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地位之高自不待言,其中尤以诗词曲赋为甚。
本书收集的《红楼梦》诗词曲赋,以名家之笔对其进行注解和点评,如林黛玉的《葬花吟》、贾宝乇的《芙蓉女儿诔》、薛宝钗的《咏白海棠》等,让读者高屋建瓴地去品味《红楼梦》的美妙。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红楼梦诗词赏析/中华国学百部 |
分类 | |
作者 | 刘亮 |
出版社 | 三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地位之高自不待言,其中尤以诗词曲赋为甚。 本书收集的《红楼梦》诗词曲赋,以名家之笔对其进行注解和点评,如林黛玉的《葬花吟》、贾宝乇的《芙蓉女儿诔》、薛宝钗的《咏白海棠》等,让读者高屋建瓴地去品味《红楼梦》的美妙。 内容推荐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地位之高自不待言,其中尤以诗词曲赋为甚。它不仅是精彩荟萃的艺术大观园,而且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也是小说情节发展的有力补充,隐秘而合理地暗示了故事发生的前因后果。本书收集的诗词曲赋,以名家之笔对其进行注解和点评,如林黛玉的《葬花吟》、贾宝乇的《芙蓉女儿诔》、薛宝钗的《咏白海棠》等,让读者高屋建瓴地去品味《红楼梦》的美妙。 目录 石上偈 绝句 太虚幻境对联 好了歌 好了歌注 荣国府正堂对联 西江月两首 赞林黛玉 护官符 宁府上房对联 秦可卿卧室对联 警幻仙姑歌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晴雯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袭人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香菱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宝钗和黛玉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元春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探春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史湘云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妙玉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迎春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惜春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王熙凤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巧姐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李纨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秦可卿 红楼梦引子 终身误 枉凝眉 恨无常 分骨肉 乐中悲 世难容 喜冤家 虚花悟 聪明累 留余庆 晚韶华 好事终 飞鸟各投林 秦可卿赠言王熙凤 第十七回回前诗 有风来仪 题大观园 旷性怡情 万象争辉 文章造化 文采风流 凝晖钟瑞 世外仙源. 有凤来仪 蘅芷清芬 怡红快绿 杏帘在望 续《庄子·■箧》 春夜即事 夏夜即事 秋夜即事 冬夜即事 叹通灵宝玉诗(二首) 哭花阴诗 葬花吟 第二十八回酒令诗 题帕三绝句(三首) 探春结诗社帖 咏白海棠·其一 咏白海棠·其二 咏白海棠·其三 咏白海棠·其四 白海棠和韵(二首) 忆菊 访菊 种菊 对菊 供菊 咏菊 画菊 问菊 簪菊 菊影 菊梦 残菊 咏螃蟹诗(三首) 探春房内对联 第四十回酒令诗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咏月(三首) 咏红梅花(得红字) 咏红梅花(得梅字) 咏红梅花(得花字) 访妙玉乞红梅 点绛唇 灯谜诗(三首) 咏怀古迹十首 赤壁怀古 交趾怀古 钟山怀古 淮阴怀古 广陵怀古 桃叶渡怀古! 青冢怀古 马嵬怀古 蒲东寺怀古 梅花观怀古 第六十三回花名签酒令 五美吟之西施 五美吟之虞姬 五美吟之明妃 五美吟之绿珠 五美吟之红拂 桃花行 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 芙蓉女儿诔 紫菱洲歌 琴曲四章 忆江南两首 赞黛玉 叹黛玉之死 散花寺签·王熙凤衣锦还乡 第一百二十回回末诗 试读章节 石上偈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注释】 [1]诗出第一回。偈:梵语“偈陀”的省语,原指佛经中的唱词,后来多指佛教中具有诫世意义的语句。 [2]补苍天:苍天,以其色苍苍故称。传说女娲将塌了的天修补好了。作者在这里借用神话故事比喻封建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自己生性“顽劣”,无法挽救封建王朝即将崩溃和灭亡的趋势。红尘:佛家以此指代俗家人世。这里指人世间争权夺利的热闹与繁华。 [3]身后:这里应指生前的事迹和死后的声誉都交付给后来的人流传和评价。奇传:即传奇,中国古代一种类似于小说的文学体裁。这里倒序以符合格律。 【译文】 我没有才能去修补那残破不堪的苍天,白白的在人世间生活了这么多年;这里记载的是我生前死后的经历故事,请看到的人抄录到人世间去作奇闻流传。 【赏析】 《红楼梦》原题《石头记》。这是开卷的第一首诗,亦是全书的文眼之所在。作者借用《山海经》中虚构的神话故事作为全书的开篇,既暗喻封建社会的“苍天”已经残缺不全,又抒发了作者面对千疮百孔的封建社会,一腔抱负无法实现的强烈感慨。看起来好像是作者对自己无法力挽封建社会的狂澜使之免于将倒感到惭愧,实际上是作者对自己生不逢时、无法实现政治抱负的愤激之言。在这里,他不仅看到封建社会的“苍天”已经残破,而且已经意识到这种残破是无法修补的。既然封建大厦的腐朽和崩溃无法挽救,而作者又遗世独立,不肯与腐败没落的封建统治者同流合污.希望自己“有志归完璞”(曹雪芹《自题画石诗》)。所以他只好转移人生精力,借文学之笔、托顽石之口,将平生所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故事,著为《红楼梦》这一千古奇书,并且希望它广泛流传,从而达到觉醒红尘众生的目的。 绝句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注释】 [1]诗出第一回。 [2]荒唐:原指广大、漫无边际。 [3]这里不仅指开篇“无材补天,幻形人世”的荒唐缘起,也是对书中社会的腐朽、残酷、互相倾轧的丑恶现象的照应。 【译文】 满纸上好像都是荒唐的言语,字字句句却浸透着我心酸的眼泪!人人都说我太过痴情,可又有谁能够真正理解我的良苦用心?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是专门述说作者创作《红楼梦》的辛酸和苦衷的,也是全书中唯一一首以作者身份出现的诗篇。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完成《红楼梦》这一旷绝千古的奇书。不仅在作者,就是在后人看来,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脂砚斋甲戌本评语)”。诗中所谓的“荒唐言”实际上并不荒唐,它是对封建社会人情世态的无情批判和揭露。既包括顽石幻化成“通灵宝玉”被神瑛侍者携入人世的种种奇怪经历;也包括宝、黛、钗爱情故事的悲欢离合;以书中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的内部斗争等等。“辛酸泪”一句道尽曹雪芹一生经受的酸甜苦辣。作者创作《红楼梦》时已经由钟鸣鼎食的世家公子沦为“蓬庸茅椽,绳床瓦灶”的落魄书生,生活的艰辛与悲苦非言语所能尽述。古今中外痴人不少,而曹氏独以一己之力,十年之功完成的《红楼梦》一书是对“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最好诠释。 太虚幻境对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注释】 [1]首次出现在第一回,夏天,甄士隐在书房的梦中。第二次出现在第五回,贾宝玉在太虚幻境所见。太虚:深邃玄妙。 [2]假:不真实。无:没有。 【译文】 当假的被当做真的时,真的也就成了假的;当没有被当做有时,有也就成了没有。 【赏析】 作者在故事情节的艺术处理上处处喻真于假,真假交错。“太虚幻境”既是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将读者带进一个超越现实的境界,又是提醒读者读此书一定要分清真假有无,领会作者字里行间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不被以假乱真,无中生有的表面故事所迷惑。如果说大观园是太虚幻境的一个投影,那么太虚幻境又何尝不是大观园的一种幻化。这幅对联以区区十四字将“真”、“假”、“有”、“无”的关系提高到一个蕴涵朴素辩证哲理的高度,其中意味,发人深省。这在作者所处的时代尤其显得难能可贵,也正是该书在艺术创作上立意精妙、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地方。P1-3 序言 毫无疑问,长篇巨著《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作品。这部巨著凝聚了大文学家曹雪芹全部的智慧与心血,也可以说曹雪芹将自己整个生命都熔铸到了这部巨著中。他对《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他用“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道出了自己创作《红楼梦》的甘苦。的确,《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最复杂的作品,她把我国的古典小说推到了艺术的巅峰,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同时她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地位之高自不待言,其中尤以诗词曲赋为甚。它不仅是精彩荟萃的艺术大观园,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各人物的性格特征,也是小说情节发展的有力补充,隐秘而合理地暗示了故事发生的前因后果。鉴于此我们编选了这部《红楼梦诗词赏析》,本书收集了该书全部的诗词曲赋,以名家之笔对其进行了注译。“注释”旨在帮助读者扫清阅读障碍,以简明扼要为原则,不做繁征博引;“说明”以交待各篇诗、词、曲作品在小说中的缘起为主,颇有叙述“本事”的意味,在脱离《红楼梦》原著的情况下,读者可以凭藉这一帮助进入小说情境;“赏析”旨在揭示这些作品在小说中的功能以及《红楼梦》的匠心所在,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需要强调的是,这些诗、词、曲是《红楼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它们的理解是以对《红楼梦》的理解为前提的,对它们的理解也是为了有助于理解《红楼梦》。我们读的是《红楼梦》的诗、词、曲,万万不可割断它们与《红楼梦》的联系。 编者 2008年4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