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绪论 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与反思
第一节 历史的选择:中国现代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与接受
一 三途并行向一途独进
二 三足鼎立到一家称雄
三 历史的选择与选择中的失误
第二节 当代的发展:新中国55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进展与现状
一 经典著作译注期
二 理论体系探讨期
三 当代形态建构期
第三节 价值的追寻: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意义与问题
一 百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传播与研究的意义
二 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篇 历史论
第一章 经典著作译注期(1949—1979)
第一节 继往开来:50年代至60年代的马列原著译注与研究
一 翻译评注:理论武器的储备
二 学习研究:思想转变的历程
第二节 离经叛道:“文化大革命”十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之异化
一 从批判武器到斗争工具: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与“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二 从对比方法到突出原则: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对比方法与“三突出”、“三陪衬”创作原则
三 从无产者到高大全: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对象论与工农兵英雄人物形象
第三节 基本估价: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并存
一 积极作用:新中国前30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普及与转型
二 消极影响:新中国前30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话语的排他性和研究的保守性
第二章 理论体系探讨期(1980—1988)
第三章 当代形态建构期(1980—1988)
中篇 范畴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典型与现实主义研究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人学思想研究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艺术生产论研究
下篇 走向论
第七章 走向多元对话思维
第八章 走向多重资源整合
第九章 走向多种方法综合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