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浮世荟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广州日报时尚荟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的专栏文字来自于《广州日报》的女性生活周刊《时尚荟》。这份周刊每周呈现给读者《时尚话》、《恋物志》两个专栏版面,广泛邀请国内外的时尚专栏作家,从职场、服装、美容、生活、情感各个角度广涉议题,生动描绘出中国当代都市潮流的鲜活图景。该书的出版是对《时尚荟》过往的梳理总结,也方便热爱她的读者收藏、品读。

内容推荐

《广州日报》的女性生活周刊《时尚荟》,是珠三角地区平面媒体中专业的时尚资讯平台,拥有南中国最广泛的时尚生活类受众群体。本书收录的文章来自其《时尚话》、《恋物志》两个专栏,从职场、服装、美容、生活、情感各个角度广涉议题,生动描绘出中国当代都市潮流的鲜活图景。本书的专栏作者,有蜚声国际的知名服装设计师,也有娴熟游走于职场的资深经理人,有活跃于国内时尚圈的老到写手,也有游学时尚之都的新锐潮人。他们的存在为这份时尚周刊廓清了都市生活的潮流基调,仿佛《时尚荟》的“明星主持”,开一间纸上时尚沙龙,在固定时间、固定版面,嘉宾如约而至,相谈甚欢。

目录

序言

驳发

淘大牌

化妆高手

码数人生

糟糕的一天

为包狂为包亡

铁杆环保主义

烂情人与垃圾股

败金女的高境界

与其恋爱不如SPA

优雅的分寸

一片星光披上身

撑开一片妖娆天

总有办法变大眼

整容的敬业精神

这么远这么近

昂贵的身心灵

没PS不成活

买楼VS买衣

此物最奢侈

丝袜也名牌

血拼驱寒

一抹幽香

我的梦想

恋上配饰

走火入魔

为何装扮

网购心经

扮嫩有招

鞋瘾

暗香

“皮”气

总统声线

Style Icon

衬衫外穿

手指游戏

百变毛衣

穿衣三重门

纯净如白衫

数字化穿着

大衣最温暖

百变卡其裤

时尚圈的轮回

百万豪衣怎样穿

减肥,永远在路上

把吃的东西涂上脸

偷偷地瘦大胆地美

连衣裙让恋爱功成

穿衣服的与做衣服的

一日寸尚大帝的记录人生

晚装里的骨架身材

好女人靠衣服说话

Gucci的华丽摇滚

穿衣的三W原则

人造首饰巧点睛

女人后悔买花戴

愈哥特愈美丽

拗出艺术范儿

Carrie的婚纱

小小一双手

休假的风险

低迷期反思

猜猜我多大

贪恋小碎花

不怕撞衫

衣商

试读章节

《驳发》

黄佟佟

清末小格格德龄写过一本至为八卦的《御香缥缈录》,里面最叫人好奇的是慈禧老太后如何保养、如何化妆的秘闻,我记得最清楚的一段是梳头发:梳头的太监每次都战战兢兢像给老虎挠痒一般小心。万一今天多掉几根头发,他会用很快的手法收到袖筒里,悄悄递给站在他近旁的宫女拿去丢掉。如果万一被太后瞧见了,很可能就要挨几十下板子。以前我不明白为什么,后来才知道原来掉头发意味着老,难怪太后要不高兴。

在东方人的传统里,最年轻美丽的姑娘总是有一头乌黑油亮的披肩长发,或者脑后有根又粗又亮的黑辫子。到了琼瑶的笔下,女主角如果没有一头黑密的披肩长发,简直没法进入爱情的神圣殿堂。就算是常常耻笑爱情的亦舒,用来赞美女性的最高标准亦是:那女郎有着拉斐尔画像的面孔,一头长而天然卷曲的海藻样头发……而香港今年最出风头的两位靓界名模,随身携带三样武器,一是美瞳,二是假睫毛,三是长长的波浪金发。两人装备一致,不知道的还以为她们是孪生姐妹。

头发的多与少,直接影响了女性的男人缘。研究显示头发浓密的女性对男性来说表示了更旺盛的激素分泌和生殖力。虽然咱们现在不需要更旺盛的生殖力,但有总比没有好。最近我们单位一同事去相亲,回来说相亲美女什么都好,就是起身上洗手问时发现女孩脑后头发稀疏,可见头皮,当即倒抽一口凉气,忍痛割爱而去。

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发无可避免地会渐渐稀少,而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变迁对头发也有不小的影响。据调查,如今26岁女性的发量通常只是30年前同龄女性的三分之二。头发少了怎么办?没关系,那就驳。据说好莱坞的女明星,比如维多利亚。贝克汉姆、麦当娜,都会到印度买那里的长发。前几年流行的驳发是用胶粘的,现在则是用铁环,接上的真发可洗可染,样子逼真,最重要的是要多长有多长要多厚有多厚。接满一头长发,国内的价格也就千把块钱。近年更流行一种发片,用发夹往头上一扣,又轻又简便,所以常常可见街上精瘦精瘦的小女生顶着一头顶厚顶厚海藻样的卷发飘来飘去。三五个发片,改变了人生,何乐而不为耶?

不过,任何事都有利有弊,养眼是养眼了,摸起来却碍事。很多年前罗大佑的一首《穿过你的黑发我的手》唱出无数男人的心声。想象一下,如果这只不知底细的手在丝绸般的发丝里恣意穿行,突然碰到许多铁扣、铁片,惊悚之下,怎么办?不妨凤眼一瞪:哎哟,现在女孩的头上都流行放暗器,怎么,没见过啊!

哇,酷毙!

《淘大牌》

王铮

位于香港鸭脷洲海怡半岛一幢工业大厦楼上的Joyce Warehouse是我每次回香港,只要时间充裕必然报到的地方。之前在铜锣湾闹市区时代广场的对面,曾经有过一家Joyce Outlet。他们家独有的逐月递减的标价牌让人在贪靓的同时,绝对可以做到预算心中有数。在精品店内买当季的衣服固然惬意,但是在品牌的Warehouse或者Outlet淘宝却时常会有意外的惊喜。

Joyce在2007年春天曾经因为香港中环旗舰店重新揭幕和上海店的盛大开业而令双城时尚人士倾巢出动。不久前听闻Joyce Warehouse在上海也落户了,于是周末摸上门去。位置应该算很优越,位于淮海西路靠近虹桥路的上海城市雕塑中心创意园区内。

上海的这家Joyce Warehouse面积不是很大,但空间很高,极开扬,很有loft的工业化感觉。楼上大多是一些比较正式的套装、晚装,譬如Balenciaga,Oscar de la Renta,John Galliano等。楼下的圆弧形陈列区,主要有Anna Sui和三宅一生的Pleats Please。有一段时间很迷恋Anna Sui层出不穷的碎花图案和少女风格,现在则觉得好还是好,只是过了就不再回头了:而后者利落的线条、易打理的质料以及些许东方意味,倒是相当适合那种眼梢眉间带着故事的从事艺术或是身居高位的白领女性,最好配翡翠或是珍珠饰品,又或是Frank Geh ry具有建筑感的超大银饰。

除此以外,尚有Jill Sander,Etro,Comme des Garcons,Y's等品牌的衣服,配饰方面,甚至有Manolo Blanik,Oscar de la Renta杀死人的高跟鞋。兜了一圈,如同觅得珍宝般,找到了一件Maurizio Pecoraro的Peasant Look的绣花上衣,浅藕荷色和奶油色相拼,高级棉质地,胸前和两边的袖子上绣满了凹凸不平密集的绣球花,真是美轮美奂。只是由于衣服尺寸不合,唯有忍痛割爱。不过并非一无所获,找到了一对Wouters & Hendrix的树枝形银耳环,造型够特别,但一点都不夸张,属于近看才精彩的那种。这对比利时设计组合的功力殊不简单,总是细节处见心机。

我的战利品还包括一个三宅一生的PleatsPlease箱式手袋,烟灰色的亚麻和米色的牛皮混搭,除了包身古典的宫廷纹饰,包盖是整块牛皮搭下来,并且用古典压纹设计成一本厚书的书脊,妙不可言。如此散发着书香味的学院派设计,让人怎能拒绝得了呢?

第一次看到Shine的名字,是杂志上说杭帅l有间个性独特的多品牌时装店,总店在香港,很多明星客户云云。一直没时间去看看,或许下意识已习惯在I.T买一些独立设计师的牌子,这一家应该也差不多吧7前不久Shine终于也在上海开店了,地点却是在市中心的一条横街上,摆明了打低调个性牌。店堂很清爽,一览无余,完全让设计师作品说话。兜了一圈,咦,这里也有Repetto的芭蕾舞鞋,也有Comme des Garcons的香水嘛。但服装相对I.T来讲,更为小众,比如Bernhard Willhelm,Preen,House of Holland,还有好些日本设计师品牌。多数风格都很旗帜鲜明,轻松随意,非常适合混搭造型,是型人应该中意的地方。

如果说Joyce秉持精致和经典,那么Shine呈现的则是前卫和个性,各自精彩。

当然要,并且“越淡的妆,花的时候越多”。这话由大美女林青霞讲出来,格外有说服力。我最听不得的话是满脸斑的肥师奶用鄙视的口气说:“我从来都不化妆的”——你那是懒好不好?

作为化妆盲人,我深深敬佩那些会化妆能化妆化得好妆的女士们,化妆确实是一门学问。前段时间我上了一堂知名牌子的化妆课,教的是如何化一个肤质透明的妆。我数了一下,光是底妆就起码涂个七八层,收缩、滋润、防晒、隔离、遮瑕、底粉、散粉,每一层都有不同的手法。另外还得使用数十种化妆工具,尤其那只神奇睫毛刷,刷子有三面。一面用来上液,一面用来按睫毛,一面用来理顺……我几乎要夺门而逃。这门功夫,没有两三年浸淫,还真入不了门。

据说,女性化妆的极致标准是连她老公也没见过她不化妆的时候;而化妆的至高境界是淡极只知花更香。你只觉她明艳照人,但说不上哪里化了——即是化了等于没化,像绝顶的武功一样,心中有剑手中无剑,大道无形。

化妆和练武还真是挺像,都比较容易上瘾。我有一友从16岁起开始化妆,无论何时约她,不在楼下等半个小时她绝对不能下来。所以胡适在三从四德里强调说:太太化妆要等得。化妆化成溶于血液的生活习惯,不化不行,用我友的话说便是“不化妆我就觉得自己没穿衣服。”

不出意外,绝顶高手的武功一定是越练越高明,而化妆女人的妆也一定是越化越浓。以前采访过一个年轻时以美貌闻名的知性女作家,那妆化得……旁边的摄影师说:红头发蓝眼睛,这不是老妖精么?饶是这样,她还说,哎呀,我最不喜欢化浓妆啦!我从来都是淡妆……吓,您这都是淡妆,那浓妆不得拿油彩画上脸啊!后来我仔细想想可能还真不能怪她,年轻时上一点点妆就够,年纪大了肤质粗糙肤色黯淡,少不得多用点遮瑕膏多用点粉才能达到往日的效果,天长日久难免手重,少用一点都觉得不自在。于是几十年后,就由清秀美女变成了赵树理笔下的三仙姑——“驴粪蛋下霜”。

那到底要不要化妆呢?我曾私下询问业内最资深的美容杂志总监,她诚恳地说:是药三分毒,是化妆品肯定伤害皮肤,或多或少而已……哗!一个天天推荐化妆品的人都这样说,那不得赶紧收手?该资深沉思片刻,又口吐真言:“其实你就是什么化妆品不用,皮肤也是要变老变坏的,既然是这样,那就化吧,至少还能在变老变丑之前让自己心里美一点儿。”就凭她这一句话,我们都说资深您是美容界的哲学家,是真正的绝顶高手。

《码数人生》

黄佟佟

我们办公室里,有一林志玲小姐的死忠男粉丝,他认为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就是林小姐,就算是林小姐和郭首富跳过贴面舞之后他也不曾动摇。但是有一天,他悲愤地宣布,再也不爱志玲了,原因呢?”我刚看了杂志,林志玲说她要穿十码半的鞋,欧码换算过来就是43码,比我的脚还大一码,你说谁能把一个43码女人当梦中情人呢?”

在我们的世界里,除了43码女人会失去当梦中情人的资格,38A女人一般也会有不幸的人生……原因么7胸围38,CUP却是A,体壮而胸小,情爱市场上哪能有戏?——现代的女性和50年前的女性相比,最大的区别不再是八字几时?家世如何?贤德与否?而是身后有一长串的码数,如果一个女人拥有45kg、165cm、34C、28、36,那她幸福的可能性会大幅度地增加。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女性过的就是码数人生。所以张小娴最出名的小说叫《三个A CUP的女人》,穿Prada 的女魔头则天天强调一定要挤进O码(O码为美国码,相当于中国的加小码)。

大型百货公司则纷纷体贴地为女士们辟出两层服装区,一层叫青春淑女馆,一层叫优雅名媛馆。我问商场公关经理,这两层楼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是款式?是价钱?还是牌子?经理想了半天,犹豫地说:“应该是码数吧!”名媛区码数偏大一点,淑女区码数偏小一点……也是啊,想想看,若干年前,你还是小姑娘的时候,闲聊时主要话题是XS和S哪个合穿,而到了40岁以后,哪怕再苗条的女人都得冲到M以上了。中段发福势不可挡啊。这样说来,女人的一生还真短,无非是上下两层楼的高度,五个码的区别:起点在XS,终点到XL。

当然也有数十年如一日保持着标准体形的女人,比如宋美龄女士,60岁的时候还能穿上30岁时的旗袍,除了保养得宜,更重要的是毅力。据说,宋女士天天都要试穿一件旗袍,如果哪一天她觉得旗袍有哪个地方紧了,则立即减食。“我绝不允许自己超过50公斤”,我曾经采访过的一个美女影星这么说。“脸可以变,但身材不能变。我永远属于S码。”另一美女作家斩钉截铁地宣布,接着她传授给我一个方法:“早上喝一杯浓咖啡,不放糖,再吃半只柚子,到下午两三点钟再吃点东西,这一天就会很有精力,也一点不饿。”我试过两天,那真不是一点饿,是十分十分地饿——可见,要想数十年保持同一SIZE,非异人不可达也。

10年前,我在湖南,过的是M码的不羁人生,有一次到东北出差,居然连S码也套进去了,腰位刚刚好,而一到广州,即时升级为L,近年更有直扑XXL的迹象,我几度发誓要搬到东北那疙瘩去……前段时间,我一损友从日本归国,一说起日本码就恨:“就我这标准M码身材,在日本硬是穿L码都嫌小……不过”,她又神秘地笑了,“像咱们这种中国式A胸,一到日本,就直升B,挤挤还能到D,所以每次买胸围的时候,真是爽得不行……”  看来,为了我的腰,我应该上东北;但为了我的胸,我更应该去东京——人生啊!真是一团麻,到哪里都有解不开的花啊……

P2-18

序言

在美国报纸每天卷帙纷繁的版面中,专栏文章有着独特的地位和魅力。现代新闻学上的“专栏”可以上溯到1785年——这一年,《泰晤士报》在伦敦创办,由此也开了报纸专栏的先河,不过这种体裁的发扬光大,却应归功于美国报业的发展。专栏作家在美国报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以个人立场观察世界,其笔触上至国际大事、社稷民生,下至衣食住行、人情世故,无所不及。专栏文章也以对事件鞭辟入里的分析、鲜明的个人化特色、娴熟的文字技巧吸引着大量读者。

本书收录的专栏文字来自于《广州日报》的女性生活周刊《时尚荟》。这份周刊每周呈现给读者《时尚话》、《恋物志》两个专栏版面,广泛邀请国内外的时尚专栏作家,从职场、服装、美容、生活、情感各个角度广涉议题,生动描绘出中国当代都市潮流的鲜活图景。

《时尚荟》创刊于2007年4月,是《广州日报》为了广泛吸引年轻女性读者而创立的一份时尚生活类周刊,每周四随《广州日报》发行,两年时间她已经成为珠三角地区平面媒体中最专业的时尚资讯平台;也因其借助《广州日报》的广泛影响,成为南中国受众群最为广泛的时尚资讯平台。这样一份以读者需求为取向的周刊,专栏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拉近了读者与媒体的距离,仿佛一个纸上时尚沙龙,固定时间、固定版面,嘉宾如约而至,相谈甚欢。

《时尚荟》的专栏作者,有蜚声国际的知名服装设计师,有娴熟游走于职场的资深经理人,有活跃于国内时尚圈的老到写手,也有游学时尚之都的新锐潮人,他们的存在为这份时尚周刊廓清了都市生活的潮流基调。专栏文字娓娓道来,往往在千字之内言之有物,传播新知,或恣肆泼辣,或诙谐生动,他们懂得欣赏物质生活之精妙却不沉迷于物质主义,他们敏锐体察消费社会的荒谬却不陷于清教徒的严苛,他们因其专业性、趣味性、贴近性吸引了大批读者追捧,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是《时尚荟》的“明星主持”,他们各成一格,却汇聚成《时尚荟》专栏的特色。

《浮世荟》的出版,是对《时尚荟》过往的梳理总结,也方便热爱她的读者收藏、品读,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时尚大师香奈尔女士说过,“潮流易逝,风格永存”,企望《时尚荟》也在密切关注时尚潮流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独特的风格。

是为序。

戴玉庆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广州日报社社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 10:4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