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主人公海伦·凯勒(1880—1968),是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也许,她只是身体上的弱者,但她的精神绝对是一个强者,她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更深深地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海伦是一个聋哑人,但是她凭借自己的努力,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吉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被授予“总统自由奖章”……这些伟大的成就绝对是一个奇迹,而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和顽强不屈的坚毅品质。
本书是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盲人的特殊视角,告诫人们要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海伦·凯勒是一位残障教育家,她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在她十九个月大的时候,一场大病夺走了她的视力和听力。八岁时,海伦的父母亲为她找到了一位家庭教师——莎莉文小姐,在莎莉文小姐和家人、朋友的帮助下,她先后进入赖特·赫马森聋人学校和剑桥女子学校学习,并考入哈佛大学,开始尝试写作。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面对残酷的现实,海伦·凯勒勇敢地接受了挑战,她不仅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命运的勇气,还将自己所经历的痛苦和幸福记录下来,以勉励后世。
第一章 记忆的阳光
1880年6月27日,一个平凡的小女孩出生在美国南部的亚拉巴马州的塔斯甘比亚镇,那就是我。
按常理来说,我应该是一个瑞士人,因为我父亲的祖先是从瑞士移民到美国,后来才定居在马里兰州的。有趣的是,据说我们有一位祖先是苏黎世最早的聋哑教师,几代过去之后,我却是他的一个又盲又聋的后裔,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巧合,有时我在想,原来命运也会给我开玩笑。
当我的祖父来到亚拉巴马这片广袤的土地之后,我们整个家族就开始定居在塔斯甘比亚镇上了。那个时候,我的祖父每年都会骑马从塔斯甘比亚镇到费城,他要去给家里和农场购买各种所需的日用物品。他时常会写信告诉家里人他旅途中的所见所闻,特别是一些非常有趣的事,至今我的姑妈家仍珍藏着许多这样的信。每次我们再次读到这些旅途中生动的描述时,仍然觉得他们当时那样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啊。
我的祖母凯勒夫人是拉菲特的助手亚力山大·摩尔的女儿。她的祖父是亚历山大·斯波茨伍德,他曾是英国早期的一个殖民官,时任弗吉尼亚皇家总督。我的祖母还是南北战争时著名将领罗伯特·爱德华·李的第二代堂妹。
我的父亲亚瑟·凯勒是南北战争中南方面军的一名上尉,母亲凯特·亚当斯比我父亲小很多,她也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
在我还没有因疾病而失去视觉和听觉之前,那个时候我家的住所很小,里面只有一个四方形的大房间和一个供仆人住的小房间,按照那时南方的习惯,人们都会在自己家大房子旁加盖一间小屋,我们家也一样,在南北战争结束后父亲便在我们家附近盖了一间,父母结婚后就住进了这间小屋。小屋周围长满了葡萄藤,蔷薇花和金银花。从花园中来看小屋的话,它就好像是一座凉亭,还有那小小的门廊,藏在黄蔷薇和茯苓花丛中,也成了小鸟和蜜蜂常去嬉戏的地方。
在我家小屋不远的地方就是我祖父母居住的老房子,那座房子的花园是古典式的。因为房屋的四周和篱笆都被美丽的长青藤缠绕着,所以人们都称它为“长青家园”。那里曾是我童年时代的天堂。
当莎莉文老师还没来我家之前,我时常在我的天堂里散步,很多时候我会沿着黄杨木篱笆摸索着前进,凭着花香对我嗅觉的诱惑,去寻找那些绽放不久的百合花和紫罗兰。每当我有不好的心情时,这里的阵阵花香能为我抚平烦躁的心;每当我把自己炙热的脸庞藏于清凉的树叶和草丛中时,这个小天地总能给我带来心灵的慰藉。
我喜欢这里生命的色彩,特别喜欢陶醉于清新的花香中,感觉总是那么愉快。每当我碰到了美丽的葡萄藤,在感觉它的树叶和花香时,我知道我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走到了花园的另一个角落。花园里还有随地蔓延的卷须藤,害羞得低下头去的茉莉,更特别的是蝶翼百合,虽然它的花瓣极易脱落,但却像极了蝴蝶的翅膀。不过蔷薇花才是这里最美丽的公主。自从来到北方后就很少看到如此赏心悦目的爬藤蔷薇了。它的花朵点缀在门廊上垂下的青藤上,空气中弥漫着缕缕清香,不带一丝泥土的气息。每到清晨,带着露水的洗礼,它们总是让人感觉如此纯洁,如此美丽。我相信它可以与上帝的天国花园中最美丽的鲜花相媲美。
每个人的出生都是那么简单而平凡,我也一样。因为我的呱呱坠地,让我的家人喜笑颜开。当我来到这个世界,睁开双眼时,已经被家里所有的人关注着,和其他的父母一样,我的父母很重视为我取名字这件事。我的父亲想以他最尊敬的祖先“米德尔·坎培”来作为我的名字,但母亲却希望用我的外婆的名字“海伦·艾弗里特”来作为我的名字。这场争论最终还是我母亲胜利了。但这件事的波折似乎还在继续。不知道是太兴奋还是有别的想法,就在父亲带我去教堂受礼的路上,他居然把我的名字给忘了,当牧师问起我的名字时,父亲只记得我的名字和外婆有关,最后却说成了“海伦·亚当斯”。
家人告诉我,当我还只是个婴儿时我就表现出很强的个性,因为我对周围的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特别是我很喜欢模仿大人们的一举一动。在我六个月大的时候,我已经能说“Hello(你好)”这个词了。有一天,当我能清晰地说出“Tea、Tea、Tea(茶)”这个词时,周围的人都被我吸引住了。生病之后,我仍能记起几个月大时学会的几个词。“water(水)”是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个。虽然后来其他的一些词的发音都忘了,但这个词我一直记得很清晰。
我学会走路是在我周岁的时候。当母亲把我从浴盆中抱出来,放在她的大腿上时,我被阳光透过树叶投到地板上跳动的影子给吸引住了。我突然从她腿上滑到地板上,晃晃悠悠地向那些影子跑去,想同它们一起跳舞。结果我刚走出去几步就摔倒在地上哭了起来,母亲就过来把我抱了起来。现在回想起来,那几步确实是我生命中用自己的脚迈出的第一步。
这些快乐的日子总能给我带来单纯美好的回忆。春天,春风抚柳,百鸟争鸣;夏天,硕果满园,玫瑰飘香;秋天,满地金黄,光彩夺目……三个季节就这样匆匆地走过,就这样,伴随着这些美好的日子留给我的回忆,我也渐渐地长大。
可惜的是,我还没来得及紧紧抓住它们,它们却要慢慢地消失了。那是一个可怕的二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又把我带回了婴儿般无知无识的境界。世界变得那么安静,那么模糊……医生说我患了多项严重疾病,可能活不了多久了。幸运的是,困扰我的高烧奇迹般地在一个清晨退去了。那天,全家人都为我感到高兴。但让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场疾病已经完全剥夺了我的视觉和听觉,从此我的世界将永远变得寂静、黑暗……
我到现在依然记得那场疾病,不仅有疾病带给我的痛苦,还有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每当我陷入昏迷与痛苦时,母亲总会用她那温柔的双手来抚慰我。特别是在我高烧不退时,母亲也一直陪在我身边。当我睁开双眼后,眼睛感觉又干又涩,还有那些阳光,以前是那么美丽,现在却让我痛苦不堪。就这样,我的视力一天天下降,眼前的事物一天天地变得模糊……除了这些断断续续的记忆之外,其余的一切都是那么的不真实,对我来说,那就像一场噩梦。渐渐地,我对以前的记忆开始变得模糊,慢慢地也习惯了周围的黑暗与寂静。
就当我差点把以前的世界全忘记时,我的家庭教师——莎莉文小姐来到了我的生命。她为我的心灵重新带来了希望,让我的的灵魂得到了释放,让我的精神恢复了自由。是她揭开了那层一直笼罩在我内心的迷雾,她就像是上帝给我送来的光明的使者。
在我的生命中,虽然光明的世界仅有19个月,但我看见了绿色的原野、蔚蓝的天空、葱翠的草木、美丽的鲜花……这些都是黑暗不能从我生命中带走的,这一切将会是我记忆中最美好的一份宝藏。只要我看到过一次,它们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P3-7
本书的主人公海伦·凯勒(1880—1968),是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也许,她只是身体上的弱者,但她的精神绝对是一个强者,她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更深深地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海伦是一个聋哑人,但是她凭借自己的努力,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吉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被授予“总统自由奖章”……这些伟大的成就绝对是一个奇迹,而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和顽强不屈的坚毅品质。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盲人的特殊视角,告诫人们要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海伦希望自己有三天的光明。第一天,她要看人,而第一个她要看得人就是她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她深知老师给予她的一切是多幺的重要,正是这位让她铭记一生的老师,让她有了了解世界的能力。海伦爱她的老师,亲人和朋友,她想看到他们的脸庞。在第二天,海伦想看到日出的壮丽景象,她想看到太阳的光辉。她是那么热爱自然,“有视觉的第二天,我要在黎明前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我将怀着敬畏之心,仰望壮丽的曙光全景,与此同时,太阳唤醒了沉睡的大地。”而这是每一个视力正常的人每天都可以看到的景象。在这一天,她还要看世界的历史与文化,那些让她苦苦追求的艺术,会让她感觉不到黑暗。第三天,海伦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去看,她已经无法规划出准确的目标了,她是如此的渴望光明,如此渴望能见到周围的一切。
大文豪马克·吐温高度评价海伦·凯勒,并认为她与拿破仑并称为19世纪的两个奇人。直到现在,世界各国对她的赞誉也不绝于耳。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的奋斗思想。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不仅如此,她还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尽力帮助那些和她一样身体残疾的人。而作为健全人的我们,更应该学习海伦那种奋斗精神,学会如何战胜风雨,学会如何战胜自我。同时,我们也要去关爱身边的残疾人,只要爱与温暖永存,那么世界上的生命都会如彩虹般绚烂夺目。
译者
200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