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以和谐师生感情为主题的书。 理性的思索穿插着真实的日记,记载了一个年轻女教师与一群个性张扬、桀骜不驯的学生,如何通过师生之间诚挚的爱,化解班级纷纭矛盾。班级如何活动?如何整顿班风?怎样处理学生打架事件?怎样解决学生财物失窃?又是怎样和学生探讨青春与爱情?……
本书语言清新流畅,故事引人入胜,思考入木三分。书中原生态日记的真实再现,更是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第一手研究资料。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做学生欢迎的班主任(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用书)/大夏书系 |
分类 | |
作者 | 李迪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以和谐师生感情为主题的书。 理性的思索穿插着真实的日记,记载了一个年轻女教师与一群个性张扬、桀骜不驯的学生,如何通过师生之间诚挚的爱,化解班级纷纭矛盾。班级如何活动?如何整顿班风?怎样处理学生打架事件?怎样解决学生财物失窃?又是怎样和学生探讨青春与爱情?…… 本书语言清新流畅,故事引人入胜,思考入木三分。书中原生态日记的真实再现,更是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第一手研究资料。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以和谐师生感情为主题的书。翔实的日记穿插着理性的思索,记录了发生在一个年轻女教师与她的学生们之间的故事。 作者通过诚挚的爱与小小的“计谋”,轻松化解了班级纷纭的矛盾,从容解决了班主任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最终赢得了学生们的心——这些学生,原本个性张扬,桀骜不驯。 目录 前言 学生没有难为我 第一章 班级活动——和谐师生关系的法宝 一、班级活动的意义 案例1 老师哭吧,不是罪 案例2 游戏 案例3 护花小使者 二、班级活动的内容 案例1 美少女种植美人蕉 案例2 森林公园,“历险”春游 案例3 冬至的饺子 案例4 花开应有时 三、班级活动的形式 案例1 乡音荟萃过大年 案例2 在“女子篮球赛”动员会上的讲话 四、班级活动的设计 案例 我的老师我打扮 五、班级活动的准备和开展 案例 不用了吧,老师! 六、班级活动的评估与拓展 案例 元旦文艺汇演的评估 第二章 “整风运动”——奠定和谐师生关系的基调 一、问题出现,山雨欲来风满楼 案例 新班规出台 二、新班规的“三把火” 案例 初见成效 三、有板有眼强后弱 案例 师生冲突 四、班主任违纪,与学生同“罪” 案例 班主任受罚 五、旗开得胜,取消“连坐” 案例 “整风”胜利 第三章 与“小团伙”的相处——让其成为和谐师生关系的催化剂 一、做“黏合剂”,增强班级凝聚力 案例 闲谈莫论人非 二、做“旁观者”,对小团伙成员的矛盾作暗中指点 案例 酸甜苦辣“三人帮” 三、卖个“人情”,让小团伙成员成为班主任的助手 案例 卖“人情” 四、巧用“离间计”,粉碎捣乱的“友伴群” 案例 “二桃杀三士” 第四章 “野蛮女生”转化记——和女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一、恐惧,缺乏安全感 案例 杏儿 二、习惯性打架 案例 两个女生一台戏 三、发泄 案例 班干间的争执 四、班级间学生的纠纷 案例1 班级之间烽烟起 案例2 师姐妹间的冲突(1) 案例3 师姐妹间的冲突(2) 第五章 “局外人”看男生教育——和男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一、以柔克刚 案例 “光头”学生女教师 二、理解万岁 案例 理解、信赖往往会创造美好的境界 三、寻找学生的兴趣点 案例 “悠悠球”的教育哲学 第六章 爱情教育奏鸣曲——“早恋”是拉近师生关系的契机 一、第一学期,集体探讨 案例1 遭遇爱情 案例2 预习爱情 二、第二学期,帮助学生控制自己 案例 桃花 三、第三学期,有效地引导 案例 《早熟》观后 四、最后一学期,临别赠言 案例1 你不妨自私点 案例2 情窦初开的圆圆 案例3 一步险棋 案例4 小吴 案例5 美丽的初恋 案例6 为什么,受伤害的总是痴情的一方? 第七章 师生的感情从哪里来——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几个原则 一、利用特殊的日子拉近师生心理距离 案例1 七窍通透 案例2 端午节,五色绳 二、适度地引导 案例1 “老师没有白疼我!” 案例2 让我轻轻地抱抱你 三、巧用外力 案例1 杏儿迟到 案例2 原谅别人,就是放过自己 四、宁要真诚的生气,不要虚假的关心 案例 孩子,你笑一笑 五、以退为进 案例1 “造反” 案例2 小静的生日 案例3 师生情深 六、赢得“问题学生”的信任 案例1 运动会(一) 案例2 运动会(二) 七、让自己成为快乐的源泉 案例1 我本超然 案例2 快乐的源泉 附录 不利于师生感情和谐的因素 后记 老师的柔情,学生怎样才懂 试读章节 问题出现,山雨欲来风满楼 任何一个班级“整风”决定的出现,都孕育在班风不稳、纪律散漫、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时。且看2006年我的班级“整风运动”的背景。 [案例] 新班规出台 近来,班里学习气氛开始变差。在课堂上学生能睡倒一大片,而迟到、旷课、上课说话、乱上厕所等等现象更是屡禁不止。 收拾起凌乱的心情,中午照例开班干会,总结近来班级情况。 “老师,您实在是太温柔了!咱班的学生,您不能经常对她们笑的。”思彤这样说。 玲玲也点头:“是的!是的!您其实完全不必解释那么多,就严厉一点,让她们按您的吩咐做吧!” “咱们班就适合军事化的管理。昨天班长说调一下座位,哎呀,您不知道教室里有多乱,恨不能把房顶都掀起来,总之怎么做都不行。”伊梦如此说。 “回想起来军训的时候,虽然经常挨教官的骂,但也蛮有意思的,委实比这样散漫好。”韩悦说。 平心而论,我们班在学校还是深受任课老师好评的班级。但是,只有我知道这些学生的个性有多强。我常常像个灭火器,东边着火扑向东边,西边着火扑向西边。我以前带班,多用感化式,效果很好,学生很能体贴我,总怕我操心。但这个班级的学生,一个个冰雪聪明,她们也并不是不关心我,只是总控制不住自己。直到今天,我还是没有找到管理她们的有效方法,总有些手忙脚乱。 难道。我真的应该改“感化”为“强制”了? 早操时,学生总是迟到。原因竟是以前跑操天还没放亮,就那样蓬头垢面出来也无所谓;现在跑操时天已大亮,姑娘们格外爱美,必得把自己收拾妥妥当当才出来,于是便迟到了。 所以,班干建议:应该像军训时一样,给学生10分钟时间,必须出来,任何一位同学迟到,全寝室都罚跑步。 其实道理同学们都懂。有一次语文老师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对大家说家长挣钱多么不容易,同学们不应该荒废时间等。当时同学们很感动,一个个低着头,几乎要流下泪来;可是一转脸,就把老师的话忘到了一边,上课该玩还是玩,该睡觉还是睡觉。 如今课堂自由散漫得很,常常正上着课,有人就打报告要上厕所。尤其是数学课,数学老师是一个年轻男老师。刚开学有一个女孩子因生理原因打报告上厕所,老师说:“以后你们谁要是上厕所,不必和我打招呼,自己就直接去吧!”这样一来不得了,一节数学课甚至有十多个人陆陆续续上厕所,老师的课都被打扰得七零八落。 所以同学们建议,班规上应该规定:上课时间不准随便上厕所。 还有,同学们平日里感觉清闲得要命,作业却不想做,而且常常在上课时,一睡睡倒一大片…… 我不禁着急:长此下去,掌握不了技能,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我岂不是害了她们一辈子?据说佳佳甚至开玩笑说:“咱妈为咱掏学费,就是让咱出来睡觉的。” 于是班干建议:中午一点钟,同学们必须午休。有一人不睡,。全寝室同学蛙跳20次…… 好吧!就听从班干们的建议,重新制定班规,增加一些适当的体罚和“连坐”,意在给犯错同学一些压力。我知道自己早已习惯了对学生和颜悦色,我不会严厉过分的,我只希望自己能宽严适度。 中午,赵微和思彤拟订了新班规,下午班会课上宣读、讨论,并举手表决。同学们显然对“连坐”不满,特别是有一条规定——如果晚自习纪律不好,全班同学都于第二天到操场跑步。有的同学说:“也许只是个别同学不遵守纪律,为什么全班同学都要跑步呢?” 我说:“咱们班的正气一直都没有压住邪气,许多同学都不以违反纪律为耻,甚至旷课了还想:看我多有能耐,我旷课老师也拿我没办法。大多数同学对这样的现象也没有丁点儿反感,甚至羡慕她们,向她们学习。所以,我们要用这样的方法给违反纪律的同学压力,让大家都对她的行为不满。” 有的学生说:“老师,我们若真的有特殊情况,需要上厕所,难道也不让上吗?” 我说:“真的有特殊情况当然可以去厕所,但这特殊情况的几率应该很低。我就奇怪了,怎么上我的课你们很少有特殊情况,一到上数学课,就有十几个同学同时有特殊情况,这不是咄咄怪事吗?” 学生纷纷捂着嘴笑,表示赞成我的话。事实上,她们一直留恋军训时丁教官的严厉。听班干众口一词的建议,怎知她们不是早就希望我用强制的手段?再看看学生这一次对我的评教(成绩不高),怎知她们不在渴望我的改变?想起来上学期的几次打架事件,她们一个个本就不是柔弱的女子,也许真的希望老师“酷”一点。 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我的班级管理方法,也应该变一变了。我当然不能一味严厉,适当时候,我还要运用自己已有的风格——感化。 相信明天会更好!(5月15日) 时过境迁,我再次审视当时班级“整风”的过程,感觉学生当初留恋军训生活,可能只是假象。因为军训很短暂,带给他们的是稀奇、刺激和难得。而教育是靠学生自己从内心生长花朵,这个过程需要阳光和雨露,而不需要过分的裁剪和修饰。 那么,我当时整顿班风有必要吗? 当然有必要。一切的内在,总是要有个由外加到内化的过程。难道优秀教师的自我约束是天生的吗?那也是父母、老师在我们长期的成长过程中帮我们养成的。当班风不正的时候,当学生懒散、迟到、上课睡觉的时候,当班级“邪气”要压倒“正气”的时候,整顿班风是当务之急。王晓春老师曾经说:“班主任工作林林总总、纷繁复杂,然而,细想起来,一共不过三大块:班风建设,班级日常管理、问题学生诊疗。”所以,班风建设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P52-55 序言 学生没有难为我 在一次聚会上,我如此宣布:“学生没有难为我!” 但是,深谙我性格特征的大学同学不相信。他们一听说我担任着班主任,便如同看见太阳打西边出来般惊叫:“你?这么单纯!做班主任?怎么可能……”转而又对我表示着无尽的同情:“能当好班主任的女教师,一般都要很能干很要强的,可是你……一定受了不少委屈吧!你怎么可能管得住那些正值青春期、桀骜不驯的孩子呢?” 听此言,我不禁想起2005年我新接手一个班时,的确发现有学生在见我第一面后私下议论:“咱们的班主任这么温柔,将来一定很好欺负……”谁知从入学到毕业,他们不但没有欺负我,还很心疼我。何况,我只是外表温柔,其实骨子里,也不乏“顽皮”的成分呢! 我把这席话说出来,朋友们依然不相信。他们早听说了如今学生的素质如何如何;他们早感受过班主任工作的辛劳憔悴、艰难迷茫。 于是,我缓缓谈起了自己和学生的故事:我们如何在春天里一起种植美人蕉;如何在森林公园“历险”、游玩;如何在狂欢夜到绿荫广场体会冬的气息;如何在每学期探讨关于爱情的话题;如何在冬至兴致勃勃包饺子;如何在元旦载歌载舞迎新春……我谈到了自己在班风每况愈下时如何力挽狂澜,掀起“整风运动”;如何“二桃杀三士”,成功瓦解班级里和我捣乱的小团伙;如何在谈笑间“四两拨千斤”,解决班级间的矛盾和纠纷;如何以柔克刚、以退为进,赢得学生的理解和关爱;如何…… 是的,我的学生脾气火辣、个性张扬、桀骜不驯、毛病重重,陪伴他们成长的道路,自然是一波三折、崎岖蜿蜒。师生间的交往,也是一咏三叹、爱恨交加。但无论我们有着怎样的争执和冲突,都是以“爱”为主旋律。我不能不承认,他们很“热”,他们懂得好歹。无论多么淘气的孩子,只要看见我背着笔记本电脑行走在校园里,都会飞奔过来减轻我肩头的负担;无论一个小时前我们师生间曾有着怎样的矛盾冲突,一旦和我走在一起,他们都会殷勤地为我开门、让路……十多年班主任工作,我每天都在播种着希望,收获着温情。尽管笑中也有泪,乐中也有哀,但这些顽皮孩子真的没有难为我。 还记得2004年春,我不小心摔了一跤,导致左臂两处骨折。那段时间,我常常到学生寝室午休,学生会细心地为我铺床叠被,帮我梳头,甚至为我系鞋带。当师生的情义转化为亲情,一切教育便可进行得了无痕迹。 我曾经带过一个八面玲珑的学生菁菁,她惯于瞒天过海、投机取巧,自己在幕后操纵,使得班级鸡飞狗跳,师生离心离德。我们师生冲突最厉害的时候,我曾要求学校“开除”她,我曾带领全班同学“孤立”她,目的只是为了让她回心转意。但是,就是这样的学生,在毕业前一个晚上,得知我因忙碌没有吃晚饭,便跑了二十多分钟的路程,去为我买了“台湾六合包”——不是学校附近没有包子,只是因为那家“台湾六合包”最好吃。 还有一个情窦初开、做事不善思索、闯祸不断的圆圆,她在犯了大错、被学校劝退后,逢年过节,都给我发问候的短信,回学校来看我。请看我当时的日记: 2006年9月21日 多云 老师没有把月亮送给你…… 孩子,你来短信了! 你说:“八月十五中秋节快到了,送您一个月饼。成分:100%纯关心;配料:甜蜜+开心+宽容+忠诚=幸福;保质期:一辈子;保存方法,珍惜!” 我不知道这是你的祝福,回复道:“谢谢您!但是您怎么不留姓名呢?” 片刻时间你回复:“我是您的学生!谢谢李老师在学校对我的照顾。我是班上一只离群的小鸟。如今我已经离开了咱班。亲爱的李老师,您猜到我是谁了吗?学生永远爱您!” 看到如此动情的话,我的心怎能不震颤?我怎么能猜不到是你?于是问:“圆圆,是你吗?你还好吗?” 短信答:“嗯!谢谢老师还记得我。我是您最失败的学生,我给咱们班抹黑了。我现在还好!您要注意身体,不要太累了!中午要午休。祝您节日快乐!全家和和美美!!” 我的眼泪几乎要流下来,忙回答:“圆圆别这么说,你还是老师的好学生。老师永远牵挂你!祝福你!!” 孩子,你还在发短信,我忽然没有勇气再打开。老师感情很脆弱,只感觉自己愧对于你。恍惚中如有丝丝扯不断的情丝,将你我相处的一幕幕显现出来:新生入学军训时,我每次到寝室,你都在整理内务;运动会上,你忍病飞奔夺得冠军;得红旗后,你抱着我欢呼跳跃;我毫不留情揭穿你的谎言,你尴尬无比;旷课后你和妈妈在电话里争吵,我气得发抖,师生在办公室赌气互相不答理;你为父亲的赌博担忧,我们一起流泪;我要找和你要好的男生谈话,你拉着我的胳膊撒娇……后来,你失踪了。不错!你曾经旷课、夜不归宿、借钱不还……但在社会上流落一段时间后,你知错了!你要求回来,你那么信任我,求我收留你。可是,这一切并不是我说了算的。孩子,你失望地走了。这一学期开始,你回来清还了自己的所有债务,过节还不忘给老师一声问候。 孩子啊!你在外边要多保重!!我知道,我一直都知道,如果你回来,你会珍惜在学校的日子。可是有些错误不能一犯再犯。原谅老师!老师对不起你,老师没有把月亮送给你…… 圆圆最终还是离开了我们班,但是,我知道她始终没有离开我,我们师生的心贴得依然很近很近。教育,不能太过功利化,更不能因为学生失学,就认为自己失败,如同我们不能认为学生一直在学校,就肯定他能成才一样。圆圆经历了许多风波后,离开学校,她会对学校产生一种美好的感情,她会有温馨的回忆。这个回忆将陪伴她一生。至少,她真诚地留恋自己在学校接触的人——老师、同学。这样的人走向社会,即使做坏事也坏不到哪里去,因为在她的内心深处,已经埋下了向上、向善的种子,她也很可能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因此,我总感觉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是一粒粒撒在他们心田的种子。这种子不一定晚上播种,早晨便能吐出嫩芽。但只要种子是饱满的,是有生命力的,有朝一日终会在孩子的心里扎根,发芽,抽枝,开花,结果。所以,面对教育,教育者需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不求急功近利,只求顺其自然,用这样的心态和学生交往,怎么会不收获真诚的情义? 2008年10月中旬,我收到了西安一位陌生教师的来信。他是在杂志上看了我的文章后,给我写信的。在信中他提出了好多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是:“李迪老师,我感觉你和学生的感情非常深厚,像亲人、朋友一样,我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我一时思绪万千,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人间感情本来就微妙复杂,我与学生“真爱”、“真情感”的产生,自然也难以用三言两语描述。现在,我用自己翔实的例子告诉读者朋友,我们师生的情感从哪里来,为什么我和一些“问题学生”的交往,甚至冲突,一直是以爱为主旋律的。 后记 老师的柔情,学生怎样才懂 书稿总算完成了。我在想,自己写下这么多文字,到底要告诉读者些什么?我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我无非是告诉朋友们,和谐的师生关系,最离不开的是爱、尊重和真诚罢了。 教育需要爱,这观点不新鲜。但是,很多时候老师的爱,学生未必肯接受。就拿我自己所面对的学生来讲,她们的任性,她们的刁蛮,她们的桀骜不驯,她们所做出的一件又一件足以让人火冒三丈、手忙脚乱又哭笑不得的事情,只怕不是一个单纯的“爱”字就能应付的。君不见一些老师常常苦恼:我的爱,学生怎么就不稀罕呢?我的柔情,学生怎么就不懂呢?我也很想爱学生啊,可怎么就爱不起来呢? 老师的柔情,学生为什么不懂?其中原因当然是多重的。而老师不讲尊重、不讲科学,只是一相情愿地将自己认为的“爱”施加给学生,恐怕要算不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一线教师,我必须承认,当学生的突发事件摆在自己面前时,我常常没有时间去思索、去选择,只是在凭着善良的天性做事情。善良的天性让我把学生当成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去尊重。王晓春老师说:“我若是学生,老师爱不爱我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要尊重我。”李镇西老师说:“尊重是民主的核心。” 是的,师爱里若不包含尊重的成分,便有居高临下的施舍之嫌,学生自然不懂,甚至要反感了。 除去爱和尊重,赢得学生感情的另一个词,是真诚。 我本是个心无城府的人,没有冷静沉稳的办事风格,没有圆融豁达的交流技巧,更没有长远的目光和顾全大局的缜密思维,时不时地还要对亲朋好友——甚至对学生——耍一点儿小性子,怎么反而将班主任当得有滋有味?张万祥老师与我交往相处后,感叹说:“李迪带班的顺利,就在一个‘真’字。”网友们读过我的文章也曾说,通过文字,读者随时能触摸到一颗激烈跳动的心灵和最真实的感情,在受到伤害、遇到困难痛苦时,那簌簌的泪水、那紧锁的眉头和毫不自持的生气、恼怒、愧疚、道歉,能让人感受到最真切的心,绝不虚伪、绝不矫饰、绝不造作。一件小事,一篇小文,一句嗔怪,一个眼神,或嫣然一笑,或几声牢骚……能让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心有灵犀的会意。 也正因我们的真诚坦率,师生的心灵距离才能大幅度缩短…… 道家信奉“无为而治”,武学讲究“无招胜有招”。受此启发,我在反思自己的带班故事时,想起了一句歌词:“是真情,是真感受,提起来就放不下……”陶行知曾说:“你把小孩当小孩,你比小孩还小孩。”这不是说说而已的顺口溜。现在的孩子比陶行知时代的孩子接触的事物更多、更复杂,也更加聪明机灵,逆反心理更重,他们获得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早有了自己的思想。他们最讨厌的,莫过于成年人的道貌岸然和虚伪。如此,老师对学生的引导,最有用的也许就是真感情、真智慧、真教育。 真的难以想象,人间若没有了真情,该有多么可怕。 书稿已经完成了!我曾经说过,文字有它自己的生命。文章定稿后,就不再属于作者自己,而属于所有读到它的人。所以,读者诸君,您若发现了文中有不妥地方,还望您不吝赐教。在这里,我向您表示深深的谢意。 李迪 2009年3月25日 书评(媒体评论) 用“心”做教育,应该是每个教师的追求。如何用“心”做教育呢?李迪老师在这方面表现得非常出色。 ——李镇西 在一个个案例背后,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真实的坚韧。这种坚韧,和着微笑。和着泪水,和着挣扎,和着超脱,通过教师的情感一点一点释放出来,绵延不绝,坚不可摧。有了这种坚韧。再困难的班级管理也能够成为一种有滋有昧的“享受”。 ——万玮 班主任工作能做得这样有声有色。有悲有欢。真是大开眼界! ——Zpw6323 最让我钦佩和感动的是你在感受到了教育的无奈后依然积极的心态。从你的字里行间我汲取到一种力量。加油! ——伊我 您懂得教育的艺术,文章中流淌着真情!……我多次要掉下眼泪来了。同是天涯教书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吴树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