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开合--纽扣 & 拉链的连接艺术
分类 生活休闲-时尚娱乐-服饰搭配
作者 陈强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选择纽扣、拉链这样的小物件来书写文章,颇有点“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意思。其实,纽扣是我们天天使用,司空见惯的东西,但我们对它了解多少?其具有的实用功能、装饰功能,还有中国盘扣蕴涵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技艺……本书正是以轻松的笔墨道出了小物件的大背景。同样,拉链是在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虽然它的辈分只能算作纽扣的“孙儿辈”,但其超快的特性改变了人类穿脱的行为方式,可称之服装系缚的革命。书中拉链的故事也会令我们感悟到人类对系扣和解扣动作的挑战与创造。

内容推荐

有谁知道,小小的纽扣和拉链蕴含多少玄机?本书可帮你解开悬疑。作为国内一本关于纽扣和拉链的文化专著,本书涵盖了纽扣和拉链的历史沿革、设计工艺、人文内涵和产业分析。文字与图片并茂,严谨共活泼一炉,不仅让你轻松感受纽扣和拉链纵横开合的别样风情,还能透过这些小小的物件,参尽“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三昧。

本书既可作为了解纽扣和拉链知识的普及性读物,又可作为服装设计师和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帮手。

目录

纽扣篇

01 纽扣的发展史

无法考证的第一枚纽扣

中国纽扣的发展

西洋纽扣的发展

纽扣文化与纽扣轶事

02 纽扣与艺术风格

纽扣与洛可可、新洛可可

纽扣与浪漫主义

纽扣与中国风

纽扣与新古典主义

纽扣与哥特式复兴

纽扣与文艺复兴回潮

纽扣与维多利亚风格

纽扣与拉斐尔前派

纽扣与工艺美术运动

纽扣与日本风

纽扣与印象主义

纽扣与点彩派

纽扣与唯美艺术

纽扣与新艺术运动

纽扣与野兽派

纽扣与综合主义

纽扣与立体派

纽扣与未来派

纽扣与机械艺术(新现实主义)

纽扣与装饰艺术

纽扣与超现实主义

纽扣与抽象主义及蒙德里安风格

纽扣与瑞典现代主义

纽扣与“50年代”风格

纽扣与波普艺术

纽扣与欧普艺术

纽扣与乡村风貌

纽扣与孟菲斯风格(新浪潮)

纽扣与遗迹中生命

03 纽扣的材质语言

植物材质

动物材质

金属材质

矿物与宝石材质

化工合成材质

组合纽扣及其他

新趋势

04 纽扣的宿命公式

风格化的权力与威严

纽扣与经典款式

细节决定设计

“出轨”的纽扣

民族风格中的“珠宝”

一站式解决之道

05 纽扣的典藏之道

纽扣中的文化价值

纽扣玩家

相关链接

拉链篇

06 拉链的成长史

一次异想天开的构思

荣获拉链鼻祖的桂冠

空难事件“拯救”拉链

西洋拉链进入近代中国

07 拉链故事与故事中的拉链

将拉链引入时装设计的意大利人:夏帕瑞丽

世界上第一条带拉链的牛仔裤

拉链奢侈之最:黄金拉链

拉链的奇妙应用:医用拉链

拉链轶事:拉链与纽扣的三次“战争”

拉链与近代时尚风潮

08 拉链技术解密

种类繁多的拉链家族

小拉链蕴涵着高科技

拉链的个性语言:与时俱进

科学有效的使用方法

09 时尚情绪中的拉链语言

拉链的角色转换

与拉链配“戏”的面料

拉链的位置设计

拉链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触手可及的应用领域

拉链的奇思妙想

10 辅料产业的升级体验

拉链大市场里的中国表现

纽扣:从边缘到主流的成长空间

辅料产业的成长困惑

差距在哪儿

辅料产业的名牌战略

11 辅料产业的升级实践

SAB第一站——时尚设计

SAB第二站——精工制造

SAB第三站——专家销售

SAB第四站——承诺式服务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2007年的电影《色·戒》,汤唯饰演的王佳芝前前后后共换了27件旗袍,让人看得叹为观止.打破当年《花样年华》中张曼玉更换23件旗袍的纪录。随着《色·戒》在全球的热映,汤唯的旗袍也成为时尚圈的热门话题。著名电影服装设计师Marie France坦言,“每一件戏服我都很喜欢.尤其是那件色诱男主角的旗袍,让汤唯看起来更性感.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旗袍,最早是清代满族女子的特有服饰,辛亥革命后,伴随思想解放运动和西方流行浪潮的兴起,旗袍也在乱世装扮中悄然过渡,结合满、汉及西式服饰,发展改良,成为当时女子最为青睐的服装式样……直至三四十年代,旗袍演进至黄金时期。另外,无论在配件上还是在工艺上,旗袍都积极地吸取西式服装的可用之处,如垫肩、拉链、可拆卸的领衬等。总之,旗袍得到了积极、多变的改良,中国女子的穿衣理念也越来越自由和成熟。直至今天,旗袍仍深受广大中外朋友的喜爱,已然成为中国女子婉约妩媚的代言,是一张最美丽的中国“名片”!

而在这张中国名片上最耀眼的细节,恐怕非“盘扣”莫属。无论是形如桃花的桃花扣,还是栩栩如生的蝴蝶扣……一枚枚千姿百态的盘扣就犹如蜻蜓点水般地附着于旗袍上,演绎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

盘扣也称中国扣。据考证,它起源于初唐时期,原是家庭中女子做针线活的一种,材料十分简单,内芯即是布条,外面是丝绸。当时的种类也很简单,一般有圆形扣或带形扣。到了清代,满族人的服饰上开始普遍使用这种布制纽扣,尤其是在女服上,纽扣的形式变化千姿百态,如动物形态的蝴蝶盘扣、凤凰扣、蜜蜂扣、青蛙扣;植物形态的蓓蕾盘扣、菊花扣、树叶扣;其他形态的如四方扣、一字扣、花篮扣、双耳扣、三耳扣等。到了民国时期盘扣的做工越来越讲究,从针脚到盖线等工序严谨精致,并且这时的盘扣呈现出来的色彩、造型让人耳目一新,如大胆使用与旗袍颜色相反的对比色的做法,或组成有主题的图画的盘扣,像“百花园”、“亭阁”、“鸟乐院”等。形形色色的手工盘扣不仅融进了制作者的心性和智慧,也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

今天,盘扣仍以一种出其不意的惊喜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从唐装到汉服,从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服饰,到国际大牌时装设计师,盘扣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它既肩负着传承民族服饰元素的重担,演变为一种鲜明的传统服饰符号(如中国海南黎族男子传统服饰仍以彩色的盘扣来点缀素色的服饰),同时又与现代服饰完美结合,为今天的服装设计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走上了国际舞台。

P8-10

序言

纽扣、拉链,物件虽小,于现代衣物却是须臾不可分离。然而纵观各大书店,写服装的书汗牛充栋,专写纽扣、拉链的书却是凤毛麟角,这委实不太公平。

当我拿到这本关于小物件的大书时,不禁眼前一亮,不知何故,脑际却跳出最近的一个时髦句子:细节决定成败。好像是一册企业管理书的书名,讲的是管理如何从小事做起云云。其实这个命题恰恰也是艺术理论的一个普遍真理,也是永远讨论不完的美学哲理。大凡高雅现代的艺术作品,其细节的细腻精湛通常是作品优秀的构成细胞,是无法或缺的美学元素。譬如,文学上的修辞、“推敲”就是此理;绘画上、音乐里、戏剧中都有必须精心刻画的细部……盖莫如此。同理,纽扣、拉链于衣裤也属细节之物,其实更是服装艺术的点睛之物。

人类选择布帛包裹身体是人类文明的一大创举,其意义毋庸赘述。当人们在服装上缝制口袋时,这是又一创举,因为这样意味着手的解放,意味着采集更多的果实。而纽扣、拉链的出现,是服装系缚方式的创举,是将丝帛带的系缚变得方便、快捷、美观和丰富多彩。此项创举虽不动地惊天,却也着实不易.看似这简单纽扣的一扣一眼到齿口拉链,在服装史上从出现到普及却是走过相当久远的路程。

纽扣何时创造?大概先民们疏于记录,或是文字的失落,欲窥其详,已弗可能。后世学人只能依据考古发现、历史遗存来诘难拷问。有限的历史遗存显示纽扣很早就出现,早年主要在贵胄衣饰的装饰中,似乎其装饰功能大于实用功能,如明遗存的图像中惟见贵族女子方有纽扣、盘扣的衣衫和立领,民间的衣襟间系缚仍依赖帛带。纽扣“飞入寻常百姓家”在中国服装历史上的时间并不长,约在明中期与清代。但可以肯定的是,纽扣、盘扣取代丝帛带的系缚乃是服装演化的历史必然。

纽扣,是服装上的实用物件,但其作为细节装饰的功能是服装设计上特有的点睛之笔。这就是细节设计的魅力。记得我初涉服装设计门槛时,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关于“细节”设计的启蒙。那是20世纪80年代,当年的香港老师不擅国语,吃力地用英文夹着粤语教授服装设计课程。他先讲了服装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服装的color(色彩),服装的silhouette(廓型)和服装的fabrics(材料)。随后令我吃惊的是,先生花了大量的时间讲的是details——细节的设计,其中包括褶裥、口袋、领型、袖式及纽扣等,服装细节设计的变化之玄妙,让当时的我们茅塞顿开。迄今重温这些道理,似乎并不深奥,却至尊至理,诚者斯言。

其实,我们在审视服装的时候,那些个性而精美的细节是最易打动人的,往往像张爱玲那般的眼光就会体味出细节的美,“这样的衣服无数小小的,却聚集了有趣之点……”

(张爱玲)。纽扣是服装上的“点”,是视觉的聚焦点。在设计的视觉艺术上,点、线、面也是三大形式要素,而“点”处理好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画龙点睛的功效。纽扣的设计在服装设计中有时是至关重要的,这就又回到前面提到的命题:细节决定成败!成大业若烹小鲜,做设计者必重细节。相信这是设计师们都懂的道理。

本书选择纽扣、拉链这样的小物件来书写文章,颇有点“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意思。其实,纽扣是我们天天使用,司空见惯的东西,但我们对它了解多少?其具有的实用功能、装饰功能,还有中国盘扣蕴涵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技艺……本书正是以轻松的笔墨道出了小物件的大背景。同样,拉链是在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虽然它的辈分只能算作纽扣的“孙儿辈”,但其超快的特性改变了人类穿脱的行为方式,可称之服装系缚的革命。书中拉链的故事也会令我们感悟到人类对系扣和解扣动作的挑战与创造。

再则,此等小物件有着巨大的市场。倘若假设:将每个人大约拥有的纽扣或拉链数量乘以中国人口,甚至世界人口,那一定是个骇人的天文数字,让人瞠目结舌的数字难道不就是社会需求的商机吗?故,小物件蕴涵大道理,小细节成就大设计。这样的哲理就融入在本书中。

北京服装学院教授

2008年1月

后记

书稿杀青,笔者心中的这块石头总算落地。回首这段写作的历程,颇感艰辛,因为有关纽扣和拉链的中文资料少之又少,我们从繁杂的记述文字中,拨冗去简,浪里淘沙,参考相关外文资料.慢慢形成了本书的写作思路,最终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书稿。相信这本集历史知识、趣闻轶事、设计艺术、精品典藏于一体的画传能为读者打开新的视野。

书稿01、02、05的内容由蒋玉秋完成:03、04的内容由王艺璇完成;06、07、08的内容由马小丰、杨钊柽完成:09的内容由王媛媛完成;全书的主体架构由张玲完成。

感谢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重新认识纽扣和拉链的机会;感谢北京服装学院袁仄教授对书稿给予的建议和指导;感谢山东聊城“世界纽扣博物馆”创建人布建芳先生在图片及文字资料上的无私帮助;感谢燕澜在采访考察过程中的热心陪同;感谢李晓东、田瑚在图片拍摄上的技术支持;感谢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网(www.ctcc—web.cn)的网络支持;感谢所有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1:3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