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一座城市像北京一样近于思想,注意自然、文化和生活的方法。
留住老北京记忆片段,领略老北京王者之风,品味老北京人生百态,感悟老北京历史激荡。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将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园林设计高度结合,这在东西方古代城市佳作中尚无此先例。而北京城更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因而北京旧城被称为是古代城市规划的“无比杰作”或“瑰宝”是毫不过分的。
《皇家气派》主要讲述与皇室有关的建筑、花园、人物、事件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皇家气派(典藏老北京)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郭豫斌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世界上没有一座城市像北京一样近于思想,注意自然、文化和生活的方法。 留住老北京记忆片段,领略老北京王者之风,品味老北京人生百态,感悟老北京历史激荡。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将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园林设计高度结合,这在东西方古代城市佳作中尚无此先例。而北京城更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因而北京旧城被称为是古代城市规划的“无比杰作”或“瑰宝”是毫不过分的。 《皇家气派》主要讲述与皇室有关的建筑、花园、人物、事件等。 内容推荐 时光荏苒,老北京昔日的旧影已离我们非常遥远了。在我们的记忆中,老北京是异彩纷呈的,瑰丽、纷繁且复杂,或许那些片段会和我们渐行渐远,所幸,还有“典藏老北京”为我们保留这些关于北京的记忆,还有这些珍贵的照片呈现着曾有过的市井繁华、皇家气派、名人风流、历史风貌,为我们还原一个口耳相传之外的老北京。 《皇家气派》主要讲述与皇室有关的建筑、花园、人物、事件等。 编著者经过两年筹备,精心收集了数千幅从清末到民国时期弥足珍贵的老照片,涉及领域广泛,包罗万象,视觉冲击力强。通过图文互动,本书深度展现出了一百多年来北京城人、事、物的沧桑变化,再现了原汁原味的京味文化。 目录 紫禁城 紫禁城的门面——门 午门 神武门 西华门 宁寿门 天一门 承光门 太和门 东华门 乾清门 隆宗门 协和门 养心门 皇帝的办公室——殿 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皇极殿 钦安殿 养心殿 帝后们的卧室——宫 乾清官 坤宁宫 宁寿宫 翊坤宫 长春宫 储秀宫 延禧宫 景仁宫 “袖珍”园林——花园 御花园 宁寿宫花园 角落里的精品建筑——楼 萃赏楼 延趣楼 角楼 故宫里的“多功能厅”——阁 文渊阁 雨花阁 符望阁 畅音阁 紫禁“城”的“池”——河 护城河 金水河 御河上的玉虹——桥 金水桥 断虹桥 人中龙凤——清宫人物 慈禧 溥仪 婉容 文绣 皇家园林 老北京城的“镇物”——景山 绮望楼与寿皇殿 山脊五亭 崇祯殉国处 让我们荡起双桨——北海 琼岛白塔 永安寺 团城 濠濮涧 画舫斋 大西天 九龙壁 五龙亭 小西天 层层面纱中的皇家御苑——中南海 中海东岸芭蕉园 中海西岸紫光阁 中海西岸居仁堂 中海西岸静谷 中海西岸双环亭 南海东岸云绘楼 南海南岸新华门 南海瀛台 建在废墟上的美景——颐和园 东宫门 仁寿殿 玉澜堂 乐寿堂 昆明湖 耶律楚材祠与墓 文昌阁 知春亭 铜牛 十七孔桥 西堤六桥 清晏舫 荇桥 万寿山 “云辉玉宇”牌楼 长廊 排云殿 佛香阁 智慧海 转轮藏 宝云阁 万寿山后山 苏州街 谐趣园 北宫门 饱经沧桑的历史符号——圆明园 圆明园 长春园 大水法与观水法 远瀛观 海晏堂 方外观 谐奇趣 养雀笼 黄花阵 皇家祭祀 祭祀皇家祖先的地方——太庙 铺有五色土的祭坛——社稷坛 天子与天父——天坛 百业农为本——先农坛 儒家的精神圣地——北京孔庙 明十三陵 十三陵中的第一陵——长陵 走进神秘的地宫——定陵 清王府 众王之王的“房”——礼王府 书法家王爷的府第——成王府 两位皇帝的诞生地——醇王府 和珅住过的地方——恭王府 试读章节 在封建社会,礼是人们一切行为的规范,历代帝王均尊崇礼教。礼在建筑中的体现就是建筑的等级制度。都城的规划中最重要的是选择“中”的方位。礼认为“中”为最尊贵的方位,“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吕氏春秋·慎势篇》言“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周礼》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择中立宫就成为历代帝王规划都城时所遵循的原则。因此,紫禁城位居北京城的中心。 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皇帝的宫殿。从明永乐五年(1407年)起,明成祖集中了全国的匠师,征调了二三十万民工和军工,历经14年的时间,建成了这组规模宏大的宫殿组群。清朝沿用以后,只对其局部进行了重建和改建,总体布局基本上没有变动。 紫禁城占地面积724250平方米,有房屋8700多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紫禁城作为明清两代的宫城,分为外朝、内廷两个部分。外朝是皇帝办公的地方,举凡国家的重大活动和各种礼仪,都在外朝举行,它由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组成的中轴线和中轴线两旁的殿阁廊庑组成。内廷是皇帝后妃生活的地方,包括中轴线上的乾清官、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和两旁的东西六宫等建筑群。 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城墙四角各有一座风姿绰约、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的角楼。 紫禁城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可谓金城汤池。 紫禁城的门面——门 《周礼》有“三朝五门”的记载。三朝为外朝、治朝、燕朝;五门为皋门、雉门、库门、应门、路门。紫禁城与“三朝五门”中的五门相对应的是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也有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之说)。紫禁城内的十多个门,首先是用来分隔外朝和内廷各个区域的,同时也保证了各个区域的相对独立性和隐秘性。 午门 午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上,是紫禁城的正门。每逢重大典礼及重要节日,都要在这里陈设体现天子威严的仪仗。 午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顺治四年(1647年)重修,嘉庆六年(1801年)又修。午门分上下两部分,下为墩台,高12米,开五个门洞,正面三个,左右各一个掖门,俗称“明三暗五”。这五个门各有用途: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的喜轿可经由中门进宫,通过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在宣布殿试结果后可由此门出宫。文武大臣出入东侧门,宗室王公出入西侧门。左右掖门只在举行大型活动时开启。墩台上正中有门楼一座,面阔九间,60,05米,进深五间,25米,重檐庑殿顶。整座午门建筑壮丽威严,左右呼应,如朱雀展翅,故又有“五凤楼”之称。 明清两朝皇帝每年腊月初一都要在午门颁发第二年的历书,这种颁发仪式叫“颁朔之礼”。遇有重大战争,大军凯旋时,要在午门举行向皇帝敬献战俘的“献俘礼”。 明代时,皇帝在午门外广场杖打犯有过失的大臣,受“廷杖”刑罚的大臣为数颇多,当场被杖打致死的也有,所以民间有“推出午门斩首”的说法。实际上明清两朝犯人斩首必须押往今西四或菜市口等地,所以在午门外行处决之刑只是民间的一种传说而已。 太和门 太和门是外朝宫殿的正门,也是紫禁城内最大的宫门,又是宫中等级最高的门。面阔九间,进深三间,建筑面积达1300平方米。在门东西两侧分别有昭德门(明代称弘政门)和贞度门(明代称宣治门)。太和门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当时称奉天门。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门,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顺治三年(1646年)、嘉庆七年(1802年)重修。光绪十四年(1888年)被焚毁,次年重建。 太和门上覆重檐歇山顶,下为汉白玉基座,地上金砖墁地,天花板描龙彩绘。四周有龙凤石雕栏,前后石阶各三出,左右各一出,梁枋等构件施以和玺彩画。门前两侧各设铜狮一尊,左雄右雌,威武凶悍。雄狮右足踏绣球,象征权力和天下;雌狮左足抚幼狮,象征子嗣昌盛。另有铜鼎四只,为明代铸造的陈设铜器。太和门前有面积约26000平方米的广场,内金水河自西向东呈弧形流过,河上横架五座石桥,也就是内金水桥。广场的两侧为东、西朝房,有协和门(明代称会极门)和熙和门(明代称归极门)东西对峙。东朝房在明代用作实录馆、玉牒馆和起居注馆,清代改作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和内阁诰敕房;西朝房在明代为编修《大明会典》的会典馆,清代改为繙书房和起居注馆。 明清两朝均有在太和门“御门听政”的制度,即文武官员早朝时,皇帝接受臣下的朝拜和上奏,颁发诏令,处理政事。清康熙帝在位以前的皇帝均在此听政,后来“御门听政”改在乾清门。顺治元年(1644年)九月,清朝人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帝福临即在太和门颁布大赦令。P2-7 书评(媒体评论) 北京是古代都城发展的最后结晶,是中国封建时代城市建设的最高成就。自1450~1800年间,除君土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在1650~1700年间一度领先外,北京一直是“世界之最”。北京当之无愧为世界上同时代城市中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布局最完整、建设最集中的封建都市。 ——吴良镛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