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的东大往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雁雁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部小说不同于一般校园小说侧重于描写一段或几段爱情故事,它通过十五个可以独立的章节用讲故事的形式解读十五个大学关键词,以半纪实的手法再现当代大学校园生活。

通过一件件发生在校园中的故事,探讨”青春与责任、青春与成长“的主题,具有一定的纪实性和哲思性,适合即将进入大学的高中生、在校大学生以及有过大学生活经历的读者阅读收藏。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十五个可以独立的章节用讲故事的形式解读十五个大学关键词,以半纪实的手法再现当代大学校园生活,并对校园帮派、大学生自杀、网络恋爱、女大学生傍款、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甚至怀孕堕胎等大学敏感话题给予冷静而客观地揭示,通过一件件发生在校园中的故事,探讨”青春与责任、青春与成长“的主题,具有一定的纪实性和哲思性。

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二十岁,不哭

第二章 那些花儿

第三章 与“名牌”面对面

第四章 人在社团漂

第五章 尘埃落定

第六章 不能忍受的生命之轻

第七章 围城效应

第八章 “China Map,Ten Yuan!”

第九章 家家有本难住的经

第十章 网友见面死光光

第十一章 孽子

第十二章 离别浦口的日子

第十三章 一起吃苦的幸福

第十四章 好女难嫁

第十五章 背起行囊,城市已在远方

第十六章 附记

网友留言

后记

试读章节

起先我自习都是在宿舍,现在舍友回来了,宿舍有了人气,不是个适合安心学习的地方,加上张老师的一番话,我决定把自习地点移到图书馆。

舍友是国庆假期之后回来的。她是体育特招生,中学是她们市体工队成员,参加过不少比赛。高考前夕,东大去她们队招人,没参加高考她就被破格录取了。来到东大,她成为校女子排球队的一员,同时也是旅游系的一名学生。想进好大学,有两条路:要不你拼命地学习考出好成绩,要不你有非凡的特长。在东大,特招来的体育生、文艺生占有一定数量,这些特殊的学生为学校的文体事业立下不少汗马功劳。

舍友叫蔡小方,名字听上去像个小姑娘,可是这个女孩有着178CM的个子,站在男生堆里,这样的身材也是鹤立人群。女生一般都羡慕那些瘦型男生,怎么吃都那么瘦;男生恐怕都羡慕小方的高挑,女生长这么高实在浪费,个头嫁接到男生身上该多么美好啊。可能长期风吹日晒地训练,她皮肤很黑,黝黑的肤色显得健康。她为人和蔼,比我小一岁,却像我的大姐姐。有好几次,我下课晚了,回到宿舍,发现床上整齐地摆放着我的衣服,是小方帮我收回来叠好的。有的时候,出太阳,她会叮嘱我把被子、褥子拿出去晒,我要是拿不动,她就帮我忙,实在是个好心肠。

小方和所有的体育生一样,训练时再苦再累也不怕,可是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她说她不是不想学,实在是丢了好多年,学起来吃力,现在一看书头就大。学校专门为特招生开设了英语和高等数学小班,给他们讲解一些简单的基础性知识,算是减轻他们负担。她所在系的老师也给她减负:她每天下午都要训练,专业课上不到,任课老师很多方面对她不作要求。这样一来,晚上,小方就不怎么看书。她喜欢租言情小说,边听音乐边看小说。我有一个复读机,借给她把音乐声音放出来听,宿舍也让给她自由支配,我去图书馆上自习。她也很见谅就是了,我晚上回来她就主动戴上耳机。她有时候还背背英语单词,她说她一定要把四级给过了,她让我给她抽背,这件事情一般是我晚自习回来会做的。

东大图书馆是个让人觉得惬意的地方,自动化管理,内设空调,除了常规阅览室外还有单人自修室、电子阅览室、字画收藏室,这样的环境在南京高校图书馆中算是比较先进的。作为偏重工科的院校,藏书量自然是比不过综合性大学,学校明白这一点,我们进校后,图书馆大力引进图书,力求图书馆的硬件、软件都能在南京排在前列。

不过说实话,就算学校不引进图书,现有的图书也够我们读上好几年了。我很喜欢一个人去图书馆自习,选上一本书,坐在馆里静静地读,跟着书中人物一起喜怒哀乐,跟着那些伟大的作家走进他们博大精深的内心世界,这样的感觉,妙不可言。读完一部分再去看看英语、高等数学,这些枯燥的东西看累了再接着读作品,这样生活得很充实。

P26-28

序言

       序一 愿那些花儿开放得更美丽

                     汤淑敏

因为突击赶一本书稿,请朋友帮助介绍一位助手,因而结识了雁雁。她年轻,充满朝气,做事干练、麻利、效率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几个月不见,再见面时,她竟然给我送来了一部她的长篇小说。以此神速,使我很惊讶。读了以后,那鲜活的大学生活画面,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老到流畅的文字……使人难忘。这样一部相当成熟的长篇小说,竟然出自一位尚在读书的大学生之手,我不得不由衷叹服。

在一般意义上,人们都喜欢用鲜花来比喻美丽的姑娘,但雁雁小说说的“花儿”,我的理解则是,不仅是指那些年轻美貌的女大学生,同时也包括那些雄姿英发、勃勃有生气的男大学生。

小说写的就是21世纪初期南京一群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全书没有贯穿始终的中心事件,也没有着力塑造的主要人物,而是由女大学生林砚喃以第一人称,描述了凌羽、毕小颖、曾夕、陈云涛、刘晔、沈茜、邱玲、岳梅等众多大学生的群像,通过他(她)们的学习和社团活动、追求理想、追求爱情的故事,真实地展现了21世纪初期我国大学生的生活和精神面貌。

林砚喃就是一个心气很高、永远不满足的孩子,她高考被录取在重点大学还不满足,因为她向往的是人文学科基础更雄厚的名牌大学。大学本科毕业时,本来可以保送本校研究生,她偏偏放弃了,而去报考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向更高的目标自我挑战。

大学四年,这一群“花儿”拼命地吸取雨露阳光,一个个争奇斗艳。本科学业结束了,小颖、白洁、云涛、岳梅继续在本校读研;王哲、刘晔、曾夕、佳佳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有的工作一段时间又再去深造;罗炜终于实现了去美国读书的梦想,并且还获得全额奖学金,凌羽去了北京某传媒集团,后来又去英国读传播学硕士……展现在这些“花儿”面前的是一片灿烂的美景,他(她)们将在各自的天地里绽放得更美丽。

小说以较多笔墨写了这些“花儿”丰富多彩的爱情故事,他(她)们正值人生最可贵的青春期,他(她)们根据自己的理想寻觅自己的“另一半”,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的种种发展和变化也必然会在学校里有所反映。作者以冷峻的现实主义的笔触,写了沈茜由于对物质生活的不适当追求,与富家子弟在校外同居,怀孕后遭弃,还美其名为“不愿拖累心爱的男人”。吴影虹竟为金钱所驱使,甘心去做“二奶”。这是一种物质至上的类型。另一种则是,在学业上刻苦上进、有追求的邱玲,在爱情上却过于痴迷,一旦遭受挫折后即不能承受,竟在学校百年校庆之夜出走了,再也没有回来。因为男朋友不爱她,她就连自己的生命也放弃了。对邱玲的这种人生态度,作者有一段话说得非常好:“如果在她的人生中认为是使命的东西都消失了,她还有活着的意义吗?只是,我不能容忍,难道那个有着种种理想和目标的邱玲,她人生的使命只是‘爱情’吗?”

沈茜和邱玲实际上是一类人,她们是在物质享受和所谓纯真爱情面前迷失了方向的人,用作者的话说,她们都是在生命元素里缺少“责任”二字的人。

《不能忍受的生命之轻》这一章里关于邱玲之死的描写是震撼人心的,作者的大段抒情和议论,我认为是这部小说的精彩华章。  

作为上个世纪50年代大学生的我,在面对今天的大学生的时候,我常常是无比羡慕、十分钦敬的,时代大大地前进了,他(她)们获取知识的面比我们那时宽泛多了,现在是电子信息时代,计算机、生物工程等的革命,使得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不仅物质生活极大地提高了,精神世界也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但是,毋庸讳言的是,我又常常感到他(她)们,或他(她)们中的一部分人在精神世界里缺少点什么。这就是理想和信念,也就是作者在小说里多次提到的“责任”。人活着,到底是为什么?面对现在这样一个急遽变革的时代,我们应该树立-一种什么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国家、对民族,乃至对自己的家庭,应该有着什么样的责任?这是一个极为严肃、不能回避的问题。

这是雁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刚起步就有如此高的起点,这预示着她在文学的道路上前途不可限量,我期待着,并衷心地祝福她!

2006年11月29日

后记

转眼间,进人江苏广播电视集团工作已经两个多月了。刚刚过去的8月30日,江苏影视频道播出了我工作以来的第一部片子《我的作家男友》。刚刚离开校园的我,每每提到校园,总是异常兴奋,并很喜欢将我对校园的理解融人到我现在的工作当中。我也会利用难得的闲暇时间,独自到校园走走看看。

《我的东大往事》是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有朋友会觉得像回忆录或散文。我想,更确切地说,我是用一种自己可以驾驭的方式解读我所理解的大学生活,但我觉得称作小说最为确切,基于真实的生活仍然有很多虚构的成份,希望读者朋友们将其当成一部小说来读,不用追究故事当中的角色是否就是你所认识的某某,而且我想很多事情会发生在东大,同样也会发生在其他学校。

最初创作是在2004年的夏天,那时候我考取南京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相比很多同学,我没有过找工作的经历,当时的我似乎充满自豪感和安逸感,以及希望在专业上有所发展和突破的雄心壮志。闲暇时间开始了小说的创作,张贴在小百合的BLOG里面,可是只坚持了五个章节的创作就不了了之了,那个BLOG的ID我也已经忘记。

暑假生活过后便开始我期待却也并非如想象中那样的研究生生活,这期间经历了也耳闻目睹了很多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和观点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写作这篇小说是为了纪念我的大学本科生活,记录一所理工科大学的文科学生如何生活、记录一所盛产男生的学校中女生们如何生活。外界有很多关于大学生的说法,比如现在大学生比较另类恶搞、男大学生如何玩弄感情、女大学生如何生活开放等等。我只想记录一个真实的大学校园,告诉读者我所见到的大学校园究竟是什么样。

“东大女生一回头,吓死田间一排牛”,真的是这样吗?

“南师的美女东大的汉,南大的牌子南航的饭”,真的是这样吗?

“大学三门必修课:恋爱、社团加翘课”,真的是这样吗?

“UNIVERSITY就是由你玩四年”,真的是这样吗?

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对大学的想象也有自己对大学的体验,对于我来说,进入东大这所偏理工科的重点大学读中文系是误打误撞,可是四年的学习生活,我发现这所大学对我的专业学习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很大影响,虽然大四时候放弃过保送就读本校研究生的机会,我还是非常非常热爱和感激东大,也很怀念在东大的点点滴滴。

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半个社会人。一个班的同学来自四面八方,背景、经历、年龄各不相同甚至差别很大,本以为读研是本科生活继续的我,在真正开始研究生生活之后发现,或许我读研,研究的不仅是学问,更是社会、更是人生。我记得我的导师告诉过我们,作为一名中文系学生,需要对什么事情都能接受,当然对什么事情也都必须保持自己的思考。在这种观点的指引下,我开始了新的构思,所以,我想这部小说不仅是我大学本科生活的青春纪念册,更是一部关于责任与青春、成长与磨难的小说。

当然,有些朋友也觉得小说没有达到他们的阅读期待。比方说,这不是一部纯情的爱情小说,故事中的林砚喃和凌羽最终没有走到一起;也比方说,这不是一部很有情节起伏的小说,当中涉及的敏感问题并没有很直白地写出来;还比方说,有觉得写女大学生的故事必然要联系某些比较开放的元素以及之间的勾心斗角,这样似乎很有看头。

我想说的是,这样的小说有作者会写,我想写的是一个我所理解的校园。诚然,我很希望故事的结尾会有一个浪漫圆满的爱情,但这似乎并不符合现实,毕业那天大家一起失恋,似乎成为一个不证自明的状态。诚然,我也很希望在故事中增加一些噱头,满足部分读者的窥伺欲望,而且21世纪的校园的确并非一个纯洁的地带,很多匪夷所思甚至超乎每个人的想象,可能,作为一个人文学科的学生,我充满更多的理想主义色彩也更希望所有的匪夷所思可以只是暂时的状态,所有我们的同龄人发生的错误只是因为大家还年轻还没有完全长大,所以,我还是很理想化地给当中差不多每个角色都安排了不错的结尾。

长大不仅来自于年龄,更是心理上的成长,而且必须成长,只有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成长,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使命,我们才会更加去完善自己,才会更加去快乐地将自己的感情和爱心奉献给父母、奉献给学业和未来的事业,奉献给所有关心着我们的以及我们必须去关心的人。很多年轻学生不愿去思考责任甚至回避责任,他会觉得自己承受不了生命的重量,在我看来,却是小看了自己的实力和潜力。把“责任”当作自己份内的事情,发自内心地热爱生活,并真挚地表达和付出自己的情感,包括对自己、对学业、对事业、对家人、对朋友、对爱人。

《我的东大往事》曾在西祠胡同“东大传说”版连载,从刚开始张贴反应相对平淡到后来开始有网友给我写信以及很多朋友关心小说中的谁谁是现实中的谁谁,觉得自己的文字可以让各位有共鸣,并且唤起很多朋友对往事的回忆,我感到相当满足和快乐。

很多朋友很关心林砚喃和她的朋友们在真实生活中是什么样,小说中的故事是怎么发生的、这些人物又是怎么塑造出来的,应一些朋友的建议,我又在网络上推出小说的图文版,讲述小说的幕后故事,当年活跃在校园各个角落的好朋友们通过自己的照片在网络上和各位网友见面。

最后,由衷感谢我的父母对我二十多年来的养育和教导,感谢汤淑敏老师和陈清贫老师为小说作序并对小说提出宝贵建议,感谢我本科班主任乔光辉老师、东大人文学院张天来院长、我的研究生导师刘俊老师,还有东大中文系、南京大学中文系以及江苏广播电视集团各位老师对我的栽培和帮助,感谢西祠胡同网站以及各位认识或不认识的好朋友对我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安徽人民出版社为本书的出版所做的努力。

我想林砚喃和她的朋友们的故事并没有随着小说的完稿而结束,未来的生活中,他们会在历练中演绎更多精彩的故事。

林砚喃,加油,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加油,A ZA!

作者

2007年9月于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4:53:09