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明庆靖王朱栴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白述礼
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朱栴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六个儿子,13岁被封庆王,15岁离开京城南京来到西北,先到庆阳。在庆阳居住不长时间后来到宁夏,在同心县韦州城居住9年,建文三年,即1401年,移居银川,直到61岁在宁夏去世,葬于韦州。朱栴在宁夏生活的时间长达45年。在韦州古城和银川市建有富丽堂皇的园林式王府。

朱栴是历史上惟一亲自撰写地方志的亲王,著有宁夏第一部地方志著作《宁夏志》。他擅长诗词,其大量文章诗词是宁夏历史文化的珍品。朱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比较有作为的才子王爷,在镇守边城的同时,对宁夏历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书中记叙了朱栴一生的曲折经历,廓清了宁夏庆王府251年的是是非非。

内容推荐

明代藩王府资料向来不对外公开,因此,明史研究中藩王史是一个空白。本书作者根据《明史》《明实录》相关记载,查阅地方史志资料,并参阅大量宁夏地方史学者研究成果,撰写成《大明庆靖王朱栴》一书,向世人推出了一位鲜为人知的明代藩王——庆靖王朱栴。

朱栴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六子,洪武十一年(1378年)出生于京城应天府(今汀苏南京市),母亲是明太祖的妃子余贵人。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栴被册封为庆王,封地庆阳(今甘肃庆阳市庆城县)。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受命西来”,之国庆阳。当年,又奉命“自庆阳徙居韦州”古城,“居之九年”。洪武三十四年(1401年),再奉命“移居宁夏(今宁夏银川市)”,长住36年,正统二三年(1438年)病逝,终年61岁,葬于韦州罗山,谥曰靖,史称庆靖王。其后代袭封庆王爵位,传十世,庆王府在宁夏总共251年。朱栴曾受命主持宁、庆、延、绥、四卫军务,统率数万军队,负责边镇安危,实行军屯,建王府庄田。以宁夏府公署改为庆王府,在宁夏城大造园林,广修寺庙,兴学。一生乐于吟诗填词、选文撰志、成就斐然,被誉为“才子王爷”。撰修宁夏第一部方志《宁夏志》开宁夏修志的先河。

朱栴在塞北宁夏生活了45年,度过了他贵为大明亲王的复杂、曲折、生动的人生历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何龄修研究员评价本书:“明朝的宗藩是明史研究上一个大课题”,本书“以开藩宁夏第一代庆王事迹为主,其后续历代诸王事迹为此,撰成一书。

目录

序一/何龄修

序二/吴忠礼

前言

第一章 大明太祖第十六子

一、大明王朝 洪武皇帝

二、第十六子 庆王朱栴

三、历经六朝 两个时期

第二章 庆王西来先住庆阳

一、太祖封藩 二十五王

二、茅土之封 金册金印

三、初封弘化 王住庆阳

四、古城庆阳 北关皇城

第三章 韦州王府居之九年

一、就藩宁夏 令驻韦州

二、庆王打猎 韦州宫室

三、受命两来 居之九年

四、正妃孙氏 指挥之女

五、韦州地爽 王府宏伟

六、明史记载 韦州地理

七、王赋诗词 情系韦州

八、罗山风光 仙佛之境

九、康济禅寺 庆王捐资

十、韦州大寺 或王府改

第四章 四卫军务经营屯田

一、庆王屯卫 专司屯田

二、学界研讨 宁夏屯田

三、宁夏庆藩 王府庄田

第五章 香山牧场建苏武庙

一、宁夏居民 俗善畜牧

二、明代宁夏 发展畜牧

三、庆王王府 经营牧场

四、中卫香山 朱栴修庙

第六章 牛首山寺浇铸铁牛

一、牛首犄角 山之得名

二、牛首山寺 历史悠久

三、池留幻迹 牛首金牛

四、蛟龙作怪 铁牛镇龙

第七章 韦州九年建邸宁夏

一、宁夏镇城 九边之一

二、宁夏署衙 庆王王府

三、地连紫塞 水映朱栏

四、王府园林 风景如画

五、长塔钟声 庆王修寺

六、庆王六子 长子之考

第八章 成祖善待宣宗冷淡

一、燕王朱棣 夺权称帝

二、成祖朱棣 善待庆王

三、改变国策 限制王权

四、请返韦州 只准度夏

五、宁夏卑湿 乞再居韦

第九章 宁夏总兵奏王沮边

一、五请入朝 均遭拒绝

二、正统之初 王更艰难

三、总兵史昭 守边大将

四、调马造甲 王要反否

第十章 上书迁国英宗慰谕

一、六旬王爷 忠于朝廷

二、上书英宗 迁国避昭

三、英宗回复 毋介于怀

四、最后上书 不可久出

五、总兵陈懋 两镇宁夏

第十一章 撰宁夏志史志珍宝

一、才子王爷 硕果累累

二、明宁夏志 失而复得

三、笺证出版 九世孙序

四、历史沿革 立宁夏卫

五、考察古迹 高台昊宫

六、宁夏寺观 宗教文化

七、引黄河渠 灌溉农田

八、韦州来历 学者有疑

九、亲历见证 灵州淹没

十、亲王修志 实属罕见

第十二章 好学有文诗词留传

一、王府藏书 诗词流传

二、西夏八景 雄图大志

三、见合欢莲 穷边乡思

四、晚年诗词 悲伤忧愁

五、嘉靖新志 录补诗词

第十三章 庆靖王薨韦州王陵

一、多起麻烦 庆王病倒

二、思乡之情 白发催老

三、胃气胀病 终于致死

四、庆王逝世 辍朝三日

五、大明庆藩 子孙繁衍

六、罗山东麓 韦州王陵

七、韦州出土 庆王圹志

八、次妃汤氏 墓志出土

九、庆府寿星 八十有四

十、庆庄王墓 韦州仅存

第十四章 庆王朱枋传位十世

一、一代庆王 才子王爷

二、二代庆王 子以母贵

三、三代庆王 无嗣除封

四、四代庆王 王陵仅存

五、五代庆王 母封次妃

六、六代庆王 废为庶人

七、端和世子 早薨无嗣

八、七代庆王 修建边墙

九、八代庆王 修建两渠

十、九代庆王 王妃节烈

十一、十代庆王 惠祖遗风

十二、十一代王 被杀藩终

第十五章 真宁郡王争袭庆王

一、亲王世子 郡王长子

二、四子世子 长子郡王

三、长兄秩荧 挑战四弟

四、争位事件 再次上演

第十六章 才子王爷安塞郡王

一、十一丧父 十五丧母

二、封为郡王 处境也难

三、专心攻读 著述颇丰

四、积劳成疾 英年早逝

五、宁夏新志 王词有误

六、丰林弘农 才子王爷

第十七章 置鐇之叛刘瑾被诛

一、明武宗朝 刘瑾专权

二、清除刘瑾 安化王反

三、安化郡王 欲效成祖

四、密谋策划 聚集党羽

五、置镭造反 皇者自居

六、宁夏之乱 十八日平

七、总兵渡河 入宁夏城

八、钦命张杨 讨伐叛乱

九、杨张合谋 诛灭刘瑾

十、置镭赐死 何锦凌迟

十一、爵赏之乱 国朝所无

十二、宁夏之乱 评价有别

十三、图说天下 误说宁夏

第十八章 屈事置镭庆王被废

一、庆王台法 王府遭劫

二、置镭造反 庆王有罪

三、谋杀守臣 废为庶人

四、置钏贪腐 又废庶人

五、庆王■枋 贤德王爷

第十九章 哮拜之乱庆府遭劫

一、万历三征 大获全胜

二、哮拜其人 专制宁夏

三、西征受阻 成导火索

四、军营哗变 刘东旸反

五、宁夏叛乱 长达七月

六、兵变之中 庆府被劫

七、朔方新志 感壬辰修

第二十章 庆王帅锌惠祖遗风

一、帅锌永斋 九世十代

二、母妃方氏 殉节保王

三、皇帝褒奖 王妃郡王

四、帅锌袭王 宗烈实录

五、传承先祖 刻宁夏志

第二十一章 王府官员鲜为人知

一、长史刘防 起名蠡山

二、金陵王逊 庆府纪善

三、长史应台 王现湃记

四、长史汝汇 汉唐坝记

五、徐英罗秀 承奉不法

六、庆府官员 总数多少

第二十二章 仪宾路升庆府女婿

一、仪宾之称 王府女婿

二、庆藩王府 第一女婿

三、中奉大夫 乃宁夏人

四、才子路升 诗词书法

五、康王建馆 延请仪宾

六、得意忘形 革职为民

第二十三章 功过是非后人评说

一、国之至亲 天性忠孝

二、贵为亲王 忧国忧民

三、好学有文 史志诗词

四、弹劾告状 是是非非

五、庆王后代 良莠兼有

明朝庆藩王府纪事

附录一:

一、明朝历代庆王世系简表

二、明代庆藩王府郡王世系简表

三、宜秋楼记

四、明史·朱栴

附录二:

我为自述礼教授的学术著作叫好——读完《大唐灵州镇将》之后/舒乙

评《大唐灵州镇将》一书/刘玉峰

参考文献

后记

跋/吴宗国

试读章节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为了防范功臣们作乱篡位,确定了“以同姓治异姓”的封皇子皇孙为藩王的基本国策,并规定了一整套严格的封藩制度,这一制度,成为被明王朝历代帝王遵从不变的祖训。为巩固朱家王朝,朱元璋一方面大力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同时又实行与中央集权制度相矛盾的政策,分封诸皇子为王,用他们“屏藩王室”。为什么朱元璋要实行分封制度?第一,为了加强对北方蒙古的防御;第二,为了防止朝廷中奸臣篡夺皇位,永葆朱姓江山世代相传。

一、太祖封藩二十五壬

朱元璋共有26子,除长子朱标封为太子,另一个皇子出生不久即死外,先后三次分封24子为王,又分封一个重孙为王,共有25王,让他们出镇全国各地,而且各有领地、各拥军队。明太祖认为用自己的儿子当屏藩,可以保卫在中央的皇帝,让功臣们不敢轻举妄动。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元年(1368年),即封长子朱标为太子。《明史·太祖本记》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号日明,建元洪武。追尊高祖考日玄皇帝,庙号德祖,曾祖考日恒皇帝,庙号懿祖;祖考日裕皇帝,庙号熙祖,皇考日淳皇帝,庙号仁祖,妣皆皇后。立妃马氏为皇后,世子标为皇太子”。

洪武元年(1368年)立世子也就是长子朱标为太子以后,从洪武三年(1370年)开始,明太祖朱元璋对其他24个皇子和一个重孙先后分三次封藩王。

第一次:洪武三年(1370年)夏四月乙丑,封了9个皇子和一个重孙为亲王,共封10个亲王。

(一)封二皇子朱校为秦王,建藩国于陕西西安府,十四世。

(二)封三子朱榈为晋王,建藩国于山西太原府,十世。

(三)封四子朱棣为燕王。燕王朱棣以一隅灭天下,四年“靖难”,攻破南京,夺得帝位,即明成祖,迁都北平,改名北京,明朝后来的皇帝,全都是朱棣后代,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尽,明朝灭亡。

(四)封五子朱橚为吴王,后改周王,藩国开封,十一世。“周定王橚,太祖第五子(也是朱栴的五皇兄),母高皇后,辛丑年(1361年)九月初九日生。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初七日,封吴王。十一年(1378年)正月初一日,改封周王。十四年(1381年)十月,之国河南开封府”。

惠帝即位,以罪废为庶人。成祖复封。事具《杂录》。

“建文元年(1399年),竄云南,寻锢京师。五年(永乐元年,1403年),复之国。永乐十九年(1421年),以嫌上还三护卫。洪熙兀年(1426年)闰七月二十日,薨,在位五十六年,寿六十三,葬钧州之明山。”周定王朱橚著有《救荒本草》一书,驰名国内外,影响很大。例如其中记载山芋:“人家园圃种者肥大如手臂,味美,怀、温间产者入药最佳。”

(五)封六子朱桢楚王,建藩国于湖广武昌府,九世。

(六)封七子朱榑为齐王,建藩国于山东青州府。齐王朱榑,以武略自喜,性情凶暴,多行不法,与诸将争功,后被明太祖召至南京,废为庶人,再后又被明成祖遂将其拘押,废为庶人,封国废除。

(七)封八子朱梓为潭王。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以子坐胡惟庸党,自焚死。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胡惟庸案发,朱梓王妃于氏的父亲和妻弟牵扯其中被诛,朱梓大惧,与妃俱自焚而死。无子,除其封国。

(八)封九子朱杞为赵王。朱杞,洪武二年(1369年)生。次年受封,两岁夭折,未就藩。

(九)封十子朱檀为鲁王,建藩国于山东兖州府,九世。

(十)封重孙朱守谦为靖江王。建藩国于河南开封府,十一世。

第二次:洪武十一年(1378年),也就是庆王朱栴出生的那一年,春正月甲戌,册封了5个皇子为亲王。

(一)封十一子朱椿为蜀王。蜀献王朱椿,建藩国于四川成都府,十三世。

(二)封十二子朱柏为湘王。湘献王朱柏,建藩国于湖广荆州府。建文帝初年削藩,有人告朱柏谋反,建文帝遣使讯问。朱柏恐惧,无以自明,自焚而死,无子,封除。永乐初年,追谥号为湘献。

(三)封十三子朱桂为豫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改封为代王。代简王朱桂,建藩国于山西大同府,十世;建文初,以罪废为庶人。成祖复封。事具《杂录》。

(四)封十四子朱模为汉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改封为肃王。肃庄王朱模,建藩国于甘肃兰州府,九世。

(五)封十五子朱植为卫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改封为辽王,辽简王朱植,永乐二年(1404年)改封于湖广荆州府就藩建藩国,八世。

加上第一次9个皇子亲王,这时的皇子封亲王数为14个。改封吴王橚为周王。

第三次: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夏四月十三日,封10个皇子为亲王。

(一)封十六皇子朱栴为庆王,即本书主角庆靖王朱栴。庆即庆阳,但朱栴在庆阳居住非常短暂,后藩国宁夏。

(二)封十七子朱权为宁王。宁献王朱权,建藩国于大宁,后改江西南昌府,总共四世:宁献王朱权、宁靖王朱奠培、宁康王朱觐钧、宁王朱宸濠。正德十四年(1519年),朱宸濠集兵号10万造反,略九江,破南康,出江西,帅舟师下江,攻安庆。43天之后,朱宸濠大败被俘,废为庶人,除其封国。

(三)封十八子朱楩为岷王。岷庄王朱楩,原建国于岷州(今甘肃岷县)。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改镇云南,洪熙元年(1425年)又改封地为武冈府,于是自甘肃经云南,最后定藩国于湖广武冈府,九世;建文初,以罪废为庶人。成祖复封。

(四)封十九子朱橞为谷王,谷王朱橞,建藩国于湖广长沙府。燕师入京,朱穗开门迎降。朱穗骄肆蛮横,夺民田,侵公税,杀无罪人。永乐十五年(1417年),成祖下诏将朱橞及其二子皆以罪废为庶人,除其封国。7-10

序言

宁夏是我国国土面积较小的一个省级自治区,但是历史却相当悠久。大约在夏、商、周时代,这里就是北方许多游牧部落居牧的家园。史书先后称这些游牧部族为荤粥、鬼方、猃狁、戎、狄、胡和匈奴等。他们是宁夏最早的开拓者,北方草原文化首先在宁夏大地生根、开花、结果。至于中原王朝是什么时候把触角深入到宁夏地区,农耕文化又于何时传到六盘山和贺兰山之间的,史书鲜有记载。但是从《诗经》中仍然可以看到一些蛛丝马迹,在《小雅》中有以《出车》为题的一首诗,诗句有“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薄伐西戎”。其中还有以《六月》为题的另一首诗,诗句中亦有“猃狁匪茹……侵镐及方……薄戎猃狁,至于大原”。在这两首叙述、赞美西周“宣王中兴”时期,天子派兵攻打猃狁(即西戎、犬戎)取得胜利的诗中所提到的“方”,即“朔方”,也就是“镐”和“大原”,都在今宁夏固原市和六盘山地区,后来人们往往以“朔方”代指宁夏,其源头大概就在这里。周宣王在位时间是公元前827年至公元前782年,距今近3000年,这是涉及宁夏历史最早的文字材料。而正史中反映宁夏历史的文字既少又迟。《史记》首次提到宁夏,是记录秦惠王北巡之事。《秦本纪》记“王游至北河”到达晌衍戎境内。《史记》的《集解》注:北河即“戎地在北河上”。而《正义》又进一步提出“王游北河至灵、夏州之北河”。今人研究认为,晌衍戎的王城在今宁夏盐池县境内,惠王所游黄河应在今宁夏吴忠市境内。此事发生在秦惠文王后元五年(前320年),距今2328年。但是,秦国最终把今宁夏地区划入自己的版图,是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并在南部今固原市境内设乌氏县,北部今盐池县境内设昀衍县,上归北地郡(治今甘肃省宁县),还在郡内修筑一道长城,这条秦长城实际上就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分界线。说明距今2280年前,中原政权在宁夏境内有了行政建置,农业生产方式也在境内逐步推开。

宁夏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内涵丰富,特色明显,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交融进而产生一种新的个性鲜明的塞上文化。其中朱明王朝庆藩镇守宁夏期间,所创造的宗室文化就是塞上文化的一大亮点。藩封宁夏的一世庆王名朱梅,号凝真,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十六子。他生于洪武十一年正月初九日(1378年2月6日),14岁即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四月十三日册封为庆王。五月前往临清(今山东省临清县)亲自主持训练为他新组建的中护卫军。按明制,亲王“必十五岁选婚出居京邸,至长婚至国”。这时北边形势发生了变化,宁夏地区的军卫建设已初步完备,国之藩篱已由庆阳移至宁夏,作为负有镇守边关任务的亲王理所当然也不能再坐镇于第二线,于是,朝廷放弃庆王原藩地,而改于宁夏。所以,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正月,周岁刚过15岁的少年王爷,奉旨“之国”、“都宁夏”。但因为当时“宁夏以粮食未敷,命庆王且驻庆阳北古韦州城,就食延安、绥德租赋。建文三年(1401年)十二月,从韦州“徙国宁夏”,先暂住宁夏卫署,后在南门内建筑庆王府和王府花园居住。正统三年八月初三日(1438年9月23日)病故于王府,终年61岁。葬于韦州山之阳。亲王身历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六朝,享藩47年。谥曰“靖”,史称“庆靖王”。

朱栴“天性英敏,问学博洽,长于诗词,所著有《宁夏志》二卷、《凝真稿》十八卷、《集句闺情》一卷”。还有自编的《文章类选》和《增广唐诗鼓吹续编》共五种。庆王的书法亦名闻遐迩,“其草书清放训雅,绝无俗碍,海内传真,视为珙壁”。庆王还在王府内设有刻书坊,自刻许多有价值的图书。明朝的藩府刻书在我国出版印刷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庆藩府的刻书亦为之作出了贡献。庆王喜文爱山水,他还网罗了许多文人墨客。诗书笔会活跃一时,最终形成了很有影响的“塞上诗坛”,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为改善和提高宁夏整体文化环境和乡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朱氏庆宗一脉藩封宁夏长达253年,支系繁衍,子孙蕃众,前后传亲王位历10世,册封亲王11人、世子1人;受封郡王爵位20人,传位42人;授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等百余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占宁夏,庆藩国除,封绝。但是庆藩在宁夏城乡留下了许多王府、将军第和花园别墅等建筑,为塞上古城奠定了山水园林城风格打下了基础。

宁夏大学白述礼教授的新作《大明庆靖王朱栴》,正是抓住了宁夏明代历史上的这个亮点,做了深入的研究,奉献给读者。这是一部对于明史和宁夏史都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和重要意义的著作,同时,也是一部具有可读性的通俗读物。

作为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白先生这种勤奋的治学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正是出于这种崇敬的心情,我才不揣谫陋,应命献拙数语,求教于博雅诸先生,以待轩辅。

聊为序。

吴忠礼

丁亥年仲冬

后记

宁夏大学白述礼教授新著《大明庆靖王朱栴》出版之前,述礼兄将书稿发到我的电脑,我初读一遍,甚感惊喜。述礼兄对宁夏地方历史的研究以及写作的热情和执著,为这本书所付出的精力和努力,实在让人感佩!

《大明庆靖王朱栴》在写作上很有特点:

第一,把庆王的历史放在明朝历史、宁夏历史的大背景下进行论述。

本书虽然是历史名人传记,但是没有停留在名人个人事迹的叙述上。书中用了相当的篇幅论述了明朝的藩王制度、藩王庄田,明代宁夏屯田、畜牧的发展。对于庆王一生和明朝各朝皇帝的关系作了细致的分析和论述。这样把庆王的历史放在明朝历史、宁夏历史的大背景下进行论述,可以帮助读者通过庆王这一个藩王来了解宁夏和明朝的历史。这些都说明作者的着眼点不仅在庆王本人,而且是整个大明王朝,眼光是很宽广的。

第二,突出了作为庆王传记的特色。

书中对庆王封地和居住地的变迁进行了细致的考辨,对韦州、宁夏城的地理和风土人情,庆王府的构成和建筑布局进行了细致的描述。这些都突出了作为庆王传记的特色。

第三,突出了庆王本人的特点。

作者对庆王朱栴及其子安塞郡王朱秩炅在历史文化上的贡献,特别是《宁夏志》的修撰和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则浓墨重彩地进行了述评。这更是突出了庆王本人的特点。

所有以上这些特点,都反映了作者在全书的结构和安排上所付出的苦心。《大明庆靖王朱栴》一书就要出版了,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有限的史料即将化为生动的历史著作,特向作者表示衷心的祝贺!

有两个小意见:一是有一个地方需要核对一下:“明初。亲王岁禄外,量给草厂牧地……(《潞王传》。)”“明初”似乎白了一臭,不知是否是原文。二是“胡天八月”所引岑参诗。该诗所描写的是唐代北庭(今新疆吉末萨尔)的情况,最好加以说明,以免引起读者误会。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2008年2月23日晚

写于北大蓝旗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5:4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