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3篇,共16章。在理论篇中,第1章分析了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地位、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第2章详尽阐述了电子政务的内涵、外延和特点,第3章介绍了电子政务的功能和结构模型,第4章分析了电子政务的工作形式,第5章探讨了关于电子政务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问题,第6章分析了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安全保障体系;在实践篇中,第7章对全球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概述,第8章概要介绍了新加坡、加拿大、美国等电子政务发达型国家的电子政务建设情况,第9章概要叙述了瑞典、澳大利亚、英国等一些电子政务发展型国家的电子政务建设情况,第10章介绍了全球电子政务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启示,第11章概括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状况;在实务篇中,第12章全面介绍了电子政务的相关技术,第13章客观分析了包括环境、制度、安全措施和组织管理等在内的电子政务的运行保障体系,第14章详细阐述了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步骤,第15章重点强调了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及其制度建设,第16章编写了我国电子政务应用的几个典型案例。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本书分3篇,共16章。在理论篇中,分析了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地位、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详尽阐述了电子政务的内涵、处延、特点以及电子政务的功能和结构模型、电子政务的工作形式、关于电子政务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问题、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安全保障体系;在实践篇中,介绍了全球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和成功经验及启示;在实务篇中,全面介绍了电子政务的相关技术,客观分析了包括环境、制度、安全措施和组织管理等的电子政务运行保障体系,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步骤,电子政务评估及其制度建设,最后列举了我国电子政务应用的几个典型案例。
本书可以作为广大公务员学习电子政务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高等院校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等专业学生学习电子政务的教材。
理论篇
第1章 电子政务建设的意义
1.1 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地位
1.1.1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
1.1.2 “政府先行,带动信息化发展”的方针
1.1.3 推行电子政务,实现政府信息化
1.2 电子政务的理论价值
1.2.1 电子政务对改善行政环境的价值
1.2.2 电子政务对变革行政价值观的价值
1.2.3 电子政务对行政权力结构变迁的价值
1.2.4 电子政务对行政组织结构重组的价值
1.3 电子政务的实践意义
1.3.1 电子政务对重塑政府业务流程的意义
1.3.2 电子政务对促进政府工作方式转变的意义
1.3.3 电子政务对提高行政效率的意义
1.3.4 电子政务对促进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意义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题
第2章 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
2.1 电子政务的内涵
2.1.1 电子政务的内涵界定
2.1.2 电子政务的相关概念及区别
2.2 电子政务的外延
2.2.1 电子政务的组成部分
2.2.2 电子政务的应用形式
2.2.3 电子政务的服务领域
2.3 电子政务的特点
2.3.1 电子政务的一般特征
2.3.2 电子政务发展的难点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题
第3章 电子政务的功能和结构模型
3.1 电子政务的功能设计
3.1.1 电子政务的功能定位
3.1.2 电子政务的功能内容
3.2 电子政务的体系结构
3.3 电子政务的业务模型
3.3.1 电子政务的宏观模型
3.3.2 电子政务的参考模型
3.3.3 电子政务的信息模型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题
第4章 电子政务的工作形式
4.1 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自动化
……
第5章 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第6章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
实践篇
第7章 全球电子政务发展的概述
第8章 电子政务发达型国家的建设概况
第9章 电子政务发展型国家的建设概况
第10章 全球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第1章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概况
实务篇
第2章 电子政务的相关技术概述
第3章 电子政务的运行保障
第4章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步骤
第5章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及其制度建设
第6章 我国电子政务应用的典型案例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