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现代著名诗人,开创格律体的新诗流派,是中国现代诗歌历史进程中重要的阶段性人物之一。闻一多的作品。炽热的情感、完整的意象、和谐的音律凝聚成一种不可多得的沉郁的美,犹如一张张重彩的油画,耐人回味。本书为“大学者随笔书系”中的一本,收录了闻一多先生的经典精品,是不可或缺的收藏文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历史动向(闻一多随笔)/大学者随笔书系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闻一多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闻一多,现代著名诗人,开创格律体的新诗流派,是中国现代诗歌历史进程中重要的阶段性人物之一。闻一多的作品。炽热的情感、完整的意象、和谐的音律凝聚成一种不可多得的沉郁的美,犹如一张张重彩的油画,耐人回味。本书为“大学者随笔书系”中的一本,收录了闻一多先生的经典精品,是不可或缺的收藏文集。 内容推荐 本书分文化精神、时代声音和文明建设三部分,收录了闻一多的黄纸条告、关于儒·道·土匪、从宗教论中西风格、五四运动的历史法则、八年的回忆与感想、电影是不是艺术、诗人的横蛮、匡斋谈艺、神仙考、类书与诗、道教的精神、龙凤、端节的历史教育、一个白日梦、《女神》之时代精神、戏剧的歧途等文化随笔。 目录 文化精神 “四杰” 孟浩然 贾岛 杜甫 庄子 龙凤 神仙考 歌与诗 说舞 类书与诗 宫体诗的自赎 端节的历史教育 屈原问题——敬质孙次舟先生 道教的精神 什么是儒家——中国士大夫研究之一 时代声音 黄纸条告 悼玮德 关于儒·道·土匪 从宗教论中西风格 愈战愈强 在鲁迅逝世八周年纪念会的演讲 一个白日梦 五四运动的历史法则 妇女解放问题 “一二·一”运动始末记 文艺与爱国——纪念三月十八 八年的回忆与感想 最后一次的讲演——在至公堂李公朴夫人报告李先生死难经过大会上的讲演 文明建设 建设的美术 电影是不是艺术 《女神》之时代精神 泰果尔批评 邓以蛰《诗与历史》题记 诗人的横蛮 诗的格律 戏剧的歧途 先拉飞主义 文学的历史动向 《西南采风录》序 时代的鼓手——读田间的诗 匡斋谈艺 字与画 冯法祀战地写生画展观后感 战后文艺的道路 试读章节 贾岛 这像是元和、长庆间诗坛动态中的三个较有力的新趋势。这边老年的孟郊,正哼着他那沙涩而带芒刺感的五古,恶毒的咒骂世道人心,夹在咒骂声中的,是卢仝、刘叉的“插科打诨”和韩愈的洪亮的嗓音,向佛、老挑衅。那边元稹、张籍、王建等,在白居易的改良社会的大纛下,用律动的乐府调子,对社会泣诉着他们那各阶层中病态的小悲剧。同时远远的,在古老的禅房或一个小县的廨署里,贾岛、姚合领着一群青年人作诗,为各人自己的出路,也为着癖好,作一种阴黯情调的五言律诗(阴黯由于癖好,五律为着出路)。 老年中年人忙着挽救人心,改良社会,青年人反不闻不问,只愿躲在幽静的角落里作诗,这现象现在看来不免新奇,其实正是旧中国传统社会制度下的正常状态。不像前两种人,或已“成名”,或已通籍,在权位上有说话做事的机会和责任,这般没功名,没宦籍的青年人,在地位上、职业上可说尚在“未成年”时期,种种对国家社会的崇高责任是落不到他们肩上的。越俎代庖的行为是情势所不许的,所以恐怕谁也没想到那头上来。有抱负也好,没有也好,一个读书人生在那时代,总得作诗。作诗才有希望爬过第一层进身的阶梯。诗作到合乎某种程式,如其时运也凑巧,果然混得一“第”,到那时,至少在理论上你才算在社会中“成年”了,才有说话做事的资格。否则万一你的诗作得不及或超过了程式的严限,或诗无问题而时运不济,那你只好作一辈子的诗,为责任作诗以自课,为情绪作诗以自遣。贾岛便是在这古怪制度之下被牺牲,也被玉成了的一个。在这种情形下,你若还怪他没有服膺孟郊到底,或加入白居易的集团,那你也可算不识时务了。 贾岛和他的徒众,为什么在别人忙着救世时,自己只顾作诗,我们已经明白了,但为什么单作五律呢?这也许得再说明一下。孟郊等为便于发议论而作五古,白居易等为讲故事而作乐府,都是为了各自特殊的目的,在当时习惯以外,匠心的采取了各自特殊的工具。贾岛一派人则没有那必要。为他们起见,当时最通行的体裁——五律就够了。一则五律与五言八韵的试帖最近,作五律即等于做功课,二则为拈拾点景物来烘托出一种情调,五律也正是一种标准形式。然而作诗为什么老是那一套阴霾、凛冽、峭硬的情调呢?我们在上文说那是由于癖好,但癖好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这点似乎尤其重要。如果再明白了这点,便明白了整个的贾岛。 我们该记得贾岛曾经一度是僧无本。我们若承认一个人前半辈子的蒲团生涯,不能因一旦返俗,便与他后半辈子完全无关,则现在的贾岛,形貌上虽然是个儒生,骨子里恐怕还有个释子在,所以一切属于人生背面的、消极的,与常情背道而驰的趣味,都可溯源到早年在禅房中的教育背景。早年记忆中——“坐学白骨塔”或“三更两鬓几枝雪,一念双峰四祖心”的禅味,不但是“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月落看心次,云在闭目中”一类诗境的蓝本,而且是“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边……孤鸿来夜半,积雪在诸峰”,甚至“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的渊源。他目前那时代——一个走上了末路的、荒凉、寂寞、空虚、一切罩在一层铅灰色调中的时代,在某种意义上与他早年记忆中的情调是调和,甚至一致的。唯其这时代的一般情调,基于他早年的经验,可说是先天的与他不但面熟,而且知心,所以他对于时代,不至如孟郊那样愤恨,或白居易那样悲伤,反之,他却能立于一种超然地位,借此温寻他的记忆,端详它、摩挲它,仿佛一件失而复得的心爱的什物样。早年的经验使他在那荒凉得几乎狞恶的“时代相”前面,不变色,也不伤心,只感觉一种亲切、融洽而已。于是他爱静、爱瘦、爱冷,也爱这些情调的象征——鹤、石、冰雪。黄昏与秋是传统诗人的时间与季候,但他爱深夜过于黄昏,爱冬过于秋。他甚至爱贫、病、丑和恐怖。他看不出“鹦鹉惊寒夜唤人”句一定比“山雨滴栖鹉”更足以令人关怀,也不觉得“牛羊识僮仆,既夕应传呼”较之“归吏封宵钥,行蛇入古桐”更为自然。也不能说他爱这些东西。如果是爱,那便太执著而邻于病态了(由于早年禅院的教育,不执著的道理应该是他早已懂透了的)。他只觉得与它们臭味相投罢了,更说不上好奇。他实在因为那些东西太不奇,太平易近人,才觉得它们“可人”,而喜欢常常注视它们。如同一个三棱镜,毫无主见的准备接受并解析日光中各种层次的色调,无奈“世纪末”的云翳总不给他放晴,因此他最热闹的色调也不过“杏园啼百舌,谁醉在花傍!……身事岂能遂?兰花又已开”和“柳转斜阳过水来”之类。常常是温馨与凄清糅合在一起,“芦苇声兼雨,芰荷香绕灯”。春意留恋在严冬的边缘上,“旧房山雪在,春草岳阳生”。 他瞥见的“月影”偏偏不在花上而在“蒲根”,“栖鸟”不在绿杨中而在“棕花上”。是点荒凉感,就逃不脱他的注意,哪怕琐屑到“湿苔粘树瘿”。 以上这些趣味,诚然过去的诗人也偶尔触及到,却没有如今这样大量的、彻底的被发掘过,花样层次也没有这样丰富。我们简直无法想象他给予当时人的,是如何深刻的一个刺激。不,不是刺激,是一种酣畅的满足。初唐的华贵、盛唐的壮丽,以及最近十才子的秀媚,都已腻味了,而且容易引起一种幻灭感。他们需要一点清凉,甚至一点酸涩来换换口味。在多年的热情与感伤中,他们的感情也疲乏了。现在他们要休息。他们所熟悉的禅宗与老庄思想也这样开导他们。孟郊、白居易鼓励他们再前进。眼看见前进也是枉然,不要说他们早已声嘶力竭。况且有时在理论上就释道二家的立场说,他们还觉得“退”才是正当办法。正在苦闷中,贾岛来了,他们得救了,他们惊喜得像发现了一个新天地,真的,这整个人生的半面,犹如一日之中有夜,四时中有秋冬——为什么老被保留着不许窥探?这里确乎是一个理想的休息场所,让感情与思想都睡去!只感官张着眼睛往有清凉色调的地带涉猎去: 叩齿坐明月,揞颐望白云。 休息又休息。对了,唯有休息可以驱除疲惫,恢复气力,以便应付下一场的紧张。休息,这政治思想中的老方案,在文艺态度上可说是第一次被贾岛发现的。这发现的重要性可由它在当时及以后的势力中窥见。由晚唐到五代,学贾岛的诗人不是数字可以计算的,除极少数显明的例外,是向着词的意境与词藻移动的,其余一般的诗人大众,也就是大众的诗人,则全属于贾岛。从这观点看,我们不妨称晚唐五代为贾岛时代。他居然被崇拜到这地步: 李洞……酷慕贾长江,遂铜写岛像,戴之巾中,常持数珠念贾岛佛。人有喜贾岛诗者,洞必手录岛诗赠之,叮咛再四曰:“此无异佛经,归焚香拜之。” ——《唐才子传》九 南唐孙晟……尝画贾岛像,置于屋壁,晨夕事之。 ——《郡斋读书志》十八 上面的故事,你尽可解释为那时代人们的神经病的象征,但从贾岛方面看,确乎是中国诗人从未有过的荣誉,连杜甫都不曾那样老实的被偶像化过,你甚至说晚唐五代之崇拜贾岛是他们那一个时代的偏见和冲动,但为什么几乎每个朝代的末叶都有回向贾岛的趋势?宋末的“四灵”,明末的钟谭,以至清末的同光派,都是如此。不宁唯是,即宋代江西派在中国诗史上所代表的新阶段大部分不也是从贾岛那份遗产中得来的盈余吗?可见每个在动乱中灭毁的前夕都需要休息,也都要全部的接受贾岛,而在平时,也未尝不可以部分的接受他,作为一种调剂,贾岛毕竟不单是晚唐五代的贾岛,而是唐以后各时代共同的贾岛。P14-17 书评(媒体评论)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气概。 ——政治家 毛泽东 他又是个诗人,并且是个在领导地位的新诗人,他亲自经过创作的甘苦,所以更能欣赏诗人和诗。他的《唐诗杂论》虽然只有五篇,但都是精彩逼人之作。这些不但将欣赏和考据融化得恰到好处,并且创造了一种诗样精粹的风格,读起来句句耐人寻味。 ——学者 朱自清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诗人 臧克家 能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现世无第二人。因为他是诗人又是画家,而且对西方美术也十分了解,因此能够将诗与画联系起来讲解,给学生开辟了一个新境界。 ——作家 汪曾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