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山海经/中华国学百部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汉)刘歆
出版社 三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山海经》以其大胆的笔法写出了黄帝、夸父这一类惊天动地的英雄形象,也写出了桂英那样爱憎分明的妇女形象,更写出了宋定伯捉鬼、韦谤吃鬼这样敢怒敢言……

《山海经》号称上古三大奇书之一。《山海经》之奇,除了地理、物产、植物、传说以外,最大的奇处就是它记载了许多类人生物,还有许多稀奇古怪的民族,像贯胸国、交胚国、三首国、三身国、一目国等等。《山海经》中也曾明确记载了大人、巨人之事,通过我们以上的考证,巨人一族的确曾生存于地球,这不但中国有证据,外国也有大量的证据,这也说明《山海经》除了记述奇趣之事,也是有相当事实依据的。

内容推荐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足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三万一千字。记载了一百多个邦国、五百五十座山、三百条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

《山海经》现存最早的版本是经西汉刘歆父子校刊而成。

目录

山经第一卷·南山经

 堂庭山

 基山

 青丘山

 箕尾山

 长右山

 尧光山

 鹿吴山

 祷过山

 丹穴山

 鸡山

 令丘山

山经第二卷·西山经

 松果山

 小华山

 符禺山

 英山

 竹山

 南山

 天帝山

 黄山

 翠山

 女床山

 鹿台山

 莱山

 钟山

 泰器山

 乐游山

 玉山

 长留山

 阴山

 三危山

 天山

 翼望山

 上申山

 盂山

 白於山

 刚山

 刚山尾

 中曲山

山经第三卷·北山经

 求如山

 带山

 谯明山

 涿光山

 虢山

 丹熏山

 石者山

 边春山

 灌题山

 大咸山

 少咸山

 狱法山

 北岳山

 浑夕山

 县雍山

 敦头山

 钩吾山

 北嚣山

 梁渠山

 敦题山

 马成山

 天池山

 阳山

 景山

 小侯山

 轩辕山

 发鸠山

 绣山

 泰戏山

 饶山

 乾山

 伦山

山经第四卷·东山经

 番条山

 独山

 泰山

 竹山

 空桑山

 余峨山

 耿山

 卢其山

 姑逢山

 凫丽山

 孟子山

 无皋山

 北号山

 旄山

 东始山

 女■山

 子桐山

 太山

山经第五卷·中山经

 渠猪山

 牛首山

 霍山

 阴山

 鲜山

 阳山

 昆吾山

 蔓渠山

 青要山

 瑰山

 和山

 扶猪山

 首山

 尸山

 密山

 夸父山

 苦山

 堵山

 放皋山

 少室山

 荊山

 骄山

 女几山

 大尧山

 龙山

 琴鼓山

 岷山 女几山

 岷山

 蛇山

 鬲山

 熊山

 贾超山

 复州山

 又原山

 丙山

 丰山

 兔床山

 皮山

 瑶碧山

 茑理山

 从山

 乐马山

 ■山

 倚帝山

 衡山

 鲜山

 历石山

 丑阳山

 夫夫山

 洞庭山

 即公山

 柴桑山

 荣余山

海经第一卷·海外南经

 海外南经

 结匈国

 比翼鸟

 羽民国

 厌火国

 交胫国

 不死民

 岐舌国

 周饶国

海经第二卷·海外西经

 三身国

 一臂国

 奇肱国

 形天与帝争神

 女丑之尸

 女子国

 奸辕国

 白民国

 肃慎国

海经第三卷·海外北经

 海外北经

 无■国

 钟山之神烛阴

 一目国

 共工之臣相柳氏

 聂耳国

 夸父与日逐走

海经第四卷·海外东经

 大人国

 奢比尸

 君子国

 朝阳之谷神天吴

 黑齿国

 雨师妾

 玄股国

 劳民国

 东方苟芒

海经第五卷·海内南经

 海内南经

 枭阳国

 氐人国

 巴蛇食象

海经第六卷·海内西经

 海内西经

 海内昆仑之虚

 开明北不死树

 开明东有诸巫疗■■

 服常树上三头人

 开明南树鸟

海经第七卷.海内北经

 海内北经

 西王母

 犬封国

 鬼国

 ■犬

 穷奇

 ■非

 据比尸

 环狗

 林氏国驺吾

 从极之渊冰夷

 列姑射

 大蟹

 陵鱼

 明祖邑

 蓬莱山

海经第八卷·海内东经

 海内东经

 钜燕

 西胡白玉山

 会稽山

 雷泽中有雷神

海经第九卷·大荒东经

 少吴之国

 东海夔牛

海经第十卷·大荒南经

 黑水玄蛇

 三身国

 因因乎

海经第十一卷·大荒西经

 女娲之肠

 石夷

海经第十二卷·大荒北经

 肃慎国

 大人国

 齐州山

 一目人

 牛黎国

海经第十三卷·海内经

 韩流生帝颛顼

 伯夷父

 炎帝子孙

试读章节

《堂庭山》

[原文]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1],多■(yan)木[2],多白猿,多水玉[3],多黄金[4]。

[注释]

[1]堂庭之山:即洞庭山。

[2]■木:一种果木。果实形似花红,红色,可以吃。

[3]水玉:即水晶。

[4]黄金:这里指黄色的沙金。

[译文]

从鹊山再向东走三百里有座山叫堂庭山。山上生长着很多的■木,有很多白色猿猴和水晶,还有很多沙金矿。

《基山》

[原文]

又东三百里,日基山,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bo)池(yi),佩之不畏。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fu),食之无卧。

从壹爰山再向东走三百里有座山叫基山。山的南坡蕴藏着很多玉石,山的北坡遍布很多奇形怪状的树木。山中有种兽类出没,长着羊一样的身体,但却有九条尾巴,四只耳朵,背上还长着两只眼睛,这种兽名叫搏訑。人们如果佩带它的皮毛,就不会感到害怕。山上有一种鸟,长得像鸡一样,但有三个头,六只眼睛,六只脚,--y,,翅膀,它的名字叫鹃鸺,吃了它的肉,就让人很少想要睡觉。

《青丘山》

[原文]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青■[丹護](huo)[1]。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2],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gu)[3]。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he),名曰灌灌[1],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5]。其中多赤蠕(ru)[6],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注释]

[1]■:当为“■”。赤石风化后的东西,古时用作颜料,一般有丹叢和青■叢之分。

[2]九尾:即九尾狐。

[3]蛊:蛊毒,传说中的一种害人的毒虫,它以毒毒人,却令人不自知。

[4]鸠:鸟名。呵:大声喝叱。灌灌:鸟名。

[5]泽:聚水的洼地。

[6]赤■:人鱼,即学名“儒艮”的鱼,此鱼主要栖息河口或浅海湾内,以藻类或其他水生植物为食。现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海湾及我国广东、广西、台湾沿海。

[译文]

从基山再向东走三百里有座山叫青丘山。山的南坡,盛产玉石,山的北坡,出产青■腹。山中有种野兽出没,这种野兽长得像狐狸,却有着九条尾巴,它发出的叫声,就像婴儿啼哭一样,这种野兽能吃人,但如果人吃了它的肉,就能不被妖邪之气蛊惑。山上有一种鸟,长得像斑鸠一样,它啼叫起来的声音,就像在咒骂别人,这种鸟的名字叫灌灌,人们如果佩带这种鸟的羽毛,就会避免妖气的迷惑。有一条叫英水的河流从山中发源向南流入即翼泽中。水中有很多人鱼,这种鱼有着普通鱼类的身体和一副人的脸庞。它的啼叫声,就像鸳鸯在叫,这种鱼的肉,人吃了不会生疥疮。

《箕尾山》

[原文]

凡(■)[鹊]山之首,自招摇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之礼[1]:毛用一璋玉瘗(V7)[2]糈(xu)用徐(tu)米[3],一璧稻米,白菅(jian)为席[4]。

[注释]

[1]祠:祭祀。礼:祭礼仪式或礼品。

[2]毛:祭祀用的带毛的牲畜,如猪、狗、牛、羊等。璋古玉器名,为贵族祭礼等礼仪时所用的礼器。瘗:埋,埋葬。

[3]糈祭祀用的精米。稔:稻,一作专指糯米。

[4]菅:植物名,茅草类,秆高达3米,叶片线形,多生于山坡草地。席:供神坐的席。

[译文]

鹊山这一个大的山脉体系,是从招摇山开始,到箕尾山为止,总共十座大山,路程二千九百五十里。这十座山的山神,都长着乌的身体和蛇的脑袋。祭祀他们的礼仪是:在地下埋好祭祀的牲畜和玉器,用稻米来供奉山神,再用璧玉和稻米做贡品,用白茅草编的席子供山神来坐。

《长右山》

[原文]

东南四百五十里,曰长右之山,无草木,多水。有兽焉,其状如禺[1]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xian)则[其]郡县大水。

[注释]

[1]禺:兽名,大小、身形像猕猴,赤目长尾。

[译文]

从柜山向东南走四百五十里有座山叫长右山。山上没有生长树木花草,但有很多溪水。山中有一种野兽,长得像猴子一样,但长着四只耳朵,它的名字叫长右。它发出的声音,像人在呻吟一样,它在哪里出现,哪里就会发大水。

《尧光山》

[原文]

又东三百四十里,曰尧光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金。有兽焉,其状如人而彘鬣(lie)[1],穴居而冬蛰[2],其名曰猾褢(huai),其音如斫(zhuo)[3]木,见(xian)则县有大繇(yao)[4]。

[注译]

[1]彘:猪。鬣:兽类颈上的长毛。彘鬣,即猪鬃。

[2]蛰:动物冬眠,藏起来,不食不动。

[3]斫:砍,削。

[4]繇:通“徭”,徭役。

[译文]

从长右山再向东走三百四十里有一座山叫尧光山。这座山的南坡,蕴藏丰富的玉石矿,山的北坡蕴藏着金矿。山上有种野兽出没,长着像人一样的身体,但身上却长着像猪毛一样的长鬣毛,它居住在洞穴之中,冬天要冬眠不出,名字叫猾褢。它发出的叫声,很像人们砍伐木头的声音。但有它出现的地方,会有繁重的徭役。

《鹿吴山》

[原文]

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上无草木,多金石。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pang)水。水有兽焉,名曰蛊(qu)雕[1],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  [注释]

[1]蛊雕:鸟名,属鹰类的一种。

[译文]

从区吴山再向东走五百里有一座山,叫做鹿吴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的踪影,很荒凉,但蕴藏着丰富的金矿和宝石。这座山是泽更水的发源地,泽更水从这里向南流入滂水。水中有一种水兽,名叫蛊雕,它有着像雕一样的身体,但头上却长着角,它发出的声音像婴儿的哭声。这种水兽能吃人。

《祷过山》

[原文]

东五百里,曰祷过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xi)、兕(si)[1],多象。有鸟焉,其状如■(jiao)[2]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qu)如,其鸣自号也。浪(yin)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虎蛟[3],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首]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4]痔(zhi)。

[注释]

[1]犀:犀牛。此处之犀,据郭璞注,身形似水牛,头似猪头,脚短似象,有三只蹄,肚子大,皮毛为黑色。长着三只角,一在头顶,一在前额,一在鼻上,其在鼻上的角较小,但不下垂,名叫食角。爱吃荆棘,因此常被刺破嘴,口中常吐血沫。兕:古代犀牛一类的动物,据说其身形也似水牛,青色,只长一只角,重三千斤,非常凶猛。

[2]■:古籍中的鸟名。据说是鸬鹚中的一种,又名鱼鹩,头细身长,颈有白毛,能人水捕鱼。

[3]虎蛟:传说中龙的一个种类。

[4]已:停止。这里是止住、制止的意思。

[译文]

从天虞山向东五百里有一座山叫祷过山。山上有丰富的金矿和玉矿,山下有很多犀牛经常出没,大象也在这里繁衍生息。山中生长着一种鸟,长着像■鸟一样的身体,但有白色的头,脚有三只,脸长得像人一样,名叫瞿如。它叫的时候,仿佛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座山是浪水的发源地,浪水从这里向南流入大海。水中有水兽,名字叫虎蚊,长着像鱼一样的身体,却有蛇一样的尾巴。它发出的声音,很像鸳鸯的叫声。吃了它的肉,身体便不会患浮肿病,还能治愈痔疮。

《丹穴山》

[原文]

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1]。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2],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ying)[3]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Xian)则天下安宁。

[注释]

[1]渤海:并非指今渤海。而是指今南海。

[2]风皇:即凤凰,传说为鸟中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

[3]膺:胸。

[译文]

从祷过山再向东五百里有一座山叫做丹穴山,山上蕴有丰富的金矿和玉矿。这座山是丹水的发源地,丹水从这里向南流入渤海。山中生长着一种鸟,长着鸡一样的身体,羽毛五彩鲜艳,名字叫凤凰。它头上的花纹像“德”字,翅膀上的花纹像“义”字,背上的花纹像“礼”字,胸前的花纹像“仁”字,腹部萨花纹像“信”字。这种鸟只吃自然生长的东西,自己经常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只要它一出现天下就会平和安宁。

P1-7

序言

《山海经》是一部内容丰富、风貌独特的中国古籍,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地理著作。它包含了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多方面的内容。人们对《山海经》及其学术价值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东汉时,著名的治水专家王景,被朝廷派去治理黄河,临行之时,明帝赠送一些参考书,其中就有《山海经》。北魏郦道元作《水经注》时,引用《山海经》达80佘处。以后《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及王尧臣《崇文总目》皆将其列入史部地理类书。到了近代,人们对《山海经》有了重新认识,普遍将其归入地理著作之列。《山海经》的今传本为18卷39篇,其中[山经]5卷,[海经]8卷,[大荒经]4卷,[海内经]1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550山,300水道,100多邦国以及邦国的山水地理、风土物产等信息。

《山海经》从东、南、西、北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华腹地的山川宝藏,特别是一些异鸟怪兽、奇花异石,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在《山经》中,以山为纲,分中、南、西、北、东五个山系,分叙时把有关地理知识附在上面。全文以方向与道里互为经纬,有条不紊。在叙述每列山岳时还记述山的位置、高度、走向、陡峭程度、形状、谷穴及其面积大小,并注意两山之间的相互关连,有的还涉及植被覆盖密度、雨雪情况等,显然已具备了山脉的初步概念,堪称我国最早的山岳地理书。在叙述河流时,必言其发源与流向,还注意到河流的支流或流进支流的水系,包括某些水流的伏流和潜流的情况以及盐池、湖泊、井泉的记载。

《山海经》的地域范围广泛。《南山经》东起浙江舟山群岛,西抵湖南西部,南抵广东南海,包括今浙、赣、闽、粤、湘5省。《西山经》东起山、陕间黄河,南起陕、甘秦岭山脉,北抵宁夏盐池西北,西北达新疆阿尔金山。《北山经》西起今内蒙、宁夏腾格里沙漠、贺兰山,东抵河北太行山东麓,北至内蒙阴山以北。《东山经》包括今山东及苏皖北境。《中山经》西达四川盆地西北边缘。

《山海经》一书的作者和成书时间不详。过去认为为禹、伯益所作。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时间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巴蜀、齐地方的人所作,到西汉校书时才合编在一起。《山海经》现在最早的版本是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刊而成。晋朝郭璞曾为《山海经》作注,考证注释者还有清朝毕沅的《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的《山海经笺疏》等。

《山海经》是知识的山,是知识的海,并以它广博、丰富的内容和奇特、高超的想象力为古往今来的人们所称道、所叹服,因而它不仅是广大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工作者研究的重要对象,而且也是广大读者朋友获得许多古代文化、历史、民俗等知识的宝库。此书所记的山、水、国、民族、动物、植物、矿物、药物等,除大部分是殊异的而外,也有一部分是常见的。然而,无论其是殊异的还是常见的,都是上古历史、地理、风俗的一个侧面。所以,要了解古代的山川地理、民俗风物、奇兽怪鸟、神仙魔鬼、金玉珍宝、自然矿物、神话故事,不可不读《山海经》。而且,《山海经》也为人们了解自然知识和古代某些充满巫神祈祷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门资料。尤其是《山海经》中所保存的为人们所熟知的精卫填海、夸父追曰、羿射九日、禹鲧治水、共工怒触不周山等神话传说,不仅是以幻想的形式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矛盾,更重要的是给人们以积极鼓舞;而那些如太阳每天的东升西落、月亮每月的圆缺盈亏、一年四季的寒暑变化等有关自然界的记述,不仅仅是上古人要为解释自然现象而作,更重要的是给人们以探索的勇气。

《山海经》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是千古奇书、中华宝典,记述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进程。经历了两千年的岁月,流传至今,经久不衰。

此外本书版式新颖,设计考究,双色印刷,装帧精美,除供广大读者阅读欣赏外,更具有极高的研究、收藏价值。

编者

2008年8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