源远流长的历史。自古以来,浙江人民“择水而栖,择江而居”,与水紧密相联。从8000多年前的跨湖桥文化和其后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开始,浙江治水文化不断得到演进和升华,逐渐形成了博大精深、绵延不绝的底蕴,将浙江文化的精髓一代又一代传承至今。 内容推荐 浙江的水是源远流长的历史。自古以来,浙江人民“择水而栖,择江而居”,与水紧密相联。从8000多年前的跨湖桥文化和其后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开始,浙江治水文化不断得到演进和升华,逐渐形成了博大精深、绵延不绝的底蕴,将浙江文化的精髓一代又一代传承至今。 浙江的水是流淌的画卷。“三山万户巷盘曲,百桥千街水纵横”,垂柳依岸、青砖黛瓦、水阁亭榭、橹声欸乃、烟波浩淼……这所有的一切,宛如一幅渐次展开的水墨风景,美丽,灵秀,富足,凝聚了无数乐水人的视线。 浙江的水是英雄的丰碑。钱王射潮,贺循凿西兴运河,白居易、苏轼筑白堤、苏堤,茅以升设计建设钱塘江大桥,以及近年来防台御潮的千里标准海塘、防洪减灾的千里江堤、百城防洪工程等等,每一项治水工程都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凝结了浙江人民的汗水,形成了伟大的治水精神,演绎着浙江的人文之魂。 浙江的水是时代的进步。浙江水利不断创新,代有建树,从古代的大禹治水、绍兴鉴湖、丽水通济堰到珊溪、汤浦、曹娥江大闸等水利工程的建成,从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安江水库到现在的强塘工程等等,都集中反映了每个时代的科技水平,体现了水文化与科技创新的互动,这不仅是时代文明的缩影,也是时代文化在水利工程上的聚焦。 水载历史,传承不息。当代浙江水利人正奋发开拓,在继承昨日的同时,创造着美好的未来。 目录 第一章 源远流长 1.1 上山文化 1.2 跨湖桥文化 1.3 河姆渡文化 1.4 马家浜文化 1.5 良渚文化 1.6 大禹治水 第二章 润泽百世 2.1 鉴湖 2.2 西湖 2.3 东钱湖 2.4 白沙三十六堰 2.5 通济堰 2.6 它山堰 2.7 天台的幸福渠 2.8 衢州的红旗渠 第三章饮水思源 3.1 生命之源 3.2 井的记忆 3.3 绍兴的“幸福泉” 3.4 海岛的“生命线” 3.5 千万农民的“放心水” 第四章 捍海长城 4.1 钱江潮 4.2 钱塘江古海塘 4.3 浙东古海塘 4.4 三江闸 4.5 海上长城 4.6 点涂成金 第五章 水路纵横 5.1 京杭大运河 5.2 浙东运河 5.3 长安闸 5.4 绍兴古纤道 第六章 长虹卧波 6.1 绍兴八字桥 6.2 泰顺泗溪木拱桥 6.3 奉化广济桥 6.4 武义熟溪桥 6.5 兰溪通洲桥 6.6 钱塘江大桥 6.7 杭州湾跨海大桥 第七章 群星闪烁 7.1 璀璨明珠 7.2 浙南第一坝 7.3 飞云江守护神 7.4 称雄亚洲 第八章 惠泽安民 8.1 城防安澜 8.2 千库保安 8.3 梦中江南 8.4 富甲天下 8.5 强塘富民 第九章 秀水一方 9.1 千岛秀水 9.2 梦游天姥 9.3 浙东明珠 9.4 古城水乡 9.5 千山竞秀 9.6 钱江潮韵 9.7 百里大堤 9.8 绿色长廊 9.9 水上氧吧 9.10 龙穿仙境 第十章 功在千秋 10.1 马臻 10.2 李泌 10.3 贺循 10.4 白居易 10.5 钱谬 10.6 苏轼 10.7 杨孟瑛 10.8 茅以升 第十一章 水之韵歌 11.1 江、河、湖 11.2 堤塘工程 11.3 湖库工程 11.4 堰闸工程 11.5 水电工程 参考文献及资料 后记 试读章节 3.3 绍兴日司“幸福泉” 穿越水乡、桥乡、酒乡,走过充满韵味的小桥流水人家,翻看一幅幅风光旖旎的山水画,来到七千年历史沉淀的绍兴,经过绍兴县南部山区,在绍兴县与嵊州交界的群山蜿蜒深处,坐落着一个小村庄——嵊州市竹溪乡赤头岗,村前一条大河,名曰南溪。离南溪不远处的绍兴县王坛镇和稽东镇,另外两条溪——北溪和王化溪在此发源。 南溪、北溪和王化溪,此三溪由南向北,均入小舜江(小舜江因其流域内有舜王庙,故此得名),由小舜江入曹娥江并被带入汪洋大海。1998年底,绍兴投资20亿元开始修筑绍兴“幸福泉”——总库容达2.35亿立方米的汤浦水库就修建在小舜江上,从此虞绍平原200多万百姓的“幸福泉”汩汩流淌,古老的绍兴治水历史又写下了浓重的一笔。“3条主要河流(南溪、北溪和王化溪)和20多条支流,构成了汤浦水库的重要水源”,而汤浦水库的地位极其重要——虞绍平原唯一的自来水饮用水源,事关200万居民的生活用水。每天,汤浦水库的水和阳光一样流淌在虞绍平原大地上,幸福的感觉也随之洒向每个绍兴人的心间,可以说,汤浦水库就是绍兴的“幸福泉”,当之无愧。 作为绍兴“幸福泉”,汤浦水库最大的心愿就是百姓饮用水的安全,为了保证水库的水质,汤浦水库管理局对核心库区实行全封闭管理。在38平方公里的茂密山林深处,幸福泉拥有23个管护点,勤劳淳朴的绍兴当地村民被聘请为幸福泉的守护神,负责对水面漂浮物的打捞工作,确保水体清洁;同时库区内禁止乱采滥伐、偷捕偷猎;幸福泉还拥有高科技装备——4个与电脑联网的“探头”,肩负着汤浦水库库区森林火灾的防火检测重任,通过实时监控,山林中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被立即发现,可以说汤浦水库用高科技保障了绍兴人的饮水安全。 欢快地流经小舜江上游的20多条河流,也是幸福泉的重点保护区域,这一区域面积407平方公里,有5个乡镇82个行政村。尽管远离喧嚣的城市,但这4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关乎200万人生命的安全,汤浦水库的水源保护牵动着绍兴200万人的心。还有在小舜江上游的那个安静的村庄一一绍兴县王坛镇长岭村,2003年全村594户人家领到了垃圾桶,同时村里还聘用了6个保洁员,专门负责村里主要道路的清扫工作,对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来说,保护水源,意味着就要改变千百年来随手扔垃圾的习惯,而这种改变,既是对环境保护观念的接受,也是对数千年来古老生活习惯的扬弃,这样的改变,是进步也是发展。 今天的绍兴幸福泉,清洁的水源、淳朴忠厚的守护神、21世纪的高科技装备、井然的库区管理、政府政策的支持、专项资金的投入……所有这一切,都在远离城市的这片山林中默默进行,当达到国家一级水质标准的小舜江水流入千家万户,当人们在城市里遥望山林深处,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幸福泉,绍兴千家万户的幸福源泉。 3.4 海岛日司“生命线” 海岛,阳光,沙滩,四面环水的舟山是无数人梦想的地方,但这个海上城市却一直笼罩在缺水的阴影下。也许再也没有哪个城市能比舟山拥有更多的海水资源了,但是舟山却是浙江省淡水资源最贫乏的地区,其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仅为全省和全国的1/4、世界的1/16,处于国际上界定的严重缺水警戒线的边缘。 舟山这座漂在水上的城市,有着难以启齿的干旱记忆——平均1.23年出现一次。持续干旱使绝大多数水库干涸,人畜饮用水发生困难,企业工厂被迫停产。舟山市政府曾经多次在干旱年份租用万吨轮,从上海、宁波运水供给居民。现在,这些场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1997年,舟山提出了“舟山发展水为先”的思路,为从根本上解决缺水问题,舟山决定实施大陆引水工程,开始了海岛“生命线”的建设历程。 响亮的号角在1998年开始吹响,一期以宁波姚江为引水水源地,跨越江北、镇海两区,在镇海炼化集团岚山水库附近海岸人海,穿越杭州湾灰鳖洋海底,在定海马目黄金湾上岸,以岑港水库为调节水库,与舟山本岛供水管网相连的大陆引水应急工程正式实施,标志着海岛生命线正式开工。1999年8月,舟山大陆引水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在克服了潮流最急的海域之一,铺设了长达36公里的大口径输水管道,历时一年半之后,舟山海岛“生命线”工程终于完成海底管道铺设,并创下六项第一:第一次在深海底下敷埋超长距离大口径(36.4公里长、1.02米口径)钢管;第一次在22米深海底且每秒3.3米流速、国际公认的世界“三大急流险滩”的灰鳖洋西候门水道上施工;第一次运用长距离全程焊接钢管法进行敷埋施工;第一次研制7000吨敷管船在900匹马力的动力船牵引下成功施工;第一次研制并成功运用108米长、170吨重的沉浮式钢管托架;第一次用卫星导航方法,准确地按设计线路成功地完成深海敷埋管施工。2003年1月26日,随着舟山市领导“现在开始通水”的一声令下,巨大的水泵“哗哗”流出从宁波过来的大陆之水,所有在场的人员无不喜形于色,舟山本岛从此将告别“水荒”,这是一个伟大的告别,一个划时代的告别。 之后的2003年到2005年,舟山再次感受了干旱的侵袭,所幸有海岛“生命线”的护卫,舟山人民才没有上演过去多次的缺水悲剧。到2005年8月“麦莎”台风带来强降雨为止,舟山大陆引水工程共从宁波引水3622万吨,并于2006年8月16日由于大旱再次开始重新引水1500余万吨。从2003年开始到2006年,5100余万吨大陆水通过“生命线”进入舟山,确保了舟山城区居民的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用水和国防建设用水的正常供应,有效地缓解了舟山本岛及邻近10余座缺水岛屿的旱情。由于“生命线”的护卫,生活在舟山市区的百姓对发生在身边的严重旱情没有明显的感觉,生活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大陆引水工程真正发挥了海岛生命线的作用。 舟山海岛“生命线”的建成通水,使舟山人从此告别了几千年来只能靠天吃水的历史。今天,舟山大陆引水工程已接入到整个浙东引水工程的大传送体系中。计划于2010年底前实现蓄水的舟山大陆引水工程二期,每年可向舟山输水7300万立方米,更好地解决舟山本岛水资源供求紧张的矛盾,也更坚定地守卫海岛人民的生命线。P40-43 序言 浙江以江为名,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有甬椒瓯鳌飞云江,京杭苕溪傍钱塘。多水的浙江,谱写了上万年的治水历史,讴歌了几千年的水文化。 浙江的水是源远流长的历史。自古以来,浙江人民“择水而栖,择江而居”,与水紧密相联。从8000多年前的跨湖桥文化和其后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开始,浙江治水文化不断得到演进和升华,逐渐形成了博大精深、绵延不绝的底蕴,将浙江文化的精髓一代又一代传承至今。 浙江的水是流淌的画卷。“三山万户巷盘曲,百桥千街水纵横”,垂柳依岸、青砖黛瓦、水阁亭榭、橹声欸乃、烟波浩淼……这所有的一切,宛如一幅渐次展开的水墨风景,美丽,灵秀,富足,凝聚了无数乐水人的视线。 浙江的水是英雄的丰碑。钱王射潮,贺循凿西兴运河,白居易、苏轼筑白堤、苏堤,茅以升设计建设钱塘江大桥,以及近年来防台御潮的千里标准海塘、防洪减灾的千里江堤、百城防洪工程等等,每一项治水工程都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凝结了浙江人民的汗水,形成了伟大的治水精神,演绎着浙江的人文之魂。 浙江的水是时代的进步。浙江水利不断创新,代有建树,从古代的大禹治水、绍兴鉴湖、丽水通济堰到珊溪、汤浦、曹娥江大闸等水利工程的建成,从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安江水库到现在的强塘工程等等,都集中反映了每个时代的科技水平,体现了水文化与科技创新的互动,这不仅是时代文明的缩影,也是时代文化在水利工程上的聚焦。 水载历史,传承不息。当代浙江水利人正奋发开拓,在继承昨日的同时,创造着美好的未来。 2008年10月 后记 《浙江水文化》得到了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旅游局、钱塘江管理局、温州市水利局、宁波市水利局、台州市水利局、金华市水利局、湖州市水利局、杭州市林水局、衢州市水利局、绍兴市水利局、丽水市水利局、嘉兴市水利局、舟山市水利局、余姚市水利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同时也得到了杭州方寸图文设计有限公司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谢意。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错误、疏漏,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8.1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