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丛书以中国部分知名学会为研究对象,细述学会发展历史,梳理学会发展脉络,刻画学会杰出同仁。同时,对学会的人文往事、组织结构、知名奖项、国际交流等方面作了翔实的介绍,以助于公众对科学组织和科学活动的理解。本丛书是国内首部系统研究科技学会史的著作,填补了中国出版界的一页空白。
本书是《中国学会史丛书》之一,可供化学界和科技界有关部门及工作者、各学会相关人员、大专院校师生阅读,也可作为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参考资料。
本书是《中国学会史丛书》之一。
本书是一部记述中国化学会建立与发展历程的专著。书中不但重点对学会的初创情况、发展过程、组织建设、学术交流、分支机构等专门介绍,还特别收录了记述学会重大活动情况的大事记、名人与学会发展的丰富资料和一些极有史料价值的历史照片。旨在反映学会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慨况及其在巾罔化学界中发挥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化学会是中国科协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著名的学术团体之一,仅以此书的编著出版,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和中同化学会成立76周年。本书可供化学界和科技界有关部门及工作者、各学会相关人员、大专院校师生阅读,也可作为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参考资料。
总序/席泽京
出版者的话
序言/白春礼
前言/胡亚东
编著说明
学会简介
学会史
第一章 缘起与成立(1907~1932)/3
第二章 艰苦创业,抗战救国(1933~1948)/7
第一节 组织机构日臻完善/7
第二节 举办学术年会,促进学科发展/8
第三节 国际交流初显端倪/11
第四节 学术期刊的创办/11
第五节 化学教育和普及/16
第六节 兴业救国,投身抗战/17
第七节 地方分会的相继建立/19
第八节 经费拮据,会无定所/19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迈入新的历史时期(1949~1966)/22
第一节 组织机构的变革与会章的修改/22
第二节 学术交流联系实际,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24
第三节 期刊的创办与凋整/25
第四节 地方学会的重建与自主活动/28
第五节 由国家解决经费、会址/29
第四章 “文革”十年,步履维艰(1966~1976)/30
第五章 改革开放,迎化学春天(1977~1983)/31
第一节 恢复学会活力的两次会议/32
第二节 组织机构的变革与会章的修改/40
第三节 为化学家铺路,走向世界/42
第四节 期刊的扩增与杂志社的成立/47
第五节 化学教育和普及/49
第六节 专业学习班的举办/50
第六章 转轨,奋进。迈入新征程(1984~1991)/54
第一节 组织机构的变革与会章的修改/55
第二节 学术交流的开展/59
第三节 国际交流蓬勃开展/64
第四节 学术期刊知难而进/70
第五节 化学教育和普及/72
第六节 奖励和举荐/76
第七节 咨询服务工作的开展/79
第八节 开源节流,民主理财/80
第七章 与时俱进,开创新天地(1992~2001)/81
第一节 庆六十华诞,迎化学新篇/81
第二节 组织机构的变革与会章的修改/82
第三节 学术交流的开展/85
第四节 国际交流向高端发展/86
第五节 期刊改革,提高影响力/91
第六节 化学教育和普及/93
第七节 奖励和举荐/96
第八节 学会工作向信息化迈进/98
第九节 开辟多元经费来源渠道/99
第八章 进入新世纪,可持续发展(2002年至今)/101
第一节 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102
第二节 组织机构的变革与会章的修改/103
第三节 学术交流深化,营造年会“品牌”/108
第四节 化学会融入国际社会/113
第五节 期刊增加容量,融入国际合作/117
第六节 化学竞赛和科普活动/126
第七节 奖励和举荐/129
第八节 推进办公数字化/131
大事记
名人与学会
陈裕光/189 曾昭抡/190 吴承洛/190 张洪沅/192 范旭东/192
侯德榜/193 杨石先/194 卢嘉锡/194 唐敖庆/195 钱人元/196
严东生/197 唐有祺/197 黄维垣/198 田昭武/198 徐光宪/199
王夔/200 梁晓天/200 胡亚东/201 朱道本/203 陈懿/203
宋心琦/204 黄本立/205 习复/206 白春礼/206
附 录
附录一 中国化学会章程/211
附录二 中国化学会历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简况/222
附录三 中国化学会历届理事会概况/223
附录四 中国化学会的奖励项目(2008年3月统计)/232
附录五 中国化学会组织机构图(2008)/234
参考文献/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