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豆棚闲话西湖佳话(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清)艾衲居士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清朝的两部话本小说合集。其中,《豆棚闲话》是传统话本小说体例的一种创新,取消了传统话本小说中的入话部分,共包括十二则故事,分别由八位叙事者讲述。艾衲居士对话本小说传统叙事模式的突破,也意味着对传统阅读方式的改变,使阅读开始变成一段积极思考的过程,一段探寻意义的过程,通常这种情况只在那些一流的古典长篇小说的阅读过程中才会出现。《西湖佳话》则由清代古吴墨浪子所著,选择了与西湖有密切关系的十六个人物,或是历史上确有七人,或是介于亦真亦幻之间的传说中的人物,讲述了十六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将西湖之美景与各种各样人物的悲欢离合巧妙地杂糅到一起,湖中有人,人中有湖,人湖不分,湖人合一,写得西湖如痴如醉、如梦如幻,读来别有趣味。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两部清代小说集《豆棚闲话》、《西湖佳话》的合集。

《豆棚闲话》共十二则,各则独立成篇,且连环相扣。每则故事都由一些人在同一豆棚之下轮流叙说,故以书名。这种短篇连环的结构方式,类似外国古典名著《天方夜谭》、《十日谈》,在中国小说史上尚属首例。作品中不少篇目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明代末年的社会现实,直接抨击和讽刺了投靠清政府的明代士大夫文人,或揭露了明末吏治腐败世风日下、人情浇薄的现象。作品谈古论今,恢谐生动,意味隽永。问世后即产生广泛影响。

《西湖佳话》共十六卷,全名《西湖佳话古今遗迹》。讲述与西湖有关的故事。小说描绘人物众多,多为人们广为流传、喜闻乐见,如卷二《白堤政迹》、卷三《六桥才迹》详细地叙述了白居易、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迹。卷七《岳坟忠迹》写岳飞被害后,葬在北山栖霞岭下,“故借他增西湖之雄”。其他各篇,写葛洪、济颠、冯小青、白娘子等。小说意在“西湖得人而题,人亦因西湖以传。”作品文笔朴素流畅,叙述生动,描写葛岭、白堤、孤山、灵隐等地景色,无不尽态极妍,颇具兴味。

目录

豆棚闲话:

 弁言

 第一则 介之推火封妒妇

 第二则 范少伯水葬西施

 第三则 朝奉郎挥金倡霸

 第四则 藩伯子破产兴家

 第五则 小乞儿真心孝义

 第六则 大和尚假意超升

 第七则 首阳山叔齐变节

 第八则 空青石蔚子开盲

 第九则 渔阳道刘健儿试马

 第十则 虎丘山贾清客联盟

 第十一则 党都司死枭生首

 第十二则 陈斋长论地谈天

西湖佳话:

 卷一 葛岭仙迹

 卷二 白堤政迹

 卷三 六桥才迹

 卷四 灵隐诗迹

 卷五 孤山隐迹

 卷六 西泠韵迹

 卷七 岳坟忠迹

 卷八 三台梦迹

 卷九 南屏醉迹

 卷十 虎溪笑迹

 卷十一 断桥情迹

 卷十二 钱塘霸迹

 卷十三 三生石迹

 卷十四 梅屿恨迹

 卷十五 雷峰怪迹

 卷十六 放生善迹

试读章节

第一则 介之推火封妒妇

江南地土洼下,虽属卑温,一交四月便值黄霉节气,五月六月就是三伏炎天,酷日当空;无论行道之人汗流浃背,头额焦枯,即在家住的也吼得气喘,无处存著。上等除了富室大家,凉亭水阁,摇扇乘凉,安闲自在;次等便是山僧野叟,散发披襟,逍遥于长松荫树之下,方可过得;那些中等小家无计布摆,只得二月中旬觅得几株羊眼豆,种在屋前屋后闲空地边,或拿几株木头、几根竹竿搭个棚子,搓些草索,周围结彩的相似。不半月间,那豆藤在地上长将起来,弯弯曲曲依傍竹木随着棚子牵缠满了,却比造的凉亭反透气凉快。那些人家或老或少、或男或女,或拿根凳子,或掇张椅子,或铺条凉席,随高逐低坐在下面,摇著扇子,乘着风凉。乡老们有说朝报的,有说新闻的,有说故事的。除了这些,男人便说人家内眷,某老娘贤,某大娘妒,大分说贤的少,说妒的多;那女人便说人家丈夫,某官人好,某汉子不好,大分爱丈夫的少,妒丈夫的多。可见“妒”之一字,男男女女日日在口里提起、心里转动。如今我也不说别的,就把“妒”字说个畅炔,倒也不负这个搭豆棚的意思。你们且安心听着。

当日有几个少年朋友同著几个老成的人也坐在豆棚之下,右手拿着一把扇子,左手拿着不知什么闲书,看到闹热所在,有一首五言四句的诗,忽然把扇于在凳上一拍,叫将起来,便道:“说得太过!说得太过!”那老成人便立起身子道:“却是为何?那少年便把书递与他,一手指道:“他如何说‘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两般犹未毒,最毒妇人心?’做诗的人想是受了妇人闲气,故意说得这样利害。难道妇人的心比这二种恶物还毒些不成?”

那老成人便接口说道:“你们后生小伙子不曾经受,不曾出门看见几处,又不曾逢人说著几个,如何肯信?即在下今年已及五旬年纪,宁可做个鳏夫,不敢娶个婆子。实实在江湖上看见许多,人头上说将来又听得许多,一处有一处的利害,一人有一人的狠毒,我也说不得许多。曾有一个好事的人,把古的妒妇心肠并近日间见的妒妇实迹备悉纂成一册《妒鉴》,刻了书本,四处流传。初意不过要这些男子看在眼里,也好防备一番;又要女人看在肚里,也好惩创一番。男男女女好过日子。这个功德却比唐僧往西天取来的圣经还增十分好处。那晓得妇人一经看过,反道“妒”之一字从古流传,应该有的。竟把那《妒鉴》上事迹看得平平常常,各人另要搜寻出一番意见,做得新新奇奇,又要那人在正本《妒鉴》之后刻一本“补遗”、二集、三集,乃在妇道中称个表表豪杰,才畅快他的意思哩!”

又有一个老成人接口道:“这《妒鉴》上有的却是现在结局的事,何足为奇?还有妒到千年万载做了鬼、成了神才是希罕的事。那少年听见两个老成人说得斤斤节节,就拱着手说道:“请教!请教!”那老成人说道:“这段书长着哩,你们须烹几大壶极好的松萝算片、上细的龙井芽茶,再添上几大盘精致细料的点心,才与你们说哩!”那少年们道:“不难不难,都是有的。只要说得真实,不要骗了点心、茶吃,随口说些谎话哄弄我们。我们虽是年幼不曾读书,也要质证他人方肯信哩!”

那老成人不慌不忙,就把扇子折拢了放在凳角头,立起身来,说道:“某年某月,我同几个伙计贩了药材前往山东发卖。骑着驴子,随了车驮,一程走到济南府章邱县临济镇之南数里间,遇着一条大河。只见两边船只、牲口,你来我往,你往我来,稠稠密密,都也不在心上。见有许多妇人,或有过去的,或有过来的。那丑头怪脑的,随他往来,得个平常;凡有一二分姿色的,到彼处却不敢便就过去,一到那边,都把两鬓蓬蓬松松扯将下来,将几根乱草插在髻上,又把破旧衣服换在身上,打扮得十分不像样了,方敢走到河边过渡。临上船时,还将地上的浮土灰泥擦抹几把,才放心走上船,得个平平安安渡过河去。若是略象模样妇人不肯毁容易服,渡到大河中间,风波陡作,卷起那腌腌臜臜的浪头直进船内,把货物泼湿,衣服秽污,或有时把那妇人随风卷入水内,连人影也不见了。你道什么妖魔鬼怪在彼作如此的凶险恶孽?我俏俏在那左近饭店轻轻访问。那里人都要过渡,惧怕他的,不敢明白显易说出他的来头。只有一个老人家在那里处蒙馆的,说道:这个神道其来久矣。在唐时有个人做一篇《述异记》,说道:此河名叫妒妇津,乃是晋时朝代泰始年号中,一人姓刘名伯玉,有妻段氏名明光,其性妒忌;伯玉偶然饮了几杯饿酒,不知不觉在段氏面前诵了曹子建的《洛神赋》几句,赋曰: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靗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之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之出渌波。秾纤得中,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蜘蹰于山隅。

读至此,不觉把案上一拍,失口说道:“我生平若娶得这样个标致妇人,由你泼天的功名富贵要他什么!吾一生心满意足矣!”此乃是醉后无心说这两句放肆的闲话,那知段氏听了心中火起,就发话道:“君何看得水神的面目标致就十二分尊重,当面把我奚落?若说水神的好处,我死何愁不为水神!”不曾说完,一溜烟竟走出门去。那伯玉那知就里。不料段氏走到河滨,做个鹞子翻身之势,望着深处从空一跳,就从水面沈下去了。伯玉慌得魂不附体,放声大哭。急急唤人打捞,那有踪影?整整哭了七日,喉干嗓咽,一交跌倒朦胧晕去。只见段氏从水面上走近前来说道:“君家所喜水神,吾今得为神矣!君须过此,吾将邀子为偕老焉!”言未毕,段氏即将手把伯玉衣袂一扯,似欲同入水状,伯玉惊得魂飞天外,猛力一迸,忽然苏醒,乃是南柯一梦。伯玉勉强独自回家。讵料段氏阴魂不散,日日在津口忽然作声,忽时现形,只要伺候丈夫过津,希遂前约。不料伯玉心馁,终身不渡此津。故后来凡有美色妇人渡此津者,皆改妆易貌,然后得济。不然就要兴风作浪,行到河水中间便遭不测之虞了。”那些后生道:“这段氏好没分晓,只该妒著自己丈夫,如何连别的女人也妒了?”

又有个老者道:“这个学究说的乃是做了鬼还妒的事,适才说成了神还妒的事,却在那里?”内中一个老者道:“待我来说个明白!那妒妇津天下却有两处,这山东的看来也还平常,如今说的才是利害哩!”那后生辈听见此说,一个个都站将起来,神情错愕,问道:“这个却在何处?”老者便道:“在山东对门山西晋地太原府绵县地方。行到彼处未及十里,路上人娓娓说长说短,都是这津头的旧事,我却不信。看看行到津口,也有许多过往妇人妆村扮丑,亦如山东的光景,也不为异。直到那大树林下,露出一个半大的庙宇,我跳下牲口,把缰绳、鞭子递与驴夫,把衣袖扯将下来,整顿了一番,依著照墙背后转到甬道上去。抬头一看,也就把我唬了一惊:只见两个螭头直冲霄汉,四围鹰爪高接云烟;八宝妆成鸳鸯瓦脊耀得眼花,浑金铸就饕餮门环闪人心怕。左边立的朱髭赤发、火轮火马,人都猜道祝融部下神兵;右边站的青面獠牙、皂盖玄旗,我却认做瘟疫司中牙将。中间坐着一个碧眼高颧、紫色伛兜面孔、张著簸箕大的红嘴,乃是个半老妇人,手持焦木短棍,恶狠狠横踞在上;旁边立著一个短小身材、伛偻苦楚形状的男人,朝着左侧神厨角里,却是为何?正待要问,那驴夫摇手道:“莫要开言,走罢走罢!”只得上驴行路。

……

P1-4

序言

清代江南的某个乡下,几根竹竿搭成一个棚子,周边种上几株羊眼豆秧,五六月份的三伏热天,豆藤顺着草绳爬上棚顶,既遮阴,又透凉,成了乡民们乘凉的一个好去处。作者以豆棚为中心,以乡间的各式人等为主角,以说闲话的形式,讲述了十二则相对独立的故事,与西方名著《一千零一夜》颇为类似。这种叙事结构,郑振铎称之为“故事索”,也有人叫它“框架故事”,也就是说,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参加进来,将故事续下去。

生活在明清鼎革之际的作者艾衲居士,以犀利冷峻的目光审视其身边所发生的一切,以亦真亦幻、荒诞尖刻的笔触,正面审视人性中肮脏、低俗的部分,诸如虚伪、贪婪、自私、嫉妒、残暴等等在太平万世中人们所不愿面对的东西,在艾衲居士的显微镜下,一一显露无遗。十二则故事相对独立,既有古代的历史人物,也有民间的奇闻逸事,看起来各不相连,实际上都是作者曲折地表达其思想的材料,对研究中国历史上朝代更替时期,尤其是明清易代之际民间知识分子的思想有重要的价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0: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