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坏孩子》一书,将要告诉所有的父母,孩子学坏了,并不都是孩子的错,一大部分原因是出自父母的教育方式。本书将教你如何用智慧去关爱孩子,增强与孩子之间的情感纽带;让你解开与孩子的烦恼结。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为了让本书更具有引导力,笔者以很大的篇幅论述了教育中易出现的不良做法或者是错误的行为,以便给广大的父母以警示。
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通过阅读本书,都能改变以前的看法,使所有的“坏孩子”都变成好孩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好孩子坏孩子 |
分类 | 生活休闲-育儿早教-家庭教育 |
作者 | 王宇 |
出版社 | 宁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好孩子坏孩子》一书,将要告诉所有的父母,孩子学坏了,并不都是孩子的错,一大部分原因是出自父母的教育方式。本书将教你如何用智慧去关爱孩子,增强与孩子之间的情感纽带;让你解开与孩子的烦恼结。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为了让本书更具有引导力,笔者以很大的篇幅论述了教育中易出现的不良做法或者是错误的行为,以便给广大的父母以警示。 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通过阅读本书,都能改变以前的看法,使所有的“坏孩子”都变成好孩子! 内容推荐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变坏到底是谁之过?全是孩子的“没出息”造成的吗? 孩子本性纯良,变坏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不当教育方式的影响,这来自于父母、学校、社会…… 在你感叹孩子学坏的时候,是否想到了其中的原因? 在你面对孩子学坏不知所措时,是否想找寻一种解决的方法? 此书将带你走进坏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变坏的原因,给你今后的教育一个正确的方向和方法,相信坏孩子将在你的手中得到改变! 目录 第一章 坏孩子之“坏” 1.叛逆并不是坏001 2.成绩不是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准007 3.爱玩是孩子的天性012 4.好奇是孩子进步的源泉017 第二章 孩子是跟着父母学坏的 1.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导师023 2.坏孩子是骂出来的028 3.父母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032 4.对孩子要言而有信036 5.父母的虚荣心——“面子”教育040 6.教育的核心是自我教育045 7.父母的素质影响孩子的一生049 第三章 家庭教育的误区 1.“教育是学校的事”054 2.对孩子溺爱过头057 3.爱就是严格的管束061 4.迫切追求“望子成龙”066 5.分数代表一切069 6.过度保护072 7.父教缺失严重075 8.父母教育不一致079 9.缺乏心理教育083 10.“自由过火”085 11.奖励是把双刃剑088 12.重智商轻情商093 第四章 现代教育的缺失 1.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099 2.高压式的教育制度101 3.重视智育,忽视德育106 4.教育只能引导不能强迫107 5.要关注孩子心灵的需求111 6.功利性教育114 第五章 这样沟通最有效 1.了解孩子的个性117 2.理解孩子的成长122 3.不要对孩子的期望过高126 4.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131 5.做孩子的朋友135 6.倾听孩子的心灵之音139 7.关注孩子的兴趣143 第六章 环境——教育的土壤 1.家庭是教育的主战场148 2.家庭文化氛围的影响153 3.不良文娱节目的影响158 4.不良文化制品的影响163 第七章 赏识——坏孩子变好的法宝 1.没有天生的坏孩子167 2.学会鼓励孩子170 3.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174 4.学会赞美孩子180 5.发掘孩子的优点185 6.相信孩子189 第八章 给家长的建议 1.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192 2.帮助孩子提高自制力196 3.为孩子插上自信的翅膀200 4.尊重孩子205 5.指导孩子正确上网209 6.消除“代沟”213 试读章节 坏孩子的定义到底是什么?父母与老师眼中的“坏孩子”真的就是坏孩子吗?毋庸置疑,答案是否定的。其实,大多数时候父母眼中的“坏孩子”,只不过是孩子没有达到家长与老师的期望与目标,因而产生的一种排斥心理罢了。所以,家长们对“坏孩子”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1.叛逆并不是坏 许多家长抱怨孩子难管,他们有太多不良的行为,还变得叛逆、不听话…… 诚然,现在的孩子在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下,思想和行为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出现了许多家长眼中的“坏孩子”。但是,家长们在抱怨的同时,有没有想过:你的孩子真的是坏孩子吗?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除了抱怨,你有没有做些什么去补救? 其实,很多时候,家长眼中的“坏孩子”并不是坏,只是孩子的行为不符合父母的期望。比如叛逆,这是大部分家长都面临的“坏孩子”问题,但不论从生理还是成因发展来说,孩子的叛逆都不能算作坏孩子的一种表现。 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他人的要求所采取相反的态度或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 叛逆是青少年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是一种心灵自我完善的过程。不论是社会、学校、家庭,还是青少年自己都应该正确认识它。叛逆的产生是因为人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思维方式也由幼儿时的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这诸多变化中的一个特殊变化,即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而他们在经济上依旧需要依附于父母,两种力量常常“打架”,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他们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的孩子就这样产生了。孩子在同父母争吵之后,他们常常会偷偷观察父母,看父母有没有被气坏。不是叛逆的孩子没有良心,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良心暂时“被狗吃掉了”,或者说是他们故意把良心藏起来了。 由此可以看出,叛逆是每个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并不是家长眼中的坏孩子所特有的。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它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具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会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要帮助孩子走出叛逆的误区,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产生叛逆行为的原因。 案例一:家长存在教育误区 8岁的小武阳上小学一年级,他的爸爸因与妈妈不和而很少回家。在小武阳面前妈妈经常控制自己的情绪,从来不提爸爸。妈妈常对小武阳说:“妈妈这么辛苦就是为了你,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好成绩!”但事与愿违,小武阳虽然在妈妈面前总是表现得很乖,但一到学校就显得很反叛:上课说话、写作业不专心,对老师的批评也置若罔闻。 据心理医生分析,小武阳正处在性别认同的年龄,由于父亲很少在家,对性别的认同难以实现。他整天与妈妈在一起,对女性有所依赖,在群体生活中就表现为难以适从,觉得很想有同性朋友,在课堂上只要被同性同学干扰,就难以控制地说话、做小动作。 案例二:亲子之间缺乏交流 小强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的父亲因为工作的需要常常出差,忽视了与小强的交流,而小强的母亲也经常需要出国工作。小强在上小学之前很乖巧、听话,也顺利地上了重点小学,但自从二年级以后,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越来越叛逆。 有一天,父亲突然接到学校的电话,说小强把头发染成了黄色,盛怒之下,父亲打了他一巴掌,小强就离家出走了。那时,正好学校里来了位实习老师,小强和这位实习女老师特别好,什么事都和她说,染发事件之后小强就一直待在实习老师那里。后来经实习老师的劝告,小强把头发染回黑色,也回了家。但这次轮到父亲手足无措了,他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和小强交流,也不知道这次风波对孩子会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案例三:成人没有以身作则 在现代的教育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状况,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总是要问上一句:“这孩子是怎么了?”习惯从孩子身上找原因。其实,有许多问题产生的根源是父母。孩子的某些叛逆心理和行为,可能恰恰是家庭教育弊端所致。 对孩子要求严格,却对自己要求松的父母,孩子能心甘情愿听他们的话吗?即使父母说的条条是理,孩子依然不肯服从,孩子愈大,这种现象愈明显。姗姗的爸爸就有这个问题:他不让姗姗在看电视时吃东西,可是自己却经常如此。姗姗有好几次忍不住给爸爸提意见,结果逢他高兴时,他就说下一次一定改;逢到他不高兴时,他不但不听,还发脾气,摆出家长的架势压人。起初,姗姗只是在这个问题上不服,渐渐的,这种不满就扩散开来,爸爸说的话不愿意听,姗姗的叛逆心理愈来愈严重。 除此之外,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也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有些老师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居高临下,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必须怎样做,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叛逆心理。 另外,大众媒体一些不恰当的渲染也是导致叛逆心理的一个因素。比如一些影视作品,极力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为,夸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个人主义。许多孩子十分欣赏电视、卡通片中描写的“叛逆英雄”。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经历这个阶段。对于家长来说,在这个危险系数相对较高的时期,一定要处理好,否则就会适得其反。P1-P4 序言 常听到父母抱怨孩子有这方面、那方面的不足。在他们的眼中,自己的孩子就是个不听话的、十足的坏孩子。那么,作为父母是否在空闲的时候想过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孩子为何会学坏,学坏了是否全是孩子的错? 是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孩子犯了一点点错误,就下结论说“这个孩子太笨,不能成才”之类的话。这时,我们要问一下,作为父母难道就没有丝毫的责任吗?你的教育方法就是完全正确的吗?孩子的想法你有没有问过?孩子与什么样的人交往,你知道吗?当孩子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时,你关心过吗?你是不是只在孩子出现不良状况时责备孩子,而从没有想过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难道这些都是孩子的错吗?当然,也许你会用“我很忙,没有那么多的空闲时间”作为借口,但是孩子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你就应该好好地教育他,不要抱怨孩子的“种种劣迹”! 其实,孩子就是孩子,纯洁无邪,并无好坏的区别,或许你的孩子先前是个好孩子,之所以变“坏”.只是因为你的教育方法不对,没有给他(她)一个好的生长环境。因此,改变你对孩子的认识,也许孩子会变得比你想象的更好。当你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感到茫然,不知从何下手时,本书正是为你提供的一本教子指南。 原则上讲,所有父母自身的素养、受教育的程度以及对自我的要求、学习精神、人生观念、行为习惯等,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而教育阶段的科学把握,教育原则的有效实施,又是确保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好孩子坏孩子》一书,将要告诉所有的父母,孩子学坏了,并不都是孩子的错,一大部分原因是出自父母的教育方式。本书将教你如何用智慧去关爱孩子,增强与孩子之间的情感纽带;让你解开与孩子的烦恼结。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为了让本书更具有引导力,笔者以很大的篇幅论述了教育中易出现的不良做法或者是错误的行为,以便给广大的父母以警示。也许这些论述还不是十分全面,但至少可以给所有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父母们指明方向,避免错误。至于怎么运用,还需要父母去用心体会,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灵活运用。因为书中所有的知识本身都是死的,只有经过个人的灵活运用,才能真正发挥出知识的效力! 最后,祝天下所有的父母通过阅读本书,都能改变以前的看法,使所有的“坏孩子”都变成好孩子!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