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不谈收藏谈人生、谈社会、谈文化,语言一如既往的干净利落,分析一如既往的入情入理。
三五百字的小文,真实生动的人生故事,借成功人士的头脑,提升对自我人生的理性认识,而文中的一两句话也极可能让你如醍醐灌顶,久久缠绕你的生活中的困惑,从此烟消云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马未都说(厕上篇)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马未都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马未都不谈收藏谈人生、谈社会、谈文化,语言一如既往的干净利落,分析一如既往的入情入理。 三五百字的小文,真实生动的人生故事,借成功人士的头脑,提升对自我人生的理性认识,而文中的一两句话也极可能让你如醍醐灌顶,久久缠绕你的生活中的困惑,从此烟消云散。 内容推荐 写《马未都说》这套丛书时马未都五十三岁,自称此套书是对前半生的一个总结,也是个人生经验的大汇集。马曰:如果我的出生是起点,现在算是一站,下半生决没有等长的时间了。所以古人常常发出哀叹,人生苦短。其实短长都罢,关键是要活得明白。这套小书理应叫“明白集”。 《马未都说》一套三本,分别用了“枕上篇”、“车上篇”“厕上篇”,每篇都按照人情、事理、文化、杂谈四个部分分类,写了很多关于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人生的感悟,并用自己半生的经历和观察力,拨开纷纭的现象,直接探究事理的本质,而书中提出的一些关于艺术的普及和创新的观念,无不体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担忧。 目录 [人情] 误会/4 毛泽东像章/6 “三红一创”/8 中秋蟹/10 校对/12 江湖咸淡/14 老乡/16 熊熊/18 蓝釉小碗/20 陆羽茶室/22 《明》/24 延安/26 成龙来访/28 母亲全家福/30 红叶/32 芝麻酱/34 西雅图博物馆/36 一块钱/38 养蚕/40 葡萄干/42 骑马/44 冬至/46 如厕/48 厕筹/50 小眼睛/52
[事理] 法宝/56 珍惜/58 尊重/60 平等/62 享受/64 幸福升级/66 大智小技/68 三分之二/70 书的尊严/72 辞典/74 麻子/76 写作与绘画/78 一槌定音/80 蛆虫/82 记忆能力/84 下雪了/86 我有一个梦想/88 噢爸妈!/90 惩戒/92 教育秘诀/94 呵护/96 出走/98 青春期/100 知己知彼/102 道理/104
[文化] 家具修复/108 文化之旅/110 太平窑火/112 碎瓷片/114 手艺/116 攒份子/118 乾隆和苏富比/120 中国画/122 读书/124 内画鼻烟壶/126 元青花的责任/128 官帽椅的尊严/130 源氏物语/132 雨花阁/134 倦勤斋/136 漱芳斋/138 夹道/140 汉唐乐府/142 琴/144 棋/146 书/148 画/150 蟾蜍/152 青蛙/154 平安夜/156
[杂谈] 幸福是什么/160 空手套白狼/162 人脑VS电脑/164 导盲犬/166 乡音/168 圐圙/170 医疗改革/172 汽车限行/174 秋之柳/176 大裤衩/178 建筑美学/180 灵隐禅寺/182 九死一生/184 九生一死/186 蝴蝶瓶/188 美的创造/190 柿子/192 北海道之雪/194 函馆夜景/196 火山/198 不惜身命/200 黑土地/202 砍价/204 闯祸/206 忽悠/208 试读章节 “三红一创” 我当编辑时所在的出版社前身是开明书店。民国时期北京出版界有三大品牌,另外两家是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那时出版公司的名字都特有个性,一个叫书店,一个叫书局,一个叫印书馆;不像现在,统一都叫出版社。 开明书店解放后改名为中国青年出版社,我曾有幸成为她的一员,并为她光荣工作了十年。中国青年出版社最引以为荣的作品就是“三红一创”,《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在我年轻的那个年代激励了多少人哪!今天的小说再也甭想重现当年小说的辉煌,仅以印数而言,《红岩》印数上千万,今天的畅销小说恐怕连尾数都不及,那当然就更甭提影响力了。那时的小说大大超出了文学的范畴,让人仰视。多年以后,我想我写小说第一个动机恐怕与此有直接关系。 我受了小说许多好。先是看,阅读让我的快乐经久不息。那些年,不管什么小说,古今中外都能让我快乐,让我了解我所不知的社会。后是写,过去说“天下文章一大抄”,这个“抄”实际上是模仿,写小说的初始一定是在模仿,设置人物、环境、情节,把矫情的事情做足,小说就好看了。 今天好事太多了,多高兴的事也就那么回事。我年轻的时候看着自己的小说变成铅字,大概与今天中了头彩感受差不多。可未曾想仅十年工夫,我就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文学。文学的颓势在我眼中清晰明确,尽管她曾是我的挚爰,社会的发展使之在科技与经济的襄挟下,失去了往日的风韵。 中秋蟹 螃蟹天生就是美食,尤其秋天的河蟹,人间至味。今天的人动不动就鱼翅鲍鱼海参,但与秋蟹仍不堪比。蟹味天然,无需佐料,无需炮制技巧,上锅一蒸,色泽顿时由褐青泛出金红,一派喜气之色。 所以,蟹与成熟的秋天如影相随。中秋之夜,金菊盛开,黄酒一壶,蒸几只肥蟹,约亲朋好友赏月啖蟹,如再能吟诗作赋,乃人生快事。惜今人巳俗矣,吃蟹多半是在饭馆中大呼小叫,甚至有“剥壳去甲”服务的全蟹席,兴致全无。 螃蟹是个怪物,《本草纲目》讲其“外刚内柔”,“其性多躁,引声噗沫,至死乃已”;虽说蟹爪亦为中药,想必也治不了大病。古人对螃蟹好奇,故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之俗语,以示胆大。 我小时候吃蟹算是大事了。第一次吃螃蟹,那螃蟹倒了大霉,上蒸锅前两日受尽人间屈辱。我让螃蟹攀爬各类障碍,成心将其翻转,看八爪螃蟹如何威风翻身,直至螃蟹精疲力竭,半天才吐一个瘪泡,~副还不如舍生取义的样子,我才在父母的催促下,让其人锅,满足了蟹和我的心愿。 螃蟹横行,在传统文化中遭唾弃。我估计螃蟹如此蒙冤也想过改直行,无奈八足直行相互碍事,爹娘给的,无论好坏都得接受。其实汉字书写原本直行,后却改为横行;一百多年前,当西方诸国文字进入中国时,中国文人一脸的不屑,将之称为“蟹行文”,前辈郭沫若在《我的童年》中有回忆。谁知仅仅一个世纪,国人几乎不再竖写文字,也让中国字横行天下。 校对 我刚去出版社时,出版社还是一所漂亮老宅,东面是老北京典型的四合院,西侧却有一座二层的民国小洋楼。民国时期,北京建了许多新风格建筑,中西合璧,俗称小洋楼,今天典型的还有平安大街张自忠路三号院,段祺瑞曾在民国初临时在此执政。 在我的认识里,出版社本当如此:深宅大院,长衫马褂,圆形眼镜的书生无声来去,每个人都彬彬有礼,请教问题至低都是四书五经……事实上,我刚去出版社时也大抵如此,知识分子扎堆之地藏龙卧虎,学富五车的大有人在,不显山不露水。 今天再去中国青年出版社,上述的清代四合院与民国小洋楼统统不见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悄没声拆了,没留下一丝痕迹,只留下了我的记忆。 记得那时每天中午在食堂排队打饭,总有人手中持有报纸,不肯浪费片刻工夫。校对是一门学问,老校对们都对错别字有天生的敏感,以致看一份报纸也苦不堪言。排队中,我记得老校对总能告诉我今天的报纸有什么错误,让以编辑为职业的我常常不寒而栗。 由于环境与前辈的影响,让我识认了文字正确使用的重要性,我们每次发稿部是责任编辑自校,然后再让专业校对校一遍。 慢慢地我养成了一个习惯,看不得错字,谁给我发的短信中有错字,我一定改正后重新发回。赶上八○后,还诧异问我此举何为。我回复:保持文字的纯正性,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的职责,与尔共勉。 江湖咸淡 社会的进步多数从小处体现。三十年前吃餐馆老要排队,为排队还曾吵过架,饭都吃不好。耶时的餐馆排队还不像今天井然有序,而是穿行餐桌之间,看谁快吃完了就站在谁身后,一只脚踏在椅子枨上,表明此桌此椅非本人莫属,别人另谋生路。 我曾赶上一位身后排队的“北京大爷”,跟吃了烟袋油一样浑身抖动,哼着小曲,一副即将把红旗插上山头的派头。他身壮如牛,小的动作也能传递出大动静。我记得是吃面,牛肉面大王,面刚吃完,但汤还没喝,他蹬着椅子枨,让我趴在桌前眼看着面汤起了涟漪。后面的事情就甭细描述了,反正是双双不欢而散。 今天去餐馆对一般百姓已不算个事了,喜庆吉日,三五知己,在餐馆吃省去了过去家宴的麻烦,临时多来几人也无妨。我记得过去赴朋友家宴,赶上主人好客,叫的人多,没了控制,连站着吃都成困难,邪饭吃的,主客都不好意思。 据说餐饮业有一不成文标准,看餐馆退换菜就知餐馆等级。优质餐馆,主随客便,上菜后如有异议,退换自由,从不计较;而差一些的餐馆,总与客人计较,辩解,惹客人生气。我曾赴一餐馆,夹了一筷子后对服务员说:“小姐,这鱼咸了!”女服务员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不成!”我又追了一句:“真的成了!”她连扰豫一下都没有就说:“真的不咸!”我被逼只好说了以下的话:“我在江湖上都混了五十多年了,不能连咸淡都吃不出来了吧!” P8-14 序言 我是一个对各类事物都感兴趣的人,十分愿意思考其规律,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大家熟知的文物收藏不过是我的业余爱好。早年喜欢过文学,错以为文学是一生的事业,后来发现人生有许多事情比文学还绚烂多彩,就势利地离文学远去了。走进文物领域,深知此处积淀之厚,非一世之功不可攻人,故兴趣盎然。世上凡能成事的人都要保持这种兴奋,持之以恒。王安石所以说:君子不可以不知恒。 写这套丛书时我已五十三岁了,可以说集前半生的经验,做一个总结。其实事实也是如此,如果我的出生是起点,现在算是一站,下半生决没有等长的时间了。所以古人常常发出哀叹,人生苦短。 其实短长都罢,关键是要活得明白。这套小书理应叫《明白集》。 是为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