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天使与魔鬼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丹·布朗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丹·布朗携《纽约时报》最畅销悬疑惊悚小说再度登陆,本书是《达·芬奇密码》的姊妹篇,一部你一旦拿起就再也无法放下的大师之作。宗教与科学的激烈对抗,人性与神性的正面碰撞。一个古老神秘的地下组织--光照派,一种具有极大毁灭性的高科技武器--反物质,一项迫在眉睫、不可思议的任务……

内容推荐

虔诚的上帝信徒——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的杰出科学家列奥纳多·维特勒毕生致力于以科学的手段证明神的存在。他和其养女、神秘妩媚的科学家维多利亚在实验室里成功地制造出了一种极其强大的能量——“反物质”。

在这个重大发现尚未对外公布时,列奥纳多在实验室里惨遭杀害,一颗眼珠被凶手挖走,胸口上赫然印着一个神秘的标记——“光照派”!更令人震惊的是,藏在地下的反物质不翼而飞。哈佛大学的符号学专家罗伯特·兰登应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首领之邀,前来调查这个神秘的符号。就在他到达的当天,失踪的反物质在梵蒂冈城地下某处被人发现。离开了实验室的反物质,会在二十四小时之后自行爆炸。这天正是天主教教皇选举日,来自世界各地的天主教首领会聚在梵蒂冈城,藏在地下的反物质就如同一枚定时炸弹,如不能及时找到,整个梵蒂冈城便会在顷刻间灰飞烟灭。

形势刻不容缓,兰登与维多利亚一起踏上了前往梵蒂冈的冒险之旅……

试读章节

1

埃及吉萨省的大金字塔的高高的台阶上,一个妙龄女子对着下面的那个男人大笑着,她喊道:“快点儿啊,罗伯特!我知道我早就该嫁给一个小伙子。”那女郎一脸妩媚。

罗伯特想尽量赶上她,可双腿却像灌了铅。“等一等吧!”他告饶了。“能不能……”

罗伯特往上爬着,视线开始模糊起来。这时耳边传来了雷鸣般的声音。我得追上她!但他再抬头看时,女友已经不见了。站在那里的竟是个一嘴黄牙的老头儿。老头儿瞪着一双圆眼看着台阶下面的罗伯特,满脸狰狞。这时,罗伯特痛苦得叫了起来,声音在沙漠上空回荡着。

罗伯特·兰登身子一动,从噩梦中醒了过来。床边的电话还在响着,他懵懵懂懂地抓起了话筒。

“哪位?”

“请找罗伯特·兰登。”一个男人的声音说道。

兰登从空床上坐起身来,定了定神道:“我……就是罗伯特·兰登。”他瞥了一眼自己的电子钟,是清晨,5点18分。

“我得立刻见你。”

“你是哪位?”

“我叫马克西米利安·科勒,是离散粒子物理学家。”

“是什么?”兰登还有点回不过神来。“你确信你找的就是我这个兰登吗?”

“你是哈佛大学的宗教圣像学教授,你有三本关于符号学研究的专著,而且……”

“你知道现在是几点吗?”

“我很抱歉。我有样东西,你有必要看看。在电话上跟你说不大方便。”

兰登不由得叹了口气,顿时不悦起来。这样的事儿以前也有过。这都是他写的那些关于宗教符号的书惹的祸,一次是几个宗教狂热分子打电话给他,让他确认一下他们新近从上帝那里得到的神迹。上个月,俄克拉何马的一个脱衣舞女打电话向兰登承诺,如果他肯南下,飞过去鉴定一下魔术般出现在她床单上的十字形,她就会让他品尝到永世难忘的性爱。那是塔尔萨的裹尸布。兰登当时这样答道。

“你是怎么弄到我的电话号码的?”兰登尽量保持礼貌,尽管这个电话来得确实不是时候。

“是在万维网上,在登载你的著作的网站看到的。”

兰登立刻面有愠色。他确切地知道,他根本就没把家里电话在那个网站上公布。这家伙显然在撒谎。

“我需要见你。”那人很执著。“我不会亏待你的。”

兰登简直要气疯了。“对不起,可我的确——”

“你要是立即动身,到这里大约是——”

“我哪儿也不去!现在才清晨五点钟。”兰登挂断了电话,颓然倒在床上。他闭上眼睛,想再睡一会儿,可就是睡不着。刚才那个梦深深地刻在他脑子里。无奈,他只好穿上睡衣,下了楼。

罗伯特·兰登赤着脚,在位于马萨诸塞、具有维多利亚时代建筑风格的空寂的家里踱着步子,慢慢地喝着一大杯热气腾腾的雀巢即饮巧克力,这是他惯用的治疗失眠的办法。四月的月光透过凸窗洒在华贵的地毯上。兰登的同事们经常笑话他,说他的家根本不像个家,看上去倒像个人类学博物馆。书架上塞满了世界各地的宗教手工艺品——一个产自加纳的伊库巴,一个产自西班牙的金质十字架,一个产自爱琴海基克拉底群岛的雕像,更为难得的是,还有一个产自婆罗洲的机织的博克斯,这是一个年轻勇士青春永驻的象征物。

兰登坐在他那带有马赫里希铜像的箱子上,品着暖融融的热巧克力,凸窗上映出了他的影子。那影像扭曲而又苍白……像个鬼。一个逐渐变老的鬼,他想,这影像残酷地提醒了他,他那年轻的心灵栖居在一个易朽的躯壳里。

兰登虽然不能算是标准意义上的翩翩君子,但在女同事们的眼里,今年四十五岁的他还是颇具才子魅力的——他有一头夹有根根银丝的浓密棕发,一双善于探究事务的蓝眼睛,一副充满磁性的深沉的嗓音,以及大学运动员式的热情奔放、无忧无虑的笑脸。兰登在预备学校和大学里都是跳水运动员,因此到现在他仍然有着一个游泳运动员的壮硕身材,硬实的六英尺高的个头,这都是他每天在学校的泳池里游五十个来回的精心维护的结果。

兰登的好友们总是把他看作一个高深莫测之人——一个跨世纪的英才。每到周末,人们总是能够看到他身着蓝色牛仔徜徉在学校的方院之间,与学生们讨论计算机图解问题或是宗教历史问题;有些时候,人们还会在高品位的艺术杂志上看到他的照片,他穿着海力斯粗花呢外套和苏格兰佩斯利涡旋纹花呢马夹出席邀请他去讲演的博物馆展览的开幕式。

尽管在教学上严谨有加,一丝不苟,兰登却是第一个欣然接受他所赞颂为“高尚、素朴的失落的艺术”的人。他以一种具有感染力的狂热参与各种文娱活动,和大学生们竞建立起了兄弟般的友情。他在校园里的绰号是“海豚”,因为他有着亲切友善的天性,同时有着令人惊叹的跳水能力以及在水球比赛中全胜的骄人战绩。

兰登兀自坐着,心不在焉地凝视着黑夜。这时,一阵刺耳的声音又打破了室内的宁静,这回是传真机的铃声。兰登现在实在是无力再发火了,只好无可奈何地笑笑。

上帝的子民啊!他独自思忖。盼望弥赛亚盼望了两千年,现在还那么执著。

兰登懒洋洋地把手里的空杯放回厨房,慢吞吞地走进镶有橡木饰条的书房里。传真机传送过来的文件就摆在那张托盘上。兰登不由得叹了口气,绰起那张纸头看了看。

顿时,他觉得一阵恶心。

那纸上竟印着一张死尸的照片。尸体被扒光了衣服,头被扭了过去,脸整个朝向了后面。死者的胸前是个可怕的灼痕。这人被打上了烙印……只印了一个词。这个词兰登再熟悉不过了。熟悉得不得了。他瞪大了眼睛满腹狐疑地看着这个十分考究的烫字。

“光照派。”他结结巴巴地读道,心里怦怦直跳。这不可能是……

兰登对马上就要看到的东西真是有点害怕,便小心翼翼地把这份传真旋转了180度。他端看着这个倒置的词。

兰登一时目瞪口呆,有如遭了一记重击。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便把传真又旋转了一遍,正着端详了一遍,倒过来又端详了一遍。

“光照派。”他低声说道。

兰登惊得目瞪口呆,一屁股瘫坐在椅子里。他如堕五里雾中,呆呆地坐了好半晌。传真机上一眨一眨的红灯终于引起了他的注意,显然,发传真的那个人是要和他通话。兰登盯着闪烁的指示灯看了良久。

终于,他哆哆嗦嗦地摘起了话筒。

2

“你现在可以集中精力听我说话了吧?”那人终于听到兰登拿起了电话,说道。

“可以,先生。当然可以。你能先介绍一下你自己吗?”

“我刚才是要跟你说的。”这人的声音僵硬而又古板。“我是个物理学家,掌管着一个研究部门。我们这里发生了一起谋杀案,尸体你已经看到了。”

“你是怎么找到我的?”兰登对这个问题还是耿耿于怀,脑子里却都是那张传真图。

“我不是跟你说过了嘛!是在万维网上,在载有你的《光照派的艺术》那本书的网站上。”

兰登试图想个明白。他的著作在主流文学圈寂寂无名,在互联网上倒引起了很大关注。但打电话的这个人所说的却有些不着边际。“网页上根本就没有联系方式。”兰登否认道。“这我再清楚不过了。”

“我的实验中心里有人非常擅长从网上获取用户的各种信息。”

兰登还是大惑不解。“看来你实验中心里的人对网络了解颇多嘛!”

“那是当然。”对方反唇相讥。“万维网就是我们发明的。”

从对方的语气里,兰登听得出他并没有信口雌黄。

“我得见你。”那人执著地说道。“这不是我们在电话上可以探讨的事儿。我的实验中心从波士顿坐飞机只要一个钟头。”

兰登站在灯光昏暗的书房里,细细琢磨着手上的传真。这个图形太令人震撼了,它可能成为本世纪在碑文研究方面的代表性成果,他十年的研究被一个符号证实了。

“十万火急。”那人催促道。

兰登死死地盯着那个烙印。光照派。他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他的研究总是建立在化石的对等象征物——古代文献和历史传说上,但眼前的这个图形却是当今的事物。是现在时态。兰登像个古生物学家迎面遇上了一只活生生的恐龙。

“我已经擅自作主给你派去了一架飞机。”那人说道。“飞机二十分钟后就可抵达波士顿机场。”

兰登一时语塞。坐飞机只要一个钟头……

“请原谅我自作主张。”那人又说道。“我这儿需要你。”

兰登又看了看传真——一个被白纸黑字证实了的古老的神话,个中隐秘着实骇人听闻。他心不在焉地看着凸窗外面。第一缕晨曦已经洒在后院的白桦树上,但这景色今天看来却有些不同往日。他既恐惧又兴奋,这种奇怪的心理笼罩着他,他知道他已经没有选择了。

“你赢了。”兰登说。“告诉我到哪里去乘飞机。”

3

几千英里以外,两个男人正在会面。房间内漆黑一团,这是典型的中世纪石头建筑。

“本韦努托。”领头的那个男人说。他坐在阴影里,看不出长得什么样子。“你得手了吗?”

“当然。”另一个人在黑暗中答道。“活儿干得漂亮极了。”这人的话像四周石头墙壁一样冰凉坚硬。

“没有留下什么蛛丝马迹吧?”

“干净极了。”

“不错。我要的东西有了吗?”

杀手那乌黑发亮的眼睛一闪一闪的。他拿出一个沉甸甸的电子仪器放到桌子上。

坐在阴影里的人似乎很满意。“你干得很地道。”

“为兄弟会效力是我的荣耀。”杀手答道。

“第二步行动马上就要开始。稍事休息,我们今天晚上要把这个世界搞它个天翻地覆。”

P2-7

序言

  二○○三年,美国书界新宠丹·布朗(Dan Brown,1964-- )的《达·芬奇密码》(The Da Vinci Code)一经问世就高踞各大畅销书排行榜,创下书市奇迹,到目前为止,光是在美国本土就已经创下了近千万册的销量,作者也因之名声大噪。丹·布朗旋风迅速刮遍全球,在中国也掀起了一阵热潮。二○○四年一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文版《达·芬奇密码》仅在三个月内就创下三十万册的销售佳绩。丹·布朗的处女作,出版后旋即成为美国畅销电子书第一名的《数字城堡》(Digital Fortress)的中译本,也于二○○四年九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隆重推出,从而将中国大陆的丹·布朗热又推向了一个新高。这两部知识型悬疑小说似乎开辟了小说创作的新时代。在目前正在热卖的包括《圈套》(Deception Point)在内的四部长篇小说里,作者几乎都娴熟地、不留斧凿痕迹地将宗教、科学、历史、艺术、符号学、电脑等不同领域的知识糅进作品中。如果说《达·芬奇密码》是宗教与悬疑、艺术与惊悚的天衣无缝的结合的产物,《数字城堡》是信息时代的高科技惊悚小说的话,那么,他的这一部同样位居《纽约时报》畅销榜首、与《达·芬奇密码》有着相同主人公的作品《天使与魔鬼》(Angels andDemons)在作为知识型悬疑小说方面则兼有两部小说的特点,此书直接将科学和宗教的论战作为小说的主题,把人性与神性、宗教与科学的碰撞与融合揭橥得淋漓尽致。

《天使与魔鬼》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作者的一次梵蒂冈之旅。丹·布朗在游览梵蒂冈的地下通道时得知,这个秘密地道就是早期的天主教教皇躲避敌人追赶时的藏身之所,而几百年前,最让梵蒂冈畏惧的敌人就是一个名为“光照派”的秘密组织。这个组织由一些受到宗教迫害的科学家组成,他们发誓要对梵蒂冈进行复仇。时至今日,当代许多历史学家还对这个组织的存在深信不疑,而且认为它是全球势力最强大的组织之一,它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不为人知……丹·布朗受此启发,创作出这部以科学和宗教的关系为主题的惊悚悬疑小说。

虔诚的上帝信徒——“欧核中心”的杰出科学家列奥纳多·维特勒毕生致力于以科学的手段证明神的存在。他和其养女、神秘妩媚的科学家维多利亚在实验室里进行了高度机密的试验,成功地制造出了一种极其强大的能量——“反物质”。在这个重大发现尚未对外公布时,列奥纳多就在实验室里惨遭杀害,一颗眼珠被凶手挖走,胸口上赫然印着一个神秘的标记——“光照派”。更令人震惊的是,藏在地下的反物质不翼而飞,而这些反物质一旦与物质相遇便会产生巨大的能量,足以摧毁一座城市。哈佛大学的符号学专家罗伯特·兰登应“欧核中心”首领之邀,前来调查这个神秘的符号。就在当天,失踪的反物质被人发现位于梵蒂冈城地下某处。离开了实验中心的反物质,在二十四小时之后就会自行爆炸,而这天正是天主教教皇选举日。来自世界各地的天主教首领会聚在梵蒂冈城,藏在地下的反物质就如同一枚定时炸弹,如不能及时找到,整个梵蒂冈城便会成为一片废墟。还有六个钟头,刻不容缓,兰登与列奥纳多之女一起踏上了前往梵蒂冈的冒险之旅。两人在查找反物质的过程中,竞发现传说中几十年前就消亡的光照派还活跃于世,而且历史上许多科学家皆是其成员。光照派沉寂了几十年之后,竟然瞄准教皇选举日这天对基督教进行复仇,而寻找杀人凶手及光照派的线索竞藏在伽利略和弥尔顿的作品中!两人与神秘的幕后操纵者斗智斗勇,足迹遍布古老废弃的教堂、巷道、地下室,还有阴森可怖的地下墓穴,一个个惊世之谜也随着情节的深入而被揭开。

科学与宗教的论战成了这部小说的主题。这一论战从一开始就没有停止过,几百年前不计其数的科学家遭到教廷迫害,时至今日,是讲授达尔文的进化论还是宣传上帝创世说仍是西方大学里争论不休的问题。人类从何而来,世界的起源到底在哪里,这一直是科学与宗教试图解决的问题。小说中的科学家列奥纳多通过模拟宇宙大爆炸来证明物质从“无”中产生,从而论证了上帝的创世说。他认为,神、佛、耶和华都是指的同一种事物,科学和宗教说明的都是一个道理——所有的一切都是由纯粹的能量创造出来的。当记者问丹·布朗如何看待科学与宗教的论战时,他说:“在许多方面,我将科学和宗教视为同一事物,二者都是人对神性的追问,不同之处在于,宗教诉诸问题本身,而科学侧重对答案的追寻。”丹·布朗认为,科学和宗教只是讲述同一个故事的两种语言而已。小说表达了对信仰丧失和科学万能论的担忧。人类的科学水平不断提高,而心灵、道德的发展相对来说却有些滞后,当二者的失衡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其可能出现的后果就难免令人忧心忡忡。作者以“天使与魔鬼”作为小说的标题,寓意深刻而又丰富。“路西弗”(撒旦在堕落前的称呼)被光照派视作光的使者,光照派的秘密集会地也是由“天使”的指引才能找到。被宗教迫害的人们将天主教视为魔鬼,而狂热的宗教徒则认为科学是毁灭人类的力量,是反宗教的魔鬼。谁是天使谁是魔鬼,我们似乎没有必要去问个究竟,因为我们知道,天使与魔鬼有时只有一步之遥。科学与宗教,人性与神性,孰是孰非,至今没有定论,而丹·布朗在小说中恰到好处地找到了处理二者的平衡点,留给了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

同《达·芬奇密码》和《数字城堡》一样,丹·布朗的《天使与魔鬼》也在最大程度上打破了严肃小说和通俗小说的界限,大量地借用通俗小说的创作手法,具有诸多后现代小说所具有的特征,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真正达到了曲虽高而和者众、雅俗共赏的美学效果。在叙述模式上,丹·布朗并不摒弃传统的叙述模式,如侦探、科幻、哥特小说的叙述方式,但又不拘泥于任何一种,还将通俗小说特有的侦探、恐怖、悬疑、神秘、言情等畅销因素恰到好处地运用到作品之中。丹‘布朗的作品集各种体裁的优点于一身,打破了传统体裁的束缚,从而获得了最大的叙述自由。作者的表现手法既发展了后现代、后工业时期的小说创作,又摆脱了许多后现代小说的某些痼疾,小说在这里似乎又找到了新的前进路径和发展空间。

丹·布朗在一开始就声称,小说所涉及的罗马的艺术品、陵墓、地道、建筑都是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之上,“光照派”也是确有其事,绝非空穴来风。他在小说中还大量地引用历史资料和历史人物,将真实的人和事纳入虚幻的空间中,制造出一种亦真亦幻、虚实难辨的气氛,体现出带有强烈浪漫主义倾向的晚期后现代小说风格。在体验紧张、刺激、神秘以及甜蜜的阅读快感时,读者随兰登做了一次逼真且独特的瑞士、梵蒂冈和罗马之旅。在“欧核中心”,读者可以听到对最新的科学发现的描述。丹·布朗将高深莫测的物理知识像家常话一样娓娓道来,让科学的门外汉对其魅力也能窥见一二。梵蒂冈之行更是惊心动魄。随着兰登的脚步,读者可以在地图上找到书中主人公们“游览”过的广场、街道和教堂,而且,对鲜为人知的教皇的生活、教会的仪式也能有所涉猎。丹·布朗就像一位出色而奇特的导游,不是带领读者去日常的观光点,而是胆大妄为地带领读者擅闯禁地,屡屡遇险又处处逢生。在旅程中,丹·布朗还旁征博引,将符号学、历史学、天文学、宗教、建筑学的知识呈给读者,让不同口味的读者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关照对象。

小说用“引人入胜”一词已远不能表达读者的阅读感受,作者并不是仅以一个贯穿小说始终的悬念吸引读者,而是随着情节的开展,魔术般地生出一个又一个悬念,抛出一个又一个谜团,让读者不得不屏住呼吸来追逐他那多变的节奏。在一连串紧张的动作和场面描写之间,往往还穿插着对哲学和史学的思考,对当下与过去的关怀。《出版者周刊》曾这样评论此书:“将梵蒂冈阴谋和高科技艺术交织在一起,情节曲折,出人意表,让读者保持高度的兴奋,一口气读到最后。”畅销书作家戴尔·布朗说:“《天使与魔鬼》真是一本该死的书——拿起这本书我就再也放不下,不把这本书读完我就什么事也做不成。”

《天使与魔鬼》就像丹·布朗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出戏,观众全神贯注、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他那看似无意、实则精心设计的每一个动作,注视着他手上不断翻新的每一个道具,而当演出结束,银幕落下,观众尚在惊魂未定之际或托颐沉思之时,担当编导兼表演者的小说家丹·布朗已心满意足地颔首谢幕,留下一个神秘的微笑拂袖而去,把观众又抛回到喧嚣、烦躁、孤寂、无奈、尴尬、颓唐、怅惘、彷徨的现实之中。

朱振武

二○○五年二月一日于上海成亿家园

书评(媒体评论)

这真是一本该死的书——拿起这本书我就再也放不下,不把这本书读完我什么事也做不成。

——畅销书作家 戴尔

一场令人悚然的猫捉老鼠式的较量,一个生死攸关、扣人心弦的惊险故事,一出离奇古怪的事件,一部集宗教、科学、谋杀、推理和建筑学于一体、情节曲折的小说。《天使与魔鬼》获得满堂彩!

——《科克斯书评》

将梵蒂冈阴谋和高科技艺术交织在一起,情节曲折,出人意表,让读者保持高度的兴奋,一口气读到最后。

——《出版者周刊》

布朗这位作家真是个变戏法大师——这部小说有太多情节让人觉得迷惑不解,但是布朗却能使读者义无反顾地陷入一种超自然而又令人难以置信的悬念之中。

——亚马逊网上书店读者 凯莉·弗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8: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