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向李渔学快乐生活
分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作者 孙昌建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春花夏月,秋苇冬雪,吟风弄月,闲情偶寄,这便是清朝文人李渔留给我们的文字。李渔是一个懂得生活的人,生活生活,其中就有养生的道理在里面。向李渔学习快乐生活,便是“偷得浮生半日闲”。

本书是借着李渔的老话题,说点当下的物事。分成三个章节,分别是“劝人行乐”、“逢场作戏”和“欲罢不能”,分别对应的是行乐、止忧和节色欲这三个方面。

内容推荐

此书侧重诠释李渔《闲情偶寄》的“颐养部”,用当代人的观念对其进行重新解读,以古今中外的事例来谈健身养生及风月韵事,重在说实话说趣话,契合当今重生活重时尚重休闲之风气,可谓大俗大雅好玩可读。

书的最后附了一篇写李渔跟两位红颜知己的文字《当李渔爱上乔姬和王姬》,算是从另一角度阐述了行乐和止忧的关系,李渔本人就在实践他的理论,或者说他在体验着他的生命历程,只是这种体验,并不全是美好的一面。

目录

自序

第一辑 劝人行乐

 养生就是快乐心

 人生从哪一岁开始

 人生一场

 忙啊忙啊

 死亡这面镜子

 知足常乐

 在其位乐其位

 春风行动

 穷人要会穷开心

 此淫非彼淫

 百岁老人养生无术

 常回家看看

 到此一游

 春天里那个百花香

 裸泳之梦

 秋高气爽

 风雪夜归人

 人生第五季

第二辑 逢场作戏

 逢场作戏

 睡出个健康来

 手倦抛书午梦长

 坐没有坐相

 低碳生活之安步当车

 泡吧之乐

 酒不醉人人自醉

 与君一席谈

 人民到底需不需要桑拿

 有毛病

 闲敲棋子落灯花

 找到一个媚人者

 花花草草的情欲

 我们这个时代的宝贝

 宠人和宠物

 一场游戏一场梦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三天晒网两天打鱼

 有奇福便有奇祸

 忧从口人

第三辑 欲罢不能

 新婚燕尔

 欲罢不能

 鱼儿照样游

 床上四季歌

 一滴精十滴血

 无度和有度

 节欲乃是辩证法

 生活的艺术有时就在于装疯卖傻

 就像一辆老爷车

 以色治色

 说吧说吧

 一往情深就是好药

 药到病除

 乐此不疲

 最佳时机

 风雨之后见彩虹

 关于春宫画

 吉时行乐

附录1:当李渔爱上乔姬和王姬

附录2:真小人写出真文章——关于《李渔全集》

后记:爱管闲事,爱玩闲情

试读章节

酷夏之可畏,前幅虽露其端,然未尽暑毒之什一也。使天只有三时而无夏,则人之死也必稀,巫医僧道之流皆苦饥寒而莫救矣。止因多此一时,遂觉人身叵测,常有朝人而夕鬼者。《戴记》云:“是月也,阴阳争,死生分。”危哉斯言,令人不寒而栗矣。凡人身处此候,皆当时时防病,日日忧死。防病忧死,则当刻刻偷闲以行乐。

——李渔

裸泳之梦

一个男人不可能不喜欢夏天,因为夏天可以赤膊。同理推论,夏天可以不穿西装不挂领带,除了一些特别的单位。再推论开去,我没有名牌西装也可以人模狗样地混,几件T恤就够了。不过比起女人来,男人还是要费不少的布料,比如女人的T恤,可以把肚脐眼露出来,把小蛮腰露出来,把后背露出来,再把前胸的一部分也露出来——这种时候没有人会说你风骚,而人们只是会赞美,用目光赞美。

我以为以上这些也是一种行乐和享乐,现代社会的进步,就是把以前在房闱之内的事情,都可以放到大庭广众之下广而告之了。一些海边的度假胜地,甚至都有天体营的,据说很多中国人是只看不脱的,不是不敢脱,而是怕脱出来之后没啥可看的,基本是一览无余。不过我在想,如果家里开着空调挂着窗帘,只要不开视频,你也可以在家里天体一下的。独自一人在家时,赤条条无牵挂,多爽啊,而且还节约了肥皂和水,因为连衣服都不用洗了。

夏天的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免费欣赏美色。一个全社会的美体运动,在夏天是最为轰轰烈烈的,冬天当然也有肃穆宁静之美,但比起夏天,整个一个海滨浴场,你是不是可以看得更清楚一点了呢。当然夏天对于有些女人来说就有点残酷无情了。有的人可能天生腿不是太美观或者胸太平,这种时候你就基本暴露无遗了,但没有关系啊,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再说了一个萝卜一个坑,老天老早安排好了,虽然萝卜要跳槽那也是没办法的。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允许暴露允许多做少说的时代,那么夏天的快乐就在于看和被看。如果你有古典风度一点,那么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境界也是挺好的;如果你喜欢锐舞喜欢张扬,那么不会找不到跟你激情派对的女生的。而且夏天的好处是少了不少枝枝蔓蔓,这为你们直抵欲望的目标创造了不少有利的条件。就像你发现一个溺水的人,在夏天你就可以直接跳下水去救人,而不用脱一件件的衣服。不过夏天也带来一个问题,好像风化治安问题就要多一些了。这大概是李渔所没有碰到过的问题吧。

因为古代没有空调,所以热起来也真是要命的,所以李渔说了,如果一年四季中少了夏季,那还可以少死不少人呢。我们小的时候也没有空调,但童年的乐趣却一点也不少,那就是在池塘里在小河里的裸泳,这是比任何五星级宾馆游泳池都快乐的事情,特别是那些小鱼儿啄到你的大腿,或者被水草缠绕时,那种快乐有什么词可以形容呢?鱼水之欢,不就是鱼在水里游着的快乐嘛,那么我裸游不也就是这种欢乐吗?

不过且慢且慢,李渔眼里的夏天,可不像我这样声色犬马的——这可能正是古今之差异也。从人生的过程来说,应该是春播夏耘,秋收冬藏。这是用四季来比作人生的每一个时期,所以想想对应的夏季,实在也是人生的壮年时期吧,但就狭义的夏天来说,我们现在也不是太为害怕。有人说好汉不赚六月钱,但是没有办法呀,民工可以不干活吗?农民可以不收粮食吗?人生之苦夏要变作人生之爽夏,也无非是以破坏臭氧层为代价,让室温停留在27℃的。但是烈日酷暑,对于病弱老人,往往会过不了这一炼狱的。而就我们常人来说,夏天会显得比平时都要繁忙的,比如说你得天天洗澡吧,你得天天洗衣服吧,有小孩子的还得为小孩子做这一切,小孩子不小了,中考高考不都在夏天吗。成年人呢,还有四年一度的夏季奥运会和世界杯,那挑灯夜战不要太爽呵,再加上还要买买西瓜烧烧绿豆汤,还得点好蚊香关好纱窗……反正会比平时多出不少的事情来,当然小偷行窃似乎也多了不少方便,因为夜不闭户的人家多了。所以李渔的观点很明确,偷闲以行乐,再怎么着也要偷一下啊,忙了一天了,晚上喝点冰啤酒,这不就是偷吗?不要说人了,大白天的连狗都直把舌头伸在外面,但是这些畜生(现在要说宠物宝贝)是很懂得躲在树荫下乘凉的。现在想想没有空调没有电风扇的日子,赤个背打把扇,躺在院子里乘风凉,虽有蚊子骚扰之,但有凉风吹来时,那种快感正如从井水里捞起西瓜来,那个凉爽之气很快就传遍你的每一个毛孔。

偷闲以行乐,看看四处没有人,就做一条裸体的鱼吧,一直游到你想要的大海里——到头来你会发现,这也只是一个仲夏夜之梦。

P48-50

序言

向李渔偷一点闲情

雪花飞舞和樱花盛开的时候,我们的眼睛是会有点迷离的。同样,沙尘飞来的时候,我们除了行色匆匆和关紧窗户之外,又能做些什么呢?与其念念有词地低碳低碳,不如轻装上阵疾走楼梯。

在这个时代,在这个社会,我们来谈李渔的《闲情偶寄》,谈他的健康养生观,是不是有点隔靴搔痒,或者是有点文人雅客式的奢侈呢?好在此种奢侈,也只是文字和谈资式的奢侈。

几年前,我就做过三本关于《闲情偶寄》的书。书名也有点“雷人”的,分别叫《女人好色》、《妖颜惑众》和《春光乍泄》。三本书谈的话题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女人的声和色。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女为悦己者容”。李渔老先生即使在落魄时也不忘他的高级美容师的身份,他乐此不疲地教那些女戏子们如何取悦于男人,取悦于富贵阶层,目的不算高尚,但从手段以及技术层面上讲,在今天仍有不少可资借鉴的。虽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但我们晒太阳的姿势,倒是可以各种各样的,而且在哪里晒太阳,跟谁一起晒,要不要涂防晒霜,这些就都是闲话和闲情了。

李渔说过很多的闲话,除了有关女人的声容,还谈居室、谈词曲、谈演习、谈器玩、谈饮食、谈种植等等,大有全面提高国人素质的愿景,所以不要以为李渔只对女人身上的一点事情感兴趣。要知道,四百年前的李渔不仅是美容美发大师,还是美食家、建筑设计师、花卉学家,同时他还是一名营养师,或者说还是一名养生专家。因为《闲情偶寄》中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章节,那就是“颐养部”,即今天我们所说的保健和养生之道。浏览中国古代养生方面的著作,李渔的、文字一定是占有一席的,虽然这方面的理论大约从《黄帝内经》时就已经打下基调了,但李渔之养生,于今天的人来看,第一是颇通人性,第二还是赏心悦目的,因为仅是读他的原文,虽有半文不白之文言的因素,但每一篇都是美文,在美文中保健养生,岂不快哉!

李渔所说的养生之道,行乐是第一位的,这是总纲,这就是乐观积极的心态,然后才分别讲止忧、调饮啜、节色欲、却病和疗病等等。一言以蔽之,就是日常的性和情,而不是说要大补啊要去健身房啊,或者说要用西瓜皮涂脸啊。李渔所处的时代,已是明末清初,基本也就是大白话,不忽悠,不绕来绕去,却说得颇有情调。

所以我的观点是,阅读也是一种养生,它既指阅读本身,又指阅读得来的知识、情趣和快感。不知道李渔是何人没有关系。同样的,我要把四百年前的这个高手挖出来在今天说三道四的,那也只是我个人的爱好,纯属我个人爱管闲事,爱玩闲情。李渔当年写下的《闲情偶寄》,不是政治和经济,也不是军事和科技,而是闲事闲情。这个闲事闲情,在今天算不算生产力,我就不管了。我觉得满大街的时尚广告,这些东西既是物质的,同时又是精神的。而精神和物质,又怎么互相转化呢?

我们当下的世界,物质讲得多了,精神讲得少了。关注外部世界和他人的事情多了,关注内心世界和自己的事情少了;关注房子和票子的事情多了,关注身体和心灵的和谐少了。再说得白一点,我们知道的也许太多了,真的是一个知道分子了,但是我们的行动少之又少,或者我们的行动仅仅是机械的广播操,而没有把性情投放进去。我们以为可以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最后发现我们斗不过自然也斗不过规律。

读一段李渔先生的原文,然后我再写一点笔记体会,这曾是我这几年来的功课之一。我知道我的文字离李渔还相距甚远,既无情调,也不调情,只是想从《闲情偶寄》中学那么几招,管管闲事,弄弄闲情,也算是对人对己的一种颐养吧。跟此前出版的那三本谈李渔的书一样,这本书是借着李渔的老话题,说点当下的物事,也可以说是挂羊头卖狗肉,只是羊和狗都是四条腿的动物,所以还算是有点相同之处吧。按照李渔的论述,我把此书分成了三个章节,分别是“劝人行乐”、“逢场作戏”和“欲罢不能”,分别对应的是行乐、止忧和节色欲这三个方面。

行乐、止忧和节色欲,这样的道理还用讲吗?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得先看我的文字。既然我能一篇一篇地写出来,且大部分都是在报刊上以专栏的形式发表过的,这说明我个人颇有表达的冲动,因为作为一个男人,就行乐、止忧和节色欲方面,以前还是有不少盲区的,自以为很懂很能很行,其实是一知半解,或者是语焉不详,这比无知更为可怕。在似懂非懂之间,男人要闹多少笑话,走多少弯路才能成熟一点呢。而一旦成熟,就被冠以“老男人”之称号,称为极品了。那真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而从另一层面上讲,李渔之《闲情偶寄》,更多的是一种审美,而非经验和实用常识(所以我们做了小贴士链接)。从大范畴上讲,我的文字只是一种“偷情”,是从李渔那里偷来的那么一点闲情。正如我们读诗不是为了成为诗人,看戏也不是为了成为演员,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审美和移情。春花夏月,秋苇冬雪,从李渔的闲情中我们能偷得一些什么呢?还是那句老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一生中偷得半日,一年中偷得片刻,一月中偷得一刹那——在这里时间的长度是一样的,因为没有人掐着秒表,除非是你自己。只有那么一种情况,当你对风景流连忘返之时,导游在催你了,汽车在鸣喇叭了,广播在找人了,或者服务生在问你:要不要加钟?

人生之匆忙便可略见一斑。

那么人生的偷情便是由此而来的。

人生的偷情便也可以从纸堆中来,这是另一形式的淘宝。

这也是一本偷情笔记,是大家都能偷得到的文字。这是在讲人生的颐养。比如我们在杭州欣赏孤山的梅花,那是因为有了林和靖。也许今天在孤山临湖后草坪一带,梅花已经不多,更无香雪海之情景了,但是人们还是会把此当做一赏梅之佳处,正如中秋节的那个晚上,我们还是会把头抬起来的,这可不是在做什么颈部活血运动,而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审美活动,因为我们虽然知道月亮跟废墟也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月圆之夜人们还是相信会发生不少的事情的。即使什么都不发生,那么去看她一眼也是好的。明明知道这很虚无,但这一眼还是少不了的。

因为这是屈原看过的月光,也是包粽子的百姓看过的月光,是李白看过李商隐看过李煜看过也是李渔看过的。也许有人要问了,床前明月光值多少钱呢,春花秋月何时了可以做长线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伴随人的一生,甚至伴随一千年的,不是长线是什么呢?所谓文化遗产,一句诗不就是文化遗产吗?我们中国人吃了多少年,不还一直在吃一直在消化吗?

我们淘出了《闲情偶寄》,那是因为我们拿不出比这更好的文本了,唐代的月亮和清朝的文字从审美的角度来看,便都是跟青花瓷一般无价了。也许正因为现在全球变暖、社会提速、人人“山寨”,我们就更需要闲情,看看人家怎么活的,看看人家的生活态度,我倒不敢说就可以仿效了。这也正如现在的南方,已经很少见到下雪了,那么这种时候“独钓寒江雪”就更具意味了。

后记

爱管闲事,爱玩闲情

休闲就是生产力。休闲改变生活。这样的口号标语现在比比皆是。现在也可以不叫作标语口号,可叫作广告,尤其是那些有休闲资本的城市,恨不得让全世界人民都到她那个城市去休闲。如是,她这个城市自然也就成了国际化大都市了。而要说起资本来,没有一个城市是没有休闲资本的。

我不是在调侃,我是讲现实一种。

而另一种现实是,我们的确是,或者从来就是很讲究闲情逸致的。2006年,我到藏区的农村走马观花了一下,发现那里农家院子里阳台上养的花,绝对不比城市居民家的少。注意,那些房子的一楼大多是牛舍和猪舍羊舍。而二楼则是鲜花盛开的。这些农家可能受教育程度不高,经济收人也不高,也鲜有机会赴欧美出国学习考察,他们甚至也可能不知道李渔为何人,也不会喊出“休闲就是生产力”的口号,但这不妨碍他们养花种花。在那里,甚至墙头上的仙人掌都长得十分疯狂。

我的观点是,不知道李渔是何人没有关系。同样的,我要把近400年前的这个古人挖出来在今天说三道四的,那也只是我个人的爱好,纯属我个人的爱管闲事,爱玩闲情。李渔当年写下的《闲情偶寄》,不是政治和经济,也不是军事和科技,它就是闲情逸致,是讲生活的艺术。这个问题扯开去讲,林语堂早就写过一本书,而林先生之前,早就有李渔先生。一些人认为李先生的人品并不怎么样,但是教人如何生活,却还是颇有档次的,这就是他不玩虚的,而是提出了人要有闲情,还要善待闲情。至于说他倡导的闲情逸致,在今天算不算生产力,我就不管了。我觉得满大街的时尚广告,化妆品美容店时装店,这些东西既是物质的,同时又是精神的。而精神和物质,在某些导师看来,是可以互相转化能量的。能量转啊转,所以这个休闲就可能会转成生产力了。

2003年前应大运河公司之邀,我写作了3本关于李渔《闲情偶寄》的书:《女人好色》、《妖颜惑众》和《春光乍泄》(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三本书谈的话题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女人的声和容,都算是学习李渔的笔记吧。

《闲情偶寄》中专门有一章是谈颐养的,即今天我们所说的保健和养生之道。李渔所说的养生之道,行乐是第一位,第二位的是止忧,然后分别是调饮啜、节色欲、却病和疗病等等。细看下来,说的也都是大白话。很可能,这个时代就是需要大白话,但是在说的时候,却一定要说得有情调。《女人好色》、《妖颜惑众》和《春光乍泄》那3本书出版后,特别因其色彩、图片和版式而受人关注,我记得有一位老师有一次悄悄地拿来一张《人民日报》给我,说那上面在批评你呢,说那书有低俗化倾向呢。还有好事者也跟我说,央视的“焦点访谈”节目都扫到这3本书了……

我无语。无语是因为我当时继续在写着李渔笔记,从声容部写到了颐养部,也有朋友劝我可以开写饮食和种植,因为那看上去似乎更为闲情和小资一点。但也可能因为那3本书受到了不一样的关注,所以接下来我写的文字便一直存在电脑上了,也没有心情和时间去“锄草灌园”,直到2010年的秋天,我遇到了浙江人民出版社的编辑,他们有兴致想看看我的文字。

我在每篇文章前都列了一段李渔《闲情偶寄》中的原话。我的文字跟他老人家的这些原话有一点点若即若离的关系,我的原则是:不解释,只发挥,只要是说一个“闲”字,那我就可以尽情发挥了。

那3本书,是让余秋雨先生写的序,现在这本,我就自说白话地自己写序了,要不,就请出李渔老先生给写一个?

书的最后附了一篇写李渔跟两位红颜知己的文字《当李渔爱上乔姬和王姬》,算是从另一角度阐述了行乐和止忧的关系,李渔本人就在实践他的理论,或者说他在体验着他的生命历程,只是这种体验,并不全是美好的一面。

最后还要说个段子,前些日子有个朋友在网上问我,问我最近在看点什么书,我说在看有关养生保健的书,她便说完了完了,你彻底完了。我当时奇怪我完和不完她怎么知道呢?或许我已经在做着中老年人的功课了,但闲情和颐养莫非就是夕阳族的专利吗?

巧的是,这篇文字改完于七夕节。本来照惯性思维,我应该写一点情人攻略,如何送花如何献情的文字,但一想到李渔之《闲情偶寄·颐养部》也非丹方和攻略,他说的是生活的态度和艺术,这不正是我要偷的闲情吗?

感谢夏季风先生,为本书提供了插图上的支持,感谢浙江人民出版社与我的第二次合作,第一次是《成长电影》。

(注:本书所引李渔原文,皆出自岳麓书社2000年版《闲情偶寄》)

2010年9月16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0: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