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日本蜚生国际的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宗教活动家。在他那波澜壮阔的一生中,通过自己的眼睛和心灵,观察人生,体验人生,终于参透了人生,达到了圆融无碍的境界。书中的话就是从他深邃的心灵中撒出来的珠宝,句句闪耀着光芒。
读这样的书,真好像是走入七宝楼台,发现到处是奇珍异宝,拣不胜拣。又好像是行在山阴道上,令人应接不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生箴言/池田大作文集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日)池田大作 |
出版社 |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作者是日本蜚生国际的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宗教活动家。在他那波澜壮阔的一生中,通过自己的眼睛和心灵,观察人生,体验人生,终于参透了人生,达到了圆融无碍的境界。书中的话就是从他深邃的心灵中撒出来的珠宝,句句闪耀着光芒。 读这样的书,真好像是走入七宝楼台,发现到处是奇珍异宝,拣不胜拣。又好像是行在山阴道上,令人应接不暇。 内容推荐 佛教思想是古老的东方思想文化的瑰宝之一。但长期以来在人们的思想中形成了一个概念,似乎它只是一种“出世”思想,对现实的人生和人世似乎只是采取否定的消极的态度。其实这是人们的误解。佛教思想,尤其是大乘思想,包括池田先生所指导的佛教群众团体“创价学会”的思想体系都并非是这样。池田先生的这部箴言集正是从一个佛教徒的立场来看待人生、社会和世界的观点的汇集。 目录 总序 中文版序言 序 第一章 人生 生活态度 人性 青年 少年 友谊 幸福 教养 工作 读书 信仰 人性革命 生死 第二章 女性 恋爱 结婚 女性的生活态度 夫妇 父亲、母亲 育儿 家庭 第三章 文化 文化 教育 学问 看待和思考事物的方法 科学 文学 生命的尊严 第四章 社会 和平 政治 领导人 组织 自然环境与公害 现代文明的课题 社会问题 文化及人的交流 日本的使命 译后记 试读章节 我认为人生中不能没有爽朗的笑声。爽朗的笑是“家庭中的太阳”。我希望能有打内心里为他人的喜悦而喜悦的余裕。在这样的生活态度中,每一天都会给我们留下一些明朗愉快的东西。只看人的阴暗面的生活态度,最后只会扩大阴暗抑郁的世界,从而导致自己的失败。 我希望能在真正的自我中,始终保持不断创造新事物的创造性和为人们为社会作出贡献的社会性。在平凡的生活中仍能发现新鲜的感动和喜悦的人,可以说是使自己生活得富有创造性。我希望从风中颤动的一片树叶上也能听到光线的脉搏的跳动;我希望能培养出一棵在路旁开放的无名的野花上也能发现美的心灵。但这不能是感伤。我希望的丰富的心灵,应当充满了正义和勇气,能以强韧的生命力去冲破任何惊涛骇浪。 一味地把他人与自己相比,这种生活态度是渺小的。他人有他人的使命,自己有自己的使命。应当以这样广阔的心胸,从昨天到今天,从今天到明天,一步一步地登上进步与向上的坡道。这样的力量才是真正的青春活力。 对于人来说,重要的一点是是否拥有可以回归的大地和原点。人生有苦恼,有困境。正因为如此,人生也有妙味乐趣。总之,在即将丧失自我的时候,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把自己摆在应有的位置上的坐标轴。 要有战胜自己的勇气。人这种生物,关系到自己的时候,往往是姑息的、软弱的。平常可以说一些坚强的话,可是一旦轮到自己的时候,所说的话往往一半也不能实行。好事作为自己的功劳,坏事归之于他人的过错——恐怕谁都有这样丑恶的一面。能战胜这种软弱的自己、丑恶的自己,才称得上有最大的勇气。 对自己应当做的事,要燃烧起满怀热情。对现在应当做的事不全力以赴的人,没有资格谈论未来。只有切实地站稳脚跟,才会有接着的大飞跃。 我们说没有独自一个人的人,并不是说要经常介意他人的生活方式,而是说对自己要有客观的眼光,对他人要站在他人的立场来考虑问题。这样就会产生同情和关怀,就会培养起广阔的心胸。 饱经风霜的人们的人生历程,不管他们是有名还是无名,都会自然地有着一种像熏黑的银子那样厚重的光泽。每当遇到许多这样可以称之为人生的达人的、有着深厚情趣的长者,我总觉得面前站着的是一个坚实的人,较之他们尊贵的面容,我更感到他们顽强坚持到今天的矫健的步伐和人生的坚实。即使他们是平凡的,但对他们在每天的哀欢的彼岸,有着用最大的精力来支撑人生的崇高的事实,我总是不禁要产生一种热乎乎的敬爱之念。 “老”的美、老而美——这恐怕是比人生的任何时期的美都要尊贵的美。老年或晚年,是人生的秋天。要说它的美,我觉得那是一种霜叶的美。从这一意义来说,青春的美,也许可以比喻为绿叶的闪耀。当然,这种耀眼的美确实是无与伦比的。但也许由于它嫩而显得有点浅,令人担心它一旦失去这种美,就会立即脆弱地枯朽死去——起码是有这种可能性。相比之下,老年的美包含着一种深度。 词汇中有“老丑”、“老残”之类的词,可见“老”往往被人们认为是贬义的。但是,谁都必然地要迎来“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人生的总决算、总完成,是一个人的生即将完结。我经常这么想,人生真正的成败是进入老境之后才能决定的,最后的形象可以是一个人的人生的一切。把半生当作一块砥石所磨研出来的生命的清洌的光辉,将会直接升华的。相反,怠惰和忧郁的半生也将会在衰老的形体上留下不幸的暗影。 再没有像人生这样激烈地“有为转变”了。当年的名人的悲惨的晚年,有时也会在报章上喧闹一时。但我还是希望进入老境之后能越发增添人生的光辉,怀着生的乐趣,勇敢地生活下去。这当然要取决于对人生不懈努力的态度。——但人生的成败还是要靠60岁以后的最后胜利才能增光添色。 “伟大的人物”懂得平凡的伟大。所以重要的是不能自吹自擂、显示自己的伟大,而要真实诚恳地生活下去。拼命地装出了不起的样子,反而自我表明了自己的无力。 真正的人的伟大是什么呢?尊贵是什么呢?不是“有名”这两个字,也不是权力或财富。是作为一个人是否有着最完美的人生。我相信这就是人的价值。是生老病死的苦恼的循环,还是能发现在那里生活的力量和尊贵?我觉得这种人性的明暗是与它紧密相连的。 当把目光集中于“人的自我完成”这一点时,显然就会从为外形的差异而忽喜忽忧的浮萍似的人生,转向脚踏实地的牢固的人生。而具有了这种牢实的人生观时,反而会诞生要打破和变革安逸的、使人有不平等感的社会通念的坚强的人。我深信,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能健壮地成长为这样的人。 什么是人生的完成呢?归根结底是在于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完成,在于建立今世乃至永恒的幸福。 人生如梦,但生命是永恒的。所以这一瞬间的生命比任何财宝都宝贵,绝不能让这宝贵的每一瞬间无所作为地度过。 对于人来说,再没有比为使命而生更尊贵的了。不知道为什么而生下来、为什么而活下去的人生,恐怕是最浪费的人生。这里没有使命的自觉,如同毫无目标的彷徨的人生。——人往往在这里寻求无常的梦。但是,彷徨只不过在别人看来似乎很有自由,其实对于不得不彷徨的本人来说,那是因为没有生的基地,每天都为明天而担忧,为心灵的空虚而苦恼。没有使命的人生就如同是彷徨的人生。 人生一辈子都是建设。没有建设的人生是失败的人生。 人生如同行路。等待在前方的都是未曾经历的未知的世界,苦劳和危险是不可避免的。人觉悟到这是人生的实相时,首先应当克服绝望。 拼死的生活态度——这无疑是使自己意识到生的充实感的发条。 人能把人生中的一些大事,甚至像画也似的仔细记住当时的色调。这种情况大多与自己的生活态度及其带来的后果有着紧密的关系。 就人生的范畴来考虑,即使确实是理想的生活态度,但从更广阔的宇宙的角度来考察,它究竟是否能称得上正确的生活态度,那还是一个极难的问题。而所谓的“命运”,也许可以说是基于大宇宙的或生命本源的法则而对行为所作的因果回报。 才能是有限的。幸或不幸也可能成为重要的关键。聪明人不一定能获得成功。看起来好似愚笨的人也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大成功。这是世间复杂微妙的道理。 人具有变祸为福的能力。这种能力可通过克服和转变失败、勇敢地站起来、开始以后的人生而得到验证。所以能充分地发挥这种能力、东山再起的人,就可以称之为伟大的人。人生归根结底是一场比赛。你一定要在这场比赛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人生的充实感绝不是仅由物质上的充实感来决定的。而是在于在人生的终点回顾过去的一生时,能否说自己没有任何后悔、自己真正付出了自己的力量。 真实是最强有力的。充满虚饰的生活,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好大喜功的人,将来有可能沦落。我认为在真实的生活中诚实地生活是最正确的。要想获得真正的幸福,那就要真正作为一个人来生活。 被岩石阻挡的树苗,不可能笔直地生长。在温室中培育的花草,虽能迅速地成长,但抵抗风雪的力量弱。在自由自在的气氛中和自然的考验中经受锻炼,对于人来说,也许是最幸福的道路。 为了度过健全的一生,最重要的条件是,怀有豁出自己的一生也不后悔的理想,并为其实现而付出全部的热情。我认为,为社会作贡献,关心人类的未来,并从这里发现自己的生活意义和使命,一心精进,这是胜于任何健身方法的、仅赋予人的特权。 确立内在世界,本来完全是为了生活。如果认为日常的状态埋没于外部世界,那就应当从那里暂时脱离出来j不过,以后还必须再次返回到现实的日常性中去。所谓更好地生活,可以说就是这种内在世界与外部世界不断循环运动的过程。 没有身体的玩乐,就不能保持人的健康。由于这是极其明白易懂的道理,人们往往在生活中把它忘记,成为晚年的后悔。我认为,人既然活着,那就应当经常精力充沛,应当拥有这样的权利。 诚然,人生需要有反省。人不反省就不会提高。但反省如变成自我憎恶,那就没有价值了。反省始终是为了明天的提高。另外,反省如果总是拘泥于过去的事情,从那里拔不出来,这是衰老的表现,不是朝气蓬勃的、今后人生有种种发展可能性的生活态度。 现代人最大的不幸,我认为是没有余裕来冷静地凝视自己本身,主动地把人生当作自己将要创造的作品而与其紧密地联系起来。 P3-7 序言 本书的作者池田大作名誉会长,译者卞立强教授,以及本书一开头就提到的常书鸿先生,都是我的朋友。我同他们的友谊,有的已经超过了四十年,至少也有十几二十年了,都可以算是老朋友了。我尊敬他们,我钦佩他们,我喜爱他们,常以此为乐。 池田大作名誉会长的著作,只要有汉文译本(这些译本往往就出自卞立强教授之手),我几乎都读过。现在又读了他的《人生箴言》。可以说是在旧的了解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新的了解。在旧的钦佩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新的钦佩,我更以此为乐。 评断一本书的好与坏有什么标准呢?这可能因人而异。但是,我个人认为,客观的能为一般人都接受的标准还是有的。归纳起来,约略有以下几项:一本书能鼓励人前进呢,抑或拉人倒退?一本书能给人以乐观精神呢,抑或使人悲观?一本书能增加人的智慧呢,抑或增强人的愚蠢?一本书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呢,抑或降低?一本书能增强人的伦理道德水平呢,抑或压低?一本书能给人以力量呢,抑或使人软弱?一本书能激励人向困难作斗争呢,抑或让人向困难低头?一本书能给人以高尚的美感享受呢,抑或给人以低级下流的愉快?类似的标准还能举出一些来,但是,我觉得,上面这一些也就够了。统而言之,能达到问题的前一半的,就是好书。否则,若只能与后一半相合,这就是坏书。 拿上面这些标准来衡量池田大作先生的《人生箴言》,读了这一本书,谁都会承认,它能鼓励人前进,它能给人乐观精神,它能增加入的智慧,它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它能增强人的伦理道德水平,它能给人以力量,它能鼓励人向困难作斗争,它能给人以高尚的美感享受。总之,在人生的道路上,它能帮助人明辨善与恶,明辨是与非;它能帮助人找到正确的道路,而不致迷失方向。 因此,我的结论只能是:这是一本好书。 如果有人认为我在上面讲得太空洞,不够具体,我不妨说得具体一点,并且从书中举出几个例子来。书中许多精辟的话,洋溢着作者的睿智和机敏。作者是日本蜚声国际的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宗教活动家。在他那波澜壮阔的一生中,通过自己的眼睛和心灵,观察人生,体验人生,终于参透了人生,达到了圆融无碍的境界。书中的话就是从他深邃的心灵中撒出来的珠玉,句句闪耀着光芒。读这样的书,真好像是走入七宝楼台,发现到处是奇珍异宝,拣不胜拣。又好像是行在山阴道上,令人应接不暇。本书——人生中的第一段话,就值得我们细细地玩味:“我认为人生中不能没有爽朗的笑声。”第二段话:“我希望能在真正的自我中,始终保持不断创造新事物的创造性和为人们为社会作出贡献的社会性。”这是多么积极的人生态度,真可以振聋发聩!我自己已经到了耄耋之年。我特别欣赏这一段话:“‘老’的美,老而美——这恐怕是比人生的任何时期的美都要尊贵的美。老年或晚年,是人生的秋天。要说它的美,我觉得那是一种霜叶的美。”我读了以后,陡然觉得自己真“美”起来了,心里又溢满了青春的活力。这样精彩的话,书中到处都是,我不再做文抄公了。读者自己去寻找吧。 现在正是秋天。红于二月花的霜叶就在我的窗外。案头上正摆着这一部的译稿。我这个霜叶般的老年人,举头看红叶,低头读华章,心旷神怡,衰颓的暮气一扫而光,提笔写了这一篇短序,真不知老之已至矣。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八日 后记 池田大作先生是日本拥有千万会员的佛教群众组织“创价学会”的名誉会长,也是在世界各国各地拥有分会的国际创价学会的会长。有人评价他是创价学会的“中兴之祖”。他还是日本公明党、创价大学、民主音乐协会以及富士美术馆的创始人。他周游列国,为世界和平及文化教育交流而昼夜奔忙,获得联合国和平奖、巴西南十字国家勋章、法国艺术文化勋章、桂冠诗人以及中国的艺术贡献奖、教育贡献奖、人民使者等荣誉,是世界七十多个城市的名誉市民。为莫斯科大学、索菲亚大学、圣马尔科斯大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深圳大学、新疆大学等院校的名誉博士或名誉教授。像这样一位进行全球性进步活动的群众领袖,谈出他对人生、社会、世界的看法,我认为可以称得上是“箴言”,值得我们倾耳一听,应当学习领会。 池田先生著作等身。世界各国已用各种语言翻译出版了他的著作一百七十多种。在我国,自80年代初由我校译的他的著作第一个中译本《我的履历书》问世以来,已翻译出版了《展望21世纪》、《池田大作选集》、《21世纪的警钟》、《第三条虹桥》、《我的人学》、《四季雁书》、《走向21世纪的人与哲学》、《社会与宗教》、《我的佛教观》、《我的释尊观》等共十八部。这部箴言集应是我国翻译出版他的第十九部著作。像这样以每年近两部的速度翻译出版同一位作者的著作,在我国出版界还是罕见的。而且其中有些著作曾成为当时的畅销书,拥有广大的读者,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我觉得这有着深远的意义。这本身就说明了我国广大读者已经认识到池田先生不仅是宗教活动、世界和平活动和文化交流活动的实践家,而且是一位有着广博的知识和深刻研究的佛学思想家;说明了他对人生、社会、世界的观察和见解在我国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有着积极的启发教育的作用。 现代的世界是一个整体的“地球社会”,科学技术的发达、文化思想的发展已经把各个国家、地区乃至每一个角落都联系在一起。东西方两大思想文化潮流汇合在一起,互相撞击、排除,夹带着泥沙污物,发出巨大的轰鸣,正在滚滚向前奔泻。 近二百多年来,尽管西方的思想文化席卷世界,风靡全球,但现在谁都可以清楚地看出它已经显露出世纪末的症状。我国的学者提出“三十年河东变河西”的观点,认为今后将是东方思想文化复兴的时代。古老的东方思想文化将重放异彩这是肯定无疑的。但我认为这并不是所谓的“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而是东西方两大思想文化潮流排除其各自的泥沙污物,融合为一股清流,为人类开辟一个柳暗花明的新境界。 佛教思想是古老的东方思想文化的瑰宝之一。但长期以来在人们的思想中形成了一个概念,似乎它只是一种“出世”思想,对现实的人生和人世似乎只是采取否定的消极的态度。其实这是人们的误解。佛教思想,尤其是大乘思想,包括池田先生所指导的佛教群众团体“创价学会”的思想体系都并非是这样。池田先生的这部箴言集正是从一个佛教徒的立场来看待人生、社会和世界的观点的汇集。我觉得从这里看到的是“入世”的思想,对现实人生持肯定的态度,并且积极地要争取一个和平、美好、幸福的世界。这正是我要向我国读者翻译介绍这部著作的原因。我认为它可以作为东方思想文化应当而且可以复兴的一个证明。我期待着它在我国的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我十分感谢池田先生允许我翻译他的这部著作。感谢创价学会副会长三津木俊幸先生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白舒荣女士在这部著作出版过程中所给予的各种支持和协助。 最后我想谈一点个人的私事。我的长子卞正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期间,受到以池田先生为首的创价学会的三津木俊幸、高山直子、矢田贝启子、今井英彦等先生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他本人对池田先生也十分崇敬,读过池田先生的著作,也协助我翻译过池田先生的著作。他表示在学成回国后要把池田先生的著作翻译介绍到中国去。但是,他的这一诚挚的愿望未能实现就不幸夭折了。我在翻译这部著作的过程中,始终是怀着要实现亡儿未能实现的遗愿的心情。这部译作的问世也算是对亡儿的纪念,同时也是代替亡儿回报以池田先生为首的创价学会的各位先生施与他的恩德。 一九九四年十月二十三日于日本京都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