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友》杂志超人气情感专栏。
著名作家洁尘、《希望》杂志资深编辑黄佟佟、《女友》副总编袁倩、出版人陈垦,联合力荐。《读者文摘》、《青年文摘》、《格言》、《意林》、《视野》杂志广泛转载推荐。
一个女孩的心灵成长书,慢慢理顺自己,慢慢地贴近大地。
这是给所有女孩子温情的贴己读物,关于梦想,自我,恋爱,善待周遭的一切,以及寻找一种幸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那个姐姐教我们的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沈奇岚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女友》杂志超人气情感专栏。 著名作家洁尘、《希望》杂志资深编辑黄佟佟、《女友》副总编袁倩、出版人陈垦,联合力荐。《读者文摘》、《青年文摘》、《格言》、《意林》、《视野》杂志广泛转载推荐。 一个女孩的心灵成长书,慢慢理顺自己,慢慢地贴近大地。 这是给所有女孩子温情的贴己读物,关于梦想,自我,恋爱,善待周遭的一切,以及寻找一种幸福。 内容推荐 《那个姐姐教我们的事》是沈奇岚在《女友》三年的专栏文章合集。文字漂亮、温暖,亲切,富有感染力。作者注重是一个人的内心和精神的成长和富足,而立足点又是写平常具体的琐事,比如读书,考研,恋爱,明星崇拜,出国留学等等。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上,她从不生硬地给予意见,而是将自己和身边的朋友的事情代入,以自己和朋友对自我、幸福、梦想的追求感染人,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读她的文字常有一种激动人心之感。 目录 序一 沈奇岚和她的文字 序二 强势青春,让日子发亮 一 写给才华横溢热爱生活的你 二 写给恋爱中的你 三 写给追求梦想的你 四 写给还在读书的你 五 写给珍视爱和友情的你 六 写给美丽时尚的你 七 写给世界上的另外一个我 后记 那个姐姐教我的事 试读章节 一 写给才华横溢热爱生活的你 人生就是吃喝玩乐勤劳勇敢 嘿,亲爱的妹妹, 谢谢问候。你问我,留学生的生活是怎样的,是否如传说中的那般艰苦,是否需要打工,有没有人欺负,有没有被人歧视,有没有帅哥喜欢,德国人都友好么,有没有去到童话一般的天鹅堡……这简直是要写一本书才能回答清楚的问题。 我知道,你将来可能也会出国读书,看一看世界的大和多彩都是我们的梦想。是的,去见识西班牙托雷多的绚烂,威尼斯的意大利式的沉醉,瑞士巍巍雪山下莱蒙湖畔的岁月静好。可当我在德国一年多之后,觉得真正让我收获的却不是旅途的美景,能够震动我的是人,普通的人。 上周我去了多特蒙德,去拜访我大学时代的朋友L。认识L的时候,她是个时髦女生,总是很有自己的想法,于是哲学本科毕业之后就跑来学信息管理。即使是德国学生,都有一半以上的人在中途放弃信息管理而转去念别的专业,因为实在太难。她说她根本就是和自己对着干,高等数学或者计算机C++编程,都是看德文的原版从头学起,发现其实也学得下来。 原本以为L是娇气的,可是她在厨房里麻利地炒着菜,一会儿就摆了一桌。她说她在家里本来也是什么都不做的,可是来德国之后学着一个人独立生活。 妹妹,你说你现在也开始独立生活了,呵呵,你不算的。每周可以回家一次补充营养,可以经常和朋友出去喝茶聊天,大学的课程按部就班地读,你自己用不着做选择,也不需要做承担,这不叫独立呢。 独立意味着,自己读书,自己工作,自己养活自己,自己对自己负责。一个人面对所有的孤独,一个人解决所有的问题,一个人承担所有的选择。 L说起她的生活。因为觉得自己大了,不可以再要父母的钱,所以开始打工。每天读书到下午五点结束,然后直奔快餐店,每天做收银员到凌晨三点。而后回去匆匆洗个澡,合一下眼,又开始新的一天。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三个月,L终于在课堂晕倒,长期熬夜使得她贫血加重,在医院里面躺了三天。她说她从来不知道原来身体可以软成那样,在医院里第一次想到死亡。出院后她换了一份工作,是每周去做残疾人中心的护工。似乎轻松一点,却要忍受病人的百般挑剔。这她还是坚持下来了。 L说“人一生里面肯定要吃很多苦,我想我不如先吃一些。这样以后再有困难,都不会显得那么难。”我无法说得比她更好,我只能转述。现在的L让我又感动又尊敬。 或许每个留学生都会有一些这样的故事,可是L让我惊奇的是,她并没有失去生活。她成为了学校里摇滚乐队的主唱。这也是她在上海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的。只是在德国在这里,有朋友组乐队,说来唱吧,她就唱了。渐渐还有登台演出,穿华丽的衣服,化漂亮的妆容,姿态洒脱——不管昨天发生过什么,今天舞台上我是女王。 吃苦是一定的,但快乐是可以自己创造的。 并非只有留学生需要打工。我认识的德国同学也有许多课余打工的。她们家境都不错,可是她们说:“我应该开始我自己的生活。”有每个周末去面包店卖面包的,有到咖啡店做收银员的,对她们而言这不必上纲上线到“影响学业”或者“牺牲课余时间”,这就是理所当然地承担自己的生活。或许她们还是接受着父母的经济支持,但是她们有独立生活的态度和行动,而且做得不卑不亢。如果去到一个咖啡店刚好是同班同学在收银,大家会互相愉快地打个招呼,“嘿,下班后一起去喝一杯?”那边也会愉快地答应。 以前认识一个每天加班到晚上两点的白领姐姐,她结束工作后,不是马上回家,而是去附近的酒吧点一杯喝的,听上一阵爵士。她说或许这样会少睡一个小时,但是她希望每天醒着的时间并非都是工作,可以有放松的时刻。这些快乐的时刻,要自己创造。 上个学期我把脚扭了,右脚肿了三圈,拍X光片,上药膏,做CT,反复折腾,最后确定是骨裂。上石膏,柱拐棍。那时偏偏还是考试时节。也只能拄着拐棍去医院看病,去超市买菜,去不同的地方考试。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需要减肥,因为身体重得用拐杖撑也撑不起来。 在雪地里,以乌龟的速度一步一步前进,原来宿舍离车站要走356步,车站离图书馆是232步。汤勺掉在地上,给不能弯腿的自己做选择题:是把汤勺踢得远一些然后全身躺下去拣,还是用筷子使劲弯腰去拣。伤脚一个月不能碰水,于是也给自己做题:怎么样洗澡才能不弄湿右脚?一个月下来我发明了六种以上的方法。我给自己烧很好喝的汤,请德国同学一起来吃来聊天。越是容易沮丧的时候就越要努力开心。 留学生活到底和国内有什么两样,常常听到的是:你没有退路,你要靠自己。我体会到的是:你要学会生活,你要学会不因为困难就失去生活。可以脆弱一下,但每一步都要自己微笑地走过来。 有这样的态度,那么无论你在哪里,出国不出国,是不是打工,有没有人欺负,是否遇到歧视,都不要紧。因为你始终都会保护和创造自己的快乐,那是谁都拿不走动摇不了的乐观。 我脚伤郁闷的时候,有个姐姐送了我八个字,我好喜欢,现在也送给你。她说人生就是:“吃喝玩乐,勤劳勇敢!”缺一不可,否则都不够过瘾。真的是呢。我对此的理解更简单:work hard, play harder. 所以我现在,觉得充实又快乐。 愿你也是。 奇岚 P3-6 序言 沈奇岚和她的文字 洁尘(著名作家) 跟有些励志文字的高亢激烈并以“成功”作为单一化的衡量标准不同的是,沈奇岚的励志文字让人感觉舒服——它们是明亮的,平易的,温暖的,亲切的;它们与美好传统的轮廓与细节贯穿在一起;它们更多的是关注内心成长,是从根本处关注一个人的价值体系和生活原则的确立。这其实才是人生最重要的成功要义。 我欣赏沈奇岚励志文字的一个要素就是这种常识性。只有从常识性的角度入手,人的成长才会从根本处获得支撑点。另一个欣赏要素是她说话的语气,舒缓轻柔,同时又坚定清晰。我想,当我的儿子进入青春期的时候,我要给他推荐励志文字,那么,沈奇岚的文字会是我的选择之一。 后记 那个姐姐教我们的事 “嗨,岚姐,好久不见,德国冷不冷?”打开MSN的时候,有人和我这样打招呼。那是一个妹妹,一个我给她回过信的叫做Gillian的妹妹。她很神奇地找到了我的邮箱地址,把我加做了朋友。然后经常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渐渐地我不把她当做和我无关的人。在潮湿寒冷的冬天收到这样的问候,总是温暖的。 很多人叫我姐姐,我想是因为在《女友》上开了“给妹妹的一封信”的专栏的缘故。我写过许多文章,写完了就忘记了,一时的激情付诸文字之后就在生命里消失了,可这个栏目却始终牵动着我的心灵,似乎成为了我不能割舍的一部分。 我始终记得2003年的冬天,我的人生有过一个低谷。幸好那时有人安静地陪伴着我,给我温暖和清醒,那个朋友送了我一篇文章,是柏邦妮的《给妹妹的一封信》,那封以“亲爱的妹妹,我要告诉你的话都来自我心。你必须找到除了爱情之外,能够使你用双脚坚强站在大地上的东西”为开篇的信。如何能忘记那阅读时的震动。尽管那时的我看过足够多的哲学书,采访过足够多的精彩人生,可是每个人在最低谷的时候,需要的是一种出自内心的爱和来自真心的肯定。我至今对那个朋友心存感激,对邦妮也是。 多年之后认识了邦妮。在北京见到邦妮的时候,反而觉得她像是我的妹妹,语言那么生动活泼,笑起来没心没肺,身体语言那样羞涩,又有种北方女子特有的大大咧咧。我们在东方新天地互相找了一个小时才找到彼此,像小女生一样互相交换了礼物,彼此观察,又彼此欢喜。见面的时候我抱了抱她,感觉那是一个迟到了很久的拥抱。 许多的话其实都不必了,比如:谢谢你,在我虚弱的时候让我看见亮光。比如:你不知道那时候你说的那些话对我多么重要。有些话轻易说出口,反而减低了它的分量。 在出国前的一段日子,我在阿姨家小住。表妹在高考的准备阶段,又在谈恋爱。双重压力之下,她和她的母亲之间经常有争执。她一直找我抱怨学业和家庭的压力,她出门谈恋爱自然也有我的掩护,“我和姐姐去买书”这是最常用的借口。她好奇女人的身体和感受,可是没有其他人可以交流和咨询。她有些羡慕那些已经开始赚钱的同学,很想放弃画画直接去打工。和表妹的交流,我突然觉得我有很多话要对她说,我知道我在她那个年纪的时候可能有的困惑,我想告诉她有一些别的角度来看待困扰她的事情。这一路的成长,该珍惜的人和事和物,种种种种。这些话,后来都变成了专栏里的文章。 然后,开始收到读者来信,每天都有,那些信任的话语有时甚至让我不知如何是好,有些问题我根本没有答案。我尽可能地回信,在杂志上,在邮件里,我始终坚持我未必是正确的,但是我用真实的自己来回答这些问题。 我想或许有时候,人就是需要一个诉说,知道有个人在那里听着就好了。有时候我实在忍不住,就会给特别中意或者特别紧急的来信写回信。一开始的时候,觉得这似乎占用了自己的时间。可是后来,会发现其实帮人背负一些事情并不是那么难的,而这样使得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人生的冬天里,如果能得到几句温暖的话语,那会是怎样的感动,我知道,因为我也需要。 每个人都有可能当别人的姐姐,每个人也都有可能做需要别人帮助一下的妹妹。甚至不分国籍。来到德国之后的开始阶段,因为语言的差距和文化的适应过程,我总觉得自己不够聪明,我的能力不足以应付生活。我知道这对留学生而言十分正常,可是我还是对自己很生气,不能忍受自己的智商好像打了折扣的局面。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多少有些痛楚,那些时刻,那些曾经搀扶过我的手和温暖,我怎么可能忘记。 现在看来,这一切的经历,都是让自己更接近自己,慢慢理顺自己,慢慢贴近大地。所以会鼓励自己好好专心于当下,让世界上的可能的另外一个自己远去吧,所以会真心体会“人生就是吃喝玩乐,勤劳勇敢”。后来专栏的名称换成了“对她说”,是编辑蓝莓的妙想,也因为我越来越觉得写下的文字不再是经验传授,而更多是心情分享。我的身份更多是一个朋友,而不是一个“更有经验的姐姐”。我越来越倾向于分享一些切肤的人生感受,而不是那些说来容易做到难的大道理。 从前我历来都觉得自己在生活里掌握着主动,我不能理解为什么人会软弱和犹豫。直到自己也有这样的经历:失望,彷徨,迷茫,自我怀疑,被自己尊敬的人否定,被真心喜欢的人忽略,尽了全力依然对结果毫无用处,陷入虚无,等等等等。那些时候才明白,原来人人都可以有当弱者的时候,没有什么羞于承认的,重要的是之后还能站起来,继续心怀希望向前走。如果在那些疲惫虚弱的时刻,有人伸出手来搀扶自己,那么以后的日子里,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在自己可以尽力的时候,也要用同样的方式去搀扶一下别人。因为你知道,那会是多么重要。 我对世界有个天真的想法,爱和关怀是一个永不会降温的热水袋。每个人都会有寒冷的时候,需要那份温暖和爱,当她的手和心终于暖起来的时候,她应该把这个热水袋传递给下一个需要的人。我相信食草动物应该彼此相爱。 我曾经在莱比锡短暂地住过一段时间,人生地不熟。有个女孩知道我家里没有酱油之后,为了帮我节约公交车费,特地帮我去亚洲超市买了酱油送给我。她一周有五天晚上在咖啡馆洗碗打工,她常常带咖啡馆里剩余的蔬菜沙拉回家当做食物,她不吃牛肉因为德国的牛肉很贵。这样一个女孩子,特地跑到很远的地方买了酱油送给我。她比我小很多,看到她的时候我能说什么呢,除了好好煮一锅牛肉汤来表达谢意,临走时候我紧紧地拥抱了一下她,任何说出口的感谢都显得廉价和微不足道。 这种一瓶酱油的情义或许在国内的时候我根本就会觉得微不足道,可是在这异国他乡,我学会了真正的懂得和感激。后来我还是想了一个办法来报答那个女孩,我把我认识的一个很不错的男孩子介绍给了她,现在他们在一起很快乐。尽管这是个八卦的事情,可至少表达了我的谢意。从前那个告诉妹妹们可以这样做那样做的姐姐,或许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也会有一天,真心为烦琐的小事喜悦和感动。那个我,也一直在变化。 随着时间变化,这简直是世界上唯一不变的真理。始终记得来到复旦校园里和我见面的袁倩,那时候她是《女友》的编辑之一,我是作者之一,我们那时候都很年轻,我二十岁不到,满心是对世界的向往,每个周末都要和她打很长的电话,商量可以做什么选题,可以去采访什么人。每次我都会列一个长长的单子,问她这个可不可以写,那个是不是值得投入。那时候我叫她袁倩姐姐。五年之后,她又来上海,和蓝莓一起。那“袁倩姐”还是叫得很顺口,可面对新认识的编辑蓝莓,我似乎只能叫她蓝莓。那时候突然意识到,已经过了见谁都可以叫姐姐的年纪了。连我自己,也不知不觉中在杂志上当了三年的姐姐。 时间总是在回眸的时候让人心惊和感慨。这一路,我做过姐姐,也做过妹妹。每一个人都这样长大的吧。 有个读者叫做然,她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跟我说说她的生活,她称呼我“亲爱的奇岚”,她说随我回不回信,听着就好。她是个在读高三的孩子。信里是那样细腻聪明灵动的心思,收到她的信,我总觉得开心,觉得世界还是有希望的,因为这样的心灵存在着。我们对彼此都不做要求,亦有这样的默契。她比我小十岁,她是这个栏目带给我的礼物之一。 再回忆往事就会变成追忆似水年华的怀旧了,这不是这篇文章的本意。 一些人一些事情一些话语得以进入生命,对承载者其实是件幸运的事情。开始的时候看起来似乎是那个叫做沈奇岚的姐姐在教妹妹们一些道理,随着时间,我渐渐感觉到读者对那些我坚信的事情的认同。 那个姐姐教我们的事,是对世界心存希望,内心保持诚实,对人对己,都宽容善良。所有的来信,都印证着这些好像不合时宜的价值观。对那些认同,我心存感激。哪怕有过一句话温暖过你的心,那都是我的荣幸。 坚持一些事情,常常因为知道世界的某个角落,也有人和我一样,对某些事情,不会放弃。所有认真写字的人,都为了这种确信继续写下去。谢谢你们,给过我拥抱。 书评(媒体评论) 我想,当我的儿子进入青春期的时候,我要给他推荐励志文字,那么,沈奇岚的文字会是我的选择之一。 ——洁尘(著名作家) “吃喝玩乐又不忘勤劳勇敢!”她用温暖平实的笔调说出了我们这个时代里最切实的梦想。青春虽然激荡,但最后的美丽却属于最努力的人。 ——黄佟佟(《希望》杂志资深编辑专栏作家) 关于梦想、憧憬、毅力、爱好、善待周遭的一切,妥放自己的内忛,找到一种幸福感,奇岚从不讲难以实现的大道理,而是越来越倾向于分享一些切肤的人生感受,她分享她一切的经历,都是让妹妹们更接近自己,慢慢理顺自己,慢慢贴近大地。 ——袁倩(《女友》杂志副总编插图画家) 认识自己,才能认识世界。本书献给那些渴望自我探索的女孩子,在你的路上,这本书会是一缕星光。 ——陈垦(出版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