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崛起是在失去世界政治、经济、文明控制权150年之后的再度崛起。在全球经济危机的重创下,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战略格局面临新一轮洗牌。在千年一遇的机遇面前,中华民族、中国国民、中国政府应以怎样的大战略、大视野、大谋略、大胸怀应对新的世界秩序、迎接新的挑战?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智库机构,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国家发改委、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等,这些机构作为政府“外脑”,为中国最高决策层分析全球走势,为中国策,为国是谋。
《大国策》丛书集结当代中国顶级“谋士”和“智囊”,把中国的发展纳入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进行考察,立足中国崛起道路上的大战略、大课题,对崛起进程中的中国经济、政治、民主、软实力、民生、环境、能源、人口、国家安全等领域所涉及的战略问题发表国策诤言,直陈大国崛起进程中的危机和挑战,试图超越西方设定的现代化标准,跨越西方现代化“陷阱”,提出中国崛起的大对策、大方略。
本书为丛书之《经济模式》分册。
改革开放30年最重要的经验之一,就是“激励搞对了”,民智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发。当初“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其实是一种国家层面的激励政策。只有当所有的经济主体具有正确的激励时,繁荣才可能出现。钱颖一教授评论说: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之“本”,不过是“把激励搞对”。
中国知识界在谈论“中国模式”方面,实际上比西方学者要谨慎得多,中国人已很长时间不自信,还认为自己是学生。香港大学教授甘阳认为;世界上存在三种发展模式,从长远看,欧洲模式比美国模式更具吸引力;对于非西方国家来说,“中国模式”的吸引力可能要远远大于美国模式和欧洲模式。
法治成就大国
——《大国策》系列丛书导言
“把激励搞对”
全球化与中国发展道路
30年来中国经济改革与增长模式
中国经济发展:为增长而竞争
中国渐进式经济转型经验及其发展道路
羞羞答答的“中国模式”
关于中国发展模式的若干思考
是否存在一个中国模式?
中国经济转型道路:过程及特征
中国经济增长:一个文化变迁的分析框架
摘掉“中国制造”头上的绿帽子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四个重点分析
中国经济面临的转折及其对发展和改革的挑战
比较优势、自主创新、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
——何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之道路
重构“铁三角”: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改革、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财政政策及制度创新
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战略转型及其政策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