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跟踪国际信用风险和信用价差理论的最新动态、应用计量工具揭示我国企业债信用价差的动态过程,分析信用价差序列之间的动态关系,探寻影响信用价差动态过程的关键因素变量。主要内容包括:债券、企业债及相关概念界定;理论模型与相关文献评述;主体研究假设提出与信用价差基本统计分析;信用价差动态过程的影响因素研究等。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
1.2 研究的目标、思路、框架与方法/4
第2章 债券、企业债及相关概念界定
2.1 债券/8
2.2 债券的收益率/14
2.3 债券的基点价格价值、久期与凸度/18
2.4 债券的信用评级/30
2.5 企业债/32
2.6 本章小结/35
第3章 信用、信用风险及信用价差
3.1 信用/37
3.2 风险/44
3.3 信用风险/54
3.4 信用价差/80
3.5 本章小结/88
第4章 理论模型与相关文献评述
4.1 理论估值模型/89
4.2 信用价差的期限结构/114
4.3 信用价差之谜及其理论解释/117
4.4 信用价差的决定因素/123
4.5 信用价差的时间序列分析/129
4.6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130
4.7 本章小结/132
第5章 主体研究假设提出与信用价差基本统计分析
5.1 理论脉络梳理与主体研究假设提出/133
5.2 我国企业债市场概况/136
5.3 数据描述/159
5.4 信用价差序列/160
5.5 基本统计分析结果/161
5.6 企业债信用价差曲线形状的验证/163
5.7 本章小结/169
第6章 信用价差的动态过程研究
6.1 理论基础/170
6.2 不同期限企业债信用价差的动态过程/177
6.3 不同行业企业债信用价差的动态过程/187
6.4 本章小结/210
第7章 信用价差动态过程的影响因素研究
7.1 假设建立/213
7.2 数据的收集与变量表示/218
7.3 实证分析与结论/218
7.4 自信息动态模型与动态回归模型预测能力比较/252
7.5 本章小结/253
第8章 信用价差时间序列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
8.1 模型介绍/257
8.2 企业债信用价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258
8.3 信用价差时间序列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260
8.4 信用价差时间序列的脉冲响应函数(IRF)分析/264
8.5 本章小结/274
第9章 企业债的信用风险规避——信用衍生产品
9.1 信用衍生产品简介/277
9.2 信用衍生产品的主要应用/279
9.3 信用衍生产品的特征与作用/287
9.4 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监管/291
9.5 中国防范信用衍生产品风险的对策/296
9.6 本章小结/299
第10章 结论
10.1 主要结论/300
10.2 研究创新点/304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