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告别恐惧(积极心理治疗读本)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德)诺斯拉特·佩塞施基安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呈现在诸位面前的这本《告别恐惧——积极心理治疗读本》,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充分利用自身的出版资源,根据国际积极心理治疗大师诺斯拉特·佩塞施基安的《积极心理治疗:一种新方法的理论和实践》、《消除抑郁:自我解脱与有趣的东方故事》、《身心疾患治疗手册》、《克服紧张:一种积极的方法与途径》、《化解冲突: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问题与自助》等著作改编而成的,并在附录中增加了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培训教材中救助台湾“九·二一”地震灾区儿童的案例。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专门为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选编的,主要内容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普索心理大师丛书》(共5本)当中节选,然后编辑加工,另外搜集了两篇关于台湾“九·二一”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的文章,以期对四川灾区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心理医师及灾民自身有所帮助。

目录

第一章 积极心理治疗简介

第二章 认识并理解恐惧和抑郁

第三章 恐惧症和抑郁症

第四章 帮助和自助指南

第五章 附录

试读章节

恐惧感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有不少人经常或暂时受到恐惧、恐慌和抑郁的困扰,下面这则事例描述的就属于这种情况:

几年来埃丽卡饱受各种恐惧、胃痛、肩肘痛、头痛、抑郁和过敏反应的折磨。她诉苦说:“我心里火烧火燎、战战兢兢的,如同被绷在一张拉得过紧的弓上。我努力使自己安静和镇定,但是总也做不到。我非常敏感、易伤感,又很容易激动。一些小事就能使我完全不知所措,此外还生不得气。矫形外科医生认为这是一种由腰椎间盘突出和轻微的脊椎弯曲引起的普遍的姿势不正,没什么特别的病。妇科医生对此同样无法找出什么特殊原因。我感到精疲力尽、过度劳累和疲惫不堪。由于疼痛重新加剧,我决定尝试浴疗法。按摩使我非常紧张,而且极痛。温泉治疗法我也害怕。在第四周时我害怕回家。医生还是没诊断出任何器官的疾病,建议我做些体操和自体放松运动,并开了镇静剂给我。我也曾找过未经国家考试但有营业执照的医生,他给我作过虹膜诊断。对我的家庭医生我不敢开口。起初我感觉真的轻松多了。可后来又开始疼。我转诊去看神经科。神经病学的检查没有确定任何病变。针对我的恐惧,医生开了一些起镇定作用的和消除恐惧的药。这些药的确有效。我高兴极了。可药一停,老毛病就又犯了。眼下我即使服了安眠药和镇静药也无法入睡。我十分颓丧。终于我病了。我知道自己不正常,但不明白病因在哪儿。现在我来到了这里,接受心理治疗,可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来对了地方。”

各类恐惧和抑郁的不可捉摸性,尤其当它们是慢性的、复发的或者甚至会加剧时,会让所有与此相关的人感到困惑和不安,甚至经常让人恼火。对于患者来说它是一个灾难。而正是由于这些症状的不可思议使他们觉得自己疯了、“愚蠢”和病了。他们丧失了对自身的信任,同时也就丧失了自信心、希望、生活乐趣,严重时甚至丧失了活下去的愿望。很多人羞愧难当,过起离群索居的生活,心灰意冷地在酒精、毒品和药品中寻找安慰,有些人甚至走上自杀这条路。恐惧症在极少的情况下会自行消失。如果缺乏来自外界的帮助,它们会日渐恶化并慢性化。令人吃惊的是,只有3%左右的患者得到适当的治疗,很多人都得不到及时的正确治疗。

恐惧的生存功能

除了基本需要之外,恐惧是人类行为的一种强大的,或许是最强大的推动力。它远在太古时就已深深植根于动物和人类天性的反应模式中,保证着人类的生存。受生存意志的驱使,人类在任何时候都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以减少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危险并求得永生和永恒。另外,对于人类的共同生活来说恐惧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使人们形成集体和国家,发明共存的准则、权力组织和武器,操持家务,探索自然界,从事医疗知识研究,超越死亡地计划未来,并使宗教和哲学应运而生。没有恐惧就没有文化,而且人类创造的文化从保障生活这个意义来说是极其成功的。饥饿、瘟疫、政治强权、社会贫困、种族和宗教狂热主义带来的威胁看来已长期被西欧、北美、澳洲的富裕工业国家和日本的大部分公民排除。过去的几百年中人类的寿命就已翻了一番。这要归功于自然科学和技术以及自由民主的宪法体系,它为人权、社会福利保障体制的有效实施,经济力量、普遍教育和获得信息提供了保证。

尽管有着这些进步,但人的基本困苦还是存在,即使是现代人也无法避开痛苦和死亡。原先的对自然界的恐惧被对现代文明的恐惧所取代,因为先进的现代技术能引发原子能和生态遭破坏带来的灾难,从而危害到人类的继续存在,并能导致普遍的生存意义及价值丧失。此外,现代生活尤其是大城市生活的快速、不稳定及混乱也给人们造成负担。

著名的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说过,恐惧是对危险的自然厌恶,它是人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和无法放弃的组成部分。恐惧是很多心理和生理疾病的征兆。与它类似的灰心和抑郁不仅渗透到医疗诊断活动中,还涉及社会、职业和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致每个人不知什么时候就会以这种或那种方式碰到。从长远来看,有意识地与自身的恐惧和抑郁作斗争才是可以彻底战胜疾病、战胜生活的唯一选择,特别是面对长期的、曰益加重的痛苦时。

不同文化中的恐惧和抑郁

尽管恐惧和抑郁的表象在几乎所有的文化圈中看似相同,但是它们的形成原因和内容却大不相同。据观察,在欧洲的文化圈中比较强调“我和你”的关系,在东方则是“我们”这个集体,它作为消除冲突的社会关系有着深远的意义。所以中欧人主要是由于缺乏感情上的温暖、社会交往或孤独而感到恐惧和情绪恶劣。在东方,它们产生的原因恰好相反,往往是人们在众多社会义务和社会关系紧密相连的狭小空间中不能逃避而感到负担过重。恐惧和抑郁的内容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在欧洲文化中突出的是源自社会压力的恐惧,它涉及外表、美貌和性功能。除此之外,秩序、清洁和极度的经济窘迫也很重要:“我建房子时欠下的债沉重地压着我,以至于我有时感到透不过气来。一想到将来我就害怕。内心里我也努力尝试不去想它,可无济于事。”在东方,人们重视的是工作成果、社会形象以及前途问题。另外,对同样矛盾的不同对待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说,一个德国人在对待守时这一问题上的态度与一个东方人截然不同,后者更重视给自己的家庭和朋友间交往以足够的时间。

这种跨文化的观察方式使人们能将自己的问题和困扰与别人的进行比较,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冲突。特别是因为每一个家庭都独自按照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和期望发展着它们的小范围私人文化,而从这个小环境中又有可能产生误解、冲突、失望和害怕。由于各种民族和文化强烈碰撞而引起的社会和政治危机的火药味越浓时,就越迫切需要这种跨文化的观点。

恐惧和抑郁是怎样产生的

恐惧与需要最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没有需要时就无所恐惧。如果一个需要的满足真正地或被认为受到阻碍时,恐惧和愤怒就产生了。愤怒又引起恐惧,因为它会影响基本需要的实现,比如被爱的愿望,而且它还酝酿着受到回击和惩罚的危险。需要受到阻碍或威胁的程度越大,愤怒也就越强烈。当人们感觉到自己的愤怒越来越危险时,由此而产生的恐惧也就越深。

谁要是出于害怕而长期放弃他的需要或压抑他的欲望,那么总有一天会听天由命,这就意味着丧失了生活的乐趣。为了与别人和睦相处,这种人需将他的大部分精力用来战胜自己的愿望和控制自己的愤怒。他会感到疲惫无力和空虚。可愤怒并没有因压抑而得到平息。那么怎么办呢?于是愤怒为自己寻到了一条第一眼看上去最不危险的路:愤怒者将怒火冲着自己发。而正是这种做法久而久之会产生糟糕的后果:人们开始痛恨、贬低、蔑视、指责、惩罚自己——走向极端时自我毁灭。这种状态叫抑郁。

抑郁是在恐惧的基础上产生的,害怕不能充分得到、毫无价值、被拒绝或失去某人。如果人们在这种恐惧面前投降,比如说,在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时放弃,退出他们的社会交往,就会陷入一个毫无出路的恶性循环:由于退出,他们失去被赞赏、承认、满足和爱的源泉。这又重新削弱他们的自信心和加重他们的恐惧,而这两个方面又继续将其推向自我封闭。最终的结局是绝望和走投无路。另一方面,将我们的欲望和需要控制在一个现实的界限内,这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基本条件和重要经验。最迟到死亡的那一刻,我们必须放弃一切与生活有关的愿望。这一认识极度痛苦,只能悲伤地克服它。悲伤也是一项费力的工作,很多人都愿意逃避它。您试图将生活的现实条件从您的意识中排除出去,可到一定的时候这也不灵了。总有一天人们必须面对现实!谁要是为了免去悲伤而回避充满痛苦的现实,就要付出高额的代价:恐惧、断念和抑郁。P7-13

序言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对于身体里奔涌着爱与热血的13亿中华儿女来说,时间将永远定格在14点28分——这一刻,四川汶川,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浩劫。突如其来的剧烈地震,使中国大地上不计其数的无辜人们,第一次如此真实地感受到“天崩地裂”一词背后那不尽的悲伤与痛楚:大地在强震过后的满目疮痍;故土家园顷刻间的灰飞烟灭;亲人挚友转瞬间的生死两茫茫……

我们为在这场灾难中遇难的同胞悲痛,我们也为受伤的同胞而深深揪心,不仅揪心于他们的生理伤害,更担心他们的情感创伤:在强震和无数次余震中失去熟悉的家园与亲人、目睹遇难者的遗体,耳闻幸存者的呼救,加上通信中断和交通阻塞、生活的不规律、长期的室外居住、拥挤嘈杂的环境、睡眠缺乏以及营养水分的不足等,致使他们最重要的一种心理需求——安全感——可能会被严重挫伤乃至摧毁。尽管在一般情况下,约七成有创伤经历的人会在半年或几年后自然痊愈,但还有三成的幸存者则会在心灵方面多多少少受到持续的伤害,这种伤害甚至会伴随他们的一生,有些在若干年之后表现得恐惧、焦虑、抑郁,有的则患上了酗酒、进食障碍、失眠等……而对孩子们来说,最可怕的是幼小的心灵受到的创伤要潜伏到成年后才表现出来。因此,漫长的灾后心理治疗及辅导工作将是灾区家园重建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呈现在诸位面前的这本《告别恐惧——积极心理治疗读本》,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充分利用自身的出版资源,根据国际积极心理治疗大师诺斯拉特·佩塞施基安的《积极心理治疗:一种新方法的理论和实践》、《消除抑郁:自我解脱与有趣的东方故事》、《身心疾患治疗手册》、《克服紧张:一种积极的方法与途径》、《化解冲突: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问题与自助》等著作改编而成的,并在附录中增加了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培训教材中救助台湾“九·二一”地震灾区儿童的案例。

本书的出版代表了一个专业学术出版机构向灾区人民献出的绵薄之力,主要目的是通过介绍积极心理治疗的基本救助、自助方法以及社会工作者救助台湾地震灾区儿童创伤的案例,向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提供科学、专业和有效的灾区心理治疗工作的辅助读本。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出版,帮助受灾人们告别地震带来的恐惧、抑郁等负面心理影响、重建心理家园。此读本首印两万册,将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和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的相关渠道在灾区免费发放。

2008年6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20:3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