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法治理念
对当代中国“法治理论”近三十年发展的省思
中国未走上法治之路的一种社会学解释
——中国法律运行动力机制研究
现代化范式与中国法理学的“理想图景”
——中国法理学30年的回顾与反思
论法律全球化与民族国家观念
法治成长的信仰之维
改革开放与民众法律意识的进化
代表人诉讼制度的设计缺陷及对法治建设的启发
当代中国社会规则共治的实践构想
当代中国的政治合法性问题
——以协商性民主理论为视角
行业协会利益表达功能及其法治价值
第二篇 法理探索
论法律谈判的理念及其实践把握
类型归属法律适用技术范式研究
论法规则与法原则之区分
析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对“鲁滨逊”的两种解读
试论农民工受教育权的内涵
德国基本权阶层保障理论的评析与借鉴
——兼论宪法意义上的比例原则
我国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立法的回顾与述评
性别不平等起源新探
——兼与周安平先生商榷
法学研究应当重视法标准
关于公司章程解释方法的若干思考
利益衡量、规范协调与纠纷解决
——以嘉兴护猫事件为例
第三篇 法治实践
大学自治中司法介入的有限性
安保义务的双面性
——以公共场所中的实现为例
从风暴到制度
——官员问责制的法理思考
论合宪解释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我国检察机关行政法律监督制度研究
公诉案件证人出庭作证问题研究
刑事立法与构建刑事司法和解制度
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缺位的反思
——兼议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构建
法官专业伦理在民事诉讼中的指引
制约与解释“情理”规则在现代司法中的功能解读
关于对司法社会认同四个问题的梳理与回答
司法不能承受问题之重
——评“马海涛诉李玉兰案”及判决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