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破罐子(一个80后的心灵自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大骐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非常独特的作品。80后这个群体备受争议,因为他们是中国的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在中国经济开始勃兴之时成长,身边缺乏与自己年龄相当的伙伴和亲人。80后被社会贴了很多标签,他们也已经逐步开始迈入社会的主流。而80后的精神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什么是他们的困扰?他们脆弱吗?多情吗?不负责任吗?这本书是一个80后的真实纪录,是一部关于成长的书,一部中国版的“少年维特的烦恼”。它记述了一个80后中国留学生从中学到大学,八年间真实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没有参加高考,没有按照社会既定的标准,拼命向宝塔尖攀爬。这个80后,究竟是华丽的青花瓷,还是一个裂痕斑斑的破罐子?

内容推荐

16岁的Chi(骐),孤身一人飞越太平洋赴美留学。面对陌生环境中的孤独、失败与挫折,面对同伴的挑战、不同文化的碰撞,他哭过,愤怒过,也感伤过。但也因此体验了一段阳光灿烂的美好时光,找回了丢失的快乐和自信。

之后Chi又远赴加拿大留学。也曾面对大麻的诱惑、情感的折磨和心理的失落,但同时也学着在孤独中思考,在挫折中积累经验,在逆境中去感悟和体验生活的真谛。

也许Chi是一个非典型的80后,他几乎逃掉了所有的中国孩子必须参加的考试,但是他的内心却与这些没逃过考试的孩子一样,既柔软又坚硬,既理性又容易被煽动。通过他的眼睛,同龄人可以看到一个亲切的兄弟,看到他在异域文化中的生存和努力,看到国外同龄孩子与我们的不一样,家长们可以看到你所不了解的孩子的内心,而教师们则能看到一个西方教育语境下的活例。

它也许太不像书,因为它真实、庞杂、细腻,它又那么具备一本书所应该具备的品质:不装蒜。

目录

编者的话 破罐子还是青花瓷?

写在前面

1 引子

 二十四小时的爱情

 四个男孩的初恋

 四个男孩的初恋(续)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美国兄弟

一个令人心痛的电话

遥远的记忆

2 留掌美国日记(2001-2002年)(上)

 出场人物表

 初来乍到

我想飞,我要逃离这疯狂的世界

中美混合式汤面

原始的呼唤

选课

生活中我们需要对手

魔鬼与天使

熟悉学校环境

唱国歌的自豪感

孤独的看客

 开学了

美国上学第一天

美国上学第二天

有意思的历史课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冲浪Michigan(密歇根)湖

感情的初次萌动

挑战沙山

 JAZZ BAND——我的噩梦

吉他带来的烦恼

滥竽充数

我的黑暗时代来临了

令人吃惊的歌手

 课堂之外

美国式社交

冲浪的感觉——爽

中美篮球较量

天堂与地狱

老师与学生

“弄潮儿”当向潮头立

 遭遇9·11

JOAN:“我们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他们那么恨我们?!”

我:“虽说世界是平的,但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却是极其有限。”

 不一样的学堂

成绩是绝对隐私

考试的日子

如此家庭作业

有人主动与我说话,感动得想哭

陶醉于唱诗班

课堂上老师和同学都睡着了

早起的鸟有食吃

 渴望交流

尝试交谈

我为交不到美国朋友而犯愁

Just for Fun——开心就行

乘着歌声的翅膀

不同的命运

 张扬个性

国歌的演绎

还是中国人最聪明

糟糕的老师

彩弹大战,我做了一回男子汉

 异国中秋

Jae,亚洲兄弟发出的邀请

我讲笑话成了“明星”

午夜行动

我终于搬到Joan家了

3 留掌美国日记(中)

 快乐是第一位的

Homecoming Week(家庭服装周),Pajama Day(睡衣日)

Facky Day(艳服日)

Retro Day(老式服装日)

Hawaii Day(夏威夷日)

Black and White Day(黑白配日)

Homecoming Dance(舞会)

“与‘狼’共舞”

 本事用时方恨少

学写历史论文

Choir课激起了我唱歌的欲望

保持中西平衡

什么是朋友

抄袭的作业

历史课的尴尬

不甘示弱

唱歌壮胆

庆祝Joan的生日

室内足球比赛

我体验了死亡的感觉

为美国而骄傲?

万圣节

自嘲

令人失望的中国电影

对女孩不感兴趣

奇特的家庭沟通会

健身磨炼意志

 正面和反面的教育

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一次吸大麻的经历

素质是这样培养的

参加家务劳动

国际夜,中国后裔的悲哀

子承父业

 小镇生活

观看橄榄球比赛

Mall文化

别开生面的课堂

过瘾的篮球赛

感恩节的意义——感恩

说出自己想要的礼物

想念昔日的朋友

盼望圣诞

我的篮球生涯

第一次去教堂

我的唱诗班老师

学英语的窍门

 死里逃生

死神来了

患难成知己

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个时刻

车祸后的谈心会

 外面阳光灿烂,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为雪而狂

唱诗班的演出

国际日为小学生们介绍中国

不一样的提问

母爱的包容和无私真让人感动

音乐课造成的差距

平等待遇

圣诞家族大聚会

第一次滑雪

圣诞,充满了温馨和惊喜

4 留学美国日记(下)

 与姑姑一家的圣诞旅行

节俭的自助游

不是做梦,我真到了迪士尼

一个出售童年梦想的地方

我错打了911电话

姑姑的家

吃苦耐劳的中国父母与他们的儿女

 返校学习生活的日子

两个亚洲兄弟的秘密

我胳膊上扎满了针孔

妈妈的信给我敲了警钟

孤独包围了我

期中考试

 滑雪的季节

挑战自己的胆量

独来独往

妈妈的期盼

中国宴——自制火锅,搞砸了

网络和英文,新人类必备的技能

朋友的生日聚会

 在痛与快乐中成长

逃课

体验话剧的精髓

谈论对性的看法

接吻游戏

下雪学校关闭,我们又可以滑雪了

不可思议的礼物

天真的美国小朋友

死亡长跑

情人节

自己的国家不强大,走到哪里都要受人欺负

学校流行乐队比赛

冲突与反抗

冷战

见识高科技乐器

野性的释放

 体育和音乐与我相伴

我成了瘸子

Jae鲜为人知的经历

滑雪带来的心理挑战

观看美国高中篮球联赛

Bryon,与Jae有着相同经历的朋友

参加歌唱大赛

感受马友友

 温暖的美国家庭和亚裔兄弟

在美国家庭过生日

亚洲联盟

期盼NBA

亲临NBA赛场

很棒的亚裔歌手

 拉斯韦加斯之旅

穷人的地狱,富人的天堂

胡佛大坝

拉斯韦加斯印象

拥抱这玩意儿真的是很不错

牛仔城

戈壁滩上的黄白篮球赛

晒出“黑美人”

墨西哥边界

徒步游览大峡谷

种族闻的争斗

繁华的背后

失语者的自责

 16岁日记的秘密(写于2008年4月)

奇妙和甜蜜的感觉

最甜美的东西通常都是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5 最后的美国时光

 “西点军校”的录取(2002年夏补记)

 纵身一跳的夏天

 告别美利坚

 体验恐怖分子的心情

 新一代混子(2007年11月补记)

6 枫叶旗下

 来到北极光小镇(2003年冬—2004年夏)

寂寞中的回忆

我的监护人——个离婚两年有四个女儿的女人

靠油田富起来的小镇

小镇特色——大麻,酒精、严寒

不被救赎的灵魂

 小镇人物素描

中日学生对比

唯一的加拿大朋友——个颇有智慧的另类

喜欢刺激的同伴_肥佬

在加拿大求学的韩国学生

 最初的生活体验

打工体验——活着

Party——生活的一抹亮色

7 M城的大掌生活(2004年夏—2008年)

 在一座遍布法语的城市里

 我的大学

我真心喜欢的戏剧课

不要ESL,我要上真正的英语课

与中东学生的案例讨论

太空漫游

美国崩溃论

谈判专家

 兄弟们

老大哥——Zidan

大海与森林

 茶余饭后

与上帝的第二次接触

超越无聊

 矛盾的情绪

即兴诗六首(21208年1月)

8 我的美国兄弟

 美国,一个夏天的回忆(2005年暑假)

终于来了,哥们!

回家的感觉真好

Fuck yourself

出卖灵魂的事情发生了

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一只野兽

 两个美国佬在中国(2006年8月)

北京——古文化的辉煌与野长城的刺激

彩云之南一丰盛大餐与文化的冲击

 芝加哥历险记(2007年8月)

9 《告别青春圆舞曲》

 被遗忘的时光

 留学为什么

后记 阁楼里的灯光

试读章节

初来乍到

寄人篱下的感觉并不好,而没人“领养”的感觉就更糟糕了。我就是这样,一段时间内竟然找不到一户真正愿意让我寄宿的人家。无奈,只好先在一个老外家住着,等待奇迹的发生,或者等待直接被转到其他州去,这种没人要的感觉实在很凄凉。可奇怪的是我当时竟然没有丝毫的紧张或者焦虑,也许从小早已习惯了四处漂泊的生活,习惯了不断地跟不同的人见面,混熟,然后再说再见,无论如何也无所谓了吧。

与此同时,在一股神秘力量的驱使下,我竟然开始天天记日记了。

8月18日 星期六 晴

我想飞,我要逃离这疯狂的世界

星期六着实无聊,在家里闷了一天,Matt的母亲又去超市狂购了六盒中国炒面。因为自从上次我与?们一家去一个泰国超市试购了几盒这个东西,他们的儿子和我把它当作夜宵吃了一顿之后,这位叫Matt的儿子直喊“Pretty good(好吃极了)”。这时我就大胆设想了,如果能将这种炒面由中国输入后再经过美国化包装,最后打入美国本土各大超市,到时可能还要搞个免费试食会(这可是美国没有的),让这些老外尝一尝,那他们一定会蜂拥而至,竞相购买,这样一来我就发了。哇!我看到好多美元在空中飘啊!

吃完炒面后就是一天的沉闷,我都快被熬烂了。到了晚上终于可以出去透透气看一场电影,这可是我们一周唯一的固定节目。我十分盼望能早日看到李连杰的新电影The One(中译《宇宙追辑令》又译《平行歼灭战》)。今晚放的叫American Pie(《美国派》),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美国派。整部电影都是围绕sex(性)这种东西展开的,仿佛美国的年轻人整天除了干这事之外就没别的事好干了。俊男美女再加上一连串的色情镜头就把这部电影推上了全美票房第一的位置,实在可笑。只听见我旁边的德国佬在放荡无忌地狂笑,这可真是做交换生做到家了,才来了两个星期,就连那品味都和美国的年轻人一样了,佩服!佩服!电影完了,全场还响起了热烈而经久不衰的掌声。而我的感觉却只能用五月天的歌来形容:“我想飞,我想飞,我要逃离这疯狂的世界。”

回望

初到美国,我就像一个封建卫道士,看不惯一些过于成人化的东西,总觉得美国人的那一套有违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说到西方的文化冲击,性解放无疑当排第一位。

8月19日 星期日 有雨

中美混合式汤面

本来说好去骑马,到时我便可以一展身手了(我五岁就跟马有接触了,不信你可以去我家看那张我骑在马背上的照片)。但Joan说推迟到星期四,真是遗憾,我的个人表演又要推迟了。早上狠狠一觉睡到了下午一点,真是吓死人。下午去Joan家玩,还是那老三样:打台球、游泳、玩任天堂的经典游戏《狮子王》。其实游戏的音乐还不错,例如那首长唱不衰的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

晚上回到家我还为Matt一家做了中美混合式汤面,他们吃了之后都赞不绝口,其实做法极为简单。材料:1.一罐美国鲜鸡汤或其他种类的汤,随你选择,只要合口味便行;2.一包中国挂面。步骤:1.用一个锅煮鸡汤,另一个锅煮挂面,鸡汤煮开即可(因为是现成的);2.将煮熟的面从锅中捞出放入碗中,然后浇上新鲜热辣的美国鸡汤,还可以放一些其他调料,视个人情况而定;3.趁热吃吧!

回望

其实地球上不同的年轻人每天都呼喊着同样的口号,那就是“郁闷”,因为能玩的东西就那几样。在中国可能是各种运动、篮球足球还有网络游戏,而在美国,尤其是小镇上,网络游戏多半不在计划中,更多的是与大自然有关的活动,例如远足、划艇、滑雪、游泳等。我感觉自己像马克·吐温笔下的密西西比男孩,被大自然包围着,无拘无束地成长。可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在外人看来我们身边十分宝贵的东西,而我们自己只会麻木对待,很少珍惜。

8月20日 星期一 晴

原始的呼唤

今天一觉又睡到十二点,实在是罪过,浪费了人生宝贵的时间。下午五点多随Matt和他老爸去空手道馆,他们是那里的正式学生,而我只是因好奇去观摩一下。结果我发现空手道与跆拳道之间的许多相同之处(俺是跆拳蓝带)。例如他们出脚攻击的方式,什么侧踢、后旋踢之类的,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但有一点不同,空手道加入了对武器的使用,例如它会教你如何使用双节棍、长棍,还有许多我都叫不上名字的兵器,这是跆拳道里所没有的。

晚上回到家上网,竟看到美国的航空母舰妄图侵犯中国的领海,真使我义愤填膺。为什么美国总是想充当世界警察这样的角色?为什么他们总是干涉别国的事务?就我在美国短短的这几个星期的所见所闻来看,美国自己就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是否该对枪支加以合法管制的问题,虽然自购枪支给老百姓带来了保卫自己的机会和一种虚无而自欺欺人的安全感,但更多的则是给了那些杀人狂和流氓一个轻易施暴的途径。除了中外皆知的校园枪杀案外,更加严重的后果是导致美国各大城市每天警笛声不断,大多数情况都是警察出动处理枪杀案的。例如邻近的芝加哥,听Joan说在黑人居住区几乎每天都会发生枪击案,有些是因为帮会间互相残杀所导致的。但离谱的是有些人竟靠射杀街上的普通行人来带给自己快感,这在中国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但在美国这个自称“自由之地(land of the freedom)”的国家倒是随处可见。所以Joan就经常警告我们,如果有机会去芝加哥这样的大城市,千万不要去那些贫民区,要不然自己被当成活靶子还不知道呢!

说了那么多美国的不是,但大多数美国人还是挺善良的。这不,Matt又帮我拷贝了一张CD,里面有两首歌我最喜欢。一首是原版的Bye-bye,Miss American Pie(这跟那部下三烂的电影可是一点关系都没有),整首歌挺长的,听说歌词的内容十分丰富,但就我现在的英语水平还不足以全听懂。我最喜欢其中反复吟唱的那句“bye-bye, miss American pie.Drove my chevy to the levee(至于意思?,就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啦) ”。另外一首是由传奇老牌乐队EAGLE演奏的Hotel California,他们可真是把木吉他合奏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

回望

刚到美国的日子里,16岁的我接触到了许多西方的音乐。由于霍兰是一个湖边小镇,因此这里的年轻人更喜欢民谣类的音乐。每天晚上我都会打开随身听,放入我在语言营时一次去一个死火山国家公园买的New Age(新世界)CD,里面有泉水伴着钢琴的声音,还有雨滴和印第安类似于箫类乐器的声音,每次听着这些从大自然中采样回来的声音,闭上眼睛,我仿佛孤身一人站在美国的大平原上,文化的概念已经模糊了,有的只是原始的呼唤,也许还有远方的她。P26-30

序言

破罐子还是青花瓷?

这是一个从小到大逃避了国内所有升学考试的孩子——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甚至从高中到大学。

这又是一个在国外度过了几乎整个青春期的少年,从16岁到22岁在北美大陆上辗转漂泊,开始时一头扎进一个盎格鲁家庭,后来在加拿大上大学,一直到现在毕业才回到国内。

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这并不是一个优秀的孩子,他的父辈也因此担心他不能够成器,会是个破罐子,但是当他把这部作品摆在大家面前的时候,他的父辈才发现,对于时下这些年轻人并不能用一个僵化的标准去评判。

这本书展示了一个年轻人成长的世界。从中学到大学,从国内到国外,从懵懂未开的少年到历经感情坎坷的青年。他有着一般人少有的丰富经历,而更难得的是,他是一个很好的记述者,坦荡地把自己的困惑与痛苦,把自己的快乐与悲伤,讲给别人听。开始的时候只是因为一个孩子气的想法,为了一段若有若无的感情,没有想到,在那段感情已经烟消云散的时候,文字却依旧保存了下来。在随后的时间里,记述成了一种习惯。

时至今日,这本写了七年的书在不经意之间却提供了一个解读80后的绝佳案例。它很丰富,也很真实。

假如你是他的同龄人;你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困惑和追求;

假如你是他的长辈,你可以从中读出你的孩子没有对你们说出口的话,

假如你还在国内,你可以看到国外生活的精彩与艰难。

这本书是一个80后的心灵自传,它提供的是一个当今社会青少年成长的样本。说不定,它可以成为一座桥梁,沟通这些平时难得交心的人们;或者,成为一面镜子,让读者看到自己平时不为人知的一面;甚至,它可能是一种现象,引发人们对80后这一群体诸多感兴趣的话题。

若果真如此,那真是要为作者感到高兴了。因为按照通常的观念,这也许是个不成器的孩子。但是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也像一个陶器的制作过程,要经过匠人的细心琢磨,也要考验他自身的才赋品质,至于最后成器与否,则要看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历练的结果。

每个罐子都有出炉的时候,它会是一个破罐子,还是会成为精美的青花瓷?这最后的评判不由我也不由他,无论如何,他已经把这本书呈现在你面前,评判的权力还是交给你们吧。

书评(媒体评论)

作为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一代,所有关于成长的标准在我们长成前都定好了。而在本书中,我看到的却是一个“非典型成长”的标本,无论付出多少心与血的代价,他都是自己成长标准的参与制定者和实践者。或许在他们眼中,长辈和父辈才是“非典型”的一代。

——《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 秦朔

老爸和儿子,一脉来相承;老爸写国家,儿子写自己;老爸勾勒中国走势,儿子速写“我世代”成长。中国之变,在两代人之大不同,中国之幸,在人人可以走向自己。

——《新周刊》执行总编 封新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9: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